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安徽合肥在建国前只是一个小城市,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比不上当时省内数一数二的蚌埠、芜湖、安庆等城市,仅仅凭借地处安徽的几何中心就轻而易举地夺走了安庆的省会地位。由于安徽省政府迁入合肥,
像中国其它的省政府一样,极力把省内绝大多数投资、资源放在省会城市身上。于是安徽的政治中心合肥在省政府这棵“大树”下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在20世纪末取代蚌埠成为交通中心,取代芜湖成为经济、教育中心,取代黄山(徽州)成为旅游中心,集安徽政治、经济、文教“垄断”优势于一身。而安庆、蚌埠相继衰落。芜湖在省内地位也大打折扣,黄山到现在还是个人口不到20万的小城市。其中数安庆最惨,现在还是个中等规模的城市,在安徽省内的影响力龟缩到皖西南的小小一角。以前安徽的城市在争论谁最大时还不向合肥示弱,但现在只敢争“老二”当合肥的副手,而合肥是“坐山观虎斗”,反正“你们有的我都有”。
湖北省会武汉在省内的地位完全是“一城独大”,早就有吞并全省之势。“人心不足蛇吞象”,吞不下湖北就闹“独立”,“武汉要求中央直辖”!看看湖北除了武汉还有什么?黄石、鄂州
不是有钢铁公司吗?我武汉仅要个武钢就比你们合起来上十个大,更何况在省政府的协调下,我把你们都买下来了!十堰不是有东风汽车公司,号称“车城”吗?我武汉跟法国合姿,一个屯口镇的汽车产业就把你东风公司比下去,逼得处于竞争劣势的东风公司不得不把总部迁到我武汉来!你荆门石化工业不是蛮有名吗?我武汉不干,坚决要在汉阳建石化工业区,而且你荆门上600万吨乙烯项目,我武汉就上1000!你宜昌不是水电中心吗?我武汉没有建水电站的条件,就要控制你三峡工程的股票、材料。你宜昌不是想脱离我武汉掌心去和重庆共建三峡省吗?那我就向湖北施压十年不向你宜昌投资,让你发展停滞直到你投降作罢!于是湖北除了武汉还在保持中国的平均发展速度其他城市全部衰落,这也是湖北为什么有超大城市武汉,有大城市襄樊、宜昌、黄石等,却没有特大城市造成湖北城市发展类别断层的原因。武汉在湖北“一城独大”,湖北任何重大投资项目首先考虑给武汉,你其它城市在武汉面前都是“乡巴佬”,拿不出比武汉优越的说服力就别妄想,而那对于其它城市是多么艰难啊!武汉在湖北省“娇生惯养”下,在湖北省内没遇到强劲的竞争对手,于是不思进取,在中国大中城市激烈的竞争中日益衰落,2006年跌落到中国大中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第17名,排第11名是广东东莞,一个中等城市!超大城市武汉竟然不如一个中等城市!虽然东莞是沿海城市,但是在沿海众多港口中只是普通的一个;武汉虽然是内陆城市,在中部地区却是龙头城市,亚洲最大的内河港!中部龙头城市却不如沿海的一个普通港口城市,武汉也不脸红?!武汉要怪湖北那绝对不可能,因为湖北80%以上的优惠政策都给了武汉,但是湖北其他城市却可以怪武汉:“湖北真偏心,只有武汉是亲生的,我们是后娘养的!武汉还是早点儿直辖好,那样我们才能得到"母爱"!”你们说长期被湖北边缘化的湖北其它非省会城市,想崛起省里却从来不给点儿关照。只有最近的湖北宜昌愤然崛起,还是中央要在宜昌修建三峡大坝给投资100亿元的,就是这好不容易争取来的100亿,武汉方面也打起发三峡财的主意,竭力控制三峡大坝建设中的材料供应。如果没有中央投资,湖北会重视宜昌这座鄂西山城吗?湖北从来就没有重视过除武汉以外的其他城市,这也是湖北其他非省会城市发展缓慢,连中国城市综合实力百强都进不了的原因!所以武汉在中国一衰落,湖北就整体衰落了,因为没有第二个城市能像武汉一样支撑湖北。当年湖北还是中部地区发展的“领头雁”,现在却是中部地区的“锅底”,综合实力一度跌到中国所有省区的倒数十位行列。如果湖北像辽宁、山东、浙江、河南等其他省一样发展多个中心城市而不是把“宝”全押在武汉一个城市身上,多个城市在激烈竞争中共同崛起,多强并立,武汉会因在省内没有竞争对手而懈怠、而疲软吗?湖北会衰落吗?
