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482阅读
  • 34回复

[乡镇街]中国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启动 2012年基本完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9-03-25
— 本帖被 湖鹰 执行合并操作(2015-04-25) —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9-03-25 
 
从2004年的“破冰试水”起算,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已在各地进行了整整5个年头。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全面启动。

而这一艰巨任务的时间表也已经划定——2012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

五年试点,经验丰硕。
试点乡镇约1.8万个,占全国乡镇总数一半以上

乡镇机构改革,涉及中国34600多个乡镇,“工程”之复杂、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2004年3月,为配合农村税费改革,中央决定开展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一直到次年2月,试点主要在黑龙江、吉林、安徽和湖北4省进行。这一时段,被视为先行试点阶段。

自2005年3月到2006年6月,试点进入扩大阶段。国务院强调,试点要严格守住“两条底线”,即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5年内只减不增和确保社会稳定。相比第一阶段,各地开展试点积极性高涨,推进速度很快,试点乡镇绝对数增加了近7000个。

从2006年7月迄今,属于逐步深化阶段。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提出: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或用更长一些时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任务。

在试点中探索,在实践中总结,在执行中完善。5年来,各地积极探索,逐步扩大试点范围,不断深化试点内容。据统计,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试点乡镇已有约1.8万个,占全国乡镇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安徽、河南、湖北、浙江、重庆8省(区、市)已完成全省(区、市)范围内机构和人员精简等阶段性任务;有的省份则选择部分市县乡进行试点。

5年试点,经验丰硕。税费改革前,一些乡镇是一幅“乱进人、进乱人”的乱象;试点后,乡镇人员编制呈逐年下降趋势,乡镇人员膨胀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

在试点改革过程中,乡镇干部的观念也悄然发生根本性变化。不少乡镇干部感慨:必须从“老爷”、“当官”向“服务员”、“服务”转变。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也向前迈进一大步。首问负责制、办事代理制、“和谐110”联动体系;村村通公路、饮水工程改造……随着各地一系列创新之举、务实之举频频推出,乡镇公益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

全面启动,时机成熟。
既要“切一刀”搞改革,又不搞“一刀切”

试点成绩突出,但问题也不容忽视。多年来,乡镇职能越位、错位和缺位并存,“有限权力、无限责任”尴尬,条条干预乡镇运行、机构人员编制压力依然很大……一个个现实难题依然有待实践破解。

如今,随着农业税的取消,我国农村税费改革已经进入农村综合改革的新阶段,而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也渐次推开。中央领导同志强调指出:“乡镇机构改革既是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农村综合改革的关键。”全面启动乡镇机构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

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三中全会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精神,中央决定,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在全国推开乡镇机构改革。

“改革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和"三农"工作全局高度进一步明确了乡镇一级的功能定位,推动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中央编办主任王东明表示,全面启动乡镇机构改革将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理顺职责关系,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机构和岗位设置,严格控制人员编制,推动乡镇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建立精干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服务型政府,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是贯穿改革的一根红线。”

依照改革“蓝图”,乡镇机构改革将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区域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确定乡镇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的重点。“全国有几万个乡镇,情况千差万别,这就决定了必须适应新形势要求,所有乡镇既要"切一刀"搞改革,又不搞"一刀切",不能只搞一个模式。”王东明说。

改革坚持权责一致,赋予乡镇履行职能必要的事权和财权。长期以来,由于事权和财力的不相匹配,导致乡镇权力没多少、责任却无限大,严重影响了乡镇的正常履职与运行。“改革在这一点上的调整,旨在权力、责任相一致,保证乡镇的正常运转。”王东明强调,改革后的乡镇要在四个方面全面履职,即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单看这四项职能,并不都是全新内容,但把现阶段乡镇应当履行的四项职能清晰地表达出来,却是第一次。”他表示,改革同时强调不同类型的乡镇要结合实际,确定工作重点,“这既体现了共性,也突出了差异性。”

新意迭出,成效可期。
严控“一票否决”事项,坚决清理规范各类评比达标表彰活动

虽然《意见》只有1900余字,但其间透出的改革气息,令人耳目一新。

曾几何时,“食之者众,生之者寡”,是对乡镇机构和人员膨胀的真实描述。严格控制机构和人员编制,是乡镇机构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乡镇工作实际,确定党政机构设置形式和数额,可设若干综合办公室,也可只设若干综合性岗位。”中央编办副主任吴知论介绍,譬如,有些地方设“三办一所”,有些就设“四办一所”,还有的设“一办四所”。“只要符合当地实际,如何设置,不划框框,但总体要求是:要精干、要高效。”

