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呢,
地名的
帖子是要发到“地名
文化”版块的,但是我这个故事只是我们那里的老百姓口口相传、不经考证的传说。我本人也是知之较少,不好放在严肃的话题下。就在这给大伙来讲讲我们那跟皇家沾亲带故的地名吧。
我家住在薛城区陶庄镇
街道尚马办事处。原来,陶庄只有一个上马村,
历史真是不清楚。现在知道的,是自从我们那出现了煤矿,上马就是很富裕的村子了。我老爷告诉我,在搞公社的那些年,上马村
合并了周边很多村子(谁叫我们富呢,呵呵),分为上马前队、上马中队和上马后队。文革结束之后具体几年我不清楚,上马村的一部分,也就是现在陶庄镇驻地西半部分,转变成为上马街道,剩下的上马村部分,仍然是上马村。于是一个陶庄镇就有了上马村和上马街道两个打着上马旗号的村子了。
关于上马村是怎么来的呢?我以前查过薛城的历史册子,但是没有发现有关的介绍。但是我们村的老人都说,在很久以前,不知哪位皇帝南巡,因为长途劳累,饮食不佳精神不振。途径我们村的时候呢,硬生生走不下去了。没
办法,暂且扎营休息下吧。皇帝吃惯了山珍海味,于是就想来点乡野百姓的粗茶淡饭尝尝鲜。当地的小官赶紧让家人用鸡汤加上小麦、芫荽(香菜)等熬了一道汤,端给皇帝前又害怕磕碜,多打了个鸡蛋。皇帝喝了之后赞赏不已,胃口大开。于是就问小官这东西叫啥啊?小官灵机一动,说皇上叫它啥,它就是啥!于是我们当地就有了叫做啥汤(糁汤)的食物了,知道现在也是枣庄人早餐的美味呢。皇帝休息好了,就要启程继续南巡了。小官抓紧表现,命乡亲开了一块大石头,刻成两阶石梯状,给皇帝用来上马。皇帝走后,当地人就把这皇帝踩过的上马石立在了村里,村子也就叫做上马村了。这传说中的上马石,在我上初中的时候还是立在村里一户人家门前的空地上的,明显是人工凿成的石凳形状,后来不知怎么断作两半,这家人估计修房子的时候填进地里了。
然后,就要看着上马和尚马是怎么回事了。村里有的人说,“尚”被当做了“上”的繁体字了。我看过我老爷保存的上马前队
人口统计,写的就是“上马”。小时候我们也是用这上马二字,户口本上也写着上马。很长的时间以来,上马和尚马是并用的。不过如今村里的公章上刻的却是尚马。至于这尚马是不是本来的名字,而“上马石”的故事本来就是编造的,就不得而知了。
在距离我们村不远的潘龙河边,有一个叫做皇殿的村子,村子的西边和东边,分别有个叫西仓和东仓的小村子。不用说啦,这也是跟这位南巡的皇帝有关的了。皇帝从上马赶到盘龙河边,突然遇到大雨塞途,就在这河边的高岗建了个简单的行营,把随从的粮草队和大臣们分别安置到行营的东西两边,时人称呼行营叫做皇上殿,称呼这东西营叫做东仓库、西仓库。久而久之就分别演变成了皇殿村、东仓村和西仓村了。
为了大家看的方便,我使出全部的美术功底和电脑技术,配了个图。
当然我是挺不相信这种传说的,不过,它确确实实反映了老百姓们朴素的生活理想。天高皇帝远,谁不想沾点光吹个牛呢,呵呵。
你们那的地名,有什么好玩的传奇经历吗?说出来大家一块笑笑啊。这故乡的泥土,满是“历史”的厚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