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982阅读
  • 6回复

[地方财政]福州:崛起的“不争之地” | 城市商业系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24-05-17
导语:《城市商业》是『砺石商业评论』的一个重要文章专栏,试图从商业与人文融合的角度去解读各个城市的最新发展,以归纳出中国城市变迁背后的底层规律。本期为读者带来的城市是福建省省会福州。






王剑 | 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 | 出品


人们在形容一座城市的重要性时,通常都会有“兵家必争之地”的描述。


可国内有些城市,却被戏称为“兵家不争之地”。


得到这样的称谓,有的是因为地理位置并非战略要地,攻占的价值不大;有的是因为周围自然条件恶劣,缺乏必要的后期补给资源,属于“鸡肋”般的目标。


福建省会福州,便属于第二种情况。


在国内省会城市中,福州始终徘徊在“存在感”较低的城市行列。


没办法,很长时期内,福州在福建省内,论GDP比不过千年港城的泉州,论旅游知名度又比不上海滨之城的厦门。


不过,最新数据显示,福州GDP已经从2021年开始连续两年半超过泉州,回到福建省第一的位置,甚至节假日前来旅游的人数也多次超过厦门。


这座用千载光阴浸润出的闽东古城,在历史和现代交汇中究竟演绎出怎样的故事呢?


1


不争之地并非无人问津


在福州暂居过的作家郁达夫曾在《住所的话》中写道,“濒海的福州等处,也是住家的好地方”。


在他眼中,福州的风景甚至胜过自幼看惯的富春江,就此写下“福州风景好极,远胜富春江上”的感慨。


这不禁令人好奇,地处东南沿海,又几乎在群山环抱之中,曾经是交通不便的蛮夷之地,为何在郁达夫眼中这般美好?


不妨先看看福州的地貌,中国地势“三大阶梯”中,福建通常被划入东部“最矮”的第三级阶梯。


这往往给人误解,觉得省会福州就此应该算是平原城市。


其实,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福州的城市地貌实为“一半依山一半入海”。


福州所处位置,地理上称为“浙闽丘陵”。整座城市东临大海,三面群山蜿蜒,山地、丘陵约占福州总面积的72%。其中,山地约占32%,丘陵约占40%,可以说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山城”。


正因道路艰险难走,金庸的《笑傲江湖》中,从四川远道来福州的青城派侠士,没有被对手吓倒,却被一路崎岖的“闽道”累坏了。


福建最大的河流闽江,从武夷山脉东麓发源,然后穿山越岭五百多公里后来到了一片开阔的平地东流入海,那夹在山海之间的那片数百平方公里的区域,便是福州城所在。






福州城的诞生源自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越王后人无诸协助刘邦抗击楚有功,受封闽越王,国都便是福州的前身“冶城”。


之后的岁月,作为闽越都城的福州偏安一隅,自得其乐。


虽然汉时的中原王朝对福州都有觊觎,但福建全省80%的地形为山地,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称号,翻山越岭夺取这座城市,实在有些不划算。


因此,历代统治者对闽越基本以安抚为主。


直至西汉时期的汉武帝从江浙所在的会稽郡调拨大军南下,一路势如破竹,攻下闽越国,随后废国设郡,实现了对福建地区的直接管辖。


两晋时期,由于中原战火连绵,大批士族百姓南迁至福州安居,随着“衣冠南渡,八姓入闽”,福州的城市规模也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逐渐向外拓展。


时至今日,福州还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的说法,这些姓氏便是曾经“八姓入闽”的后人。


五代时,闽王王审知将于山、乌山、屏山纳入古城之内,从此“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久远歌谣便流传在福建的历史脉络,演化出如今福州“山在城中、城在山内”的独特格局。


