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9318阅读
  • 30回复

[工程]南水北调各方案概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9-11-26
二 南水北调规划论证
跨流域调水工程在我国出现的很早,早在2000年前的秦汉乃至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灵渠、鸿沟、邯沟等沟通不同流域的水利工程,但是那时主要是为了航运,这些水利工程的引水、调水作用也是航运服务的。
南水北调的正式构想由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甚至酝酿于中国革命正处于低潮的长征时期,长征途中毛泽东等一批中共领袖亲身感受到长江黄河上游距离很近,且长江丰水,黄河枯水。
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在河南陇海铁路的专列上,接见王化云等黄委会领导时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一点来是可以的”;翌年2月19日,毛主席乘“长江舰”视察长江途中,召见长江规划办公室主任林一山,再次询问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从南方借点水给北方?”
在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1952至1957年,黄委会提出了由通天河引水到黄河源的方案;长江委研究了从汉江丹江口引水济淮、济黄方案,同时还研究了自三峡引水至丹江口方案,从长江下游沿大运河调水方案及巢湖引水方案。
随着“大跃进”的开始,南水北调工作迎来了第一个高潮,1958年3月14日,在成都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主席提出:“打开通天河、白龙江、借长江水济黄、丹江口引汉济黄、引黄济卫、同北京连起来了。”中共中央正式决定动工兴建汉江丹江口水利枢纽,作为南水北调的水源地。同年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明确指出:“除了各地区进行的规划工作外,全国范围的较长远的水利规划,首先是以南水(主要指长江水系)北调为主要目的地,即将江、淮、河、汉、海各流域联系为统一的水利系统规划”。 “南水北调”一词第一次见之于中央正式文献。1958年到1960年3年中,中央先后召开了4次全国性的南水北调会议,制定了1960年至1963年间南水北调工作计划,提出在3年内完成南水北调初步规划要点报告的目标。1959年2月,中科院及水电部在北京召开了“西部地区南水北调考察研究工作会议”,确定南水北调的指导方针——“蓄调兼施,综合利用,统筹兼顾,南北两利,以有济无,以多补少,使水尽其用,地尽其利” 。同年7月南水北调正式列入长江委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报告提出了多个引水方案和初步线路,包括中线经丹江口或当阳谷城自流引水方案、下游经巢湖或南北运河提水方案、上游自流引水方案等。该报告认为中、下游引水方案比较现实。同时期,黄委会也勘查了通天河调水,提出了四条不同海拔的调水路线,而后又把工程向西扩展到澜沧江和怒江流域,提出了怒江-洮河和怒江-定西两条路线,在大跃进的狂热中,北方各省的水利规划都做的很大,因此当时西线南水北调的设计规模也很大,甚至提出了“开河十万里,引水五千亿”这样不切实际的幻想,限于当时技术条件,西线调水准备采用人海战术,修建超高堆石坝、开盘山大渠,明显不切实际。因此随着大跃进高潮的退却,南水北调特别是西线工作冷却了下来。但是这一时期的工作确定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原则、格局,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直至目前大多数的南水北调方案仍未脱离那个时期勾勒出的框架;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科学的勘查了长江、黄河上游和澜沧江、怒江部分流域的水文、地理情况,取得了宝贵的科学资料,为此一些同志牺牲了生命,让我们永远铭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吧。
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几十年中,南水北调工作几上几下,基本上是北方缺水加重则上,旱情暂时缓解则下。但是其间水利部和地方水利部门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在某些地区已经实现了江水北调。并形成了黄委负责西线,长委负责中线、淮委负责东线的局面。
1967年,丹江口水库开始蓄水,湖北、河南两省要求建立引水闸渠,最后,水电部决定两省各建一个引水口。1973年5月,湖北清泉沟引水渠首枢纽工程建成通水,设计灌溉面积220万亩;同年12月河南陶岔渠首枢纽工程建成,其下8公里总干渠同时兴建,翌年通水,灌溉150万亩;汉江水开始润泽汉北岗地。1974年4月,远景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渠首的陶岔引汉渠首工程最后建成,最大引水量可达每秒1000立方米。
同一时期,江都水利枢纽建成,江苏省年开始江水北调,向淮河流域调水,规模逐渐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持续干旱和工农业的发展,华北地区水荒严重、黄河断流、生态环境恶化。京津地区城市用水严重紧张,为此密云和官厅水库放弃河北与天津,专供首都用水,天津紧急建成引滦工程,随后为了缓解华北平原严重的城市水荒又建设了引滦入唐、引青济秦、引黄济青等跨流域调水和其他城市供水工程。同时,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的重点也集中在向华北平原供水的中线和东线工程上。
1978年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通过《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兴建把长江水引到黄河以北的南水北调工程”,水电部发出了《关于加强南水北调规划工作的通知》。
1979年3月,中国水利学会在天津召开的南水北调讨论会,长江委提出按丹江口正常蓄水位157米,可调水90-109亿立方米;若按最终规划加高至170米,可调水237亿立方米;同年12月,水电部正式成立了南水北调规划办公室,统筹领导协调全国的南水北调工作。
1980年3月,水电部提出《南水北调中线引汉工程规划要点补充报告》确定了中线的走向和里程;4月,水利部,交通部,电力部,中科院及沿线四省市联合查勘了南水北调中线线路。
1981年4月水利部下达《南水北调中线规划和科研工作计划》,指定长江委为南水北调中线规划的负责单位。
1983年国家计委将南水北调中线规划列为国家“六五”计划前期工作的重点项目。
1984年6月,水电部在京召开南水北调中线规划工作协调会。
1985年,长江委提出《南水北调中线引汉规划报告(初稿)》。
1986年4月,在石家庄召开南水北调中线规划成果讨论会,长江委、水利部、国家计委、科委、中科院、地矿部、交通部及沿线四省代表,讨论《南水北调中线引汉规划报告(初稿)》。
1987年6月,长江委提出《南水北调中线规划报告》,丹江口水库初期供水100亿,后期供水230亿;同年7月,国家计委正式下达通知,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列入“七五”超前期工作项目,要求1988年底完成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初步研究报告;1990年底,完成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雅砻江调水线路的规划研究报告;“八五”继续完成通天河和大渡河调水线路的规划研究工作,并于1995年完成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研究综合报告。
1987年9月3日,水电部在京召开《南水北调中线规划报告》审查会第一阶段会议。
1988年9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鹏批示同意国家计委报告,南水北调必须以解决京、津、华北用水为主要目标,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
1990年8月,湖北、河南两省同意丹江口水库按后期规划完建,以扩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效益;11月16日,河北省政府向国务院呈送“关于尽快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意见”报告。
1991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南水北调”列入“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11月,水规总院和部南水北调办公室主持会议审查通过长委中线修订报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992年10月24日,国家计委在丹江口召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工作会议,与会代表和专家对长委编制的中线报告予较高评价。
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四次代表大会把“南水北调”列入中国跨世纪的骨干工程之一。
1993年1月6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上报水利部并抄报国家计委。
1994年2月28日,天津市政府上书国务院要求中线先上,5月河北省政府再次上书国务院要求中线先上。
1995年10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国家环保局终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法律程序结束;同年12月南水北调工程开始全面论证。
1996年6月3日,《南水北调工程论证报告》通过论证委员论证,41位委员签字同意;同月,国务院组成南水北调工程审查委员会。
1998年2月,南水北调工程审查委员会在京召开第三次全体会议,审查通过了《南水北调工程审查报告》,确定优先实施中线工程。
1996年7月5日,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向中办报送考察报告,提议中线优先,于“九五”立项。
20世纪的最后几年北方旱灾异常严峻,南水北调三线工程开工建设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2000年南水北调工程被写入 “十五”计划纲要草案——“加紧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十五’期间尽早开工建设;同年10月,国务院总理朱□基主持召开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座谈会,提出,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同节水、治理水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务必做到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和实施要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即着名的‘叁先叁后’原则;此前,***总书记也提出了“从长计议,全面考虑,科学选比,周密计划”的方针;同年12月,水利部与国家计委联合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于在北京召开了南水北调前期工作座谈会,着重安排了各项工作计划,特别是向南水北调沿线有关各省(市)布置开展南水北调城市水资源规划工作,做好节水、治污、地下水限采、城市供水与配水系统、水价调整以及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等方面的规划和研究,确定不同规划水平年需要的调水量,作为确定南水北调近期工程规模的基本依据;在南水北调城市水资源规划和南水北调工程规划的基础上,由水利部编制《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
2001年5月,在北京主持通过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纲要及第一期工程规划》审查会,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部分院士,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地震局、国家电力公司、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四川、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七省(自治区)及水利部有关单位的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同年9月4日,温家宝副总理指出:(南水北调)要充分考虑调水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东、中、西线进行全面规划,科学论证,慎重决策;同年11月14日,水利部正式向全世界正式宣布:南水北调工程12个专项规划、45个专题研究报告全部通过专家审查,张基尧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郑重宣布:新世纪最大的水利工程──总投资数千亿元人民币的南水北调工程基本具备了2002年开工建设的条件,计划在2010年以前完成的东线一期、二期工程和中线一期工程,总投资1810亿元到1860亿元人民币。另外,中线二期和西线一、二、三期工程总投资更高达3800多亿元,还未计入2010年之前要完成的工程;同年11月24日,《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工程修订规划》通过专家审查,至此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工程规划全部通过专家审查;同年12月10日,南水北调建管体制及水价分析研究报告专家审查会圆满结束,来自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体改办、国家计委、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部门和水利部有关单位的专家,认为两个研究报告达到了工程规划阶段的深度和要求,在进行必要的修改后可作为南水北调工程规划的附件。
2002年6月19日,在北京召开《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审查会,来自水利部规划计划司、水土保持司、水资源司、发展研究中心,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海河水利委员会,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河南省、湖北省、陕西省计划和水利部门的领导、专家和代表参加会议,基本同意该项目建议书。
至此,南水北调工程开始进入施工阶段。
南水北调从提出规划到开工建设经历了50年的论证,不仅事由于对工程规模和建设顺序的举棋不定,也出于对巨大投资的经济效益和工程对环境影响的担忧。


