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平潭县,即海坛岛,是福建第一大岛,也是刚成立的海峡两岸合作实验区)
乡情汇编 (总第一一零期)
北京平潭联谊会/商会联络处编印 2009年04月6日
关于将“平潭县”更名为“海坛县”的建议
林雄生
“海峡西岸经济区”经过五年运作,现已成为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的最大平台,生机蓬勃,引人注目。海西风生水起,盛世画卷正在舒展。平潭作为海西的一部分,又是距台湾最近的海岛县,将伴随着海西强劲的经济浪潮,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了让我县所拥有“海滨沙滩冠全国”、“海蚀地貌甲天下”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质旅游资源和对台优势,能够尽快开发建设成为享誉天下的游览胜地和对台经贸的前沿阵地,促进平潭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在当前大力推进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和积极构建海峡经济圈的时代背景下,建议县人民政府向国务院申请将“平潭县”更名为“海坛县”,其理由如下:
一、“海坛”曾是平潭古称谓
平潭素有“千礁百屿”之称,由126个岛屿组成一个海岛县,其中主岛海坛岛为福建第一大岛,全国第五大岛。据《平潭县志》等史料记载,平潭旧称“海坛”,又名“海山”,主岛海坛在海上远望如坛而得名。岛上君山常有岚气弥漫,也叫东岚山,故平潭简称为“岚”。产马,毛髦有异文,相传为龙种,故唐代为牧马地。县城南街有块平坦巨石,民间称为“平磹”;因“磹”与“潭”谐音,后来就沿用“平潭”为县名。明清前属福州府福清县。清雍正八年(1730年)福清县丞移设于平潭。嘉庆三年(1798年)置平潭海防厅,直属福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10月废厅置县,直至今日沿用平潭为县名。
二、更名有利于同全国其他海岛县市的命名方式保持一致
纵观我国行政版图,沿海岛屿的行政区名称与地理名称基本相同,如:台湾岛对应的是台湾省,海南岛对应的是海南省。大陆沿海从北到南有辽宁省大连市长山群岛与海洋岛合称为长海县、山东省烟台市的长岛列岛称为长岛县、上海市崇明岛称为崇明县、浙江省舟山岛称为舟山市、此外还有岱山县、嵊泗县、洞头县、玉环县、福建省的东山县和广东省的南澳县、以及由台湾地区管辖的澎湖县、金门县等都是以主岛地理名称作为行政区的名称,唯独主岛地理名称是“海坛岛”的行政区却很另类地叫“平潭县”。因此,把“平潭”更名为“海坛”,有利于同全国各海岛县市的命名方式保持一致。
三、更名可避免名称混淆,有利于打造“海坛”品牌,促进旅游业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对本县名称的认知,常常以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模式,总认为平潭就是海坛,海坛亦即平潭,而忽略了行政区名称与地理名称之间的差异,容易给人产生困惑,例如:
1.在我们每次进岛快到娘宫码头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镶嵌在轮渡管理处帆形墙壁上的“海坛*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几个大字;当渡船靠岸的时候,又会看到码头上方“平潭人民欢迎您”这样一行字。近在咫尺范围之内,就出现两个如此不同名称,这让那些第一次来的客人如何理解平潭与海坛的关系?
2.2003年7月26日我县开始举办第一届沙雕节,对外宣传名称为“首届中国•福州(海坛)国际沙雕节”,举办地点:平潭县。第二、三届国际沙雕节开始直接用“中国•海坛”来冠名,但举办地点依然是平潭县。前后三届沙雕节这么复杂的名称用法,反映出主办者为了突出宣传“海坛”的良苦用心。
3.2005元月15—21日我县为开发冬季旅游而举办了“首届中国•平潭水仙花节”。本届水仙花节所用的冠名虽然是“中国•平潭”,但是仍然以“海坛花香、绿色家园”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旨在树立海坛岛名牌旅游文化形象的节事活动。
4.在国家权威部门出版的地理版图上,平潭本岛的标注名称均为海坛岛。但是各种画册、书刊报纸等平面媒体和互联网电子媒体以及政府部门的官方文件资料,对海坛岛或平潭县的称呼简介却不尽相同,有的称为“海坛岛”,有的称为“平潭岛”,或者是用括号来加注,有的一份文件出现两种名称,在《福建省海岛生态开发建设与保护(征求意见稿)》中的一份表格甚至出现了海坛岛下辖大练、屿头、东庠、南海等四个乡镇小岛的典型失误。
上述例子所反映的地理名称与行政区名称不同,容易给外地客人造成混淆,不知该怎样记住这个海岛的名字,更难以借助其本人对这个海岛进行口口相传。根据品牌传播的“聚焦法则”和“连续性专一性”原理,就是要集中各种传播力量诉求一个概念,并持之以恒地围绕这个主题概念去固化和强化,才能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我县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您来”。我们若要欢迎四海宾客云集海坛,打造“海坛”旅游品牌,开发全国乃至全球的旅游市场,在对外宣传时就应该避免“平潭”与“海坛”两个名称的交替出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平潭”更名为“海坛”,并且在今后继续举办的各类“海洋节”、“沙滩节”、“水仙花”节等富有特色的节庆活动均要以“中国•海坛”直接冠名。以便让岛外的人用最简单的方法就能记住这个海坛岛,这样才能扩大影响,使更多的人认识海坛、了解海坛、投资兴业于海坛!