其实省会城市被省政府刻意做大做强也有客观原因。首先省会城市是本省的窗口,谁希望自己的形象城市比别省的差呢?当然省会城市发展得好,就给外地人一个良好的真印象。再者省会城市作为全省政治中心是行政机构数量、行政官员人数密度最高的地区,在中国这个“官本位”社会,当官意味着高收入,所以官员是购买力最强的群体,省会城市因此能吸引众多商家和厂家来投资,进而吸引资金、人才、物流等,垄断本省的绝大多数政治、经济、文教等资源,使全省其它地区成为自己的腹地(附庸)。所以在中国绝大多数省的省会城市是本省的最大城市,全省的政治、经济、文教中心,省内其他城市就被边缘化了。如果招商引资做得好或者能得到省政府给的政策上的“小恩小惠”,非省会城市还能发展一下,否则就等着衰落吧!所以,有了省政治中心--省会这块“金字招牌”,就意味着什么都会吸引过来,于是省会地位成为许多城市争抢的“金饽饽儿”。
在欧美,虽然选举是有钱人的游戏,但是当官并不像中国这样意味着“有铁饭碗,吃财政饭”,一个官员如果不是中央机构的官员,基本上是自掏腰包请秘书、助手、保安、为群众办事,国家是不发工资的,所以他们的基层官员反而比我们中国更能体现“为人民服务”。而且一个小老百姓揭发一个官员马上能让他掉乌纱帽,更可以大摇大摆走进州长(省长)、县市长办公室,“我是纳税人,你们的办公费用是我们老百姓出的,为什么不能进来?”所以他们那是官怕民,哪像我们中国一样还存在民怕官的官僚主义!所以在欧美,行政因素(官员消费拉动经济发展)对城市发展的行政干预作用几乎微乎其微,欧美国家的许多州、郡、省(均为省级)行政中心都在中小城市,与作为经济中心的大城市分开,不像中国的省会城市一样,集政治、经济、文教等几乎所有方面的垄断地位于一身。如收入占整个美国1/4的第一经济强州---加州,州政府在一个中等城市萨克拉门托而不是旧金山、洛杉矶等大城市。美国纽约州州政府在小城奥古斯塔,而超级大城市纽约市的真实身份是几个州的十几个城市70多个街道组成的连绵城市群,英国文教中心在人口不足20万的小城市牛津、剑桥,而大伦敦市仅是工业区、商业区和办公区。
如果中国各省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开,那么省会城市在省内的“一城独大”的垄断霸主地位是否能削弱,还是个未知数。例如内蒙古的政治中心呼和浩特挑战经济中心包头市的地位,呼和浩特仗着省政府扶持发展,经济实力越来越接近包头。辽宁大连作为东北唯一大港口,挑战省会沈阳的经济霸主地位,良好的环境使大连的城市综合实力超过沈阳。山东经济中心青岛与政治中心济南势均力敌,互不相让。政治上青岛奈何不了济南,经济上青岛就在山东省内抢夺济南的腹地,在济南大街上青岛啤酒曾经砸过济南本城产的“趵突泉”啤酒的运货车。苏州看不起经济发展落后的省会南京,广州则挤压发展后备空间不足的深圳。四川当年大手笔建设经济中心重庆,没想到重庆发达起来后竟然“飞”了--自立门户,让失去一半财政来源的四川省政府悔恨不已,从此改向川北绵阳发展,不再以向川南重庆方向为发展重心,并且与重庆之间构筑起行政壁垒。中国的其他省区从四川省吸取教训,以后更是变本加厉地把大量资源投放省会城市,怕本省的“重庆们”也跑了。中国的“双城记”正在当今时代精彩上演!
一句话,中国的绝大多数省会城市在本省内的居于垄断地位。问题是,这种垄断地位是该继续鼓励发扬光大、保持省会城市对全省绝对控制的霸主地位,还是应该抑制其过分膨胀、各大城市平等发展促进省内区域协调发展呢? 相关数据在
http://www.xzqh.org/bbs/read.php?tid=41106&page=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