三 南水北调各方案概览
南水北调有东、中、西三线,三线各有任务,不能替代。南水北调自提出设想50余年来,受到了水利专家和各界人士的关注,提出了林林种种的方案,虽然某些方案可能不成熟、不完善,有这种那种的困难,但我们不能以偏概全,把南水北调的整体构想都否定了。我们讨论南水北调方案必需了解和分清南水北调的不同方案。
就水源地而言南水北调方案包括目前已处于设计施工阶段的从长江调水的南水北调(即江水北调)与尚停留在设想中的将调水路线向西南延伸至澜沧江、怒江乃至雅鲁藏布江的藏水北调方案;就供水区而言南水北调方案包括向华北地区供水的中、东线方案和向黄河中上游以及西北地区供水的西线方案,而从长江上游向黄河上游调水的西线方案正式联结这两种不同的工程分类方案。工程次序先江水后藏水,但是先解决华北地区还是先解决西北地区用水仍有争议。
1、南水北调东线方案、
从长江下游的扬州市江都提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平行河道作为输水主干线,沿途逐级提水到山东,再采用倒虹吸隧洞穿越黄河后自流进入天津,这一方案自20世纪50年代提出以来,基本没有大的变化。现在江苏省内已经建成江都水利枢纽和江水北调工程,抽江能力400立方米/秒,从扬州到微山湖共建成9个梯级13个泵站,总装机17.6万千瓦,东线工程就是在此基础扩大规模,新建、改建泵站,向北延伸而成,可充分利用大运河及淮河、海河现有的河道与建筑物,分期建成,并具有防洪、除涝、航运等综合利用功能。东线工程规划分三期:第一期工程2000年前后将江都枢纽抽江能力扩大到500立方米/秒,年平均抽江水量60亿立方米,入南四湖上级湖27亿立方米,出东平湖18亿立方米,新增供水37亿立方米。实现水进山东平湖,并建设西水东调工程,向胶东地区供水,开凿穿黄实验隧洞,对海河流域进行实验性供水;第二期工程2010年前扩大江都枢纽抽江能力到700立方米/秒,年平均抽江水量110亿立方米,入南四湖上级湖69亿立方米,出东平湖52亿立方米,过黄河39亿立方米,进胶东13亿立方米,新增供水85亿立方米,建设黄河以北引水渠系、调节水库和治污工程,实现水进天津;第三期工程2020年前将江都枢纽抽江能力扩大到1000立方米/秒,年平均抽江180亿立方米,入南四湖上级湖127亿立方米,出东平湖106亿立方米,过黄河90亿立方米,进胶东16亿立方米,新增供水154亿立方米,扩建改造泵站与水库,并打通第二条穿黄隧洞。南水北调东线主干线全长1150公里,分干线长740公里,部分利用现有河道,部分开挖新河,13级抽水,总扬程65米,三期工程完工后共增建60座泵站,增加装机74万千瓦,工程永久占地20.97万亩,土方8.46亿立方米,砌石404万立方米,混凝土397万立方米。
东线南水北调尚有一支线,即年引江济淮,从安徽省皖江裕溪口、凤凰颈等处提水过江淮分水岭进入淮河,该工程具有调水和通航两项作用。
2 南水北调中线方案
早在二十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中线南水北调的基本线路:从长江支流汉江丹江口引水,绕行南阳盆地北缘,越过方城隘口江淮分水岭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自流到北京,干渠总长1245公里。虽然由于工程目的变化,线路也进行过微调,但实践证明线路的基本走向是科学的、合理的。这一线路的最大优点是控制面广,可高屋建瓴向整个华北平原供水,年调水量可达145亿立方米,干渠与沿途河流一律立交通过,以保证优质的汉江水不被污染。为了保证充足的调水数量,中线的水源工程必须加高大坝,使蓄水位上升,调节库容增加,但需移民30余万。但汉江水量毕竟有限,进一步扩大调水量就需要以三峡为水源引江济汉,目前三峡水位低于加坝后的丹江口水位,不可能全程自流,需在引江渠渠首或渠尾建立泵站。调水路线可进一步分为坝上引水和坝下引水两类,坝上调水主要有小江-任河、大宁河-堵河、香溪河-南河等路线,即在库区建立抽水站,提水经隧洞通过大巴山-神农架山区分水岭,进入丹江口上游的汉江支流,坝下引水要在荆山东麓开凿绕岗渠道,引水渠出口也在丹江口坝下,江水经扬水站进入水库,或由渡槽过汉直接进入引汉干渠。
近年来也有人提出不经过丹江口水库的引江过汉济渭入黄方案,即由小江抽三峡枯水入汉水支流任河,以渡槽过汉,开凿输水隧洞过秦岭,最后由渭入黄,经小浪底水库调节后还可以向华北平原供水,从而避免了加高丹江口水库和由丹江口到黄河的输水大渠与穿黄工程的建设。
另外,陕西省尚规划有省内南水北调,即从陕南汉江、嘉陵江干支流提水,通过秦岭隧洞进入渭河流域,年调水量总计约10亿立方米,似乎也应该在南水北调中线方案中考虑。
3、黄委会南水北调西线方案
该法案是在20世纪50-60年代黄河水利委员会西部调水查勘的基础上缩小而成的。首先从黄河上游干支流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向黄河上游调水。江河源头分别位于巴颜喀拉山南北两侧,但巴颜喀拉山南麓要低于北侧50-400米,因此为了实现南水北调,必须要在长江干支流上游建坝壅水,或建提水站,并开凿分水岭隧洞,但是不管是自流引水还是提水,都需要建水库,以抬高水位、调节水量,由于每条引水河流上都有不同的坝址,每处坝址都有自流或提水两种调水方案,以及不同河流单独或联合引水的组合,因此西线南水北调提出的线路不下几十条。20世纪80年代西线工程重新启动后长期推荐的方案,是从通天河3900米以上河段,雅砻江3600米以上河段向黄河上游联合或分别自流引水,入黄口海拔3700-4000米,并在大渡河斜尔尕建立抽水站向黄河支流贾曲提水,调水总量约190-200亿立方米。进入新世纪以来调水规划开始向“靠下、自流、联合”的方向调整,自从3700米海拔开始,用隧洞沟通通天河,雅砻江及其支流和大渡河的四条支流,在贾曲入黄河,通天河和雅砻江的取水点下移,大渡河取水点上移,因此各河调水量也发生了变化,从保护下游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调水规模有所缩小,总调水量为170亿立方米。工程共分三期,第一期从大渡河及雅砻江支流调水,调水量,线路长;第二期开凿第二条引水隧洞,从雅砻江调水,调水量,线路长;第三期开凿通-雅隧洞和新的雅-贾隧洞,实现通天河调水,调水量,线路长。在通雅大联合调水的基础上工程还可以现西南延伸,沟通怒江和澜沧江支流,实现调怒江水,澜沧江水。由西南调入黄河的水量可增加黄河上已建电站的发电量,并同黄河水一道通过已建引水工程向城市和乡村供水。
另外,甘肃省计划打通分水岭,从嘉陵江上游的白水江流域提水或自流引水10亿立方米进入洮河,再入黄河,或向渭河、祖厉河流域调水,这似乎也可能作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一条支线。
4长委林一山“大西线调水”方案
林一山同志是从战火中走来的新中国第一代水利工作者,长期担任长江规划办公室和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主持了长江堤防、荆江分洪、葛洲坝等一大批长江治理工程,晚年仍然关心祖国的水利事业,不顾年高体弱、手疾眼残,数上青藏高原,查勘调水线路,1995年提出了《西部调水构想》,长委会于1998年正式公布《中国西部调水初步研究》,设想从怒江上游海拔3940米处筑坝截流,通过明渠和隧洞沿巴颜喀拉山南侧由西向东,采用库渠结合的方式贯穿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水系,利用西南地区西高东低的有利地形克服北高南低的不利条件,通过西水东调、引水上山,最后开凿27公里分水岭隧洞进入黄河,来实现南水北调的目的。调水路线全长约1200公里,隧洞长180公里,沿途建坝24座,水坝高200—300米。年调水量可达800亿立方米,其中自流526亿立方米,从调水线路以南水坝提水274亿立方米。2000年后黄委西线规划方案的调整,明显可以看到林方案的影子。本方案不是向黄河中下游供水,而是向大西北供水,首先从龙羊峡水库向西向柴达木和塔里木盆地供水,经黄河大柳树水库调节后于坝上和坝下建立高(南)、低(北)两干渠,分别穿过河西走廊和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吉林三大沙漠,向塔里木盆地和天山北麓地区供水。
5陈传友、关志华“藏水北调”方案
