切换到宽版
  • 3377阅读
  • 4回复

[趣味地名]康平县张强镇以烈士命名,烈士之子想祭拜却因贫困难筹路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5-01-1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以人名命名的中國地名列表#.E4.B9.A1.E9.95.87

中国以人名命名的县级地名已经很明确了。但是人名命名的乡镇级地名,却没有好好整理。中文维基有这个页面,这两天我很偶然发现了这些乡镇都没有被人列入:



这个麦新镇不应该啊。因为我估计大多数人在学校都学唱过麦新的《大刀进行曲》,算是名人了。


----------------------------------------------------------------








烈士姓名被命名为城镇名称 其子欲祭拜无路费


2013年08月09日03:00  人民网   我有话说(5,695人参与)

张广田和老伴都得靠吃药维持着。
张广田展示父亲的照片。
张广田家生活拮据,还需辛苦劳作。
  本报记者 王丽 实习生 刘维 李晓芳/文本报记者 孟宇光/图
  “我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也在添毛病,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再去一趟辽宁,到烈士陵园看看父亲。”——— 他说。
  他叫张广田,沧州肃宁县东高口村一个普通的农家老汉,今年69岁了,还和老伴种着几亩地,养了几只羊。
  张广田的父亲,一位功勋卓著的烈士,年仅30岁壮烈牺牲,安息在距家乡千里之外的辽宁,那里有一座以他命名的张强镇和张强烈士陵园。“张广田一家生活拮据,是农村的低保户,连给父亲扫墓的路费都没有。”肃宁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袁树凯说,令人肃然的不仅是父亲的光环,还有儿子的窘迫。
  民间传统的“鬼节”(农历七月十五)快要到了,袁树凯正准备着,陪张广田老人一起到千里之外拜祭父亲,圆老人一个心愿。
  震撼:种田的农家老汉有个“英雄父亲”
  张广田,沧州肃宁县东高口村的农民,几十年来辛苦耕作,生儿育女,过着普通的农民生活。直到年过六旬,他和老伴相继生病、房子漏雨、日子揭不开锅了,他无奈地去申请低保,人们才知道这个不起眼的农家老汉有个了不起的“英雄父亲”。
  那是2008年,他和老伴都是64岁。家里住了近40年的土坯房已经被老鼠盗挖得四处是洞,下雨时房顶上的塑料布挡不住雨,他不得不在雨中爬上房顶。老伴儿说,“房顶、窗子都漏雨,他在上面遮,我在屋里摆好几个盆接雨水,不时地往外倒。外面雨停了屋里的雨还在滴呀!晚上根本不敢睡觉啊,生怕房子被泡塌了。”
  多年的田间劳作,积劳成疾,张广田和老伴身子骨都不硬朗了。“老了,病就找上身了,我是高血压、脑血栓,老伴是脉管炎,都得靠吃药维持着,”张广田说。
  实在没办法了,张广田跑去申请低保,工作人员问他有没有需要照顾的特别理由?一番嚅嗫后,他终于说出,“我的父亲是一位烈士,名叫张强,葬在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张强镇张强烈士陵园里,那个镇,和那个陵园都是以我父亲的名字命名的。”
  遥远却明亮的烈士光环,眼前普通无华的平凡老农——— 强烈的反差,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原来,张广田的父亲是位英雄,抗日战争刚刚爆发,他就加入了共产党,在肃宁县组建抗日根据地,和日伪军进行殊死斗争。抗战胜利后,他随同一批冀中干部被派往辽宁康平县,在随后开展的反奸清算斗争中,被杀害。遇害时是1946年,张强刚刚30岁。为了表彰和纪念张强等烈士,【1949年】上级决定将张强生前战斗过的地方——— 哈拉沁屯,命名为张强镇。1959年,镇上又修建了张强烈士陵园。
  模糊:父亲青史留名,他却只记得母亲半夜的呜咽
  “我父亲应该是肃宁县最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一批人。”张广田说,父亲离家北上时,自己刚满两个月,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对父亲的记忆都是空白的。后来,从奶奶、小姑和母亲断断续续的谈话中,才慢慢了解了父亲的事情。
  父亲曾读过两年书,抗日战争爆发后,肃宁县有了领导抗日的共产党组织。父亲就是那个时候找到党组织要求参加革命,由于表现优秀,他很快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后来,日寇在冀中搞惨绝人寰的“五一大扫荡”,时任肃宁二区区长的张强没有被日伪的反动气焰吓倒,他带领基层群众和抗日武装,破坏日军交通线,袭击抢粮的日伪军,发展堡垒户,为抗日武装筹粮筹款……以顽强的革命意志同敌人进行殊死斗争。他们的行动,引起了日伪的极大恐慌,日军对张强恨之入骨,派出特务到处侦察他的行踪,伺机对他下毒手,并多次到他家搜捕,乱翻乱砸。
  那些日子,全家人受尽了白色恐怖的折磨,每天担惊受怕。年幼的张广田曾多次听奶奶说起,家里的柜子都被刺刀砍了,很多东西都被砸坏了。“父亲还在屋里挖地道,我小时候,奶奶就指着东屋塌陷了的窗户和地面说,‘这就是你父亲干的,下面都挖空了’,”张广田说着陷入了沉默。或许,曾经那间塌陷的老屋是父亲留给他唯一看得见的记忆。
  零零碎碎的话语,无法为童年的张广田串起一个完整的记忆。只是总也见不到父亲,又经常在半夜里听到母亲的哭泣,慢慢懂事的张广田模糊地感觉到父亲已经不在了。
  从1946年父亲牺牲,到哈拉沁屯改名张强镇,再到建张强烈士陵园。张强青史留名,他的家人对这一切却并不知情。“我们只知道父亲牺牲在东北三省,尸骨具体埋在哪儿却不知道。”
  清晰:

