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是浙江在扩权的同时也大规模减权,专家认为这才是浙江改革的最大秘密
●比中央一号文件还早,浙江正在进行第五次扩权强县试点,总的原则是权能放就放
●浙江目前还处于放权阶段,实现行政上的省直管县尚需更大政治魄力和智慧
●与浙江改革相呼应,目前已有不少省份低调搞省直管县试点,或有新突破
原来一直是年初八就开业的义乌小商品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直到农历正月十二才开业,据车牌号为浙GZP112的义乌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自从去年10月份以来,他每月的收入从5000元降到了3000元。
与此同时,浙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第五次扩权强县工作,颇具意味的是,这次工作被提高到了“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战略高度”,被称作是“解决当前经济发展面临困难和问题的重大举措。”
具体提法上也发生了变化,从“强县扩权”变为“扩权强县”。
“这样一改,意蕴大不相同。这意味着浙江将全面实行放权。”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沈建明是浙江省直管县政策的主要参与者,对浙江的改革颇有体会。
“权力最大县”到底有多大权
在浙江,一个地级市大约具有大大小小的权力有1000余项,义乌已有618项,像重点工程项目申报和管理、医疗广告审核、机动车档案管理等都在放权事项之内,书记和市长也都是副厅级,属于省直管干部。
笔者也算是做了多年的记者,经常出入各类政府机关,但义乌市政府的大门这么好进,还是让笔者“吓”了一跳。这里完全可以用随便出入来形容。
“我们原来连门口的保安都没有,后来因为进来拣废品的人太多,我们才在门口安排了保安。”义乌市外宣办的王先生告诉笔者,“义乌市政府是没有围墙的政府,即使是市领导所在的‘1号楼’也是随便进。”
就是这样一个没有围墙的政府成为中国权力最大的县级政府。
从1992年起,浙江省先后实施了4次强县扩权改革,这些改革极大地推动了强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改革的范围也一直限于部分经济发达县域。
2006年11月,浙江启动第四轮强县扩权试点。“赋予义乌市与设区市同等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推动义乌优化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
这次扩权只有义乌一家,主要内容是:在不改变其由金华市领导的管理体制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义乌市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以社会管理权限为重点,除规划管理、重要资源配置、重大社会事务管理等经济社会管理事项外,赋予义乌与地级市同等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义乌扩权后的权力到底有多大?沈建明向记者透露,根据他们的统计,在浙江,一个地级市大约具有大大小小的审批权力有1000余项,而第五轮扩权强县将下放义乌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618项。
其中包括继续保留原有扩权事项524项,新增事项94项目。
“也就是说,义乌已经具备了1000项权力中的600多项,而且这些权力多为‘真金白银’。”沈建明认为,“通过扩权,义乌已基本上具备了地级市政府所具有的权限。现在义乌的书记和市长甚至都是副厅级,属于省直管干部。”
沈建明透露,义乌在此次强县扩权以后,事实上在浙江省已经获得了“十一加一”的地位,即在浙江省11个地级市以外,义乌作为唯一的县级市,在浙江省级计划中单列,浙江在经济发展各项计划指标的分配安排上(如土地指标、金融指标等),义乌也得到了单列。
“对于义乌来说,扩权所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审批环节的减少,办事效率的提高。”义乌市委办公室副主任施文臻一语点破玄机。
权力的扩大给义乌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仅从一个数字我们就可以看出来:目前,义乌人均GDP超出浙江人均水平1倍,超出全国人均水平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