陈传友、关志华先生长期供职于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考察委员会,曾踏遍西藏的山山水水,数次险些掉入雅鲁藏布江,摔成零件,漂到印度洋中,对西藏有很深的感情,在国内最早提出了从雅鲁藏布江调水的问题,他们长期在西藏工作,熟悉西藏的山川,提出的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藏水北调”的核心思想是“以当地水能提当地水源,水电互动,借水发电”,包括高线和低线两个方案。高线方案从雅鲁藏布江上游开始,把青藏高原面上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源头的部分水量,通过提引结合的方式,调入黄河上游的扎陵湖、鄂陵湖调蓄后,沿黄河送到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调水量约435亿立方米。提水动力计划在河源两湖建电站,对黄河第一湾裁弯取直,使黄河水直泻龙羊峡水库的河,获得900-1000米的落差,通过预泄部分两湖湖水获得电力提水翻越巴颜喀拉山的,并即时归还两湖水量。低线方案是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处建大电站,从雅鲁藏布江下游干支流提水进入怒江,并进一步沟通金、澜、怒三江,实现蔵水东调进入长江流域,统一参与长江水资源的调配,间接达到蔵水北调的目的。
6、郭开、袁嘉祖“大西线调水(朔天运河)”方案
此方案由原704厂郭开、北京林业大学袁嘉祖提出,与前面方案显赫的身世不同,系一项纯民间的方案,规模宏大,因而备受争议,有些人甚至因该方案的不成熟,否定整个大西线或西线南水北调,但本方案得到了多外政协委员和军政元老人物的支持。基本路线是从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引水,以桑日县溯马滩加查峡谷为起点,沿怒江夏里—澜沧江昌都—金沙江白玉—雅砻江甘孜—大渡河阿坝这一线东西向和南北向山脉结合部的凹地过分水岭,到贾曲入黄河。引水线全长1671公里,可调水1600-2000亿立方米,约占西藏水资源量的1/3-1/2。本方案支渠将沟通国内大部分江河,形成四通八达的运河网络。向西由两条运河输水:从黄河拉加峡谷入柴达木盆地,过阿尔金山北,最终储于罗布泊;由黄河大柳树水库,沿河西走廊向西北进入准噶尔盆地。向东则通过黄河干流输水,并在黄河西北侧开凿平行运河,到达内蒙古岱海,以岱海为调节水库,开凿连通桑干河、滹沱河、汾河、滦河输水运河,实现晋煤由桑干河水运出海,滦河支渠进一步深入浑善达克沙地与西辽河相连,并建设有岱海向内蒙古北部二连浩特输水的渠道;另一部分水量由黄河进入洮河,引洮入渭,向黄土高原内部供水。这一调水体系配合京杭运河和东北北水南调工程,将形成连接除珠江和东南沿海诸河外我国所有主要江河的水利水运网络,华北、西北地区需水量将统一由调入黄河的西藏诸河水源保证。长江中下游仅向黄河以南地区供水,南水北调中东线工程将大为缩小。本方案缺乏坚实的水文学、水力学根据,在青藏高原超大型水工建筑也困难重重,能否实现,疑点众多。但该方案爆破炸山筑坝开渠,开凿分水岭隧洞沟通江河、利用现有河道引水等思想却有闪光点,虽然无人承认,但是应该说该方案对黄委会西线方案“靠下、自流、联合”的调整起了促进作用。
7、朱效斌“三江贯通”调水方案
海洋所朱效斌认为南水北调三线工程,从长江流域调水600-800亿立方米,折合引水流量超过每秒超过2000立方米,枯水期将对河口生态环境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必须对长江补水,方案是在滇西北迪庆州金、澜、怒三江并流处开凿隧洞,怒江澜沧江联合向长江补水。该方案是个旱涝兼治的方案,方法是开凿双向隧道,实现三江相互分洪,并沿青藏高原东侧绕山开渠打洞,将三江过多的水量引入黄河,达到“化害为利”的目的,其方案相当于早年提出的从怒江到黄河的南水北调“翁定线”。
8 徐修惠、杨永年“西水东调”和“西水北调”方案
为了解决黄河与长江争水的问题,缓解南水北调与长江水电开发的矛盾,在南水北调的同时或随即进行西(藏)水东调,用隧洞打通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间的分水岭——伯舒拉岭、他念他翁山、康芒山,从雅鲁藏布江林芝水库引水入怒江,建水库在水库上游经隧洞引水至澜沧江规划中的古学水库,在古学水库上游经隧洞引水入金沙江规划中的王大龙水库,共从西藏三江向长江流域调水1000亿立方米,经调节后一部分沿金沙江南下,另一部分通过隧洞进入川西高原的雅砻江、大渡河上流域,实现西水东调,利用蔵水补充长江南水北调后的发电损失。余水经大渡河规划中的双江口水库调蓄后,沿川西高原东缘向东北穿过岷山由甘肃省岷县进入洮河,由洮河流入黄河上游,实现南水北调,参与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调度,进入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的水量,最终进入长江,通过长江中下游的的调水工程实现南水北调。全线隧洞长1100余公里。
9、张世禧“西藏大隧洞”方案
成都市南洋新技术研究所张世禧提出在藏北高原开凿18条隧洞,从雅鲁藏布江引水300亿立方米到塔里木盆地。(注:该方案基本上是空谈,因为隧道取水口处雅江根本没有300亿的径流)
10、杨力行“南水西调”方案
此方案由新疆八一农学院杨力行提出,也是一项解决青海、甘肃、新疆干旱地区用水的调水工程。一期工程在楚马尔河与通天河汇合处筑坝截流,引水到青海格尔木,可引水60亿立方米,其中50亿给新疆,剩余10亿给柴达木盆地。二期工程在雅鲁藏布江上游拉萨西南90公里的尼木县筑坝截流,可调水150亿立方米,沿一期路线入新疆,分流给敦煌地区10亿立方米。
11胡长顺“南水西调”方案
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胡长顺提出从通天河4000米左右建坝抬高水位或提水,使水流翻过巴颜喀拉山自流进入扎陵湖与鄂陵湖,后引水东行,在青海省楠木塘北山,沿海拔4200米的山脊顺北坡直下,利用约800米的地面落差兴建电站,尾水沿3350米的等高线穿过大河坝河直抵海拔3300米的青海湖畔复东南行并逐渐转向北流,然后利用隧洞穿过钟梁岭、达坂山、乌鞘岭,入武威地区的古浪县兴建大型电站,尾水沿2300米进入河西走廊地区,如有必要可远去新疆。水源就近可从通天河取水40亿~50亿立方米,如需增加水量,取水口可向南可延伸到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
http://yishuihan.greenblogs.org/archives/2006/7438.shtml
最后3项都属于高海拔调水设想
13.藏东大隧洞方案
网友提出的民间方案,其特点是以雅江支流——帕隆-易贡藏布、尼洋曲为水源,远景还可以从雅江干流提水。调水路线沿东经96度或214国道沿线附近向北开挖大埋深隧洞。调水目的地是拉加寺和龙羊峡之间的黄河上游与柴达木盆地,并可由柴达木盆地进一步延伸至新疆的塔里木盆地。
http://forum.eedu.org.cn/post/view?bid=18&id=65588&sty=1&tpg=1&ppg=1&age=0#65588
[ 此帖被燕山雪在2010-06-19 16:59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11-26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框架(转自再造中国一书)
青藏高原上调水线路自西北向东南依次为张世禧线、陈传友线、黄委线、林一山线、郭开线、翁定线
[ 此帖被燕山雪在2010-06-19 16:39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11-26
南水北调中东线工程
其中黄色路线为引黄济(白洋)淀方案,
图片下部棕色路线为安徽省内的江淮运河调水方案,
图片左上角浅黄色路线为万家寨引黄济晋路线。
[ 此帖被燕山雪在2010-06-19 16:30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9-11-26
中线河南段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9-11-26
陕西省内的小南水北调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9-11-26
          各水源地总体回报率是:东线(江苏)没有赔,中线(湖北)没有赚,西线(青海)没有谱……
欢迎加入本论坛QQ群:方舆-G1荆湖楚江22033501,方舆-J2欧洲地理218760154、方舆-B8.城乡规划218764489!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9-11-26
引用第5楼天各一方于2009-11-26 11:16发表的  :
          各水源地总体回报率是:东线(江苏)没有赔,中线(湖北)没有赚,西线(青海)没有谱……

