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256阅读
  • 16回复

[宏观区划体系]行政区划史之我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8-04-02
      这些日子看了几篇文章,有些感想收获要跟各位网友交流交流。行政区划史大概是可以写成一本洋洋大著啦,于此我认为大概可以分成几个阶段:前行政区划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的行政区划 。

      行政区划是指国家在领土范围内,以政治手段对一定的行政区域进行划分。行政区划首先是地理上的划分,行政区划离不开自然地理上人口、幅员、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考量。行政区划最重要的意义则体现在政治上,行政区划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为了国家统治的稳固和长治久安,行政区划主要依赖的手段主要是政治手段,包括法律、行政、军事和其他手段来实现行政区划,体现着一种中央与地方的政治联系。

一、前行政区划时代: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分封制尚不是行政区划体制
    自从人类文明诞生到商周时期,我国政治局面事实上是天下共主(天子、部落联盟)——方国(诸侯、部落),天子与方国之间的关系十分松散,即使以奴隶社会的顶峰-周朝而言,周天子也不过是名义的天下共主,所管辖也不过是周部落而已,诸侯国对天子的义务也不过是朝贡这样的礼仪上的事务,周天子对诸侯国哪怕是同姓的诸侯国的内政也是没多大干预的能力,天子与诸侯国之间并不存在行政区划上的联系。同理诸侯与其所封建大夫的家之间的关系也并不存在明显的行政区划联系。当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积极参加兼并战争的大国的领土的不断扩大,这样的情况也必然逐渐改变的。

二、农业时代:地域型政区体制的确立:城乡尚无分治之必要
    春秋末年,当晋等诸侯国设立郡、县而不是封建大夫领地的时候,标志着行政区划的开始。 在之后漫长农业时代的中国,郡县制一直是最主要的行政区划体制,当然你可以说还有军、王国、路、府之类的,然而这些区划名也不过是郡县制的变体而已。郡县制的主要特征一是中央集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除了人事、财政、军权等直接的手段外,还包括了设立各种各样的监察区,二是地域型区划,尽管城市的出现已经是几千年的事了,但是在农业时代或之前的时代里,城市实际上只是封建社会的侍女,城市的主要功能并不是向发达的工商业发展,而是为封建主们服务,这样的结论你可以在经典的论述中找到。城市被无边无际的乡村所包围着,由此导致国家的行政区划基本上是地域型的区划。

三、工业时代:以城乡分治为特征的城市型政区的兴起
      当中国迫不得已卷入近代工业发展的主流的时候,近代市镇也就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而这个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民国政府创立市制。市制的出世是几千年来的大变革,在以往“皇权不下县”国家对社区聚落并没有实施直接的统治,这是因为农业时代的乡村实在是太弱小的原因,无法支持一套哪怕是最简单的官僚机构。而当城市发展壮大后,国家设立机关管理成为一种必需了,明清时候,很多地方把县丞之类的佐官派到一些重要的市镇就是创立市制的先声了。

      在工业时代,城乡分离的状况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加剧,所谓的适域市或者说切块设市是理所当然的存在了。即使到了改革开放初,县市分离的状况也是适应经济的发展的,而后来市管县体制的出现只不过是因为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导致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发展成为一种事实上的需求,实际上这样的体制只是适应一部分地区,在其他甚至是多数地区,市管县反而变成市刮县,关键点就在于作为上级的市没有足够的幅射能力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如果下级的县市的发展接近甚至超过中心城市的话,市管县带来的只会是负面的影响而已,市管县的体制作为一种临时的对策总会进入死胡同的。

      然而,对市管县的批判并不完全成立,因为有些实行的市管县体制的地方的确由此获得持续的发展。然而如果我们认真考虑的话,一种是因为市和县之间存在着发展势差,也就是说市的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县,由此市能够释放足够的辐射力去带动周边县市;另一种是市县之间一体化程度非常之高,甚至是融为一体了,县市不分也从另外一方面验证市管县是有效的。然而第一种情况是因为经济体制转型而带来的制度上收益,当县发展起来的时候,对市的离心倾向也会逐渐地升级,要么县市融合,要么县市分离;而第二种情况存在的地方多数是因为已经进入了比较发达的后改革开放时代,经济上的一体化导致县市融为一体,名义上的市管县实际上已经转变为都会区或者市镇群(都会区与市镇群的区别在于都会区的中心城市是区内唯一的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中心)