四、更名有利于对外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
利用行政区更名的机会,通过国务院民政部和各大媒体的相关报道来扩大对外宣传和招商引资,促进当地经济起飞在全国有很多先例。
1.我省著名的武夷山风景区当年在发展旅游业之前,是属于南平地区崇安县管辖的一个地方。为了发展旅游业,198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消崇安县成立武夷山市,借助撤县建市的机会,大力宣传武夷山,使武夷山市的知名度鹊起,旅游业飞速发展,以致打造成为我省的一个著名旅游品牌。
2.张家界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发旅游之前,属于湖南省大庸市武陵源区管辖。经考察发现,该地区风景秀丽,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价值。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消大庸市,直接用风景区的地理名称——张家界,作为地区级行政区划市的名称,再经一番强力推介宣传之后,张家界迅速走出国门,成为世界级的旅游胜地。
3.云南省思茅市是普洱茶的盛产地和集散地,为了向外界强力推介普洱茶文化,于2007年4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云南省政府正式发文将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此后,普洱茶风靡全国。
以上三个城市把风景区地理名称或当地特产名称与行政区名称统一起来对外进行宣传,通过一系列的品牌营销运作之后,都获得巨大成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们的成功无疑是值得认真借鉴的。
五、以 “海坛”作为行政区名称,更突出海岛概念
耸立于我县北厝镇北江头进岛路边的“海坛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标志牌是1994年由国务院颁发的。标志牌本身所指的范围,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只是海坛岛,若将“海坛”作为行政区的名称,其所涵盖的范围自然包括了屿头、大练、东庠、南海四个海岛乡镇及其它小岛屿,这样海坛风景区的范围就扩大到全县126个岛屿的所有辖区。因“海坛”是全国第五大海岛的地理名称,更容易突出“海岛”的概念,有利于向国务院申报作为“海坛××区”进一步开放发展。纵观当今国内外旅游业市场,整个旅游业正在向着生态旅游、休闲旅游方向发展,从国内的海南三亚到印尼的巴厘岛、泰国的普吉岛、韩国的济洲岛、美国的夏威夷等世界著名的旅游区,多年来长盛不衰,生意一派红火,并且有进一步加快发展的趋势,显示出以海岛概念发展起来的旅游区都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在第九届“海峡两岸旅行业联谊会上,福州市旅行社协会代表与台湾澎湖地区旅游同业代表签署了《福州海坛——台湾澎湖旅游交流合作意向书》。意向书的标题使用“海坛”这个名称来对应旅游对接项目的另一方——澎湖,其目的就是为了体现双方都是海岛。
六、“海坛”较之“平潭”更彰大气、更显魅力
单独从字面上来理解“平潭”二字,或一“潭”平静的水,或一块平坦的巨石,几乎没什么深刻寓意。而“海坛”则不同,首先,对“海”字的阐释。作为名词,“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说明它的宽广无边,体现了海坛岛四面环海的地理特色。同时也昭示着海岛民众的雄浑气魄与博大胸襟;作为形容词,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凡地大物博者皆得谓之海。海量、海涵等均蕴含数量众多、胸襟广阔之意。坛:古代举行祭祀、誓师等大典用的土和石筑起的高台。“坛”字与“磹”谐音,在本地即指岩石的意思。把“海”字冠在“坛”字的前面,正说明岛上拥有众多的海蚀岩石。其次,从形状各异的南寨山石林到如舟似帆的“ 泮洋石帆”;从沿海随处可见的奇岩怪石再到形象逼真的“海坛天神”,其实质就是风情万种的海蚀“坛”罢了。因此把 “海”与“坛”二字的组合作为海坛岛的名称应是天作之合、妙不可言。另外,“海坛天神”直接以“海坛”二字作为风景区内最大一个象形神石景点名称的前冠,说明了“海坛”这个名词在整个区域内具有不可替代的权威性。而作为海坛岛风景名胜区的标志性景观—— 泮洋石帆的宣传画面,蓝天碧海撑起扬帆劈浪的石帆,不正是“海”与“坛”和谐融和的写真缩影么?
此外,北京有“天坛”和“地坛”,分别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法场,而且蜚声中外。若有“海坛”与之南北相呼应,则形成美妙完整和谐的“天、地、海”三坛。将来可利用“海坛天神”开发作为祭祀海洋的法场,让整个海坛充满神圣的魅力。
省发改委于2007年11月30日下发的《福建省海岛生态开发建设与保护(征求意见稿)》提出我省计划到2020年将投资430亿元,在旅游业方面将重点推进海坛岛、东山岛、湄州岛等岛屿的旅游景点开发。省建设厅在《福建省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中提出要把平潭海坛岛建成以独特的海滨地貌为特色的世界级观光度假胜地。福州滨海生态旅游业已把平潭作为生态旅游的重点区域进行规划,提出了要建成“海上后花园、海洋生态岛”的目标。因此,我们有信心地认为,平潭即将迎来一个大发展的新时代。
千百年来,平潭人民以质朴善良、勤奋智慧,赢得了世人的普遍尊重。我们以祖先留给我们一个“平潭人”的称号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海坛假日大酒店、海坛娱乐城、海坛步行街、海坛路等众多以“海坛”冠名的著名商业建筑和街道,更反映了岚岛儿女对“海坛”的神往与憧憬。如果有一天烙印在每个人心灵深处的称号更换成“海坛人”的时候,相信我们会为之感到振奋和惊喜,因为那一定是我们所热爱的这座宝岛社会经济全面开始腾飞之日!
我们期待着这一天早日到来!
文章来源:《东岚之窗》2009年3月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