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146阅读
  • 32回复

[第23期专题:我和地图的故事]致已經為地圖逝去的青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hqq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3-05-25
    日前挖出19年前的舊作,我第一張出版的地圖—「林文察轉戰兩岸圖(1859-64)」,1994年發表於臺中一中校刊《育才街》第80期,回首往昔,感觸良多。無形囑我撰文誌之,長白發起《方輿網刊》「我和地圖的故事」徵文,遂寫此文。

一、喜愛地圖的緣起
    我喜歡地圖,以及對空間概念的掌握,彷彿是天生的,說不上原因,套學長的一句話,可能是「宿慧」吧。小時候家裡藏書也不多,能看得書就是姐姐們的課本,當時大姐跟二姐、三姐的課本版本不同,大姐課本的地名還是舊式由右向左寫,國中課本的地圖則是獨立裝訂在課文最後的,早被我拆了當收藏。我對地圖的版本感興趣,應當與從小比對姐姐的課本有關。有一年,媽媽把姐姐的一批課本丟了,我傷心了好一陣子,還好這批地圖被我拆了,一直保存良好。
    小二時上社會課,老師問起臺灣四周的海名,我都答出了。後來,同學攜帶臺灣或中國分縣分省拼圖來玩,我開始發現我知道的這些空間概念,好像不是每一個人都擅長。
    小學我就看完了高中以下的地理、歷史課本,也開始手繪了許多地圖,分別描自《中華兒童百科全書》、房龍的《世界通史》(以上臺中國小圖書館藏書)、還有讀者文摘的《中國名勝古蹟》(我發現書上的中國省界和蒙古國界與課本不同,當時還震驚了一下)等書。原因是還有許多王朝的地圖,如帖木兒汗國、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是課本上沒做的。此外,我是不在原件地圖上亂畫的,要塗鴉就塗在複製本上。
    1988年,臺灣開放「大陸探親」,開始有許多臺灣人到大陸去遊玩,我的舅舅就當了先鋒,成為最早一批帶團去大陸旅遊的領隊。我托他帶幾本地圖集和課本,他給我帶來了一本1984年版的「中國交通地圖冊」,還有幾本課本輔助教材,我花了三天的時間從上下文去猜測簡體字,無師自通,此後能讀能寫。
[ 此帖被hqq在2013-05-25 22:48重新编辑 ]
=============================
Boundary represent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authoriative.
=============================
hqq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3-05-25
二、視野的逐漸開拓
    我生長的時代,剛好歷經臺灣民主化轉型、冷戰結束的震盪時期,養成我對一切課本、教條存疑的態度。剛好我國小、國中都念資優教育,鼓勵這種質疑(甚至有老師強調要獨立思考),才沒有被當異端抹煞掉。
    國一時,我的課本又大改版,歷史老師上到「張騫通西域」,我當場就舉手說課本地圖兩次路線畫反了,老師一聽楞了一下,定睛一看還真的是課本作錯,漸漸我以課本揪錯和比對版本為樂。
    我念國中是1989-92年,當時臺灣國中地理課本還上大量的中國分省地理,基本上是一省一課到兩課,比同時期中國大陸教得還多。好笑的是,直到1990年代臺灣的地理課本,還用1949年的中華民國「三十五省」區劃來教,此外鐵路、城市也都是舊名,實在是把地理當成歷史!也因為這些事實隱瞞不住,我這版的課本最後開始有「附錄」,簡要講述對岸現在的分省現況,但課本又強調附錄不列入考試範圍,學生要分數還是得答1949年的「三十五省」。當時市面上也開始能買到「二十二省」的新地圖集(啟蒙是大輿的《中國大陸分省旅遊圖集》,雖然他錯字不少,又把地級跟縣級混在一起),比對地理課本描述跟現況的差別也成為我的興趣。說實在,我同期這幾屆的人受這種訓練,難道是為了培養做中國歷史地理(historical geography)的研究?
    更進一步的視野開拓,是開始接觸西洋地圖。國三是很多人難熬的日子,我還記得一年下來除了月考、期末考、小考,還有8次模擬考(模擬聯考)。不過只要是月考、期末考、模擬考完的第二天下午,交卷後就可以放鬆一下午了。我總是在考完後從居仁國中快步走到臺中公園北側的臺中圖書館,因為我發現了洋文地圖的妙處。
    當時臺中圖書館一樓參考室有好幾本英文大部頭地圖集,比如大英百科全書地圖集(Britannica Atlas,1982年版)等,此外,大美百科全書各國的附圖為Hammond的區劃地圖,樓上史地區還有許多五南翻譯西洋史,內容是翻譯了,地圖還是照用英文地圖。從洋文地圖裡,我發現國民黨的鎖國,早期是粗暴用黑筆把PRC的國旗、國名、北京、蒙古字樣劃掉,晚期好點,不破壞原圖,在旁邊加蓋印章「本圖之我國國界及省市界繪製錯誤,請參閱封裡所附之中華民國全圖」。我第一次看到「海峽中線」和金門、馬祖、烏坵的範圍也是在洋文地圖上。我也能感覺到西洋地圖設計之美觀,大小寫區隔和圓弧狀文字的特色。
    升高中那個快樂暑假,我基本泡在洋文地圖和武俠小說裡。高中念臺中一中,跟臺中圖書館更近了,因為編校刊之故,開始接觸一些臺灣史、日本統治時期的文獻、老地圖等(當時放五樓)。因緣際會下,和青刊社的朋友們合寫霧峰林家(清代和日治時期臺灣的一大世家)的專題,我除了撰文,還做了「林文察轉戰兩岸圖(1859-64)」(圖1),成為我第一張印刷出版的地圖。
    當時這張地圖是怎樣做出來的呢?首先,先做草圖。然後,把海岸線、邊界、路徑用不同粗細的針筆手繪在有網格的「完稿紙」上。再把符號跟文字,寫好字型跟大小,請打字行印在透明片上。最後,拿回來用美工刀割下來(如果是符號那每一塊都非常小),貼回那張完稿紙上。簡單的說,完全是手繪製圖,當時我還沒有學地圖學,沒有點線面圖層概念,甚至連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之類的工具書都沒有,現在看這圖錯誤不少,台州府位置偏了些,龍「巖」州,四張「犁」錯別字,將來必定會把它改做的。