o(∩_∩)o...哈哈
不过西线工程基本上在四川。而且中线的水源主要在陕南,东线则是全长江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9-11-26
西线规划的变迁
上面的(高海拔线路)是早期规划,下面的(低海拔线路)是新近规划,总体趋势是靠下、联合、自流
最上面的是通天河调水方案,即治多-两湖抽水方案,中部的为金沙江-雅砻江-黄河联合自流引水方案,由两段引水隧洞组成,下面的为最新规划的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黄河联合自流引水方案,右下面还有一条较短的大渡河抽水方案
[ 此帖被燕山雪在2009-11-26 11:40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9-11-26
图都不清晰,大家凑合着看个大概意思吧
http://amuseum.cdstm.cn/AMuseum/shuiziyuan/water/08/w08_b03_p01.html
[ 此帖被燕山雪在2010-06-19 16:31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9-11-26
        中国应该加大中线南水北调的规模, 现有的中线从丹江口每年只能调95亿立方米,只有从三峡水库往汉江及谓河调水,才可将调水规模扩大到200亿立方米以上.

        西线南水北调应该修改原来的调水方案, 将取水点下移(看不清你的图,估计已经修改), 即将过去的3800-3900米的取水点下移到3500-3600米.并应该尽量取金沙江极其以西的水(包括怒江及澜昌江的水); 将来再根据需要调西藏的水. 取水量可确定为:金沙江:150亿立方米;怒江:200亿立方米;澜昌江:150亿立方米.西藏的水:300-500亿立方米.总调水量可达到800-1000亿立方米(长江委及大多数大西线调水的计划),至少应该达到600亿立方米(黄河委的计划).