  22岁他第一次站在父亲坟前,哭了一通
  直到1967年,张广田和家人才终于知道父亲葬在了辽宁康平县,那里的张强镇原来就是用自己父亲的名字命名的。“弄清楚这一切,源于一个机缘巧合,”张广田说。1967年,张广田的一位本家爷爷张大章,在黑龙江省鸡西煤矿工作,偶然跟康平县张强镇的一位军官谈到张强镇的由来,经细细打听,张大章确定张强镇的张强烈士就是他本家侄子。于是立刻写信告诉张广田一家。
  通过与当地政府的几次书信往来,张广田一家终于确定牺牲在张强镇的张强烈士就是他们最亲的人。
  1967年8月,在康平县政府邀请下,张广田和姐姐多方筹集了路费,登上了开往辽宁的列车。到了以后,姐弟俩受到了热情招待,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带他们到烈士陵园祭拜。“那是一座很大的陵园,占了大半边山,陪我们一起去的有好几十人,”张广田说。
  可是站在父亲墓前,看到纪念碑上刻着的名字,姐弟俩心里说不清是什么感觉,好像很复杂、又很空旷,“站了很久,好像什么也忘记想了,好像什么也想不起来了,就是呆呆地看着,傻乎乎地大哭。”
  姐弟俩还来不及整理思绪,父亲的通讯员、在剿匪战斗中幸免于难的武凤彩向姐弟俩讲了张强烈士牺牲时的情况,康平县政府、县公安局也找出历史档案,时年22岁的张广田也终于弄清楚了关于父亲的一切。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共中央陆续派遣部队和干部进入东北,张强就在这个时候被分配到辽宁省康平县哈拉沁屯,组建五区政府,并担任区长。到任后,他深入各村,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奸清算斗争。
  大黄家窝堡陈梦龄三兄弟,被称为“西霸天”。他们勾结一伙匪徒组织秘密武装,武力抗拒清算斗争。1946年4月10日8时许,张强唯恐“农民扫荡队”查抄行动出现问题,带领通讯员武凤彩、满海山进村查看情况,距陈家大院门口不远,敌人突然开枪,张强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30岁。
【时任康平县委书记华子扬回忆:为了防止国民党进攻时恶霸地主和反动派互相配合,县委于1946年4月中旬(农历三月初九)在方家屯(六区政府所在地,靠近法库边境)召开各区区长会议,部署限期拆除地主炮台。就在这一天发生了大黄家窝堡恶霸地主、伪村长、国民党地下区党部书记陈梦令枪杀我五区(原名哈拉沁屯、现为张强镇)区长张强同志事件。事情的经过是:南霸天——陈梦令在反奸清算斗争中,本被我关押,因看管不严夜间逃出,不知去向,陈梦令房子被我政府查封。农历3月9日上午,我五区指导员陈宜华、庞庚喜检查工作来到陈梦令家门,殊不知陈梦令逃出后秘密组织一帮匪徒,暗藏家中阴谋暴动,陈宜华等一去,就被这帮匪徒开枪打死;随即我五区区长张强同志偕通讯员去方家屯参加县委召开的拆掉地主炮台的会议,路过大黄家窝堡,去看看陈家动静,又被暗枪杀害。县委得知情况后,立即报告地委,调我分区14团(即回民支队、沈北支队)攻打,因我军当时武器装备较差,陈梦令家的炮台一直打不下来,围攻一夜,第二天一早巳无人影,敌人从地道逃跑了。罪犯直至建国后才相继捕获镇压。张强事件后,地主的炮台纷纷拆掉。】
  叮嘱:

  母亲操劳一生去世后,他第二次来到父亲坟前
  从辽宁回来后,张广田更多地体会到母亲的不易。“我生下来两个多月父亲就离开了家,在我成长的22年里没有一点父亲的记忆,”张广田说。
  【1949年,康平县政府就给张强老家去信,证明革命烈士身份。但这一消息被张广田的爷爷奶奶拦住,一直不告诉张广田的母亲。】但是,母亲就不一样了。她一手带着孩子长大成人,生活上颇多磨难,感情上也受尽煎熬。“母亲真的太苦了,我小时候总是被母亲的哭声吵醒”,面对一双幼小的儿女,她白天强打精神,说说笑笑,深夜没有人的时候就悄悄地哭。张广田的印象中,很多年里母亲就是这么度过的。
  将各种感情埋在心里,张广田一家依然过着最普通的农民生活。每天在地里劳作,伺候老人、养育儿女,几十年来,生活圈子也不过方圆几公里。
  2002年,张广田的母亲去世。第二年,张广田收拾了行装,独自踏上了北上的列车。这是他第二次去看父亲。
  “可能是年纪大了,山路难走”,张广田这一次去看父亲感觉路途格外遥远。头一天晚上坐火车,第二天早晨9点多才到沈阳,又坐汽车到康平县。等他一路打听、摸索着找到张强镇时天已经快黑了。
  虽然有着不少波折,张广田还是找到了张强烈士陵园。这一次,张广田和父亲说了不少话,“俺娘去年没了,到那边找你去了。”“俺娘这辈子不容易,替你送走了老人,替你养大了孩子,你在那边要多照顾她。”
  从陵园出来,张广田碰到了一个放羊的老人。那位老人听说他是张强的儿子,激动地拉着他的手说,“你父亲进城时,我见到了,他骑着马,腰里挎着驳壳枪,身材就像你这么高大,脸盘也和你像”。张广田听着听着,泪水就止不住地流下来了。
  在张强镇上,不少老干部陪张广田吃午饭,席间纷纷为他敬酒。“我能感觉到,这些老人对父亲的尊敬。也第一次感受到作为烈士子女的光荣,”张广田说。
  心愿:

