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忧心的大手笔与大发展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3日10:24 南方新闻网-南方周末
令人忧心的大手笔与大发展
(电脑屏幕上是一张某省师范大学在大学城里面新修建的校区的大门。陆大道说,你看这校门,有多宽!从门这边到门那边,至少有100米吧。你再看进门后至少1公里的直径范围内,有任何建筑吗?这浪费了多少土地?再看它的占地面积,足足有3000亩之多!改革前北大的占地面积也才1500亩,它足足有两个老北大那么大了。)
记:在你说到的这种“大跃进”局面中,出现了哪些典型的行为?
陆:首先是全国的直辖市、省会城市,掀起了一股“大规划”之风,其中以某市的规划为代表,这个市比照大伦敦和大巴黎的规划,设计了一个超出大巴黎6倍、大伦敦10倍的超大城市,规划范围涉及到7万平方公里。这样的超大城市,全世界也绝无仅有。
就在几个月前,我曾经在一个工作场合,对某市分管城建的副市长说,按照一年76平方公里的用地规模,在保证生态用地的情况下,15年后,该市一亩地都没有了;在动用基本农田的情况下,也就只能用35年。
记:大城市刮起了“大规划”之风。
陆:对,这股风从2001年开始,全国范围内不同类型的城市都在作大规划,在2003-2004年达到高潮,我可以数一下,提出了口号和规划的城市,起码有10个以上。
记:为什么会热衷于“大规划”呢?
陆:我觉得本质上还是圈地,它可以用这个名义改变行政区划,把郊区和周边的县市土地吞并进来,进行范围上的扩张。
记:这个是最近几年流行起来的。
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过不同的时髦做法,一开始是开发区热,从1980年代末期开始,到2002年到2003年时问题暴露出来,2004到2005年,国家4部委对开发区土地进行审核,我那时候曾被聘任为开发区土地审核专家组组长。那次砍掉了几千个开发区,全国的开发区,当时有上万个,甚至有些乡里都有几个开发区,竖个牌子,就把田地给占了。
记:这股浪潮过后呢?
陆:接着在城市里,开始热衷于建设大广场、大绿地、大立交。不是说不要建。我指的是那些远远超出实际需求的贪大之作。举个例子,中部某市一个新区的大立交,我看那应该是全世界上最大最复杂的立交,比北京四环通往国际机场的四元桥立交还要大,我在那里实地勘察过,10年20年都不可能达到设计流量,完全没必要。
据统计,全国提出要建设国际性大都市的有183个之多,中国能有那么多国际大都市吗?
记:这是第二轮流行的,接下来呢?
陆:随后流行的,是会展中心,正在大规模建设,国际大都市之风被建设部领导批判了,但会展中心规划和建设的势头没停,不仅几乎所有的省会城市都在搞大型、豪华会展中心,还有大量的地级市已经和正在建设,其豪华程度和建设规模完全可以与广州新会展中心媲美。但广州可是有着这么多年历史的国家级会展城市啊。那些一哄而起的会展中心我看利用率极低,一年365天,没有几个展览。
大学城的问题也值得关注。不仅省会城市普遍在搞,相当多的地级市也规划和建设所谓的大学城。
我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搞开发区的另外一种形式,是用科教兴国的名义,大行浪费土地之实。为什么这样说?高校用这名义廉价占地,建新校区,利用率极低,我去某省考察过,大学城里的省师范大学,新校区占地3000亩,校门宽度超过100米,进门后一公里直径范围内没有任何建筑,只是最边缘周围有几幢房子。一问,一亩地才3万元,多廉价啊,那它当然要多占了。
记:你刚才提到的都是大城市,中小城市是什么状况?
陆:大规模城市化过程中,大城市的病,很多都“传染”到了中小城市,像建大马路、大立交,有些也在搞大草坪、大广场,成片地摧毁民居和农地,建设新城。但在中小城市,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政府搬家”,尤其在地县一级,表现得最为明显。
这种搬家,往往把政府所在地,迁到离老城几公里乃至10公里外,除了办公楼,还修建广场、马路、公园等配套设施, 建设工程浩大,我考察过很多地方,这种现象相当普遍。例如中部某县是一个贫困县,其新修建的办公楼,面积估计达5万平方米。该县新建的国土资源局,主体建筑就有几千平方米,要知道这个局的编制也就是几十个人啊。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在我的调查了解范围内,没有这样做的地、县级城市属于少数。当然,豪华和严重程度不同。
再比如某地级市,政府办公楼前的广场我估计有25-30公顷,它包括了三大部分。先是行政广场,然后是市民广场,再过去还有商业广场,旁边还有公园。感觉一眼都望不到边。我看,它比天安门广场要宏伟多了。
记:这些大规划和大手笔会带来什么后果?
