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c.She
:一日生活圈就是同城化。这在旧大陆的先进国家以及美国东部早就是现实了。日本应该是最典型的,已经全国公交化了。
这不是天朝的技术或经济能力的问题。广域自治体内部形成一日生活圈所需的交通设施,并不像府际干线那样造价高昂。天朝现在这样的问题还是现行体制造成的。比如铁路 ..
(2013-05-02 04:54)
关于省县直辖,我其实已经说的很透彻,不是区划改革的最终目的,只是手段,或者说现体制下的精官简政。
虽然我个人对于现体制的寿终正寝信心满满,但正如三国鲁肃论当时的局势一样“汉室不可复兴,曹贼不可卒除”,现政权的垮台不是一两天之内的事,即便这个结果很快来到,已经运行了数十年的管理体制特别是区划架构也必然有一个惯性的前冲过程。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强力主导作用依然维持,只能有一个缓慢的减弱过程。府正是违背市场经济基本原则行政造大市的理想框架,只有以县为基本的区划单位,才没有办法行政造大市。
台湾为什么能够实现专制独裁向民主的平和过渡,除了蒋经国的个人意识和影响力外,社会各方面的成熟是一个关键因素:几乎成熟的市场经济,发达的中产阶级,尤其关键的是,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简化的行政机构编制使得台湾没有形成像大陆这样庞大的官僚权贵阶层来抵制改革。这些因素条件特别是后者是目前的大陆所不具备的。在地方基层自治方面,早在国民党专制独裁期间就开放了乡镇选举,而大陆呢,最基层的村委会选举至今还是一个完全的闹剧。
当年的国民政府时期,围绕行政督察区的存废,民事行政部门和军事部门一直在博弈,“行政院每欲抑之,而军事部门每欲增之”。现在的政区市化体制下的经济与城市化大跃进,中央政府与地方特别是地级市这一级也一直在博弈,中央一直强调管控,而地方的热情则一直高烧不退。如果说,当年国府行政军事部门围绕行政督察区的博弈至少还有相当的为公成分,那么今天则完全既得利益集团内部的利益之争,最高层害怕因失控而危及政权的安危,而下面的则完全是有权不用枉过期作废思维,能多捞一点是一点,只管眼前快活,哪管身后洪水滔天。也只有不断的大开发,大建设,他们才能名正言顺和源源不断的从中捞取好处。
而且,当年围绕行政督察区之争,民事行政部门实际上居于主动地位,行政督察区数量有个全国大范围的撤并减少,并且为之正式立法规范。而现在,中央政府实际上被地方裹挟绑架,管控无力,即便是“集体”领导也无如之何,甚至到了有法不依的地步。
至于以府来作为所谓的都市规划圈似乎更没有必要,尤其对于地广人多的中国。
地域广袤,人口分布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决定了中国的城市化不能靠少数大城市或大都会区就能解决,只能像美国一样,中小城市是城市化的主力,甚至比美国还要依赖中小城市。
何况,大都会区在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只存在于少数经济聚集度高的地区,而且几乎没有一个在行政上一体化,然而却基本能够在市政交通上实现无缝对接甚至市政规划一体化。反管天朝,尽管行政大市遍地开花,有几个在市政上一体了?
[ 此帖被境由心造在2013-05-02 11:4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