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假日办被撤销,取而代之的是级别更高的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一度指挥寺院门票收取工作的宗教事务部门被撤席。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指出,此番调整将解决有关部门“利用公益性资源收取门票”的问题,呼吁了二十余年的“寺院免门票”将不再遥遥无期。
作为宗教场所,寺院千百年来传承佛法的智慧与慈悲,是满足社会文化需要的事业载体,连城市公园都不收门票、回归公益属性,寺院还收门票倍显不合理。事实上,关于“寺院免门票”的呼吁从赵朴初开始便持续不断,教界与学界等诸方人士纷纷建言献策,更有多家寺院在去年初主动取消门票,寺院回归公益逐渐从理想走向现实。
然而,地方垄断庙产资源的僵局尚未打破,寺院维持自养的瓶颈需要解决,庙产法律主体掣肘有待突围,在此情形下,假日办虽取消,寺院门票是否还会照收不误?佛教能否真正脱离“挟佛敛财”的商业化樊笼?
打虎拍蝇:“门票经济”也反腐
曾经,众多寺院试图单方面免门票以摆脱商业化的裹挟,但“虎口夺食”并非易事。
由于文革后迟迟未恢复僧团对庙产的管理权,作为公益性资源的寺院不幸落入虎口,成为官商垄断敛财的必争之地:有者如兴教寺,地方以申遗之名对其驱僧夺寺谋开发;有者如法门寺,地方以发展经济为由借其骗捐诈客贩舍利;有者如瑞云寺,地方以旧城改造之名对其拆寺盗名分庙产;有者如南海行宫,地方以复建古刹之名大举驱僧毁寺盖会所……佛教资源领域已成为地方政府垄断敛财的重灾区。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指出,垄断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垄断一旦产生,既得利益集团往往利用自身所拥有的垄断地位侵占公共利益。地方政府占用庙产资源以自肥,既折损了公共场所的公益属性,让名山古刹蒙上了浓重的世俗味,又腐蚀了佛门净地的神圣庄严性,让大众共有的信仰空间成为其腐败平台,为社会公众所强烈反对。
随着国家反腐工作放入重点围绕垄断行业展开,“假日办”的取消及宗教事务局的撤席,体现了中央对地方利用公益性的宗教资源收取门票的敛财定性。地方绑架庙产坐收门票、坐地生财的行为,必将受到全国廉政新风的全方位检视。
“打虎拍蝇”,标本兼治。企图借兴教寺大搞旅游开发的曲江系败退出局就是最佳的例证。中央的免票决心将给“寺院商业化”一记当头棒喝,还寺院以公共文化属性的举措势在必行。在此情形下,地方官商垄断性收门票之风还能肆无忌惮否?
以道自养:对治门票依赖症
地方利用门票创收,是杀鸡取卵的短视行为;而寺院依靠门票自养,岂是维护道场的唯一保障?
赵朴老生前就极力主张佛教寺院不收门票,免费对社会大众开放。寺院免费开放可以更好的弘扬佛教文化,提升人们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让现在社会上奔波的人安顿身心、减轻浮躁,让更多人了解传统佛教文化。毕竟,远绍如来近光遗法,实践佛菩萨的悲心宏愿,是维护一方道场的核心所在。若为维持自养而无视社会对佛教的误解和骂名,既难真正接引群品,又令三宝尊严受损,眼看大众福田将竭,有情慧命将尽,岂不与为众生负责的慈悲精神相违?
事实上,寺院主动取消门票已对公众及寺院本身产生了积极影响。去年年初,湖南29所寺庙主动取消门票,以响应教界和学界对于免门票的政策谏言与公开呼吁。从取消后的情况看,前来参拜的游客和信众数量都有所增加,尤其是以前不少因门票而被拒之门外的年长信众。
一位长期研究佛学文化的学者评论道,“湖南29家寺庙免收门票已经给全国各大寺院作出了表率,不管其他寺庙是否会效仿,但都为他们指出了一条可以借鉴的道路,这也将推动中国佛教向前发展,甚至会带来一次变革。”
主动克服对于门票的依赖,全国佛教名山大寺一律实行免费对外开放,还佛门寺院清净庄严、慈悲济世、公益文化传统的本来面目,才是维护佛门道场的真实保障,才是续佛慧命的真正“自养”。
恢复僧团法人:解围寺院商业化掣肘的必由之路
然而,根治门票问题,其症结在于庙产法人的法律主体不清。地方官商凭借行政与资本力量,将寺院从圣物“合法”地变为文物,将宗教场所“合法”地变成商业场所,将大众公共信仰空间“合法”地挪用为任其开垦的“私家庄园”。
原本,在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过程中,把被其他单位占用的寺院归还宗教界管理使用,恢复它固有的属性和职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政府的文物部门以一大批寺院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主要理由,改变其宗教活动场所的固有属性和职能,侵犯佛教界主持、管理和经营寺观及其房屋的权益,将其作为各级政府文物部门直接管辖的一个基层单位。
现今,各类“文物寺院”、“旅游寺院”、“园林寺院”被开发为酒肆、会所和旅游景区,依旧上演着一幕幕大众嗤之以鼻的“寺庙搭台,经济唱戏”。这无疑将继续抹黑佛门的神圣形象,玷污大众的信仰尊严,隔绝人民大众与历史文化、信仰与宗教的联系,提高人民大众休憩身心、涵养道德的成本,这种代价岂是区区几个门票钱所能补偿于万一的!
僧团是寺院的主人,从古至今都是天经地义之事。倘若寺院离开了僧团的管理与住持,就丧失了宗教活动场所这一基本职能,发挥不出它积极而重要的社会效益。在习总书记提出中国文化复兴佛教当担大任的历史性命题下,佛教寺院作为实践这一使命的主体,理应去粕存精,发挥其应有的重要社会职能。唯有恢复僧团对庙产的法人地位,寺院道场才能在僧团住持下建立道的主心骨,以佛法传承的慈悲智慧普济世人,以文化蕴藉的人文精神,促进社会安定,实现民族富强,推动世界和平。
衷心期待如灵隐寺等全国佛教名山大寺主动免票,并以此提供镜鉴,全社会一同抵制商业化对寺院精神家园的侵蚀,相信假以时日,寺院门票必将像粮票般走进尘封的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