  一路风雨,希望再去一趟辽宁给父亲扫扫墓
  再次从张强镇的光环中回到家,张广田老人又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了。张广田说,自己走过了大半辈子,也曾历经风雨,所幸都扛过来了。
  应该说,没有了父亲这个男劳力,张广田一家的生活一直都是困难的。对此,张广田和老伴深有体会,最让他们耿耿于怀的是长子的早逝。“那是我们最大的孩子,也是唯一的儿子,”张广田说,儿子患了小儿麻痹,家里没钱治越拖越厉害。
  张广田回忆,那些日子里,北京的一位朋友写信来,让他带着儿子去北京试试治疗。“我不是不想去,而是没钱啊!”张广田说,家里能变钱的只有粮食,而那个时候家家的粮食几乎都不够吃。
  多方打听之后,张广田卖掉了一部分口粮,带着儿子来到保定望都县。“去不了大医院,就到小医院找专科吧”,然而,他们的希望还是落空了。儿子最终落下了严重残疾,拄着双拐行走。长到20岁,这个不幸的孩子又患了胸膜结核,因治疗不及时离开了人世。
  随着时间的流逝,儿子的离世在张广田两口心中,已经是结了痂的伤痕了。
  对眼下的生活,张广田和老伴感到很知足。“2009年,大女儿替我们翻盖了房子。虽然没钱装修,可是不漏雨了,能睡个安稳觉了,”张广田说。
  现在,张广田还种着几亩地,平时自己伺候,农忙的时候女儿女婿帮忙。他还养了几只羊,等羊大了就能变钱。每月的低保金也能补贴生活。“就是每月药费有点贵,自己和老伴每天都得吃药,有点吃不消,”张广田有点无奈地说,“我俩都不敢按说明书吃,让一天吃3顿的就吃两顿,这样一盒药能吃时间长些。”
  不久前,乡里、县里了解到张广田一家的事情后,不断有人问他有何想法、有什么要求,这位倔强的老人总是说,过得很好了,很知足了。
  7月31日,记者来到张广田老人家,老人说,这一辈子虽不及父亲光荣,却也一生磊落,没做过什么丢脸的事。“马上70岁了,没啥想头了,唯一的心愿就是趁着身子骨还走得动,再去看看父亲。”
  事实上,这个想法已经藏在张广田老人心中好多年了,考虑到几百元的路费,就一直拖到了今天。
(原标题:“英雄父亲”光环下的艰难人生)





肃宁张强烈士遗孤千里圆梦之行纪实


2014-4-3 20:59:49   来源:肃宁周报  评论(http://www.suning.ccoo.cn/news/comment/list-2759882-0-0-1.html) 我要评论    字号:T / T