在同一层级内,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行政编制实行动态管理;跨层级调整行政编制的,必须按程序报批。“划定这个硬杠杠,目的就在于避免将空余的乡镇行政编制随意调整到上级机关使用,从而产生行政编制分布的倒金字塔现象。”他解释。

同时,为切实把住5年内机构和人员编制只减不增这条“底线”,中央编办多次强调,加快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多年来,原来由县级各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种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乡镇工作的“指挥棒”。尤其是名目繁多的“一票否决”事项层出不穷,以致乡镇干部整日疲于奔命:“工作要是样样都像计划生育那样一票否决,就是三头六臂也顾不过来!”

2006年,河南开始全面清理“一票否决”和检查评比项目。全面清理后,原有的“一票否决”项目取消了6项,保留5项;涉及乡镇的143项检查评比达标活动取消了135项,仅保留8项,一举为乡镇减了负、解了压、松了绑。

在充分总结地方经验基础上,《意见》强调,严格控制对乡镇党政领导的“一票否决”事项,坚决清理和规范各种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意见》指出,对乡镇的考核由县级党委、政府统一组织,不属于乡镇职能的事项,不得列入考核范围。“这实际上就把工作的"指挥棒"统一归口到县级党委、政府,避免"条条干预"泛滥,给乡镇营造一个比较宽松的履职环境。”吴知论说。

站所改革,加强服务。
综合设置乡镇事业站所,乡镇不再兴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在创新事业站所管理体制方面,改革也有新内容。

《意见》提出,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力争3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

目前,各地对乡镇事业站所的改革大致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多数地方将乡镇事业站所整合为3—5个服务中心;第二种是湖北等地将乡镇事业站所转制为企业或中介服务组织,由政府通过签订合同、项目招标的办法向其购买服务;第三种是改由县里派驻。有的地方将乡镇事业站所上收到县级主管部门管理,有的还实行了跨行政区域设置。

《意见》对乡镇事业站所改革提出三点原则要求:

——乡镇事业站所原则上实行以乡镇管理为主、上级业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的管理体制。根据实际情况,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也可实行以上级主管部门管理为主或按区域设置机构的体制。

——推进事业站所分类改革,区分事业站所的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活动,对公益性机构加强财政保障,经营性机构要转制为经济实体。特别是,要综合设置乡镇事业站所,乡镇不再兴办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

——积极探索农村公益服务的有效实现形式。鼓励发展多元化的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社会力量兴办为农服务的公益性机构和经济实体。

事实上,各地在这方面早已进行大胆探索。如湖北等地探索的花钱买服务、养事不养人等做法,便深受基层欢迎。“把为民服务的事办好了,也没增加人力成本,可谓一举两得。”中央编办三司司长李晓全说。“从实际出发,政府购买服务,使公益服务也走出一条市场化的新路子。”

王东明表示,随着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任务完成,中国的基层政权将更为巩固而有力。(记者 盛若蔚)
全国设置为100个都、郡,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实施。设都标准:面积3万平方公里以内,人口1000~1800万,城市人口达到500万以上。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3-25
没完没了的所谓改革只会劳民伤财。
吾之所愿——复我汉唐 兴我华夏!
大中华帝国——万世长存!
自由—民主—我可以为此奋斗终生!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03-25
引用第1楼中华大帝于2009-03-25 12:23发表的  :
没完没了的所谓改革只会劳民伤财。

之所以没完没了,是因为政策不符合实际情况,每每执行不了,只有再出台新政策,再改革。
全国设置为100个都、郡,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实施。设都标准:面积3万平方公里以内,人口1000~1800万,城市人口达到500万以上。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9-03-25
         不知道改革后“官本位”趋势是否反弹更高?!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9-03-25
当年乡镇合并公务员数量并没有明显减少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9-03-25
中国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启动
中国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启动 2012年基本完成  
2009年03月25日 07:31:01  来源:人民日报  
  
    从2004年的“破冰试水”起算,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已在各地进行了整整5个年头。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全面启动。  

