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735阅读
  • 1回复

[其他]长沙八大公沟即将消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4-06-29

从2014年6月开始至未来半年时间内,长沙市市政设施建设管理局要将长沙“八大公沟”最后一大公沟——西湖路下的第七公沟彻底改造。

“八大公沟”即八大排水体系,长沙市城市排水行业专家冯强说,“八大公沟”为长沙市政道路下的老公沟,长沙老城区主要排水系统,但并不意味着旧长沙只有这八大排水体系,应该有十二大排水体系。除“八大公沟”外,还有北大马路水系、保城堤水系、中山路水系、便河水系四大水系。十二大水系承担了老城区雨污水排放的重要功能,确保老城区不发生重大的内涝积水。

     本图据《中国长沙·历史街巷寻踪》

随着西湖路下第七大公沟最后一段被改造,实际宣告了老长沙留下来的主排水体系,基本被符合现代城市排水标准的大型管涵所替代,但“八大公沟”部分支渠在尚未改造的老城区范围内,仍具有部分排水功能,还在悄悄地为长沙这座城市服务。当然,这部分支渠随着老城区的逐步改造,必然会被现代城市排水体系所替代。

过去没有建一个污水处理厂,十一大城市排水流进湘江,湘江水依然保持清澈。冯强说,这是因为过去整个长沙才几万人,人的活动少,排污量也小,自净能力强的湘江能容纳。近30年来,长沙城市人口由过去的几十万,增加到几百万,人口急剧增加,城市迅速扩大,城市负荷也相应增大。冯强说,目前长沙已建成十座污水处理厂,每天可处理污水150多万吨,长沙城区段污水直接流进湘江的矛盾,将逐步得到解决。

当年的长沙市政工程维护队队长,今年85岁的罗湘春,讲述公沟疏浚往事

当年不少市民自发投入公沟疏浚

今年85岁的老人罗湘春50多年前曾担任长沙西区市政工程维护队队长,他告诉记者,“八大公沟”主排水功能被“雨污分流”的现代排水系统取代了,但它为长沙老城区排水立下的汗马功劳不可磨灭,而且“八大公沟”的一些“支脉”至今仍在为长沙城区排水发挥作用。

本报长沙讯罗湘春1951年开始接触公沟,从普通疏沟队工人到后来担任长沙西区市政工程维护队队长,直到1985年退休后又被返聘到市政部门9年,整整跟长沙市沟渠打交道43年。

当年罗湘春带着80号人疏浚长沙沟渠几十年,没有住房,没有办公室,“长沙市西区政府会计帮你管账,需要多少工程费、需要发多少工资,都由政府统一安排。”他介绍说,政府采取包干制,即将道路沟渠维护费用与工人的工资捆绑起来,按照每人每年1000元下拨。沟渠队80多号人,政府每年拨付8万多元钱。

那么多沟渠需要疏浚,那么多工人等着发工资,一年8万怎么花?罗湘春说,那就靠精打细算了。比方说“八大公沟”肯定是疏沟队员进去修,但长沙除“八大公沟”以外,还有250多条沟渠需要疏浚。怎么办?发动群众一起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是七十年代,长沙市民非常乐意参加义务劳动。每当大雨滂沱,长沙老城区街头巷尾,就会看到市民自觉参加疏浚沟渠劳动的场景。

罗湘春说,疏沟队80多号人,“自己搭建简易的房屋作为住房,办公室就在住房里。”长时间住在老火车站(芙蓉路跟五一路交会处)旁边,直到上世纪60年代。东南西北四个区的四支沟渠道路工程队,发展成长沙沟渠道路园林绿化队伍,这支队伍1984年发展成为长沙市政局和长沙园林局,有住房了,有办公室了,而一年以后,罗湘春退休了。

“现在的城市发展了,水系也增多了,地下排水系统完善了,疏浚沟渠的机械设备也先进多了。”罗湘春说,他只希望后人还能够记得起50年前的沟渠队员满脸淤泥的样子,发扬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

记者斯茅庚 实习生杨凤鸣

【公沟疏浚】

6月17日,罗湘春带记者沿长沙老城区“八大公沟”主排水位置绕了一圈,途中讲述了他上世纪50年代率领80多名工人疏浚长沙沟渠那些往事。通过他清晰的回忆和描述,当年那种热火朝天的场景似乎又出现在记者眼前:

淤泥运到烈士公园做肥料

“疏浚改造得最勤最多的要数第二大公沟,工人们疏浚工作几乎从通泰门一直到培元桥。”罗湘春说,新中国成立初期好一段时间,二公沟所在区域,湖南省政府办公区都在长沙教育街以北,现在的湖南省农业厅办公区域范围。二大公沟从湖南省政府办公楼下通过,好几百米长的公沟用长长的顶管疏浚。

“路过教育街的二大公沟比较窄,工人们钻进公沟清淤须弯着腰,一直到蔡锷北路才能直腰。”罗湘春说,清掉的泥土从公沟井吊出来,用板车一车一车运到湖南烈士公园做肥料。

“50年前在长沙疏浚公沟没有任何防护设施。”罗湘春介绍,疏浚公沟都安排在冬天进行,寒冬里天上下着大雪,但公沟内却冒着热气,工人们穿着薄薄衬衣衬衫,却干得浑身是汗。

正开防汛会,洪水涌进来

“上世纪60年代,沿江大道局部垮塌几次,但并不是道路垮塌,而是第三公沟两侧的麻石垮塌。”罗湘春回忆说,麻石垮塌部分,正好在公沟距离入湘江口不远的地方,大约在五一大道以北的潮宗街一带。

那天,天下着大雨,三公沟沿江大道处一出现垮塌现场现象,罗湘春立马向工程师汇报。工程师与罗湘春从湘江边钻进事发现场调查后,立马向当时长沙市政府的相关负责领导汇报。通过领导的批字指示罗湘春要到20个立方米的木材。公沟都用麻石,为何用木材呢?罗湘春说,用木材主要作为横撑,防止公沟两侧垮塌。靠湘江这一段刚抢险完毕,三公沟靠航运局机械厂厂房的那一段又垮了,罗湘春率领十几个工人,用直径1.5米的水泥管子通宵修好。

罗湘春记得最清楚的是1966年7月9日,天下着暴雨,长沙市西区区委在西园百里召开紧急会议,部署防汛抢险。会议还没有结束,洪水已涌进居委会,与会人员与罗湘春的疏沟队员,还有市民,拿起铁锹就开工,很快,三公沟疏通了,洪水也就退了。

记者斯茅庚 实习生杨凤鸣

“八大公沟”大事记

八大公沟原名八大御沟。1930年改称公沟,长沙市市志记载始建时间不详,湖南省文史馆馆员陈先枢考证说,当建于清朝雍正年间。公沟系砖石边墙、麻石盖板结构,1949年后逐年改造,部分已改成钢筋混凝土管道。历年较大的疏浚、整修和改造工作有:

1917年

长沙议事会鉴于居民不断跨沟建房,壕塘出口因倾倒垃圾,沟道淤塞,排水不畅,低洼地区常因暴雨成灾。

通过以“处置跨占,保护壕塘”为重点的“疏通沟道,划清界限,预定善后”办法,经实地勘察,编写了“调查省城御沟源流说明书”。

1929年

长沙市政筹备处顺应市民强烈要求,派出力量着手修浚“八大公沟”。当时筹集银元15万余元,同时成立公沟监察委员会进行监督,工程采取招标承包的方式进行。1929年12月起,公沟修浚工程动工,至1930年4月,完成第一道沟的一段和第二道沟的两段。

1930年

由于中原大战爆发,桂系军阀一度占领长沙。随后,省府下拨款项停发,市民房捐征而不获,公沟疏沟工程半途而废。

1932年7月

公沟疏浚工程继续开工,后因经费问题而宣告停止疏浚。

1949年

长沙市政府建设局对“八大公沟”现状作了调查,组织专业队伍与发动群众疏沟。到1950年,共疏浚公沟14278米,修理改建公沟4675米,挖出污泥5876吨,基本解决了当时一些沟段多年淤塞,排水不畅,雨污水溢流、淹没现象,改善了城区环境卫生条件。

1958年初

长沙市城建局为改善城市环境卫生,开始“旧市区麻石街沟改建工程”,对“八大公沟”作了较大的疏浚和改建。民办修沟集资18.8万元,群众出工180150人次,50多名专业人员参加,工程经历一年半,共计疏浚整治沟渠186.6公里,挖出污泥8634吨,其中内四区整治的小沟管93.9公里。

1973年10月

长沙市截污工程指挥部成立,进行“旧城区截污、防洪、排渍工程”建设。从减少沿江排渍量,减少排渍设备和投资等考虑,将“八大公沟”以最高洪水淹没线为界,分别改造为高、低区系统。

1978年底

除一条公沟因牵涉对港(长沙老港)区同步建设未施工外,其余七大公沟改造完成。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4-06-30
看后才知道说的是排污沟啊!
行者无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