四、后工业时代的行政区划:回归城乡和谐并存的市民社会——社区自治与区域善治
      当前我国很多地方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集中,较早就进入小康社会了。后工业时代或者说信息时代的来临也逐渐变成现实。

      我前文提到的改革开放和后改革开放时代其实并不是一个经典的时代,如果不是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走了那么多弯路,那么我国应该是遵循着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这样的轨迹发展。大工业时代造就了市制的产生和繁荣,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社区的发展也到了一个新阶段。因为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人流、物流、金流和信息流的流通方式发生了质变,人们即使是在三家村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市场信息,这样导致社区的分布和规模也逐渐发生了质变,很多人离开超级大都市,到有一定发展水平的小市镇生活工作,呈现了“散聚成网”的网络型分布状况,大都市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发财地方,小市镇只要条件允许也可以成长,北欧小国们最近几年的发展正是验证了这样的发展趋势,当然必须看到,我们回不到“小国寡民”的时代了,因为后工业时代还是属于市场经济,我不清楚共产主义社会是怎么样的,但是只要市场经济存在,只要经济资源稀缺性没有消失,集中的社区,也就是说大都会的存在相信不会消失。

      由此我设想在后工业时代,社区主要是以都会区和市镇群这两种形态存在,都会区是工业时代的雁形结构,市镇群是后工业时代经典的个性结构。由此我大胆建议在我之前建议的区划方式中,加入一个新的建制——州,在经济发达地区的都会区和市镇群中设立州。 在县市州以下的市镇乡村这样的社区,基于提高行政效率、促进公民社会发展的考虑实施社区居民自治体制(也者说是村民自治)。

中央——省——县(农业时代)
              ——市(工业时代)
              ——州(后工业时代)

   


      在当前的我国,有些地方比较落后还处于农业时代,有些地方已经是工业时代,而有些地方早已进入信息社会了。地区发展高度不平衡的状态导致行政区划上完全无法整齐划一,当局必须因地制宜进行行政区划改革,使之能适应地方建设的需要,提高行政效率,保障国家统治稳固和领土完整。
省、自治省、特区、直辖区和首都区
县、市、州
……
市、区、乡、镇
街道、村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8-04-02
欢迎整理成一篇完整的论文,或许可以放入网刊。
取消市管市县,撤销乡镇,县级自治。
都┬─区
│└───县
省┬─市───区
 ├─────市、县
 └─州┬──市、县
    └市─区
注:各级行政均可自治。州一般是自治州。州辖市大者可分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8-04-02
我对行政区划改革的浅见
      我是中央政府-区域政府-基层政府三级治理主张的支持者,区域政府作为一种地域型区划,省的继续存在是必要的。而在基层政府方面,则必须视情况而定了。

1、发展水平较低的地方,设立县
2、工商业发达的地方,设立市
3、县市高度融合的地方,设立州,可以分成都会州跟市镇州两种,州为地厅级

设县条件
1、面积一般在1500平方公里以上
2、人口一般在三十万以上

设镇条件:人口1-5万,工商业较为发达

设市条件:工商业发达,且 县辖市:8万;县级市:20万以上;州级市:60万以上;直辖市的条件另外议立。

设州条件:地区社会经济一体化程度比较高,工商业人口超过50万且超过人口半数
//换句话说,市镇州=县+县级市,都会州=州级市+县级市+县
省、自治省、特区、直辖区和首都区
县、市、州
……
市、区、乡、镇
街道、村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8-04-02
以福建为例
1、设立福州,由福州五个市区、长乐以及闽侯东南部分组成

2、闽侯西北跟闽清合并为闽县;福清和平潭合并为福清县,福清市区设立福清县福清市;连江与罗源二县合一,县名待定

3、设立厦门州,由原厦门地区组成,思明区和湖里区合为厦门州厦门市

4、设立兴化州(或莆田州),由原莆田地区组成,市区部分设立兴化州莆田市

5、设立三明市(县级),由原三明的两个市区的街道部分组成,而市区所辖的乡镇则并入明溪县,永安市改为永安县,市区街道改为永安县永安市,将乐并入明溪,泰宁、建宁二县合一(县名待定)