    而这一艰巨任务的时间表也已经划定——2012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

    五年试点

    经验丰硕

    ●试点乡镇约1.8万个,占全国乡镇总数一半以上

    乡镇机构改革,涉及中国34600多个乡镇,“工程”之复杂、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2004年3月,为配合农村税费改革,中央决定开展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一直到次年2月,试点主要在黑龙江、吉林、安徽和湖北4省进行。这一时段,被视为先行试点阶段。

    自2005年3月到2006年6月,试点进入扩大阶段。国务院强调,试点要严格守住“两条底线”,即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5年内只减不增和确保社会稳定。相比第一阶段,各地开展试点积极性高涨,推进速度很快,试点乡镇绝对数增加了近7000个。

    从2006年7月迄今,属于逐步深化阶段。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提出: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或用更长一些时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任务。

    在试点中探索,在实践中总结,在执行中完善。5年来,各地积极探索,逐步扩大试点范围,不断深化试点内容。据统计,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试点乡镇已有约1.8万个,占全国乡镇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安徽、河南、湖北、浙江、重庆8省(区、市)已完成全省(区、市)范围内机构和人员精简等阶段性任务;有的省份则选择部分市县乡进行试点。

    5年试点,经验丰硕。税费改革前,一些乡镇是一幅“乱进人、进乱人”的乱象;试点后,乡镇人员编制呈逐年下降趋势,乡镇人员膨胀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

    在试点改革过程中,乡镇干部的观念也悄然发生根本性变化。不少乡镇干部感慨:必须从“老爷”、“当官”向“服务员”、“服务”转变。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也向前迈进一大步。首问负责制、办事代理制、“和谐110”联动体系;村村通公路、饮水工程改造……随着各地一系列创新之举、务实之举频频推出,乡镇公益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


    全面启动

    时机成熟

    ●既要“切一刀”搞改革,又不搞“一刀切”

    试点成绩突出,但问题也不容忽视。多年来,乡镇职能越位、错位和缺位并存,“有限权力、无限责任”尴尬,条条干预乡镇运行、机构人员编制压力依然很大……一个个现实难题依然有待实践破解。

    如今,随着农业税的取消,我国农村税费改革已经进入农村综合改革的新阶段,而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也渐次推开。中央领导同志强调指出:“乡镇机构改革既是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农村综合改革的关键。”全面启动乡镇机构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

    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三中全会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精神,中央决定,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在全国推开乡镇机构改革。

    “改革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和‘三农’工作全局高度进一步明确了乡镇一级的功能定位,推动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中央编办主任王东明表示,全面启动乡镇机构改革将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理顺职责关系,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机构和岗位设置,严格控制人员编制,推动乡镇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建立精干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服务型政府,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是贯穿改革的一根红线。”

    依照改革“蓝图”,乡镇机构改革将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区域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确定乡镇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的重点。“全国有几万个乡镇,情况千差万别,这就决定了必须适应新形势要求,所有乡镇既要‘切一刀’搞改革,又不搞‘一刀切’,不能只搞一个模式。”王东明说。

    改革坚持权责一致,赋予乡镇履行职能必要的事权和财权。长期以来,由于事权和财力的不相匹配,导致乡镇权力没多少、责任却无限大,严重影响了乡镇的正常履职与运行。“改革在这一点上的调整,旨在权力、责任相一致,保证乡镇的正常运转。”王东明强调,改革后的乡镇要在四个方面全面履职,即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单看这四项职能,并不都是全新内容,但把现阶段乡镇应当履行的四项职能清晰地表达出来,却是第一次。”他表示,改革同时强调不同类型的乡镇要结合实际,确定工作重点,“这既体现了共性,也突出了差异性。”  


    新意迭出

    成效可期

    ●严控“一票否决”事项,坚决清理规范各类评比达标表彰活动

    虽然《意见》只有1900余字,但其间透出的改革气息,令人耳目一新。

    曾几何时,“食之者众,生之者寡”,是对乡镇机构和人员膨胀的真实描述。严格控制机构和人员编制,是乡镇机构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乡镇工作实际,确定党政机构设置形式和数额,可设若干综合办公室,也可只设若干综合性岗位。”中央编办副主任吴知论介绍,譬如,有些地方设“三办一所”,有些就设“四办一所”,还有的设“一办四所”。“只要符合当地实际,如何设置,不划框框,但总体要求是:要精干、要高效。”

