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大家都知道,上海原来是一个小县,城市面积就是现在南市的6个平方公里。杨浦区南部原来属于上海县的农村,到1910年才由南向北逐步发展成为城市化地域,解放的时候城市的界限已经到达现在长阳路附近(这条路也是当时填叫引翔港的河道而来的)。解放以后新建控江路,工人新村建造以后开始向北拓展,由于城市化建设没有连片,加上1966年以后经济停滞,所以在这里形成了农村和城市互相交错的状况。
原来我镇在走马塘以南和以西的工农、长白、凤城、控江四个大队,地理管辖权属于杨浦区(市区),即所谓的飞地。当时我们五角场镇(公社、乡)属于宝山县管辖。由于解放以后我国实行城乡不同的制度,这些大队农民户口的人员(即集体经济共有者)属于我镇管辖,土地属于生产队农民共有,收入按照工分分配,形成“城市当中的农村”。而1956年农业合作化以前已经城市化的地方就属于城市。当时因为原来的大上海计划,五角场环岛周围已经有部分城市化地域,就建立五角场镇管理走马塘以北地方的城镇户口居民。比如有的村民,生活在典型的农村,但父亲因为解放以前在城市里工作,没有务农,户口就属于居民,归五角场镇管,母亲和孩子是农民户口,属于五角场公社管,所谓“一床两制”。这里的农民一般比城市普通居民富裕,所以政府征地困难很大,但当时计划经济是强制命令,所以也无法抗拒。控江村就是因为国家在60年代和80年代征地时候“遗忘”了黄兴路和控江中学之间的87亩土地(因地块零碎当时眼光没有利用价值),现在才发展成为拥有5亿多元净资产的企业集团的。1984年五角场镇划入杨浦区,但是五角场乡还是属于宝山,1989年五角场乡划入杨浦区后,原来的五角场镇改为街道,原来的乡改为镇,各自管理本地区偏东和偏西的地区,但在街道管辖范围内的四平等村的农村体制还是保留,经济和党政关系还是在五角场镇(原来的乡)。同样类似的情况,发生在西郊、北郊和浦东等许多城乡交界的地方,比如龙华的天钥桥村、龙山村和新泾的延安村、彭浦的宝兴及浦东原来的洋泾、严桥、杨思的一些地方。
中原住宅区的工农新村是60年代造的,当时就是市区在宝山县境内的飞地,因为四周被五角场公社(乡)的农村包围而得名。当时80年代兴建中原住宅区的时候全部占用的是我方的土地,失去土地以后的农民收入下降,甚至目前部分人还很困难;而当时世界路以西和民星路以南、营口路以东因为国家嫌地块凌乱不肯征用,让我镇“自生自灭”去开发,经过十年磨练才得今日的东方名城和莱茵半岛等经典之作。同样这里的一个市京村,世界路东原来先征地的村民除了换到一张没有任何价值的城市户口,生活每况愈下,而路西同村的农民却现在成为了比较富裕的中产阶级和老板。正因为如此,现在的城市郊区农民十分反感政府无节制低价甚至无偿征用农民的土地等生产资料拿去转手倒卖等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