“爹,咱们家乡人来看你了



——张强烈士遗孤千里圆梦之行纪实


阅读提示:在辽宁省康平县有个以肃宁籍烈士命名的镇,叫张强镇。抗日战争刚刚爆发,张强同志就加入了共产党,在我县组建的抗日根据地和日伪军进行殊死斗争。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随同一批冀中干部北上,被派往辽宁省康平县,第二年,在反奸清算斗争中被杀害,当时年仅30岁。为了纪念张强等烈士,上级决定将张强生前战斗过的地方——哈拉沁屯命名为张强镇。1959年,镇上修建了张强烈士陵园。
   张强牺牲后,当地政府将张强的烈士证寄回了老家。张强的父亲对张强牺牲的事一直隐瞒,直到去世也没有说过。张强的儿子张广田一直生活在邵庄乡东高口村,长大后,从亲人口中了解到父亲的一些情况,但只知道父亲埋在了东北,一直寻找无果。1967年,一位在黑龙江工作的亲戚,偶然间与一位来自辽宁省康平县的军人聊天,才知道张强烈士的一些情况。
   之后,张广田曾于1967年和2003年到张强镇拜祭父亲。此后,由于身患疾病、家庭贫困等原因,一直没能再去看望父亲,年届古稀的他一直觉得很遗憾。为了却张广田老人的心愿,我县党委、县政府和康平县进行了沟通,并发起这次“为烈士遗孤圆梦行动”。邵庄乡干部职工为其捐款1700余元,邵庄乡电气电料园区的5家爱心企业为本次活动提供了1.5万元资金赞助。(本报2013年7月11日4版和8月22日1版曾报道)
    3月23日,在肃宁县副县长王庆献等人的陪同下,张广田老人和两个女儿踏上了北上的汽车,24日上午来到辽宁省康平县张强镇张强烈士陵园,祭奠长眠在千里异乡的父亲,圆了自己10年来的心愿。
  东风呜咽,孤雁哀鸣,在辽北大地的一烈士墓地,一位白发老人跪在墓前,失声痛哭,“爹呀,我来看你了!咱们家乡人也来看你了!”这位老人就是来自千里之外肃宁县的张广田。在时隔11年后,张广田老人在年届古稀时,第三次来到辽宁省康平县张强镇——这块父亲的长眠之地。启程:承载着家乡人的追思
    清明前夕,得知县里已经和康平县进行了沟通,将尽快帮他达成心愿时,张广田老人激动的心情就没平复过,心思早已飞到了辽宁省康平县张强镇——父亲的第二故乡。
    他准备了一肚子话要对父亲说,要对那片热土上的干部群众说。3天的时间,他写了又改,终于把自己憋了十年的心里话誊在纸上。
  张广田千里祭祖的消息不胫而走,一直关注张广田老人的爱心人士、援老群志愿者纷纷给老人打电话,表达了对张强烈士的追思之情。素未谋面的康平县爱心志愿者孙连双也给老人打来了长途电话,询问老人的行程,并说好在高速公路口等着迎接老人。3月23日,出发前一天,肃宁援老群的志愿者代表来到张广田老人家,为他带了路上吃的水果,还细心地准备了晕车贴,叮嘱老人注意身体。
    沧州电视台记者、中国书协会员、沧州市书协副主席韩培澄得知张广田要去辽宁祭奠英烈父亲时,为表达对烈士及后人的敬重之情,彰显媒体责任,连夜创作了两幅书法作品,让同事亲自带给张广田老人。一幅“光照千秋”送给烈士后人,另一幅“浩气长存”送给张强烈士陵园。
  上一次去看父亲是在母亲去世后的第二年,当时他在父亲的墓前大哭了一场,叮嘱父亲一定要在另一个世界照顾好替他赡养老人、养育儿女、一辈子辛苦操劳的母亲。张广田的老伴本来打算陪他一起去辽宁看父亲的,却因两个月前脊柱断了,不得不在床上静养。想起婆婆一辈子的不易,张广田的老伴摩挲着老人留下的惟一一张照片,眼噙泪花对张广田说:“家里有大闺女照顾我,你们放心去吧。到那也替我祭拜一下,跟咱爹说在那边要对咱娘好点儿。”
    承载着家乡人对张强烈士的追思,3月23日早晨6时,在副县长王庆献的带队下,县、乡、村三级领导干部和一直关注张广田老人的省、市、县新闻媒体陪张广田老人和他的两个女儿踏上了北上辽宁的汽车。考虑到老人的身体状况,随车安排了保健医生。
会面: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疾驰,张广田老人一直凝望窗外,若有所思,在十几个小时的车程中,没合一下眼。快了,快了,车子驶入康平境内,张广田老人一路凝重的表情,变得生动起来,眼睛也湿润了。
    3月24日上午10时,经过一天多的奔波,车子驶达康平县方家高速公路出口。康平县副县长包艳艳及张强镇、县民政局负责人和康平县的热心群众代表早已等候在那里,准备迎接张强烈士的家乡人。
  犹如久违的亲人,包副县长迎上来握住张广田老人的手,嘘寒问暖。随后,车子继续前行,驶向张强镇。“张强镇人民欢迎您”、“张强镇敬老院”、“张强镇派出所”……父亲的名字随处可见,泪水模糊了张广田老人那浑浊的眼睛,“作为一名烈士,父亲能得到这里的人们这样尊重和爱戴,我感觉很骄傲。”