公元725年(唐开元十三年),设立于此的闽州都督府因城市西北有福山,故改名福州都督府,“福州”这个名字悄悄闪现于史料中。


宋朝时福建路置福州、建州(今建瓯)、泉州、漳州、汀州(今长汀)、南剑(今南平)六州及邵武、兴化(今莆田)二府,福建地理上八闽的格局,就此成型。


福州也因此改变了这座城市颠沛的历史命运,自此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安享太平。


因此,后世每逢战乱,大量中原人口便南迁进入福州,逐渐改变了这一地区的民族构成。城内先入者为闽人,后入者为客家人,但都能和谐相处。


不过,福州之前的“不争之地”仅是相对而言,随着人口增多,经济富足,即便坐拥高山险阻,依然逃脱不了历代王朝的觊觎。


福州倒是真的“不争”,平静地等待属于自己的命运,只要大军兵临城下,立即开门迎接,多次兵不血刃完成历史交接。


没办法,城内山多地少,资源有限,城外又没有救援、补给,死扛到底还不如“识时务”,反正城头再怎么变换大王旗,生活依然要过。


如果说福山为福州带来了“福气”,那么自宋时栽种下的榕树便是福州的“灵魂”。


北宋福州太守张伯玉为防台风洪涝灾害,鼓励城中百姓广种榕树。


数百年时间,城内榕树已是“绿荫满城,行进自不张盖”,因此,福州又有了“榕城”的别称。


顺着绿树环绕远眺福州港,船影憧憧,故影交叠。


2


历史和现代的交汇之地


宋代之前,福州只是农耕时代的“天府”,当随着明州(宁波)、泉州等沿海航线的开辟,靠海的福州也逐渐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航点和转运港之一。


通海达江离不开船只,福州当地从宋代开始就有着成熟的造船业,明代郑和下西洋宝船即是著名的“福州制造”,民间俗称福船。船队不仅下西洋前都会在福州驻泊,大批水手也都是自福州招募。


福州海运还有一条发源自闽、赣交界的武夷山,翻山越岭而来的闽江水路,分为富屯溪、沙溪、建溪三条水道。其中,建溪水道可通往浙江、福建、江西交界处,然后转到陆路驿道,便可沟通中原。


明清时期,福州港更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开放港口,种类繁多的商品在这里吐纳不息。比如茉莉花和番薯的引进,就是那时经福州港漂洋过海来到中原。






同样,从福州港销往世界各地的茶叶、瓷器、丝绸,沿着闽江流域进入福州港后,便可搭乘海船售往海外。


到晚清时期,福州销往世界各地的中国茶,一度占比中国茶叶输出总量超1/3的出口份额,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茶港”。


闽南语流行歌《爱拼才会赢》的歌词唱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


城可以“不争”,但人不能不拼,福州人最初的“拼”劲就体现在读书上。


作为闽地首府,福州是中原文化进入福建后的传播中心,山海相连的特殊环境既润养了福州的文脉悠长,也让无数福州学子渴望离开闭塞的环境,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唐代韩愈曾说:“闽越有长才、秀民通文书,与上国齿”,意思是福州人的才学可与都城长安相媲美。


生于福建尤溪的朱熹,曾十余次造访福州并开设理学书院。鼓山之巅的题刻“天风海涛”便出自朱熹的诗。


北宋建立后,福建境内不仅常常迎来外地名士,也培育了大量本土人才。仅两宋时期,福州一共出了文状元10名,武状元11名,进士2247名。


宋有林畊“父子八进士”,明有林春泽“父子孙孙世进士”,可见福州人文荟萃,斯文在兹。


据统计,仅宋、明、清三朝,福州籍进士就多达三千人,千年文脉赓续不断,成为历史有名的“海滨邹鲁”之地。


可即便走出福州,在海的凝望中,在棵棵古榕的庇荫之下,福州人又无法真正离开故土,有学成归来的,有经商回来的,福州的城市发展也因此日益繁荣。


近代,福州与广州、上海、宁波、厦门一起被迫成为“通商五口”之一时,有欧洲商人描述福州是仅次于广州的商埠:“福州城中有建筑物覆盖的区域,面积是宁波的两倍、上海的三倍、厦门的五倍。”


自1845年起,英、美、法、德等国纷纷在码头一带设立洋行,17个国家先后在福州设领事馆。


至今,福州仓山区南台岛,从烟台山到码头一带依然保留大量风格各异的西式建筑,堪称福州的“万国建筑博物馆”。


3


福州的经济衰落期


正因福州人才济济,也是众多民族工商业汇集之地,晚清洋务派在福州马尾设福州船政局,生产出的舰船占全国造船总吨位的82%,这里更成为培养近代海军人才与发展民族军事工业的基地。






福州不仅诞生了中国近代第一座海军学堂、第一个新式造船厂、第一个正规的飞机制造厂、第一支成军的海军舰队、第一艘千吨级舰船,更设计生产出中国第一台实用蒸汽机、第一条海底电缆、第一台探照灯……


