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想法
在古代农业除了是性命攸关的粮食来源,也是国家绝大部分财富来源和就业来源,但是由于生产力水平发展缓慢,生产效率有限,在一定时期内只能采取增加耕地面积的办法提高总产量和总产值,在易开发的平原低丘地区垦殖完毕之后,百姓为了追逐耕地,不断沿河而上,深入山区,就为了河流两岸那一点平地(河流利于灌溉,平埔便于耕整),耕地树谷,求一活命,而封建王朝为了绥安蛮夷,显扬武功,招抚流民,增加赋税,也不断向大山深处进发,在山区设立了许多的县以便利开发与管理,如明代郧阳府之设,即因襄、郧以西的汉水谷地竟涌入了一、二百万之多的流民进行开垦,
到了如今工业时代,因为石油化肥农业的发展,优良品种的选育,杀虫药剂的广用,水利灌溉的建设等,农业生产力经已大大提高,甚至达到了亩产千斤的水平(尚未推广),而就业方面,由于现代化工业、服务于工业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大发展,以及从他们的管理阶层中产生的中产之消费带动的消费型服务业兴起,渐渐能够为人口的多数提供岗位,
那些八山一水半分田的山区县份,难以应用机械化,生产效率越发显得低下,在粮食生产和经济价值上竟成了鸡肋,与此同时,山区交通不便,人口稀少,不利于人口的聚集、现代工商业的发展,无法提供足够的非农就业机会,以至于山区的小农生产越来越等同于贫困的代名词。
在此丕变之下,理应逐步将人口引向山外的平原市镇,进入新的生产生活方式,而让山区县份回归自然功能,恢复生态,保育水源,缓和水土流失,栖蔽野生动物,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改变山区县份的农业型态也是可以并举的阶段性措施)也算是工业化城市化对自然的回馈,修复农业时期——特别是人地矛盾最为尖锐的最近一个世纪,人类对自然的过分索取造成的问题。(在中国耕地开发已近极限的背景下,人口之多、人口存活率之高,是历代从来所无的情况,古来都是高出生低存活低增长,计生前的30年却是高出生高存活高增长,随着人口指数级增长,人地矛盾也达到极限)
与此相应,在行政区划方面也应逐渐有所调整,将条件合适的地区逐渐取消建制,改为自然公园等形式,
以上。
[ 此帖被magiu在2016-01-06 21:28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