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ohz:8000000人口是升地级市后发展的,正说明地级市有利于发展啊。
改开前的地级市大多数比县还小,例如苏州市比吴县还小,难道不是地级市?
(2018-03-18 08:26)
升不升地级市都不妨碍东莞就是个县的规模。
且不说是东莞是因为发展的好升的地级市。就算退一步说是升了地级市发展的好,东莞2500平方公里,还就是一个县。
既然你说了改开前苏州的例子,我们就来说说,改开前的地级市基本都是切块设市。
如果你认为说地级市天然比县级市好
那就应该不带县级市,不拿县级市20%的财政留成,不控制县级市的用地指标,不抢夺县级市的招商引资。你地级市就只管自己的切块市辖区,来比比谁更发展好,才有意义吧?
多拿县的财政,多拿县的项目,然后说,我就是比你好,这样合适?
就像不好好分析天潜仙为什么发展不好是因为交通桎梏一样。改开后为什么大规模推进地市管县。
推进市管县因为有个理论叫(极化——扩散理论)。当时天然的认为市区是个极点,以市区带动郊县这就是扩散。推动郊县的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殊不知,这一套建立在西方城市发展的理论根本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当时的中国的绝大部份城市,连极化作用都没完全启动,更罔论扩散作用,更不可能造就城乡一体化。
但是历史就是这样有趣,不合适(不是不正确)的城市极化扩散理论,就指导了中国的实践,于是在八十年代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地改市和大规模市管县制度。
我一贯的观点就是——推进附郭县改区,近郊县如果与主城相连,城市肌理和功能已经完全一体,也可以改区。远郊县应该省管,也就是在中心城区无法扩散县和县级市应该独立发展。
3000.~5000平方公里,也就是2.~3个县的规模,才是地方自治最好的样板。强如北京上海,建成区也到不了2000平方公里。一个小地级市城区建成面积几十上百的居然管辖几千上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管的了吗?根本管不了。管不了的结果就是管自己的市区。这就是地级市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留成县的财政,截留县的项目这是当了裁判员,用来发展自己的市区是当了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