    在同一层级内,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行政编制实行动态管理;跨层级调整行政编制的,必须按程序报批。“划定这个硬杠杠,目的就在于避免将空余的乡镇行政编制随意调整到上级机关使用,从而产生行政编制分布的倒金字塔现象。”他解释。

    同时,为切实把住5年内机构和人员编制只减不增这条“底线”,中央编办多次强调,加快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多年来,原来由县级各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种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乡镇工作的“指挥棒”。尤其是名目繁多的“一票否决”事项层出不穷,以致乡镇干部整日疲于奔命:“工作要是样样都像计划生育那样一票否决,就是三头六臂也顾不过来!”


     2006年,河南开始全面清理“一票否决”和检查评比项目。全面清理后,原有的“一票否决”项目取消了6项,保留5项;涉及乡镇的143项检查评比达标活动取消了135项,仅保留8项,一举为乡镇减了负、解了压、松了绑。  

    在充分总结地方经验基础上,《意见》强调,严格控制对乡镇党政领导的“一票否决”事项,坚决清理和规范各种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意见》指出,对乡镇的考核由县级党委、政府统一组织,不属于乡镇职能的事项,不得列入考核范围。“这实际上就把工作的‘指挥棒’统一归口到县级党委、政府,避免‘条条干预’泛滥,给乡镇营造一个比较宽松的履职环境。”吴知论说。

    站所改革

    加强服务

    ●综合设置乡镇事业站所,乡镇不再兴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在创新事业站所管理体制方面,改革也有新内容。

    《意见》提出,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力争3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

    目前,各地对乡镇事业站所的改革大致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多数地方将乡镇事业站所整合为3—5个服务中心;第二种是湖北等地将乡镇事业站所转制为企业或中介服务组织,由政府通过签订合同、项目招标的办法向其购买服务;第三种是改由县里派驻。有的地方将乡镇事业站所上收到县级主管部门管理,有的还实行了跨行政区域设置。

    《意见》对乡镇事业站所改革提出三点原则要求:

    ——乡镇事业站所原则上实行以乡镇管理为主、上级业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的管理体制。根据实际情况,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也可实行以上级主管部门管理为主或按区域设置机构的体制。

    ——推进事业站所分类改革,区分事业站所的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活动,对公益性机构加强财政保障,经营性机构要转制为经济实体。特别是,要综合设置乡镇事业站所,乡镇不再兴办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

    ——积极探索农村公益服务的有效实现形式。鼓励发展多元化的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社会力量兴办为农服务的公益性机构和经济实体。

    事实上,各地在这方面早已进行大胆探索。如湖北等地探索的花钱买服务、养事不养人等做法,便深受基层欢迎。“把为民服务的事办好了,也没增加人力成本,可谓一举两得。”中央编办三司司长李晓全说。“从实际出发,政府购买服务,使公益服务也走出一条市场化的新路子。”

    王东明表示,随着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任务完成,中国的基层政权将更为巩固而有力。(记者 盛若蔚)

    乡镇机构改革——听听基层干部心里话

    年初,中央作出决定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推开乡镇机构改革。前不久,由中编办提出的《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已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并下发全国执行。

    乡镇机构改革改什么,怎么改,作为身处改革中心的乡镇干部感受最深,也最有发言权。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他们的经验和教训,他们的思考和呼吁,对于我们顺利推进改革,很有启发。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3/25/content_11067049.htm



东南军政长官,兼行政院东部联合服务中心主任、台湾省政府主席、浙江省大陈区行政督察专员、福建省金门军管区行政公署行政长、福建省马祖守备区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省梨山建设管理局局长、台北市阳明山管理局局长。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9-03-25
乡镇机构改革——听听基层干部心里话  
2009年03月11日 09:22:52  来源:半月谈  

    年初,中央作出决定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推开乡镇机构改革。前不久,由中编办提出的《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已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并下发全国执行。

   乡镇机构改革改什么,怎么改,作为身处改革中心的乡镇干部感受最深,也最有发言权。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他们的经验和教训,他们的思考和呼吁,对于我们顺利推进改革,很有启发。基于此,本刊记者深入到试点乡镇,与乡镇干部就乡镇机构改
革的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养人”包袱日益沉重 乡镇改革势在必行