        金沙江,怒江,澜昌江共可调水400-600亿立方米, 可采用 3500米过草地方案将水调到黄河.
        西藏水可采用深埋长隧道方案,  在3500米,3300米,3000米不同点取水,往柴达木盆地(2800米)修4-5条长隧道,可调水300-500亿立方米.
        过去有人做过在西藏日喀则上游藏江上筑坝取水, 修深埋长隧道调水80亿立方米直达新疆和田. 西藏日喀则是西藏的粮仓,本地的降雨量及水资源并不多,不知道是否有那么多的水可调, 在西藏3500以下的地方调水由于远离了西藏的人口稠密区及主要的农业区,对西藏的的影响较小.
[ 此帖被北极星301在2009-11-26 14:56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9-11-26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一点来是可以的”
借?还得起么?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9-11-26
西线算了
目前涉足
京,津,冀,晋,蒙,辽,吉,黑,沪,苏,浙,皖,闽,赣,鲁,豫,鄂,湘,粤,桂,琼,渝,川,贵,云,藏,陕,甘,青,宁,新,港,澳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9-11-26
要想用水拿钱来买。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9-11-26
引用第12楼1462于2009-11-26 18:30发表的  :
要想用水拿钱来买。

谁来买,谁来卖
[ 此帖被燕山雪在2010-04-23 16:40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9-11-26
引用第9楼北极星301于2009-11-26 14:33发表的  :
        中国应该加大中线南水北调的规模, 现有的中线从丹江口每年只能调95亿立方米,只有从三峡水库往汉江及谓河调水,才可将调水规模扩大到200亿立方米以上.
        西线南水北调应该修改原来的调水方案, 将取水点下移(看不清你的图,估计已经修改), 即将过去的3800-3900米的取水点下移到3500-3600米.并应该尽量取金沙江极其以西的水(包括怒江及澜昌江的水); 将来再根据需要调西藏的水. 取水量可确定为:金沙江:150亿立方米;怒江:200亿立方米;澜昌江:150亿立方米.西藏的水:300-500亿立方米.总调水量可达到800-1000亿立方米(长江委及大多数大西线调水的计划),至少应该达到600亿立方米(黄河委的计划).
        金沙江,怒江,澜昌江共可调水400-600亿立方米, 可采用 3500米过草地方案将水调到黄河.
.......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从长江上游干支流调水入黄河上游的跨流域调水重大工程,是补充黄河水资源的不足,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缺水的重大战略措施。
1)50-70年代的规划研究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规划研究开始于大跃进当中的1958年。根据毛主席和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黄委会在中科院的配合下,在1958~1961年间进行了西线调水查勘工作,涉及有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范围约115万平方公里。为了配合西线南水北调的规划研究,以黄委会为核心组织人员在黄河、长江上游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水文、地质调查。这种有组织、大规模的科学考察,在当地历史上尚属第一次。但是1958年的南水北调规划,以当时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衡量,明显地超前了。随着大跃进的退潮,西线工程也暂时偃旗息鼓了。
2)80年代的规划研究
初步计划从通天河、雅砻江与大渡河分散引水,推荐方案如下。
1.通天河引水线
方案(一)治家-两湖抽水方案,该方案全部在青海省内。
方案(二)同-雅-恰自流引水方案,该方案起点在青海省,终点也在青海省,但调水路线大部分都在四川省。
    此方案系与雅砻江引水联合开发,即在雅砻江引水先期开发条件下的二期工程。在通天河同加附近建枢纽自流引水到雅砻江,再由雅砻江引水到黄河支流恰给弄(路线同侧方恰恰弄方案)。同加枢纽坝高302m,线路全为隧洞,全长289km,其中同加到雅砻江158km,雅砻江到黄河131km。
2.雅砻江引水线
从雅砻江长须附近修建枢纽,自流引水到黄河支流恰给弄。枢纽坝高175m,线路全为隧洞,全长131km。
3.大渡河引水线
    在大渡河上游足木足河斜尔尕附近(海拔大约2900m)修建枢纽抽水到黄河支流贾曲。枢纽坝高296m,线路全长30km,其中隧洞长28.5km。泵站抽水扬程458m,年用电量71亿kW•h。
上述方案调水总量大约190-200亿立方米。
3)90年代以来的规划研究
(一)路线比选
  经进一步研究,初选了12个有代表性的调水线路方案,其中大渡河调水2个,雅砻江调水4个,通天河3个,雅砻江、大渡河联合调水1个,分为自流和抽水两种引水方式。
  抽水方案主要优点,可缩短穿越分水岭的隧洞长度?3个抽水方案输水隧洞总长204.5千米?自然分段最长洞段30千米,在枢纽坝高的选定上也有较大机动;主要缺点,建设大流量、高扬程的大型泵站有难度,扬程425~428米?装机427万千瓦,年用电203亿千瓦每小时,若按0.4元/千瓦每小时计,年用电费81.3亿元,运行费用高;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受水区多处于西北老、少、边、穷地区,如此高的年运行费,难以承受。再者,多种类型建筑物,建设地点分散,管理维护困难,冬季输水受冰冻的影响。
  自流方案的主要优点,隧洞避开了地表大量的交叉建筑物问题,比较单一,工作环节少,故障率低,管理人员少,年运行费少;长隧洞输水有利于冬季保温,可延长引水期;减少输水工程规模;深埋长隧洞避开了地表的冻害作用和岩体的物理风化作用,以及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影响;深埋隧洞与地面建筑物相比在抗地震破坏方面也有较大优势,据有关资料统计分析,地表的地震烈度随深度增加而衰减,大体上深50~100米衰减0.5度。主要缺点,输水隧洞长。
  根据历次专家咨询会和审查会,众多院士和专家不赞成抽水方案。根据当前开凿隧洞技术水平和已建的长隧洞工程,权衡利弊,目前采用自流方案。如果几十年后,随着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电力供应条件发生变化,也不排除个别调水河流采用电网供电的抽水方案。
  根据方案的工程规模、可调水量、工程地质条件、技术可行性、海拔高程、施工条件及经济指标等因素,经综合比选,三条河调水较好的方案为:
  大渡河:达—贾联合自流方案;
  雅砻江:仁—章自流方案和阿—贾自流方案;
  通天河:同—雅—章自流方案和侧—雅—贾自流方案。
  (二)工程总体布局
  上述三条河五个较好的引水方案有两种组合,形成了三条河调水的两种布局方案,一是达—贾联合自流线路,调水40亿立方米;仁—章自流线路,调水45亿立方米;同—雅—章自流线路,调水75亿立方米,共调水160亿立方米。二是达—贾联合自流线路,调水40亿立方米;阿—贾自流线路,调水50亿立方米;侧—雅—贾自流线路,调水80亿立方米,共调水170亿立方米。
  布局方案二具有下移、集中的特点。
  下移。布局方案一的通天河引水高程4100米左右,该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严重缺氧,每年野外工作时间仅4~6个月,勘察、规划、施工、运行和管理困难很大。布局方案二相对于布局方案一,引水枢纽和输水线路整体下移,海拔高程处于3500米左右,该区有森林、农田,适宜于人类活动,对施工、运行和管理都有利。下移后的通天河侧仿水库比方案一同加水库的径流量大,下泄水量也大,而且侧仿水库处于三江源保护区的边缘,对生态的影响相对较小。
  集中。布局方案二在实施过程中可以互相联系,能由近及远、逐步实施,达—贾线先期实施后,后期实施的雅砻江、通天河输水线路相当一部分要从达—贾线近旁通过,引水工程高度集中,后期工程可充分利用第一期工程线路的地质资料和处理措施,节省后期工程大量的勘测、交通及施工等基础工程费用。