在“西风东渐”的福州,从三坊七巷和大厝走出的福州儿女群星璀璨: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主持福州船政局、创办南洋海军的沈葆桢,晚清大臣、末代帝师陈宝琛,近代著名海军将领萨镇冰革命志士林觉民、林尹民兄弟,翻译先驱严复、林纾,才女作家林徽因、冰心都是福州人。


这些福州人在各自的历史舞台拼尽全力,演绎出不同的人生故事。


遗憾的是,这么多仁人志士并未改变福州渐渐落后的面貌。


由于交通不便,旧时福州素有“马路不平、电灯不明、电话不灵”的戏称。城市中基建长期不足,市民大多居住在简陋低矮的棚屋木房,怕风怕水更怕火,因此又被称为“纸褙的福州城”。


直到解放初期,福州经济结构依然十分单一,农业占据了国民经济较大比重,除了一些手工业作坊外,工业几乎是空白。


彼时,福州曾被形象地比喻为“四个烟囱的城市”(发电厂、造纸厂、乌塔和白塔),其中只有两个会“冒烟”。


解放后很长时期,福州与省内很多城市一样,同属“海防前哨”,经济建设被边缘化。虽然为适应装备工业和支持农业发展需要,逐渐发展了机械工业和各类加工厂,但经济发展受到政治政策等多方面影响,始终处于波动状态。


“三五”、“四五”两个五年计划时期,福州工业基本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到“五五”时期,在“大干快上”口号下,虽然全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3%,但一度出现追求高指标、高积累现象,工业生产甚至给人“今不如昔”的感觉。


更关键的是,福州的地形属于“山海冲撞的地带”,城市可供开发的平原相对有限。而且福州的“平原”和概念上的“连片平原”是两码事,整座城被环山分割成不同的小块区域。


因此,福州虽说算沿海城市,但真正的市区又距离海边较远,靠海的长乐、连江又跟市区联系不够紧密,都是受山地地形影响所致。


上世纪80年代开始,福州由于经济未能发展起来,但海外侨胞众多,吸引大批福州人前去投奔,导致偷渡现象十分猖獗;同时,走私等行为也十分泛滥,不仅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更损害了整个福建的形象。


更尴尬的是,在诸多省会城市GDP排名中,福建长期处于10名开外的水平,很没面子。


即便在省内,直到2020年,泉州的GDP数据一直碾压福州,名列全省第一;而厦门作为全国仅有的5个计划单列市之一,不仅是福建唯一的副省级城市,更是国内国外知名度更高的旅游胜地,堪称福建省对外的重要“门面”。


可以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无论经济还是省会影响力,福州在全省都较弱,原因依然是与自身地理位置有着密切关系。


4


福州为何没有发展起来?


福州市区并不靠海,但福州海岸线长度达到920公里,是所有省会城市中海岸线最长的一座城市。


省会城市的重要性在于引领全省经济发展,最佳位置是居于省内C位,这样方便辐射和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如安徽合肥、四川成都等省会城市。


同时,沿海省会通常会在内陆设置省会,然后在海边城市搞一个计划单列市,以此提升全省的经济地位。


这也解释了厦门为何成为计划单列市原因,因为厦门不仅是开放度较高的海滨城市,而且距离福州相对较远,可以平衡福建的经济发展。






可前面提到,福州由于特殊的地形,大部分都是山地、丘陵地带,东边靠海,周围能辐射不超过100公里,只能抵达宁德和莆田等地,作为省会的影响力十分有限。


除了政治、经济因素之外,福州在全省的“认同感”较低,这又与福建复杂的地理和文化背景有关。


福建全省由于崇山峻岭阻隔,基本分为闽东、闽南、闽西和闽北几个地区。其中,闽东包括福州、宁德和莆田,闽南包括厦门、漳州和泉州,闽西和闽北则包括龙岩、三明和南平,但彼此间的人口、语言和风俗都有较大差异。


从“七普”数据来看,福建全省约为4000万人,闽南和闽东的人口大约分别占整个福建省的46%和35%,闽西与闽北加在一起约19%左右。


这些地区人口数量不仅差异明显,语言还分为闽东语、闽南语、闽北语、闽中语、客家话、莆仙话几大语系,甚至不同区域内的城市语言、风俗都不一样。


比如宁德和莆田,虽然同属于闽东语系,可实际两地居民对话几乎都是“鸡对鸭讲”,很难沟通。


其他如闽南语和闽东语、客家话等,都是同样情况,隔了一座山就基本听不懂对方说什么。


不难想象,交流都无法交流,福州又如何影响和带动省内其他城市的经济发展。


更遗憾的是,福州虽然地处经济最发达两座一线城市上海和深圳之间,可彼此间的直线距离都超过500公里,使得福州与长三角、珠三角这两大经济增长极很难融合,鞭长莫及。


不过,福州在国内或许影响力有限,在海外却有着极强的“存在感”。


比如福州下属的长乐和福清,在日本和美国拥有数量庞大的侨胞,人数从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是海外华人最具影响力的群体。


