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532阅读
  • 11回复

[世界遗产]高句丽竟如此青涩质朴[转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4-07-08
7月1日,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决定将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距今有2000多年。此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包括五女山城、国内城、丸都山城、12座王陵、26座贵族墓葬、好太王碑和将军坟1号陪冢。


集安,在中国地图上仿佛鸡喙处的一粒痣,和朝鲜仅一江之隔。

小城对外的交通非常不方便。我去集安,从上海到沈阳,转通化,再换车,才抵达目的地。当地一位文物工作者说,或许正因为目前的交通状况,才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护了高句丽遗迹。

“世遗新贵”青涩质朴

满山都是翠绿,石头搭起的城墙模样的建筑凸现在一片绿意中。“城墙”断口处,一条小溪潺潺流过。这断口是当年高句丽王朝丸都山城的南瓮门,这墙便是南墙。考古显示,南瓮门是进入山城的重要通道。

整座山见不到其他游人。我沿着山中新修的砂石道往上走,道路边青青的植物,是当地人种的玉米和蔬菜。一位农妇咬着青葱站在田里,和气地一笑,如对熟人般招呼我:“上来啦?”没想到,这个刚被评上“世遗”的景点,竟是如此质朴。

而在另一处景点——壁画墓,工作人员手忙脚乱地在一个小柜子里翻找着旅游纪念品。而那些纪念品,只是一些领章和手帕。集安市文物局副局长董峰解释道:“旅游纪念品还在设计,主要是景点开放得太突然,一切都没准备好。”

做梦都没想到的好事

董峰是土生土长的集安人。儿时和小伙伴一起,常爬上将军坟、好太王陵等古墓戏耍。这一带的居民,都知道曾有个叫“高句丽”的民族在此繁衍征战。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当地人谁也没把这当回事。

2002年,有关部门同意高句丽遗迹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项目,当地的文物工作者都大吃一惊。“这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董峰说。

2003年春天,一切开始动起来。先是封锁古迹景点,禁止游人进入。之后,集安市动迁将军坟、好太王陵、好太王碑、国内城、丸都山城等多处古迹附近的居民、企业、机关1200多户。集安城小,拆房的、被拆的,几乎有四分之一的人被卷了进来。

7月1日13时18分,遗迹入选的喜讯传来。听到鞭炮声的时候,当地居民郭华正在家里休息,这个四十岁出头的东北汉子鼻子顿时酸了起来:“集安终于闻名世界了。”

重新开放措手不及

可是,麻烦也接踵而来。

7月2日,上级部门通知:集安高句丽遗迹双休日正式对外开放。停业了一年半又突然开放,景点工作人员意外之余不由得乱了手脚。

来自吉林大学的游客爬上将军坟,往黑沉的洞口探头。将军坟有7层阶梯,由22层、1400多块石条逐层内收构成。四条底边,原本每边各有3块巨大的护坟石,有一边中间一块护坟石在漫长的岁月中不知被谁拿走,那面的石墙已有点坍塌。

游人沿一个木头梯子到达第四层,再参观位于此层的墓穴。墓穴入口高仅一米,弯腰矮身才能进入。墓内潮湿,石壁渗水。讲解员邓秀芬站在墓内,见游人进来便开始介绍将军坟的建造及特点。反复介绍,一天不下10回。有游客举起照相机,她轻声阻止:这里不让拍照。又有胆大游客,爬上五层六层,到顶上一看究竟,也被她制止:不许乱爬。

“有一年半没接待游客了,现在刚评上‘世遗’,怎么接待游客我们还没准备。”集安市文物局副局长董峰说。

本报特派记者任湘怡

高句丽遗迹保护规划

为保护高句丽历史文化遗产,中国政府于2002年在集安启动了《高句丽遗迹保护规划(2002━2020)》。

拆迁工程规模空前

拆迁工程涉及140平方公里的保护区、近23万人口。

截至去年8月,集安市政府已保护性征地1111亩;11200户居民、工厂、学校、机关单位从保护区内迁出,动迁面积近11万平方米;专门为保护与展示高句丽遗产而整理和建设的各类道路系统达36公里。

