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上将长江下游划分为江淮地区、宁镇皖南区和钱塘江太湖区。当进入了青铜时代之时,江淮地区主要有徐国、群舒和邗国(宁镇皖南地区主要为吴国而钱塘江太湖一带主要为越国《需要说明的是徐、楚、吴、越的疆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春秋时代,楚灭群舒至吴灭徐之后,吴楚、吴越的疆界时有变化,清人顾栋高曾作《吴楚疆域犬牙交错表》,亦未能一一厘清。故以上在区分空间范围时主要依据其最初的疆域,在具体的文化遗迹和文化遗物上则兼顾其时间范畴。
徐国属东夷的一支,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徐国的活动范围大致在淮河的下游一带,商周以来的称谓有徐方、徐夷、淮夷、徐戎等。西周时,徐国逐渐成为东夷集团中最强大的国家,也是敢于与周抗衡的国家。《左传·定公四年》记载:“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分--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丑类,以法则周公。”徐曾屡遭周的征伐,《史记·鲁世家》载:“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伯禽即位之后,有管、蔡反也,淮夷、徐戎亦并反。于是伯禽率师伐之于肸--遂平徐戎,定鲁”。《诗·閟宫》:“至于海邦,淮夷来同。莫不率从,鲁侯之功。保有凫绎,遂荒徐宅。至于海邦,淮夷蛮貊。及彼南夷,莫不率从。”《诗·常武》:“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徐方绎骚,震惊徐方”,“王旅??,如飞如翰。--不测不克,濯征徐国。”尽管如此,然徐敢于与周抗衡,据《礼记·檀弓下》记载,周穆王时徐“驹王西讨,济于河”,《后汉书·东夷传》云:“后徐夷僭号,乃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穆王畏其方炽,乃分东方诸侯,命徐偃王主之。偃王处潢池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陆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穆王后得骥?之乘,乃命造父御告楚,命伐徐,一日而至,于是楚文王大举兵而灭之。”西周实行分封制,而徐国称王,显然有所僭越。目前所见到的徐国青铜器的铭文皆自称“徐王”,除文献中所见的徐偃王、徐驹王之外,铭文中还可见到的有“徐王义楚”、“徐王,”“徐王之子庚儿”等。进入春秋以后,徐逐渐衰微而成为北面的齐、西面的楚和南面的吴等诸强的俎上鱼肉。《春秋·庄公二十六年》:“秋,公会宋人、齐人伐徐。”《春秋·昭公四年》:“夏,楚子--徐子--会于申,楚人执徐子。”《春秋·昭公三十年》:“冬十有二月,吴灭徐,徐子章羽奔楚。”徐终于在公元前512年被吴所灭。
舒可能是从徐方分出来的一些小国,其大致范围在江淮之间,《春秋·僖公三年》云:“徐人取舒”,可知徐、舒已不是一指。史书上亦称“群舒”,除舒国之外,还有舒鸠、舒庸、舒龚、舒龙、舒蓼、舒鲍、宗等。《左传·文公十二年》:“群舒叛楚,夏,子孔执舒子平及宗子,遂围巢”,《春秋·成公十七年》:“楚人灭舒庸”,《春秋·襄公二十五年》:“楚屈建帅师灭舒鸠”,《左传·文公十四年》:“楚庄王立,子孔、潘崇将袭群舒--而伐舒蓼--不克而还”,至《春秋·宣公八年》:“楚人灭舒蓼”。舒在历史上影响不大,唯一值得一提的便是舒蓼以弱小之国敢于与强楚抗争,使楚“不克而还”。群舒基本上都是在春秋时被楚国所灭。
在江淮之间除徐、群舒之外,还有巢。巢亦称为南巢或巢方,是群舒之一,《水经注·沔水》:“巢,群舒国也”。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尚书·益稷》:禹“娶于涂山”,《楚辞·天问》:“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据考涂山氏即巢(《尚书·仲虺之命》:“成汤放桀于南巢”,孔颖达疏:“《周书序》有‘巢伯来朝’,郑玄云:‘巢,南方之国。’”《汉书·地理志》:“淮南国”,颜师古注引应劭曰:“禹所娶涂山,侯国也。”巢的分布范围大致在今巢湖、滁河一带,在西周时巢屡遭周的征伐,《班簋》铭文中有征巢,“三年静东国”的记载,,’((年陕西周原出土的周初卜辞(110号)中亦有“征巢”的记载:春秋之际,巢不断受到吴与楚的打击,《春秋·文公十二年》:“夏,楚人围巢”,《左传·成公七年》:“吴始伐楚、伐巢、伐徐”,《春秋·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冬,吴灭巢”。
江淮地区在徐舒与江南的吴国之间还有一个邗国,其分布范围大致在今扬州、邗江至仪征的蜀岗一带。邗,亦称干,在史籍中几乎不见记载,仅《管子·小问篇》云:“昔者吴、干战,未龀不得入军门。国子挝其齿,遂入,为干国多。”显然邗国为吴所灭,灭邗的时间大致在两周之际。《左传·哀公九年》:“秋,吴城邗,沟通江淮”,此时的邗应早已属吴。
江淮地区的考古工作做得不多,与徐、舒、巢有关的墓葬有江苏盐城龙岗商墓、安徽舒城九里墩春秋墓,遗址有安徽含山大城墩遗址、江苏泗洪张墩遗址、江浦牛头岗、蒋塍子遗址等(徐被灭以后重要的墓葬有江苏淮阴高庄战国墓、邳州九女墩战国墓等。此外,在江淮地区之外还出土过一些徐国青铜器,如山西、江西、浙江和江苏的宁镇地区等。与邗有关的墓葬有江苏仪征破山口西周墓,遗址有仪征甘草山、神墩、扬州凤凰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