此外,马来西亚砂拉越州的诗巫被称为“新福州”,当地一半以上的居民都是历史上移民至此的福州人,城内依然保留着诸多中华元素,让人恍如身在福州城内。


从这个角度来说,福州的“存在感”在国内、省内或有缺失,却以另一种方式在全世界持续传播着自己的影响力。


“墙内开花墙外香”自然不是福州的目标,地理位置不如意,经济发展也抱不上“大腿”,怀着一股拼劲的福州只能靠自己。


5


不断突围的福州


2020年,福州跻身万亿城市俱乐部;2021年,福州GDP赶超泉州,成为福建省第一大经济体,经济增速在省会城市名列前茅。


不禁令人好奇,一直是省会城市“小透明”的福州是如何实现逆袭的?


客观上说,福州的崛起,首先是靠政策加持。


2011年,福州(平潭)综合试验区开发开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短短几年间,平潭这个中国第五大岛,从“灰不溜秋”成为冉冉升起的“海峡明珠”。






平潭是大陆距台湾本岛最近的地区,距台湾新竹仅68海里。因此,平潭综合实验区是因台而设、因台而兴,成为构建两岸同胞共同参与国际竞争的平台,已经宜居宜业的共同家园。


随着各类台资企业前来投资建厂,“一天一个亿、一天一个样”的“平潭速度”应运而生。10年时间,平潭的地区生产总值,从实验区开办时的数千万元,直接飙升到300亿元。


2015年8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的福州新区,成为全国第14个国家级新区。


福州新区主要定位为两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载区、扩大对外开放重要门户、东南沿海重要现代产业基地、改革创新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先行区,为加速福州发展铺垫了基础。


2017年,国务院又批复长乐撤市设区,福州进入“六区时代”,城市空间得到大大拓展。坐拥两大国家级战略新区的福州,由此驶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2020年4月,先是福建都市圈获得国家发改委支持;同年8月,福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又获国家发改委、民航局批复设立,成为我国第17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同年11月,福建正式宣布实施“强省会”战略,支持福州通过“强省会”和“强门户”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一连串的扶持政策既显示出国家对福州的重视,也体现了福建振兴福州的迫切愿望。


对于总是慢半拍的福建来说,再不做大做强省会福州,就真来不及了。


毕竟,随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强势进击,夹在中间的福建始终面临人口、企业与资金被虹吸的困境。


在资源高度流向中心城市时代背景下,福州如果再不能利用好省会城市身份,起到龙头引领作用,意味着福建将在一系列国家发展中“缴械投降”。


2021年10月,福州“强省会”战略提出,到“2025年,福州地区生产总值达1.7万亿元以上,年均增长7%以上,常住人口超1000万人”。


经济提升,首先便是留住人、吸引人。


为了吸纳更多年轻人,福州市持续推进各项人才政策完善落实,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一站式服务”;推出全省首个“人才贷”、率先发布“1+1+N”人才政策体系、创新提出“营智环境”理念……


福州还贴心地表示,凡在福州区域内就业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高校毕业生,以及新落户的人员,均享受3年内免费乘坐市内公交、地铁待遇。


政策再好,关键还是让人先“安居”才能“乐业”。


2019年,福州市被住建部列入全国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试点城市后,通过作价入股、产权分割公开拍卖、限地价公开招标等方式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并且形成了长效机制。2021年、2022年,福州市蝉联“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七普数据显示,福州常住人口842万人,10年间共增加117.59万人,增长16.53%,而同期,全国主要城市平均只增长了5.38%。


对于福州来说,只有从产业下功夫,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才能真正留得住人。


6


福州的产业蜕变


近10年来,福州逐渐发展形成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和石油化工等三大主导产业。


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是推动福建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基础产业,已逐步从“填屏补芯”布局阶段转入“增芯强屏”的优势发展产业,带动一大批产业链应运而生。