6、设立泉州,由市区、晋江、石狮、惠安以及南安组成

7、设立漳州,由市区、龙海、长泰、华安组成,东山并入诏安县

8、设立南平市(县级),由延平区街道部分组成,延平区乡镇部分合为南平县,设立建瓯县建瓯市,建阳县建阳市,邵武县邵武市,武夷山市改为武夷县,松溪、政和二县合一(县名待定),光泽并入邵武县

9、设立龙岩市(县级),由新罗区街道部分组成,新罗区乡镇部分合为龙岩县,设立漳平县漳平市

10、设立宁德县,由蕉城区组成,设立宁德县宁德市,设立福安县福安市,设立福鼎县福鼎市,柘荣并入霞浦县,屏南、周宁二县合一(县名待定)

计有5州,3市,41县
[ 此贴被yoyoky在2008-04-03 09:33重新编辑 ]
省、自治省、特区、直辖区和首都区
县、市、州
……
市、区、乡、镇
街道、村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8-04-03
Re:我对行政区划改革的浅见
引用第2楼yoyoky于2008-04-02 18:08发表的 我对行政区划改革的浅见 :
      我是中央政府-区域政府-基层政府三级治理主张的支持者,区域政府作为一种地域型区划,省的继续存在是必要的。而在基层政府方面,则必须视情况而定了。
1、发展水平较低的地方,设立县
2、工商业发达的地方,设立市
3、县市高度融合的地方,设立州,可以分成都会州跟市镇州两种,州为地厅级
.......

宪法是三级,但是中央政府现在搞四级。
你是支持省-县-乡的三级呢,还是省-市-县-乡的四级呢?
取消市管市县,撤销乡镇,县级自治。
都┬─区
│└───县
省┬─市───区
 ├─────市、县
 └─州┬──市、县
    └市─区
注:各级行政均可自治。州一般是自治州。州辖市大者可分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8-04-03
社区论述
      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人聚集而居,而形成社区聚落。社区和聚落均可对应community,从中文字面上看,社区强调的是人群共同居住的地理位置,而聚落则强调人群聚集的情况,然而我并非是专业学者,以下我都是用社区来说明整个情况。

      社区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就看到社区的前世今生了。上古时期,人聚族而居,称之为氏族部落,可算是最早的社区。这样的社区从表面上看是建立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上,本质上却是由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所决定的。一个社区的人口从最初的几个人一直成长,反映的正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最简单的理由就是没有生产如何支持人口的增加。当人口在增加,我们可以看到社区在发展,这样的进程表现在社区的人流、物流、金流和信息流日益加速流通。换句话说,所谓的社区从表面上看也不过就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定的存量(社会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生产流量(人流、物流、金流和信息流)聚集流通所形成的。因而一个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证: 1、社会自然环境的适宜人类居住情况必须可持续;2、人流、物流、金流和信息流的聚集和流通必须可持续.

      而如果我们透过表面看本质的话,社区的形成和发展也过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而已,而所谓的存量和流量也是从属于生产力的几个基本要素的。换句话说,所谓的社区也不过是人们基于生产关系的密切联系而形成的人类社会。
省、自治省、特区、直辖区和首都区
县、市、州
……
市、区、乡、镇
街道、村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8-04-03
社区规模

    在一定时间上,社区的规模可以被认为是相对稳定的。社区的规模实际上反映的是当前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状况。正如上文所提及,社区的形成和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那么生产力到达什么样的水平,社区也会发展相应的规模了。

    在小生产的自然经济时代,社区的生产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量少,呈现了内部经济而外部不经济的状况,将仅有的少量收获用于市场交易这样的做法对理性地面对生存的人类而言是很难想像的。这时社区的规模也就局限在能实现基本的生产互助的“小国寡民”,表现出“小聚居、大散居”的特征,绝大多数的人们生活在村这样的社区里面.

    在大生产的市场经济时代,随着生产的扩大,人们能够生产出超出自身生产和发展需要的产品,由此出现了内部不经济而外部经济的状况,这是因为剩余的收获如果不出售的话将会变质或者消失,市场交易也由此获得长足发展的动力了,从此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地方越来越多的人流、物流、金流和信息流就聚集在一块,加速流通了,表现出“大聚居、小散居”的状况,市镇也因此产生和发展起来了。
省、自治省、特区、直辖区和首都区
县、市、州
……
市、区、乡、镇
街道、村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8-04-03
      行文至此,可以看到我们关注的主要是自然社区或者说经济区域的形成和发展。然而行政区域的划分除了必须重视经济区域外,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国家统治的稳固,也就说要“有利于行政管理,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巩固国防的原则”(见《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

      我国是中央集权国家,但是宪法却在事实上将地方自治精神融入了中央集权制。不同的时期,我国时而以中央集权为主,时而强调地方放权,一抓就死,一放就乱,这样状况导致地方制度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不仅不利于行政管理,不利于民族团结,不利于巩固国防,也不利于人民的生产生活。在“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今日中国,我们如何能允许继续这样生活?