陆:大规划,大手笔,就好的动机说,决策者是为了获得大发展。但是,城市的发展规模和方向是有规律可循的。从现在一些省会大城市的大规划来看,决策者想到的是上海浦东的开发。但上海的腹地几乎包括半个中国,其经济基础、经济区位及在全国、全球经济系统中的地位,决定了其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许多地区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大规划和大手笔是可能引起巨大风险的。
现有城市建设布局的失序乃至失控,将导致耕地和水资源等重要资源被过度消耗,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一些地区的生态系统将会面临巨大的压力。非常不利于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中央政府对此态度鲜明
(在访谈的过程中,谈起某些地方办公楼的奢华、广场的庞大,还有那些奢侈的人工水景设施,陆大道一脸的愤怒:请你们把这些照片登出来,而且一定要点名!
说起那些土地被征用的农民,陆大道则颇为忧虑:这些农民根本不知道,失去土地对他们会意味着什么。现在经济高速增长时还没有什么,一旦经济发生波动,将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
陆说,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只能依靠脚下这片土地。我们必须做好永久使用这片土地的准备。
陆大道认为,作为一名院士,主要应承担三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尽可能继续进行本学科前沿的探讨;二是向政府提供咨询报告,三是向公众做一些科普工作。他这次找南方周末,就是想对全社会做一种科学普及工作。)
记:你的这些观点曾多次向中央领导反映过?
陆:我先后给曾培炎副总理、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写过信。院士的一个基本工作就是提交国情咨询报告,向政府反映情况。我也是国家“ 十一五”规划专家组的成员,在一次会议上,我曾向国务院领导面陈过城市建设中种种倾向,国务院主要领导后来在总结中指出,这些年来在城市建设中确实存在“过度扩张”的问题。
记:是否已经引起中央的重视?
陆:我认为中央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所以你可以看到,在“十一五”规划中,关于城市化,第一个关键词就是“循序渐进”,还有“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这都是有强烈的针对性的,要按此进行城市建设,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这些并没有引起地方领导的重视,某些地方甚至是置若罔闻,所以我觉得有必要通过大众媒体,来传递一些声音。
记:你觉得出现这种状况,原因是哪些?
陆:我觉得首先是对中国国情没有正确认识,我们国家的实情是地不大,物不博,人多地少,资源严重不足,我们不能走美国蔓延式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所以温家宝总理提出要建“ 节约型社会”,但这一点,包括不少地方政府领导人、规划工作者都意识不足。
其次,我们以往的政绩考核体系有很大不足,搞城市化“大跃进”的干部,在政绩上都十分漂亮,也往往能够得到提拔和重用。我认为这种情况在客观上鼓励了这种行为。
第三,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有缺陷,支配权主要在政府手里,农民基本没有说话的权利。
第四,现行的财税制度中,土地出让金成为地方财政最重要的一个来源,利益攸关,也使得这种行为无法制止。
记:那你觉得可以有哪些对策?
陆:首先是制定严格的用地标准,对城市的人均占地、耗能、用水、交通运输结构等,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定。要因地制宜的提出城市发展目标,我们现在没有这种国家制定的标准,反而是各个部门在提出要求,一个城市的发展目标达到20多个,这些大部分都要占用土地,而且往往不分地区地一刀切,问题很大。例如为什么要求大家都要建园林城市呢?在干旱地区,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如果制定这些标准,简直就是败家子。美国的拉斯维加斯,几十万人口的赌城,一棵树都没有嘛。
我觉得现在的城市发展目标政出多门,不科学,建议大部分取消。在节约资源上,应当参考日本、韩国、我国台湾的做法,重新来制定。
记:光有标准可能不够,要有制度保障。
陆:政绩考核体系肯定要改,应当考核地方政府在保护环境、节约土地等方面的工作,这些中央已经在做了,我感觉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最根本的,还应当从利益上切断地方政府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一是土地制度如何改革,以维护农民的权利和利益?我个人觉得可以参考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二是财税制度如何改革?土地出让金,现在可以说是地方政府的心头肉,数目庞大,用途广泛,这块资金怎么管理,怎么使地方政府既能筹措到发展资金,又不会躺在土地上大肆挥霍?这方面我不是专家,留待有识之士来出谋划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