  根据规划阶段的工作深度,拟推荐布局方案二。根据推荐的布局方案二,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总体布局如下:
  大渡河、雅砻江支流达曲—贾曲联合自流线路,调水40亿立方米。自雅砻江支流达曲开始调水,建阿安引水枢纽引水7亿立方米,通过输水隧洞穿过分水岭到泥曲;建仁达引水枢纽引水8亿立方米,再通过输水隧洞穿过雅砻江与大渡河的分水岭到杜柯河;建上杜柯引水枢纽引水11.5亿立方米,再通过输水隧洞穿过分水岭到麻尔曲;建亚尔堂引水枢纽引水11.5亿立方米,再通过输水隧洞穿过分水岭到阿柯河;建克柯引水枢纽引水2亿立方米,再通过输水隧洞穿过大渡河与黄河的分水岭到黄河支流贾曲;在贾曲隧洞出口后,沿贾曲左岸开挖明渠,输水到黄河。
  雅砻江阿达—贾曲自流线路,在雅砻江干流建阿达引水枢纽,调水50亿立方米。开凿隧洞通过雅砻江干流和支流达曲的分水岭,输水穿过达曲,此后输水线路和达—贾联合自流线路基本平行,走向一致,输水到黄河贾曲出流。
  通天河侧仿—雅砻江—贾曲自流线路,在通天河干流建侧仿引水枢纽,调水80亿立方米。自侧仿水库引水,过歇武沟沿通天河及其以下的金沙江左岸开凿隧洞,到邓柯附近穿越金沙江与雅砻江分水岭到雅砻江浪多,顺河道而下进入雅砻江阿达水库,然后从阿达水库引水到黄河贾曲,自阿达引水枢纽以后的输水线路和阿—贾自流线路基本平行,输水到黄河贾曲出流。
  三条河调水170亿立方米,基本上能够缓解黄河上中游地区2050年左右的缺水,但从发展战略考虑,要实现西北地区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尚需扩大水源。因此,规划时还研究了从西南的澜沧江、怒江向黄河调水作为西线后续的远景水源工程。初步研究结果认为,从澜沧江、怒江可以自流调水到黄河,后续水源可调水量160亿~200亿立方米,后续线路均能与目前规划的三条河引水线路相衔接。后续水源调水拟从怒江东巴水库引水,串连澜沧江吉曲、扎曲、子曲,在玉树以上入通天河侧仿水库,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相衔接。
  (三)工程分期
  1.第一期工程的选定
  从以上三条河调水工程总体布局初步比较来看,由于各输水线路的入黄出口均在黄河贾曲,出口段输水线路集中在从雅砻江和大渡河支流引水的达—贾联合自流线路附近,工程实施必然要由近及远,先支流后干流的步骤逐步实施,即先从靠近黄河的达—贾联合自流方案开始,逐步扩展到雅砻江干流和通天河引水,实现三条河调水170亿立方米。
  本着由低海拔到高海拔、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规划思路,第一期工程选择达—贾联合自流方案。达—贾联合自流方案调水40亿立方米,需要建5座引水枢纽,引水线路长度260千米。
  2.第二期工程选择
  布局方案二中,雅砻江距黄河较近,调水条件优于通天河,因此选择雅砻江阿—贾自流方案为第二期工程。
  第一、第二期工程的实施,可满足2030年左右黄河上中游6省、自治区增供水资源量的需求。
  3.第三期工程选择
  布局方案二中,选择通天河侧—雅—贾自流方案为第三期工程。第三期工程调水80亿立方米,输水线路长,投资高达1929亿元?单方水投资24元?,占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总投资的63%。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要全部实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按现规划的工期排序,第三期工程的实施时间预计在30年以后,那时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已经实施,西线工程的第一、第二期工程也已实施,南水北调“四横三纵”的总体格局已经形成,黄河水资源需要重新配置。再者,那时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需水也有变化,第三期工程的规模势必相应调整,工程方案尚可与抽水方案或其他方案进一步比较优选。由于目前规划的第一、第二、第三期工程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第一期工程先行实施,第二、三期工程输水线路在通过雅砻江和大渡河支流分水岭时,与第一期工程平行的线路部分都需另外开凿隧洞,与第一期工程互不干扰,故第一期工程的选定不影响第二期工程的调整变化,更不影响第三期工程进一步优选。
  (四)实施意见
  抓紧前期工作的进程,2010年以前完成第一期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招标文件编制,力争2010年第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开展并完成第二期工程规划,适时转入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工作。第三期工程的实施距今尚有30多年,那时水资源配置网络已基本形成,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也有很大变化,工程方案尚需进一步优选,但不影响第一、二期工程的实施。
  六、投资估算
  按2000年第一季度价格水平,第一期工程静态投资为469亿元,第二期工程为641亿元,第一、二期工程合计为1110亿元,调水90亿立方米,单方水投资12元;第三期工程为1930亿元,三期工程共3040亿元。
  七、环境和社会影响分析
  初步分析了调水对调水河流地区、调水工程区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社会环境方面,初步分析了调水对人群健康、三江源保护区、水库淹没等的影响。调水对调水河流梯级发电有一定的影响,但调水入黄河后增加了发电效益,从2030年水平看,损失和效益大体相当。调水对工农业用水、漂木、航运基本没有影响。
  自然生态影响方面,初步分析了对局地气候、地下水位、下游水质、干旱河谷和生物等的影响。研究表明,尚未发现制约西线调水工程实施的重大因素。
  第一期工程,从雅砻江支流调水15亿立方米,大渡河支流调水25亿立方米,调水量有限,对下游影响甚微。
  八、效益分析
  从水量丰沛的长江上游,向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地区调水,具有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50年调水170亿立方米,在龙羊峡—兰州河段、兰州—河口镇河段、河口镇—龙门河段、龙门—三门峡河段,向两岸地区供水120亿立方米,向黄河干流补水30亿立方米,向流域外的黑河、石羊河等地补水20亿立方米。年净经济效益993亿元,调单方水经济效益6元。
  2020年水平第一期工程调水40亿立方米,向兰州—河口镇河段的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北部地区供水20亿立方米?其中生态环境用水7亿立方米,工业用水8亿立方米,生活用水5亿立方米?,并向龙门—三门峡河段的关中地区和汾渭河地区供水10亿立方米,向黄河干流补水10亿立方米?由于水土保持用水和支流用水,减少了入黄水量,此10亿立方米水为补充黄河河道生态环境用水?。经济效益248亿元,扣除调水对调水河流的发电经济损失8亿元,净经济效益240亿元,调单方水经济效益6元。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9-11-26
东线又耗能,水又脏,不支持。
唐虞夏商周秦楚 汉魏晋宋齐梁陈
赵燕秦魏周隋唐 齐梁唐晋汉周宋
震辽金元明顺清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9-11-26
引用第7楼燕山雪于2009-11-26 11:20发表的 :
西线规划的变迁
上面的(高海拔线路)是早期规划,下面的(低海拔线路)是新近规划,总体趋势是靠下、联合、自流
最上面的是通天河调水方案,即治多-两湖抽水方案,中部的为金沙江-雅砻江-黄河联合自流引水方案,由两段引水隧洞组成,下面的为最新规划的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黄河联合自流引水方案,右下面还有一条较短的大渡河抽水方案