圖1:林文察轉戰兩岸圖(1859-64),1994年做
[ 此帖被hqq在2013-05-26 01:01重新编辑 ]
=============================
Boundary represent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authoriative.
=============================
hqq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3-05-25
三、學習地圖學和GIS,開始電腦輔助手繪地圖
    1995年我負岌北上,臺大是花花世界,也是地圖寶庫。系上企業管理的必修科,我沒出席過幾次,時間應該浪費在美好的地方,比如約會、看地圖,是吧?1997年以前臺大還沒有把各院、系圖書分館集中到總圖書館,全校有六十幾個圖書館,我騎著腳踏車幾乎都踏遍了,就是要翻看各種老地圖集、從英文、德文、日文、中文,臺灣的、大陸的,我都看。當時地質系圖書館簡直是寶庫,日本時代各種地形圖可以任意翻閱,國立編譯館那時也在舟山路,清末以來海內外各種教科書、教科地圖,讓我眼界又更開了。
    大一寒假,我把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全套借回臺中家裡,然後我用針筆做了幾種比例尺的底圖,有海岸線、現在省界、經緯度等,然後費一整個寒假之力,把譚圖整個手繪複製下來。我還記得圖書忘了上網續借,結果開學後被罰52天不能借書,只能找同學學長代借的辛苦歲月。
    大二時我到地理系修了地圖學,這對地理系學生來說是一門很重的課,正課3小時,實習2小時(後來已經濃縮到總共只上3小時)。臺灣設地理系的學校不多,師大系統又重人文地理,臺大重自然地理跟當時剛興起的GIS(地理資訊科學)。我記得我修這門課前還在地理系的BBS上詢問課程內容,結果是賴老師親自回答了我。我很慶幸臺大自由的校風,讓我可以在外系跟他們的學生一起修必修課,大二上學期我修地圖學,下學期修電腦地圖學,除了學到投影理論跟GIS技術外,我在進入電腦地圖學的時代修這門課,可能也是最後一批實做針筆繪製點子圖、求積儀算面量的學生了,讓我跨過了傳統手繪地圖到電腦繪製地圖的銜接。
    大二那年每學期我修十幾門課,但每個禮拜幾乎是傾全力搞地圖學,其他課只在期中、期末考前看一晚上。平時我就去地圖學的研究室晃,不懂的技術就跟學長問。說實話,課堂上能學到的很有限,一定要靠實做,靠研究室的傳承,才能學到真正製作地圖的技術,起初我在研究室學了很多,後來(幾年後了)我也研發出許多新技術,回饋給研究室。
    剛修地圖學不久,我就跟賴老師說地理系走廊掛的GIS新做地圖有錯,把雲林縣古坑鄉誤做在嘉義縣了,導致縣界有錯。老師頗驚訝這個資料庫出這個錯,當時臺灣開始教育改革,臺灣地理、歷史的份量大幅提高,老師把編寫中的《認識臺灣地理篇》稿本給我看,整批關於古坑鄉的邊界都一起錯,我又另外校出了幾個地圖上的錯誤,從此跟課本地圖結下不解之緣。
    我在歷史系修了許多西洋史,深感蒐羅到的各種洋文地圖,圖式、語言、粗精不一,而且就算西洋的地圖也會出錯(英文地圖做中歐、東歐時,錯誤尤多)。既然學過了地圖學跟電腦地圖學,就起了自己做西洋歷史地圖集的念頭。大二、大三陸續做了11幅波蘭歷史地圖,33幅德國歷史地圖(圖2),大四修中國區域地理還做了10幅滿洲(東北)歷史地圖(圖3)。當時做圖只是以Microcam輔助製作底圖,出今日國界、海岸、主要河流等層(用針筆修改),歷史政區、地名、甚至顏色都是我手繪的,這樣的手稿地圖其實只能算是草圖。