   简短的座谈中,两地干部群众表达了对张强烈士的哀思。张广田老人几度哽咽地回忆父亲生前的战斗事迹,这些都是从长辈的只言片语中串起来的。张强烈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舍小家为大家,流干了最后一滴血,让在场人员无不为之动容。张广田老人以朴实的家乡话表达了此行的三个心愿:一是告诉父亲,这次特意带来了他的两个孙女,让她们了解、认识爷爷,继承发扬爷爷的革命精神,代代相传;二是要告诉父亲,家乡人民没有忘记他,这次一起来的还有县、乡、村的领导,他们代表肃宁各级党委、政府,代表全县人民来祭奠他;三是要告诉父亲,如今的肃宁不再是他离开时战伤累累的肃宁,现在的肃宁交通发达,百姓安居乐业。在党的好政策下,享受到了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肃宁人现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努力拼搏。特别是“四个覆盖”推行后,肃宁各项事业都有了更大发展。
    祭奠:乡音乡情祭英魂
   随后,肃宁、康平两地的干部群众陪同张广田老人来到张强烈士陵园。陵园位于张强镇街东1公里高坡处,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园内建纪念碑一座,高8米,碑身正面镌刻着“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两侧刻的是“永垂不朽”和“浩气长存”。43位英烈的遗骨安卧于松柏之间,显得庄严肃穆。张强陵园是辽宁省惟一保留的镇级烈士陵园,自1959年修建以来,多次投入资金进行重修、改造,并安排专人进行管护。2008年以来,被确定为沈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期间,张强镇中小学校及社会各界都组织祭扫烈士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环顾陵园,细数着十年来的变化,张广田老人在两个女儿的搀扶下缓缓地走向父亲的墓地。乡音乡情祭英魂,张广田老人跪在父亲的墓前,将从家乡带来的纸钱和水果放在冰凉的墓碑上,用手摸着“烈士张强之墓”几个镌刻的字体,失声痛哭,对父亲的埋怨、不舍和怀念全都化在了放声悲哭中。
   许多爱心人士是从康平吧里得到消息赶过来的,网友们将现场的照片传到网上。近百人在后面留言:“祝烈士后人身体健康,晚年幸福,祝永远开心快乐!”“看到此情此景,我都快哭了。回想起小时候清明节,学校组织去扫墓,每次听到张强烈士的事迹都很感动。”“今天没能去现场,有些遗憾,向烈士家属致敬!”……意外:有人来看河北来的大侄子
   在陵园,一位当地老人拉着张广田老人的手激动地说:“大侄子,我一眼就认出了你,你和你父亲长得太像了。”这位老人就是张强烈士生前的同事,现年93岁的方友老人。听说张广田要来为父亲扫墓,他一早就候在陵园。老人身体硬朗、思路还算清晰。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他远远地便认出了张广田。
“家就在附近,一年365天,除了天气不好,几乎每天都来陵园转一圈,累了就在你父亲的墓前歇一会儿。”方友老人说。
  方友老人曾任新立村(现为张强村)农会秘书,是张强烈士的下级,更是朋友。“你父亲经常来村里指导工作,但我们处得更像是哥们儿……”老人回忆说,当年农会的枪很破旧,想要两支好点儿的枪,去区里要没成功。“我就去找你父亲,用两支旧枪换了两只新的。”此行能够见到父亲生前的朋友,张广田老人感到很意外,也很激动,“他摸着我的脸说,我父亲的脸和我的脸一样,眉毛也一样,个头也是一样高大。刚来这儿时,骑着高头大马,穿着棉袍,扎着腰带,斜跨盒子枪……”这些有关父亲形象的话,张广田老人很少听母亲说起,这样的只言片语对从没见过父亲一面的他来说尤为珍贵。
    约定:如果身体还好,十年后我还来
    张广田老人此行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再见见和他有着同样境遇的“兄弟”。他就是和张强烈士同时牺牲的警卫班班长满海山的儿子满喜林老人。
    在当地政府的安排下,午饭之后,两位老人又在陵园里重逢了,距离上一次见面已过了11年。
    满喜林老人比张广田老人大两岁,父亲牺牲时,他也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同样的境遇,让这两位相隔千里、也没有太多语言交流的老人互相惦记着。
    没有太多的语言,两位年过七旬老人握在一起的手没有松开,他们互相扶持着一步步从陵园入口走上去。建在丘陵上的陵园,从入口到墓地和烈士纪念碑是一条长长的上坡路,老人走得很慢。
    张广田老人说,满喜林老人就住在不远的官宝村,每年清明节和春节,都会过来给父亲扫墓,同样的鲜花和祭品也会放在我父亲的墓前。“我们不是亲兄弟,可是看到他却感觉是那么亲切。”张广田说,我们的父亲是并肩作战、并肩工作的,最后又牺牲在一起,墓地也在一起。