能否介绍一些: (低海拔线路)是新近规划,总体趋势是靠下、联合、自流 .
最新规划的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黄河联合自流引水方案是什么?
你提供的图实在看不清. 请提供你的图的出处,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9-11-26
引用第16楼北极星301于2009-11-26 20:02发表的  :
能否介绍一些: (低海拔线路)是新近规划,总体趋势是靠下、联合、自流 .
最新规划的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黄河联合自流引水方案是什么?
你提供的图实在看不清. 请提供你的图的出处,

黄委会的最新规划方案,详见黄委谈英武等编著的《中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一书,想必是受到了林方案、郭开等民间方案的影响。实在抱歉,这个图的确是不清楚,等我得到了清楚的图一定贴上来。
引用第14楼燕山雪于2009-11-26 18:34发表的  :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总体布局如下:
  大渡河、雅砻江支流达曲—贾曲联合自流线路,调水40亿立方米。自雅砻江支流达曲开始调水,建阿安引水枢纽引水7亿立方米,通过输水隧洞穿过分水岭到泥曲;建仁达引水枢纽引水8亿立方米,再通过输水隧洞穿过雅砻江与大渡河的分水岭到杜柯河;建上杜柯引水枢纽引水11.5亿立方米,再通过输水隧洞穿过分水岭到麻尔曲;建亚尔堂引水枢纽引水11.5亿立方米,再通过输水隧洞穿过分水岭到阿柯河;建克柯引水枢纽引水2亿立方米,再通过输水隧洞穿过大渡河与黄河的分水岭到黄河支流贾曲;在贾曲隧洞出口后,沿贾曲左岸开挖明渠,输水到黄河。
  雅砻江阿达—贾曲自流线路,在雅砻江干流建阿达引水枢纽,调水50亿立方米。开凿隧洞通过雅砻江干流和支流达曲的分水岭,输水穿过达曲,此后输水线路和达—贾联合自流线路基本平行,走向一致,输水到黄河贾曲出流。
  通天河侧仿—雅砻江—贾曲自流线路,在通天河干流建侧仿引水枢纽,调水80亿立方米。自侧仿水库引水,过歇武沟沿通天河及其以下的金沙江左岸开凿隧洞,到邓柯附近穿越金沙江与雅砻江分水岭到雅砻江浪多,顺河道而下进入雅砻江阿达水库,然后从阿达水库引水到黄河贾曲,自阿达引水枢纽以后的输水线路和阿—贾自流线路基本平行,输水到黄河贾曲出流。
  三条河调水170亿立方米,基本上能够缓解黄河上中游地区2050年左右的缺水,但从发展战略考虑,要实现西北地区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尚需扩大水源。因此,规划时还研究了从西南的澜沧江、怒江向黄河调水作为西线后续的远景水源工程。初步研究结果认为,从澜沧江、怒江可以自流调水到黄河,后续水源可调水量160亿~200亿立方米,后续线路均能与目前规划的三条河引水线路相衔接。后续水源调水拟从怒江东巴水库引水,串连澜沧江吉曲、扎曲、子曲,在玉树以上入通天河侧仿水库,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相衔接。

.......

金沙江(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黄河联合调水工程大体分三段:通雅调水工程(侧坊引水工程,也就是远景的三期工程)、雅砻江自由江段、雅砻江-大渡河-黄河调水工程(阿贾工程)
从金沙江(通天河)开始的调水路线大约是这样的,在玉树以上的侧坊筑坝,壅高水位(水不能淹玉树),然后在金沙江左岸开挖一条隧洞,在邓科附近穿过金沙江、雅砻江之间的分水岭进入雅砻江流域,与雅砻江水共同北调。雅砻江-大渡河-黄河联合调水工程起点在雅砻江甘孜以上海拔将近3400-3500米的地方筑坝壅高水位,以便自流引水和调节水量,调水路线大约沿甘孜(县城以上)-色达(县城以下)-壤塘(县城以上)-阿坝(县城以上)一线穿过阿坝州北部最后于诺尔盖湿地进入黄河支流贾曲。阿贾工程沟通了雅砻江及其支流达曲、泥曲、大渡河的三条支流(多柯河、麻尔柯河、阿柯河)六条河流,有6隧5库1渠(贾曲左侧明渠)之称,最长的隧洞在泥曲和多柯河之间
[ 此帖被燕山雪在2009-11-26 21:49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9-11-26
引用第10楼flinthuang于2009-11-26 16:51发表的  :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一点来是可以的”
借?还得起么?

水都用掉了是没办法还的。但是现在是北粮南运,运粮食也就是运水资源,还不了水就还粮吧。反正南方的洪水多的用不完,不用也要流到大海里,而且汉江的水也是从陕西流下来的,陕西可是属于北方。西线工程调水量中也有不少是青海的水,青海也是北方的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9-11-26
您贴的这张图西线方案就是最新(当前)规划


http://xzqh.info/bbs/read.php?tid=61318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9-11-27
引用第13楼燕山雪于2009-11-26 18:33发表的  :
谁来买,水来卖

南方买北方的粮、煤要花钱,北方用南方的水也要花钱来买
和煤、粮一个道理,谁用水谁买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09-11-27
西线在金沙江的取水点可以下移到邓柯宽谷,此地海拔 3340米,修一300米左右的水坝便可将水面抬高到3640米, 取水点可建在3600米处.因为谷底宽达2——3公里,长40公里,可作为西线调水的调节水库(水库容量可达240亿-300亿立方米).将来在怒江及澜昌江的取水点可下移到3650-3700米左右, 取水量便可大大增加了. 这样一来,西线调水便可以金沙江,怒江,澜昌江的水为主, 调水量可达到目的400-600立方米.