    地处洞庭湖畔的湖南沅江市阳罗洲镇是一个有近5万人口的大镇。谈起乡镇机构改革,镇党委书记兼镇长李志文用“早改早主动、迟改会被动,不改没出路”来形容。“机构改革之前,乡镇一把手的日子很难过,那时几乎天天有下面的干部找上门,都是为了要钱来‘扯麻纱’的。”李志文说。在沅江方言中,“扯麻纱”意为“扯皮”。李志文告诉记者,阳罗洲镇是由两个乡镇合并而来,在机构改革之前这两个乡镇各有近20个站、所,人员不下两三百。“各站所少则十来人,多的几十人,每个站所都要花钱。无论谁当乡镇党委书记,第一件事就是要想办法养活这些人。”

    李志文说,乡镇“七站八所”虽然打着“管理”、“服务”的牌子,但实际上不仅不能发挥管理和服务的功能,还往往成为乡镇的“乱源”。“七站八所”多为差额拨款单位,或是“自收自支”,人头和办公经费长期得不到保障。为了满足“养人”的需要,一些站所难免向下面伸手“搞钱”,“违法者养活执法者”现象也十分普遍。

    改革后,沅江各乡镇的下属机构由20多个精减至6个,一些多年来难以清退的乡镇富余人员终于有了出口。经过改革留下来的站所人员待遇也全部列入了县财政预算。“机构改革后乡镇也真正实现了由‘养人’到‘办事’的转变。”李志文说,现在的沅江乡镇领导不用再为人员包袱而发愁,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来考虑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公共服务。

    草尾是沅江市的另一个大镇,地处洞庭湖水陆交通咽喉之地。虽然交通便利,但在机构改革之前草尾却被分割成3个乡镇,3个乡镇各有一个“政治经济中心”,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方面各搞各的、竞争激烈。草尾镇党委书记李向前告诉记者,机构改革后由三个乡镇合并而成的新草尾镇人口超过8万,在招商引资、小城镇建设等方面的规模效益很快便体现出来。过去草尾街上的门面根本卖不上价,现在一间房的普通门面也至少要卖20多万元。

    “改革难,但一定要有信心”

    湖北“咸安乡改”是我国乡镇机构改革的范本,被全国许多地方学习和借鉴。横沟桥镇党委书记、镇长杜新国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改革之初他也有畏难情绪,因为矛盾太尖锐了。在农村有个干部身份那是很风光的事,很多人通过升学、参军或领导批条等方式好不容易挤进来,一起分享财政蛋糕。另一方面,在现行体制下,哪个政府部门都认为在乡镇中该有自己的站所。而改革恰恰是从这里开刀:精减乡镇机关人员,撤销“七站八所”、富余人员置换为社会自由人。

    这在当时无异于刮起了一场风暴,咸安一时风起云涌。各乡镇“七站八所”人员集体上访、越级上访不断。为此,上级一些部门搞项目制裁、资金制裁甚至进行政治处理。双溪镇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镇长孙金海还记得,有一个干部就曾当面威胁他说:我不能下,我下了以后到你家里去吃,下了以后我要杀你。

    杜新国则差点搭进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当时计生站被撤销后,上级计生部门要对他们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时任咸宁市委书记的李明波得知情况后决定当这个“裁判”,亲率调查组,裁决这场上下级之间的改革之争,并明确指出:改革是好是坏让事实说话。

    事实表明,计生站虽然没了,人员也分流了,但政府通过把计生服务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并配以严格的管理考核机制,计生服务反而比有站有牌有人的时候做得更好。

    杜新国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当初走这条路,胆子可以说是大了点。但我们有信心,直面矛盾,因为我们的方向是对的,是符合人民利益的。”

    “改革的核心是要给群众话语权、评价权”

    咸宁市咸安区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主任李昌平说,咸安的改革是发自一股内在的动力,在处理改革中遇到的矛盾和压力时,他们都选择了群众参与的方式,通过让群众参与到改革中并表达他们的意愿,使改革获得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许多乡镇干部对当初的竞争上岗记忆犹新。就乡镇级的领导干部看,当时每个乡镇平均有18人,多的20多人,改革要把人数精减到9人,如果仅靠组织部门考察、圈定,很难避免错综复杂矛盾的发生及各种权力或关系的交锋。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咸安区委、区政府选择了“两票推选、竞争择优”的办法:符合规定条件的干部都可以报名参加竞聘乡镇班子成员,然后由乡、村干部和村民中产生的村民代表推举,按得票高低产生10个~12个候选人,党代会再从产生的候选人中差额选举产生9名领导班子成员。