圖2:1721的德國,1997年做,此系列共33幅,1100-1900

圖3:1945年8月國民政府第一次重劃東北九省,1999年做,此系列共十幅,1907-1979

    大學時兼過幾個家教,幾個暑假也都在臺北打工,不過一來還是沒多少錢,再來也沒管道(過去臺灣市面上實在沒幾種好地圖集,戶外生活在1995年出版10萬分一第一版,但是1800元的售價當年我買不起),大學畢業以前手頭的地圖集還是沒幾本。Goode 第19版是在96年臺北國際書展買的(後來國際書展也不容易見到洋文地圖集了),Anchor Atlas of World History是袖珍版的西洋外交史參考書,其他零星幾本也不是什麼巨著。多半靠在圖書館影印各種地圖,在管理學院計中列印些網路地圖(最早接觸的來源就是德州大學Perry-Castañeda Library,真是歷久彌堅),分國裝在A4 clear file資料夾裡,這些資料夾後來累計有二、三十個。
[ 此帖被hqq在2013-05-26 01:03重新编辑 ]
=============================
Boundary represent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authoriative.
=============================
hqq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3-05-25
四、小畫家製圖的時代
    研究生在政大念國際關係,國際法的案例我一定報告劃界案,用地圖解釋案情給我掙了不少高分。2000年上學期,有機會當交換學生到大連,靠著獎學金遊歷了北京、上海、南京、西安、瀋陽、長春、哈爾濱、黑河等地,寄回60箱書,其中至少有十幾箱是地圖集。當時中國大陸的地圖集還很便宜,我在中圖社採買時,店員以為我為圖書館採購,我說我是私人購買,大為吃驚。又聞書要寄往臺灣,店員說臺灣的中圖會員在我之前只有一位,正是臺灣的地圖學前輩吳信政老師,臺灣地圖學界幾位老師我都熟識的。
    2001年賴老師找我參與「臺灣文化生態地圖」的數位典藏計畫,那時候我用arcview出gif格式底圖,然後在小畫家做編修,居然連做了近百幅臺灣行政區域變遷圖(圖4)、主要都市行政區域變遷圖。最大的收穫還在與學弟喵貓對談校對地圖,整理了許多臺灣政區演進的文獻和地圖史料。
    有了製作臺灣行政區域變遷圖的經驗,2年內我陸續用小畫家又做了旅大租借地(圖5,我的碩士論文)、日本陸海軍管區劃分、樺太、東京市區、首爾市區、海南(圖6)、中亞的變遷沿革圖(V大鼓勵製作,還曾經被掛在北大國際關系學院網頁),這些圖檔現在網路上還很容易找到,因為我在2002年我在V大介紹下加入了有許多地圖同好的行政區域論壇,把圖檔分享在論壇上。
    行政區域論壇(現在改叫方輿論壇)和短暫的中圖社論壇,是我最投入的地圖分享園地,在其中認識了許多喜好地圖或地理的網友,後來我有一些機會能真見其人,總在初次見面時就覺得已經是很熟悉的朋友了。