福州的机械装备制造业主要集中在汽车、船舶、工程机械、电工电器等制造业。2003年,福州生产出东南菱帅,不仅实现了福建省整车生产的梦想,更吸引了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前来合作,就此融入到世界汽车产业分工协作体系之中。


汽车工业不仅带动了福州机械装备工业飞速发展,更加速了福州布局新能源汽车、电气机械设备等领域的步伐。


福州的石化产业主要布局在石油产品加工业、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化学肥料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和塑料制品业等领域,在国内石化行业始终占有领先地位。


依托福建省近来提出的发展数字、海洋、绿色、文旅等“四大经济”,福州也有针对性地进行多元化产业布局,并卓有成效。


近年来,福州培育了新材料、光电、新一代信息技术、氢能源、生物医药等5个省级及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已超过40%。


福州GDP也从2011年的3819.8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1324.48亿元,过去11年时间,GDP增速高达203.09%,位居省会城市增速前列。


如今,福州已拥有17家百亿级工业企业、64家上市企业,形成了纺织化纤、轻工食品、机械制造、冶金建材、电子信息等五大千亿产业集群,工业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


在此过程中,曾经受困于城市规模过小的福州,先后进行过两次城市大扩张。


从“三山两塔”(鼓台地区)拓展到“两江四岸”(四大城区),再到“沿江建城”(城市依江而建)蜕变为“沿江向海”(建设滨海新城),城市总面积从解放初期的11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292.85平方公里。


一直交通不便的福州也在此期间得到了较大改善,不仅拥有合福高铁(合肥-福州)、福长高铁(福州-长沙)、福厦高铁(福州-厦门)等重要铁路干线,还有连接福州市区和周边县市的多条支线铁路。


2020年12月,随着平潭人民盼望已久、连接福州主城和平潭县的福平铁路开通运行,一个生机勃勃的“大福州”终于连为一体。






“三山鼎峙,一水长流”构建了福州的千年底蕴和文脉,也让福州拥有极为丰富的文旅资源。


游客来城内三坊七巷和古厝寻古,到被誉为“福州的肺部”的森林公园踏青,品尝令人垂涎的佛跳墙、鱼丸肉燕,独具特色的闽剧榕腔……无不让人心怀喜悦。


2023年“五一”期间,福州接待游客438万人次,远超厦门的332万人次,随后的多个黄金假期,福建依然是与厦门齐名的福建必游城市之一。


从昔日的“不争之地”,到海防前哨,再到走向开放前沿,直至如今的“万亿城市”,正积极打造“强省会”战略的福州一直在求变图新。


没有“存在感”已是福州的过去式,厚重的历史如同榕树交错、坚韧的根系,始终支撑着福州奋力生长,继续谱写出令人惊喜的篇章。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4-05-17
把2024年第一季度的平潭数据剥离福州,泉州依然是福建GDP最高的一哥,好家伙,泉州欣然接受。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4-05-17
福州从六普到七普人口增加极少,跟长春这个东北城市相当。
中央行政区划委员会是行政区划改革工作的核心领导和决策部门。主要职责:1.编制规划地方管理体制。2.审核批准各级政区的设立标准和规模,地名和边界标准化。3.组织建立指导各个政区的官员级别套改工作。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24-05-17
回 15270812349 的帖子
15270812349:把2024年第一季度的平潭数据剥离福州,泉州依然是福建GDP最高的一哥,好家伙,泉州欣然接受。 (2024-05-17 10:16) 

泉州总经济实力那么强,中心城市发展那个吊样。就不能重组一下吗,母县晋江真就设不了区?
李清微信:13520508091
公众号:每天一杯好酒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24-05-25
晉江,福建的新北縣。
分省分縣直轄市、GDP有參考價值、市管縣縣改區、曲學阿世指鹿爲馬顚倒黑白挑戰常識,四大謬。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24-06-14
福州連綿區人口已經追平廈門
都是430萬

八普應該能一起晉升特大城市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24-06-14
回 李清 的帖子
李清:泉州总经济实力那么强,中心城市发展那个吊样。就不能重组一下吗,母县晋江真就设不了区? (2024-05-17 11:59)

可以這樣

改為地級 "晉江市"

鯉城 豐澤 洛江 合併為 "泉州區"
晉江市 改 "青陽區"
石獅市 改 "石獅區"
泉港區 惠安縣 合併為 "惠安區"
南安市 改 "南安區"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