      现在市管县问题成为行政区划上分歧最大的问题,然而这个问题也不过是我国现行的地方制度落后于社会发展的一个表现而已。我们必须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地方制度框架可以保证在将来相当一段比较长的时期能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行政区划属于国家政治制度的垂直分工问题,一方面要能达到上文提及的“三个有利于”,另一方面要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毕竟我们当前的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由此我把行政区划方式分成两类,1、基于行政效率和经济建设考量的一般区划体制;2、基于民族团结、巩固国防考量的特别区划体制。

      一般区划体制是指中央—省—县的三级区划体制,而特别区划则包括“一国两制”的特区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市的等级制度。


后工业时代的行政区划

      当前我国很多地方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集中,较早就进入小康社会了。后工业时代或者说信息时代的来临也逐渐变成现实。

      我前文提到的改革开放和后改革开放时代其实并不是一个经典的时代,如果不是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走了那么多弯路,那么我国应该是遵循着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这样的轨迹发展。大工业时代造就了市制的产生和繁荣,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社区的发展也到了一个新阶段。因为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人流、物流、金流和信息流的流通方式发生了质变,人们即使是在三家村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市场信息,这样导致社区的分布和规模也逐渐发生了质变,很多人离开超级大都市,到有一定发展水平的小市镇生活工作,呈现了“散聚成网”的网络型分布状况,大都市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发财地方,小市镇只要条件允许也可以成长,北欧小国们最近几年的发展正是验证了这样的发展趋势,当然必须看到,我们回不到“小国寡民”的时代了,因为后工业时代还是属于市场经济,我不清楚共产主义社会是怎么样的,但是只要市场经济存在,只要经济资源稀缺性没有消失,集中的社区,也就是说大都会的存在相信不会消失。

      由此我设想在后工业时代,社区主要是以都会区和市镇群这两种形态存在,都会区是工业时代的雁形结构,市镇群是后工业时代经典的个性结构。由此我大胆建议在我之前建议的区划方式中,加入一个新的建制——州,在经济发达地区的都会区和市镇群中设立州。

小结
中央——省——县(农业时代)
              ——市(工业时代)
              ——州(后工业时代)

      在县市州以下的市镇乡村这样的社区,基于提高行政效率、促进公民社会发展的考虑实施社区居民自治体制(也者说是村民自治)
[ 此贴被yoyoky在2008-04-03 09:30重新编辑 ]
省、自治省、特区、直辖区和首都区
县、市、州
……
市、区、乡、镇
街道、村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8-04-03
Re:Re:我对行政区划改革的浅见
引用第6楼无形于2008-04-03 09:10发表的 Re:我对行政区划改革的浅见 :
宪法是三级,但是中央政府现在搞四级。
你是支持省-县-乡的三级呢,还是省-市-县-乡的四级呢?


我是支持三级的,但不是省县乡三级,而是中央政府-区域政府-基层政府三级,具体来说是,

1、中央——省——县
2、中央——省——市
3、中央——省——州
4、中央——直辖行政区(直辖市、直辖州)
5、中央——特别行政区
6、于少数民族主要聚集地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乃成自治省、自治州、自治县、自治市、自治旗等。
7、中央——省——自治州——县/市(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往往经济比较落后而幅员辽阔,自治州实际上变成省和县之间的一级,不过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需要嘛)
省、自治省、特区、直辖区和首都区
县、市、州
……
市、区、乡、镇
街道、村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8-04-03
你就直接说,你是要取消地市、取消乡镇。
取消市管市县,撤销乡镇,县级自治。
都┬─区
│└───县
省┬─市───区
 ├─────市、县
 └─州┬──市、县
    └市─区
注:各级行政均可自治。州一般是自治州。州辖市大者可分区。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8-04-03
引用第7楼yoyoky于2008-04-03 09:24发表的  :
由此我大胆建议在我之前建议的区划方式中,加入一个新的建制——州,在经济发达地区的都会区和市镇群中设立州。