  虽然是第三次见面,但期间两位老人几乎没有联系,这次互相留了地址和电话。张广田老人说:“你离得近,多替我尽尽心吧。”俩人互相询问着身体健康和家庭现状,听说满喜林老人心脏不好时,张广田沉默了。满喜林拉过身边的孙女对张广田的两个女儿说:“我们老了,以后你们年轻人要多联系。”
    分别时,满喜林依依不舍地将张广田送到车门口。张广田说:“要是我身体还好,80岁的时候我还来一次。”“好,咱们都好好的,你来吧,我接着你!”简单的对话,是互勉,也是约定。缅怀:寻找父亲牺牲地遗址
    来一趟不容易,在父亲工作、战斗过的地方,张广田老人尽可能地想象着父亲在这里是怎样工作和生活的。
    从陵园出来,张广田老人坐上汽车,前往父亲牺牲的地方———大黄家村。很快,汽车来到大黄家村村口,由于道路崎岖颠簸,汽车无法开进村里,张广田腿脚不便,没能进村。他远远地望着村庄,眼神里充满了遗憾。
    85岁的村民刘春福知道大家的来意后,主动要求引路,带领随行人员到村看看。沿着崎岖的乡间小路前行,刘春福指着前面一条土路说:“当年张强就是骑着马从这条路过来的。”如今这条路两侧长着粗壮的树,不远处就是一大片田地,早已不见当年战争的痕迹。
“那时我家就住在陈家大院不远处,张强烈士牺牲的那天,我还听到了枪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从屋里跑了出来。后来才知道,张强被杀害了。”刘春福边走边回忆,他指着路边一处民宅说,这儿就是张强牺牲的地方。
    如今,这里盖起了房子,墙壁上镶着瓷砖,安着铝合金门窗,垒上了院墙,院子里堆着柴禾,老百姓在这儿过着幸福的生活。
    大黄家村村委会主任孙海权听说张强的后人来了,特意跟随我们从村里步行来到车上,紧紧握住张广田老人的手:“自从张强来了,老百姓解放了,有田种,有饭吃,村民们打心眼里感激张强烈士啊!”张广田笑了,眼里闪着泪花。
    骄傲:父辈的鲜血换来了今夕的张强镇
    就要返程了,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来,张广田老人要好好看一看这个用父亲名字命名的乡镇的今天。
    “山道修成了公路,周边的建筑也变了,可见百姓们的生活较10年前有了很大变化……”张广田老人感叹着张强镇的变化,留恋的目光定格在张强镇的一草一木上。
    张广田来到张强镇的地标——江南风格的园林广场。这是张强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是居民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场所。“这个广场真不错呀!咱肃宁的乡镇还没有修成这样的广场呢。”张广田老人由衷地赞叹。
    “张强镇能有今天的经济社会发展,都是张强等先烈的鲜血和牺牲换来的。”一路陪同的张强镇党委书记张友杰诚恳地说,张强镇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历史,会永远心存感恩,今后要和张强烈士所在的邵庄乡党委、乡政府加强沟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邵庄乡党委书记齐艳庄也表示,两地虽然远隔千里,但因为张强烈士两地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今后要以烈士为媒,加强交流往来。
    对两地达成共建友好乡镇的共识,张广田老人非常高兴,“我已经是第三次来张强镇了,也欢迎康平县和张强镇的人民到俺们家乡走走看看。”
    坐上汽车驶离张强镇,依然可以看到“张强”的名字,一路的郁积化开,张广田老人脸上洋溢着骄傲和自豪的微笑。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5-01-11
为啥不直接搬家搬过去呢
那边的待遇肯定高些~
  肃风吹飞絮,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秋水载落叶,漂泊垂天止。北冥无常势,乌衣何靡靡。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5-01-11
活着的人有人管,死了家人就没人管了。
行者无疆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5-01-11
回 边城玫女 的帖子
边城玫女:为啥不直接搬家搬过去呢
那边的待遇肯定高些~ (2015-01-11 09:32) 

不是想搬就能搬的。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5-01-12
好像是南陵县吧  有个家发镇
鼓励创新,反对通名、专名复古。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