圖4:碩士論文《旅大租借地之研究》所用地圖,共7幅,2002-03年做,1895-1945


圖5:臺灣行政區域變遷圖(1901年20廳),此系列共52幅,2001年做,1661-2001


圖6:海南沿革圖(1905年),此系列共18幅,2003年做,1905-2003

    漸漸地,有了點助學金,開始寫課文、做數位典藏計畫,鐵路史計畫,比較有餘力蒐藏地圖,逛遍臺北的二手書店,當時網拍(Yahoo, ebay)也開始興起。我自始以收藏地圖集為主,因為地圖集再大也不過8開到4開本,價錢還比較低,單張地圖不好整理保存,圖幅大者非常大,單價也很高。
=============================
Boundary represent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authoriative.
=============================
hqq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3-05-25
五、技術跟上專業製圖
    前面已述,我地圖繪製的方式從手繪開始,1996年以後開始GIS輔助製作底圖,仍是手繪,2001年以後,開始全部在電腦製作,但也只是GIS輔助製作底圖,基本繪製還靠美工,甚至還用簡陋的小畫家!
    我的地圖繪製技術跟上專業,是2003年重回臺大地理系研究室工作之後。在此以前的圖只能說是草圖,不敷印刷所需,但就是查過這麼多資料,做了這麼多的草圖,磨練了我製作地圖的感覺。製作地圖有知識、技術、藝術三個層次,現在GIS已經頗普及,許多人簡單動動GIS,就以為做好一張地圖的人來說,這種人只掌握了技術(還不一定熟練),往往欠缺知識、藝術,我就有了優勢。
    經過「換個角度看臺灣」計畫(2003,圖7),我已經全面跟上arcgis製作地圖和資料庫,向量美工軟體AI美工後製編修。這個計畫的成圖後來鬧上新聞事件,但是爭鬥的主角變成「教育部長杜正勝」橫躺的地圖,我跟學弟喵貓遠離風暴圈,是所慶幸。同年我開始繪製課本地圖,先從國中社會科(地理、歷史)開始,後來拓展到國小、高中,至今已經10年,繪製課本地圖給我許多磨練新技術的經驗,我研發世界DEM可任意投影地形暈渲的技巧,整合NIMA, ESRI datamaps各種gis資料庫,用在地理教科地圖上精確而又美觀,可謂領先同業(圖8)。
    歷史地圖的製作一向是我的最愛,我覺得地圖是結合歷史與地理最好的工具,用歷史地圖說故事可勝千言萬語。一個機緣下,歷史系吳老師讓我做起夏獻綸的《臺灣輿圖》(1880)轉譯現代地圖的嘗試,我也藉課本地圖的case,陸續完成臺灣史、中國史和世界史的基本圖層。
    藉研究室工作、電腦地圖學教學、博物館布展以及和師大吳老師、文大高老師交流的經歷,我陸續見識更多的臺灣地圖,尤其是地形圖的數位典藏。我自己也藉臺大、政大圖書館免費掃描器、網路搜尋和自己購置的掃描器(圖檔的蒐藏逐漸以TB計算),我也分享了許多我掃描或我繪製的地圖到網路論壇,因為盜貼太多,後來我只有偶發了,但至今還時常見有人「回銷」貼回方輿論壇。
    2004年起我固定年年國外遊歷,除了為旅行和考察製作地圖(圖9、圖10),也在書店、二手書店購圖,後來甚至透過朋友在海外網拍地圖集,地圖集的收藏量快速增加,對地圖版本和行情的認識也更清楚。國內外有名的地圖集,如臺灣的國防研究院系列,中國的申報、商務,和譚版以前百家爭鳴的歷史地圖集,日本的戰前戰後教科地圖、大日本讀史地圖和東洋讀史地圖等,美國Hammond,Goode,國家地理系列,幾本有名的美國史世界史地圖集,德國Putzger, Westermann系列和幾本巨型的Hand-atlas等等。從前在只能大圖書館見到的珍版,陸續排在自己的書架上,部分甚至比圖書館更齊全了。