金沙江上段:峡宽相间河谷段,自邓柯乡盖哈河口至德格白曲河口长207公里,江面海拔3340——2980米,落差360米,平均坡降为1 . 74‰。本段河谷对割深度为1000——1500米. 河谷形态受地质构造与谷坡岩性影响,呈峡谷与窄谷(宽谷)相间分布。峡谷段河床单一,阶地不发育。河宽一般90米左右,河流切入基岩。窄谷段谷底一般宽度在500米左右,支沟口有洪积或泥石流台地发育。其中最大的谷地在本段河谷的北端邓柯宽谷,该段河长40公里左右,江面海拔3300米左右,河谷开阔而平直,呈北西西走向,是受构造控制的河谷。谷底宽达2——3公里,此段江面多分汊,河漫滩、江心洲发育,两侧支沟洪积扇发育,促使河道迂迥曲折,河流阶地呈不对称分布,该段谷地是昌都地区各大河流地中最宽大的谷地。在其它河谷段,河床仍为单一河道为主,江心滩十分少见。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0-06-19
(三)引黄济京工程
引黄济京包括两个方案,分别从黄河中下游梯级开发的“龙头”(万家寨)与“龙尾”(西霞院)水库取水。
万家寨引黄济京工程利用和引黄济晋工程同样的方案从万黄河家寨水库取水穿过管岑山分水岭进入海河流域,沿桑干河、永定河向北京市供水。线路长约500km,其中利用天然河道400km。引水口设计流量56 m3/s,引水量为13.7亿m3。
西霞院引黄济京工程从西霞院坝下引水沿黄河北岸北平行东行,接中线工程黄河以北总干渠,直接给北京供水。规划总引水量45亿m3,分配北京市8.6亿m3,天津市8.6亿m3,河北省18.5亿m3,河南省9.5亿m3。引水规模为200 m3/s,引水时间需8.5个月。从西霞院渠首至北京线路总长844km,天津干渠与中线工程规划相同。
从黄河引水前提是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汉江水送入黄河50亿m3,或直接向黄河南岸引黄灌区供水,替换出25亿m3(加上原来分配给河北、天津的20亿m3黄河水量,共45亿m3)。
(四)引滹(沱河)济京工程
即提前建成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总干渠,在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之前,从滹沱河岗南、黄壁庄水库开始,将海河南系支流各山区水库接入南水北调总干渠,作为北京的应急备用水源。但这必将影响滹沱河下游石津灌区、石家庄、保定等城市的用水,造成新的水利矛盾。
(五)引(白洋)淀济京工程
即从河北平原中部的白洋淀提水向北京补水。从白洋淀到玉渊潭线路长98km,输水方式可以采用明渠或埋管,引水量3亿m3/a。目前白洋淀流域的水资源非常短缺,存在着干淀的威胁,水质也很差,为了向北京供水,必须在目前引岳(城水库)济淀的基础上建成引黄入淀工程。
引黄入淀工程包括西线(白坡引黄入淀)和东线(卫运河引黄入淀)两个方案。
原规划的白坡引黄入淀工程是作为兴建引拒济京工程对河北省的补偿工程,引水口在河南黄河白坡和西霞院水库,终点为白洋淀。总引水量20亿m3,引水规模200 m3/s。输水总干渠全长735km。
东线引黄入淀卫工程,从卫运河和平闸引水经卫千渠、千顷洼、滏阳新河到白洋淀段,渠线长271km,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配套供水项目。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0-06-19

引黄济晋工程又称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位于山西省西北部,西起晋蒙交界的万家寨水库,南至太原,东至大同,由黄河干流向支流汾河流域和海河流域上游桑干河调水,是一项大型跨流域长距离梯级引水工程,万家寨是黄河北干流梯级开发的“龙头”工程,由其引水水头较高,扬程较小,河水含沙量也较低。引黄济晋工程任务是向太原、大同、朔州三个能源基地供水。该工程引水线路总长452km,年引水量12亿m3,由总干线及向大同、朔州两市供水的北干线,以及向太原市供水的南干线和连接段组成。引水线路总长约314km,其中隧洞长约192km,还有泵站、调节水库、渡槽、电站、倒虹吸、水闸等100多座建筑物。
引黄济晋工程对于增加汾河、桑干河流域的工农业与城乡生活用水,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改变当地超采地下水的局面,预防地质灾害,保护泉水景观都有重要作用。
总干线由20座建筑物组成,其中泵站3座;隧洞11条,其中有压隧洞4条,无压隧洞7条,总长约42km;渡槽4座,总长0.55km;日调节水库1座,调节库容为14.7万m3;分水闸1座。
南干线从总干线末端的分水闸起点,向南经偏关、平鲁、神池、宁武等县(区)至头马营人汾河,由16座建筑物组成,其中泵站2座;无压隧洞7条,长约97.5km;渡槽3座,长1.12km;埋涵3座,长1.31km,7号洞出口控制闸门1座;明渠段长0.47km。
连接段工程自南干线7号洞头马营出口至太原市呼延水厂,长138.6km,其中利用天然河道输水81.2km,输水管(洞)线长57.4km。
北干线自下土寨分水闸穿过吕梁山,经大梁水库和朔州至大同赵家小村水库,全长约167km,其中地下泵站1座(机组容量7.5MW),水电站1座(装机容量12.8MW,年发电量1亿kW?h);隧洞6条,长52km;埋涵36段,长100km;倒虹吸4座;渡槽33座。
工程分两期实施,一期建设总干线、南干线和联接段,年引水6.4亿m3,二期工程建设向朔州和大同市输水的北干线,年引水6.4亿m3。
一期工程自1993年~2002年,建成输水线路全长285.6km,其中总干线44.35km,南干线的下土寨分水闸至头马营隧洞出口段长102.08km,头马营至呼延水厂的连接段长138.6km,建成总干线上的申同嘴水库;建成总干线一级、二级、三级泵站及南干线一级、二级泵站的土建工程,各站安装3台机组,共计15台机组及其配套设备;完成总干、南干、连接段全线自动化工程,实现向太原供水3.2亿m3的目标。总干、南干、连接段主要工程量:土石方量1541万m3,其中洞挖量515万m3;混凝土量206万m3;预应力钢套筒高压输水管道长43km,直径3m。工程总投资124.78亿元。
二期工程自2002年开始,计划2007年建成北干线、南干线调节水库、总干和南干线其余机组及配套设备安装、北干线自动化等工程,实现向太原供水6.4亿m3及向大同和朔州供水5.6亿m3的总目标。
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的建设正处于我国水利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时期,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成功克服了一系列的困难。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是一项高难度的大型引水项目。在工程建设中湿陷黄土、高地下水、高地应力、膨胀岩等复杂地质条件隧洞开挖,湿陷性黄土基础筑坝等技术难题,由于泵站扬程高、流量大、运行时间长,存在着梯级泵站间的流量平衡及联合调度等问题,而且要考虑高含沙水流对水泵的磨蚀,水力水文计算、运行管理复杂。多个分项工程采用国际性招标,隧洞施工引入了双护盾掘进机进行全断面掘进等新工业、新技术,运行管理中采用全线自动化控制,均属国内首创。
目前山西万家寨引黄工程引黄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调水扬程高、距离远,当初把分水岭隧洞工程布置在较高海拔的原因是减少隧洞的总长度和使隧洞自然分段,长隧短打,而采用双护盾掘进机全断面掘进后,工作面较多又影响了掘进机的效率。高扬程调水使供水成本较高,超出了太原、大同等盆地开采地下水的成本,使引黄水销路不畅,工程迟迟达不到设计供水规模,结果更增加了单方水的成本,影响了水的销售
[ 此帖被燕山雪在2010-07-26 18:48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0-07-26
西线调水一期达曲-贾曲方案
达—贾联合自流方案调水40亿立方米,需要建5座引水枢纽,引水线路长度260千米。
从雅砻江、大渡河5条支流,达曲(阿安)、泥曲(仁达)、杜柯河(上杜柯)、玛珂河(亚尔塘)、阿珂(克柯)河引水,工程布局是5隧5(阿安-仁达,仁达-上杜柯,上杜柯-亚尔堂,亚尔堂-若果郎,若果郎-贾曲)库(库渠结合水库)一槽(若果郎渡槽)一渠(贾曲明渠)最长的隧洞在泥曲和多柯河之间


调水路线大约沿从达曲甘孜县城以上的阿安筑坝引水经泥曲仁达经过色达县城以下到达壤塘县城以上的上杜柯入杜柯河,在进入青海省班玛县城以下的玛珂河亚尔堂水库,最后由阿坝县城以上一线穿过阿坝州北部于诺尔盖湿地进入黄河支流贾曲。
[ 此帖被燕山雪在2010-07-26 19:00重新编辑 ]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