    “打破旧的制度不容易,而建立一个新的机制更需要智慧。”李昌平说,咸安乡镇机构改革的成果之所以能够得到巩固,关键在于建立了“以钱养事”的新机制。在这种新机制下,原来“七站八所”的事业单位“公家人”都已经变成了社会人,政府通过招标的方式,向他们购买服务,从而实现“突出服务、体现效率”的目标,用咸安区委书记袁善谋的话讲:“改革的核心是群众签单,政府埋单,给了群众以话语权、鉴定权。”

    杜新国告诉记者,在选择服务对象时,不是政府指定,而是群众选择,“每个岗位35张票,15个村民代表,加上主管局、分管领导和村级代表,四个层面的代表一起投票决定。在2008年的竞聘中,我们有一个农技人员,大学毕业,演讲口才也不错,但是老百姓不投他的票,因为他的服务不热心、不主动、不积极,他就不能再上了。”

    农村公益服务事项,每年需要多少钱,都通过岗位设置经费,不仅要竞争上岗,还要严格地进行考核。“这个事项一年多少钱,我考核你,你做到了,钱给你,你做不到,就按得分的情况进行扣减。这个考核不是你自己说了算,也不是我们说了算,得群众说了算,让群众有了话语权,有了评价权,考核才会发挥作用。”孙金海说。

    “我们有了监督权,他们在服务中就不能马虎了,我们要是不满意,还可以去投诉,我们一投诉,政府就要扣钱了。”横沟桥镇孙祠村村民周本源对记者说。

    政府职能转变面临诸多制约

    “历史上机构改革进行过多次,但往往走不出‘膨胀-精减-再膨胀-再精减’的怪圈。我认为,不重蹈覆辙的关键在于改革要上下联动。”沅江市改革办主任周锋说。

    周锋认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能否巩固,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上级政府是否顶得住压力。同时,改革的氛围也十分重要。如果单靠一个地方“单兵突进”,也难免会使基层干部产生抵触情绪,改革很难推进。

    此外,乡镇机构改革目的是促使乡镇实现职能转变,但仅靠乡镇自身的改革这一目的也难以实现。李志文说,机构改革后乡镇干部服务意识确实有所加强,但与“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原因一是财力有限;二是村民自治水平难以跟上。

    “我认为,服务型政府必须建立在节余型财政的基础上。”李志文说,通过机构改革,乡镇的行政成本虽然大幅降低,但还仅仅停留在“温饱型”,巨额的乡村债务化解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作为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在目前的财政状况下,即使乡镇干部意识转变了,履行公共服务职责时还是捉襟见肘。

    另外,村民自治制度不完善也是乡镇职能转变的一大制约。李志文认为,正是由于村民自治步伐远远跟不上农村形势的发展,许多本来应在村一级解决的问题都变成了乡镇干部的事。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完成了乡镇机构改革,乡镇政府还是“无限政府”,乡镇干部还是“万金油干部”,难以从根本上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这是在下一步的改革中,我们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记者 谭剑 皮曙初 袁志国)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3/25/content_11067049.htm
东南军政长官,兼行政院东部联合服务中心主任、台湾省政府主席、浙江省大陈区行政督察专员、福建省金门军管区行政公署行政长、福建省马祖守备区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省梨山建设管理局局长、台北市阳明山管理局局长。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9-03-25
今年兩會通過看似小事的大案子可真多, 像這個跟地方公債的試行等, 這些案子不管最後推動的成敗, 都會大幅改變未來中國的中央與地方關係的
东南军政长官,兼行政院东部联合服务中心主任、台湾省政府主席、浙江省大陈区行政督察专员、福建省金门军管区行政公署行政长、福建省马祖守备区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省梨山建设管理局局长、台北市阳明山管理局局长。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9-03-26
我么这里已经改成街道的原乡镇,早没有一寸农田,却还保留着农机水利站,也不知道站里的人干些什么?
说务实有用的话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9-03-26
引用第2楼仙峰俊俏于2009-03-25 15:01发表的  :
之所以没完没了,是因为政策不符合实际情况,每每执行不了,只有再出台新政策,再改革。


恶性循环,什么时候才能变成良性互动,让底层的人民过上好日子。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9-03-26
改来改去,没感觉人民日子更好过。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9-03-26
不从根子上改革是永远不会成功的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9-03-26
引用第3楼区区于2009-03-26 12:53发表的 :
我么这里已经改成街道的原乡镇,早没有一寸农田,却还保留着农机水利站,也不知道站里的人干些什么?