圖7;換個角度看臺灣,系列地圖之五,共7幅,2003年

圖8:長江三角洲鐵道圖,課本地圖,約2004年做

圖9:2008閩南考察路線圖。我每次出遊,或做考察路線圖,或做相關歷史地圖

圖10:1895年馬來亞。2010年遊星馬後,繪製一系列星馬歷史地圖共17幅

[ 此帖被hqq在2013-05-28 14:06重新编辑 ]
=============================
Boundary represent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authoriative.
=============================
hqq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3-05-25
六、走向以地圖創業之路
    我生性愛玩,喜好作自己想做的圖,感覺研究之路不適合我。2006年夏,決定離開研究室,走向以地圖創業之路。
    這幾年其實地圖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份,繪製地圖、研究地圖、蒐藏地圖,都需要做。就如歌手的夢想是發專輯,一個地圖師最重要的就是出版專業地圖集(圖11、圖12、圖13)。未來我在地圖界的發展如何,讓將來的人說去,僅以此文致已經為地圖逝去的青春。


圖11:《臺灣輿圖暨解說圖研究》封面,2010年初版,將1880年《臺灣輿圖》轉譯成現代風格的歷史地圖


圖12:《臺灣戰後人口普查地圖集,1956-2010》,2012年出版,黃清琦地圖主編


圖13:新化縣域變遷圖,共17幅,2012年做,感謝生長於新化的老婆大人情乖
=============================
Boundary represent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authoriative.
=============================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3-05-25
以前一直都比较喜欢地理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3-05-25
图文并茂。赞一个先。
郡县制:中央---(省)---郡---县\市
虚省实郡强县
反对直辖,取消特权,县市平行,机会均等!
~~~~~~~~~~~~~~~~~~
小号?查无此人!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3-05-26

“啟蒙是大輿的《中國大陸分省旅遊圖集》,雖然他錯字不少,又沒把地級跟縣級混在一起”中的“又沒把地級跟縣級混在一起”这句表述是否有误?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3-05-26
仔细读完了六篇,10年前在论坛初识hqq兄,仰慕至今~

ps:我看到8楼那句话时有同样的疑惑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baiqitun
hqq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3-05-26
附文中提及,但非我所做的地圖幾幅

1.大英百科地圖集,1982


2.國立編譯館,初中地理第一冊,我大姐的課本地圖,注意當時字體還是由右向左


3.國立編譯館,國中地理第二冊「附錄」,我的課本


4.大輿「中國大陸分省旅遊圖集」封面,1990年左右




=============================
Boundary represent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authoriative.
=============================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3-05-26
非常赞

另外,我猜『HQQ大大』1977年出生

另外,『HQQ大大』夫妇是跨海联姻?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3-05-26
回 magiu 的帖子
magiu:非常赞
另外,我猜『HQQ大大』1977年出生
另外,『HQQ大大』夫妇是跨海联姻? (2013-05-26 01:33) 

尼玛要关心论坛大树,要把行政区划改革进行到底!
郡县制:中央---(省)---郡---县\市
虚省实郡强县
反对直辖,取消特权,县市平行,机会均等!
~~~~~~~~~~~~~~~~~~
小号?查无此人!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3-05-26
原来论坛有如此专业的行家,赞一个!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3-05-26
这是大牛!
记住我,我是一二三!一二三!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3-05-26
凡是养眼的叫兽都追之
小号:长白小侠。是留给儿子的,不知道他有没有兴趣传承?
hqq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3-05-26
美女、地圖、貓均為養眼
=============================
Boundary represent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authoriative.
=============================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3-05-26
嗯~

不错,不错...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3-05-26
在图书馆见到过楼主的书,牛
http://xzqh.info/lt/read.php?tid=130991
自制盘锦市行政区划图(分街道、乡镇)
………………
不与杠精论短长。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3-05-26
地图、文字都不错。能够靠地图谋生,真的很羡慕。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3-05-26
云南多了一大坨
hqq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3-05-26
回 独恋鹤乡 的帖子
独恋鹤乡:在图书馆见到过楼主的书,牛 (2013-05-26 14:17) 

我在浙江省圖書館看過我的書
請問你在那個圖書館看到我的書勒?哪一本?
=============================
Boundary represent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authoriative.
=============================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3-05-28
楼主真的好厉害呀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3-05-28

大輿「中國大陸分省旅遊圖集」(1990年左右)包含外蒙古吗?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fireflyinred
微博 http://weibo.com/firefly2020
hqq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3-05-28
回 红袍萤火虫 的帖子
红袍萤火虫:大輿「中國大陸分省旅遊圖集」(1990年左右)包含外蒙古吗? (2013-05-28 15:25) 

已經不包含了
=============================
Boundary represent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authoriat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