你这里的州,实际上是都市联盟政府,即西方常用之管制手段。
但在我国,市领导县(地级市)实际上就是这种联盟政府——它即既是中心城区的城市政府,又是辖区各县市区的联盟政府。
所以,你这里实际上还是主张市领导县体制,只不过换了个名称而已。
划小省区,省直管县,三级市制,县下自治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8-04-03
引用第10楼曲径通幽于2008-04-03 11:26发表的 :
你这里的州,实际上是都市联盟政府,即西方常用之管制手段。
但在我国,市领导县(地级市)实际上就是这种联盟政府——它即既是中心城区的城市政府,又是辖区各县市区的联盟政府。
所以,你这里实际上还是主张市领导县体制,只不过换了个名称而已。



对此种说法,我不苟同。

1、适用州制有比较严格的要求,这是因为设州地方主要是经济较发达地区,以当前的情况而言,多数的地市都没办法采用的。
2、州制跟地市之间表面的差别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州以下并不设立一级政府,州域内社会经济结构高度一体化,而目前实施市管县体制的地方情况却不是这样。

      而这样的不同根源在于州制和市管县内在逻辑是不一样的。州制的产生是基于州域内部人流、物流、金流和信息流的逐渐融合跟一体化进程的。而市管县最初的目的是希望中心城市能发挥经济辐射作用而带动周边落后地区发展。然而这样的意图是有缺陷的,
1、地级市的辐射力是相对有限,这决定了市管县的实施范围是相对有限,而当前我国多数的地级市的辖区面积往往过大,部分县份从一开始就慢慢边缘化了。
2、市管县另外一个前提就是市县之间的发展势差。而当势差逐渐减小,甚至无限趋近于零的时候,市县之间的对立也就产生了。以浙江金华而言,义乌市受困于地级金华市而一直无法向周边延伸。

      而州制却不同,它要求首先要求州域经济较发达,经济结构高度一体化,这也决定了州制并无法马上予以广泛推广的,而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实施的。在目前来看,州制也不过是一个处于开始阶段的作为当前补充手段的一个区划制度而已。
[ 此贴被yoyoky在2008-04-03 14:18重新编辑 ]
省、自治省、特区、直辖区和首都区
县、市、州
……
市、区、乡、镇
街道、村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8-04-03
引用第10楼曲径通幽于2008-04-03 11:26发表的 :
你这里的州,实际上是都市联盟政府,即西方常用之管制手段。
但在我国,市领导县(地级市)实际上就是这种联盟政府——它即既是中心城区的城市政府,又是辖区各县市区的联盟政府。
所以,你这里实际上还是主张市领导县体制,只不过换了个名称而已。



所谓都市联盟政府,老实说我并无所闻,以实施联邦制的德国为例,州跟市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上下级关系,也没办法构成正式的行政区划关系。州政府实施的是地域统治,当然像汉堡、柏林这样的城市州只能作为例外来看,州政府的主要角色并非是城市政府,而是所辖市镇面对的地方政府,表现出县市并立的状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相邻的市镇因为共同关心的公共事务而逐步走向联合,市镇联合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法国这样的情况也很多,正是因为市镇间经济联系日益加强,经济一体化日益加深的的所导致的。 当我国走到这样阶段的时候,市镇联合体的出现也是历史的必然,而州制正是因应这个必然的对策。
省、自治省、特区、直辖区和首都区
县、市、州
……
市、区、乡、镇
街道、村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8-04-08
引用第16楼suzhou于2008-04-08 11:28发表的 :
不缩省的省管县
的实质是让县的上缴财政完全与本地脱钩
劣币驱逐良币,充斥着负激励作用


坦白说对此问题,我并无所悉,愿闻其详
省、自治省、特区、直辖区和首都区
县、市、州
……
市、区、乡、镇
街道、村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0-07-09
好帖再读
稳省调市合镇建区,拆地废县下乡聚社;省市区社动态均衡,减层增幅政通效达;
区域聚落实虚演进,层幅调适自有动能;适域设市放权自治,都市镇社简法自然。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0-07-09
行政区划设计实在和企业管理上的组织设计有异曲同工之效。行政区划设计的教材太少,不如就去搞一套MBA的书来读上一读,再重点研究一下组织机构设计方面的知识,一定会受益良多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0-07-13
楼主的想法和我的差不多。
只不过我没有楼主这么乐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