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ofeast
:如果使用临时军衔即职务军衔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譬如一战时期的巴顿马歇尔麦克阿瑟就是陆军少将了,可是战争已结束,除了在战争期间实际指挥彩虹师的麦克阿瑟仍然保留上将军衔外,巴顿马歇尔还是做自己的校官,依旧是自己的个人军衔。抗战时期的许多国军将军也是如此,以至于出 ..
(2010-07-14 17:21)
啊,二战美国军衔理解成这样子了。
军衔的作用就是战争指挥权,因为在战争期间,很多事情得随机应变,所以在出现各种战况时,往往是由军衔高的获得战争指挥权。
二战时,为了应对频繁的战争序列调动和战斗指挥官的方便行事,对大量军官进行军衔进行了临战升级或突击升级。这在当时来说,由于军队本身数量众多,军衔高低比例的差异并不明显。
但战争结束后,大量士兵和中下级军官退役,中高阶军衔比例过多的问题就出现了。于是只能采取降衔的方式(中国在太平天国战争后也有类似问题,由于没有军衔制度,只能采用高阶低就的方式解决。)
所以就只能以二战前时军官的军衔为基础,将二战战争时提升的军衔称作临时军衔,战后重新评定军衔,作为永久军衔。以解决军衔比例不协调的问题。
战后重评军衔是以战功为基准,以二战前的军衔为基础,以对应战功予以提升相应级数的军衔。
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打个比如:战前同是少尉,战时都升到上校,战后评定有的仍然是上校,有的降回少尉的现象。
但这样给军队带来的不稳,毕竟降衔会给人失落感,降得越低失落感越大。而且引发大量军官扯皮,因为有的军官认为战争中的晋升就是永远军衔,而不是所谓之临时军衔(战时没这个词)。往往扯皮历经数年。
所以美国为解决这个问题,在越战时采用全新的荣誉军衔制度,这才是真正的临时军衔。
荣誉军衔是指在战争时因为各位原因给军官提升荣誉军衔,以方便指挥,但正式军衔不变,一切待遇照旧,最多发点补贴。这样降回去就不会有失落感了,因为你的正式军衔一直没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