帮财政支出啊
分省 撤地 并县 虚乡 革新市制 村社自治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9-03-27
乡镇基层很苦!老师的工资比城市差一大截!
建立海权国家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9-03-27
没犯错误怎么裁减?最多是合并到一起或者调入其它部门。
吾之所愿——复我汉唐 兴我华夏!
大中华帝国——万世长存!
自由—民主—我可以为此奋斗终生!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9-03-27
一杯水從左手的杯子倒到右手的杯子,是一次進步;不滿意?那好,那我再把右手杯中的水倒到左手的杯子,不就又進步了?!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9-03-27
最进步是把2个杯子里的水倒到海外人头的杯子里,ok ?
划小省区,省直管县,三级市制,县下自治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9-03-27
越是大张旗鼓的宣传,越是不抱什么希望,乡镇机构改革和定位的问题不是一劳永逸就能解决的,这需要更多的智慧,尤其是人民群众的智慧,只有让人民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才是经得起考验的。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9-03-28
引用第6楼xuxuxumiao于2009-03-27 11:15发表的  :
乡镇基层很苦!老师的工资比城市差一大截! [表情]

我们这里的乡镇教师工资由财政直发,城乡差别不大。
全国设置为100个都、郡,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实施。设都标准:面积3万平方公里以内,人口1000~1800万,城市人口达到500万以上。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9-03-28
引用第5楼麦积烟雨于2009-03-26 23:53发表的  :
帮财政支出啊[表情] [表情]

可以从上级财政领取养事钱嘛!
全国设置为100个都、郡,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实施。设都标准:面积3万平方公里以内,人口1000~1800万,城市人口达到500万以上。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9-03-29
引用第6楼xuxuxumiao于2009-03-27 11:15发表的  :
乡镇基层很苦!老师的工资比城市差一大截! [表情]

苏南的好像和不比基层公务员工资少,福利就有猫腻了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09-04-03
每个乡镇除了一个综合办公室和公安派出所外,其它部门只需安排一个特派员就够了,不必设立机构。
全国设置为100个都、郡,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实施。设都标准:面积3万平方公里以内,人口1000~1800万,城市人口达到500万以上。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09-04-03
引用第11楼仙峰俊俏于2009-04-03 09:24发表的  :
每个乡镇除了一个综合办公室和公安派出所外,其它部门只需安排一个特派员就够了,不必设立机构。

可惜宪法规定乡镇是一级人民政府,除非修宪,否则作为一级政府,必要的机构还是要设立的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09-04-03
引用第12楼baby_7304050于2009-04-03 11:01发表的  :
可惜宪法规定乡镇是一级人民政府,除非修宪,否则作为一级政府,必要的机构还是要设立的

宪法没有规定乡镇必须下设部门。
全国设置为100个都、郡,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实施。设都标准:面积3万平方公里以内,人口1000~1800万,城市人口达到500万以上。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09-04-06
村一级的干部是明显减少了。我们老家,新村由三个旧村合并来,共有5200多人口,算大村了,村上总共才6个人(村长兼支书/副村长兼副支书/会计/妇女主任/治保主任/干事一人管统计造册保管什么的),一人基本上顶以前2-3人的工作,工作量略有负荷。下面有30个村民组,有2个组至今没有组长;由没工资的几个人分别代管部分事务。
镇里最小的村也是2个村合并的,村上才3人(村长/治保主任/妇女主任,后二人中一人兼会计,算最小编制了)。

现在村组一级的干部已经很少了。下一轮是撤乡镇干部了,再下一轮,县里的老爷们太多了,也得减减了。
傻子偷乞丐的钱袋,被瞎子看到了。哑巴大吼一声,把聋子吓了一跳。驼子挺身而出,瘸子飞起一脚。麻子说:“看我的面子就算了吧。”疯子说:“就是,人要有理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