遗址公园“修旧如旧”

重新规划建设后的高句丽文化遗产保护区将变得更加原始与沧桑。将军坟、好太王陵、千秋墓、五盔坟等王陵和贵族墓葬保护区,拆除了周边的不和谐建筑,原有的耕地变成了大面积的草场。雄伟的东方金字塔将军坟前甚至没有修一条柏油马路,只有一条蜿蜒的土路通向神秘、巨大的墓体。

高科技手段体贴入微

遗产修整工作恢复了文物的山野原貌与历史沧桑感,而高科技保护措施则体现在细微之处。比如,通过视频数字系统展示“五盔坟”四号、五号墓的壁画;修建地下廊道消解外界有害气体对墓葬内部的干扰;在墓葬中安装不散热的冷光灯;通过远红外线监视系统实时监控文物温湿变化与安全情况;给1500多年前的好太王碑加装3厘米厚的钢化玻璃等。

小号:长白小侠。是留给儿子的,不知道他有没有兴趣传承?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4-07-08
吉林省集安市高句(读音“勾”)丽遗迹将军坟售票窗口的工作人员递过来一张收据,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我们7月3日才正式对外开放,门票还在设计呢!”7月1日,高句丽遗迹成为中国第30个“世界文化遗产”的消息传出,小城集安还处在“幸福来得太突然”的眩晕之中。几天之后,当地人开赴省城长春,“首届集安高句丽文化旅游节”隆重推出……

也就是一夜之间,集安高句丽遗迹被推上了“重文物保护还是重商业开发”的风口浪尖。今天,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降下了帷幕,但对于集安当地政府和高句丽遗迹,却意味着新挑战的开始。

游客闻讯来“尝鲜”

长春游客小李手里攥着两本介绍高句丽历史的书,跟在人们后面爬将军坟。他听说高句丽遗迹刚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所以双休日特意来集安旅游。在这届“世遗”大会之前,小李从未听说过“高句丽”3个字。

在刚刚过去的双休日,来集安旅游的游客,有半数以上,是冲着“世界文化遗产”这个响亮的头衔。

应当地市政府的要求,集安市旅游局周一一上班就打电话给各个景点和宾馆,了解双休日的旅游情况。“两天接待游客近2000人次,周日的宾馆入住率达到80%。”集安市旅游局副局长李学梅告诉记者。她说:“这只是刚开始呢!”

旅游开发升温快

采访李学梅,谈话被无数次打断。办公室的电话频频响起,一个电话问,如何申请导游资格,懂英语和日语的人能不能格外通融一下。又一个电话问,我开的饭店能不能成为旅游定点饭店。

李学梅容光焕发地一一接听。她向记者解释,集安底子弱,全市只有4家宾馆、5家旅行社、35个持证导游,远远满足不了即将到来的“急速发展”。“以前招商引资,谁都不愿意来这里造宾馆,怕收不回成本呀。而要申报‘世遗’的风声传出去后,立刻就有3家单位赶着来申请。7月1日刚登上‘世遗’名录,又有两家单位和我们联系,打算明年在集安造四星级宾馆。”

据了解,2002年集安市曾把当地的主导产业定位为:第一人参种植,第二绿色食品。但在今年集安市市长许才山的一次公开发言中,旅游业定位已经跃居第二。李学梅大胆预测,在不久的将来,旅游将成为集安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她的理由是,丽江被评为“世遗”的当年,旅游收入增加了好几倍;平遥在加入“世遗”

后,旅游年收入增加60倍。“我估计,下半年来集安的游客大概能有七八十万人,明年应该增加到200万人。”

买车筑路修机场?

集安全城只有4个红绿灯。主要的交通工具是电动三轮车,虽也有挂着出租顶灯的小汽车,可收费标准等同于三轮车,近途1元,远途2元。由于交通、地理、历史等原因,当全国许多地方快速发展时,集安的步伐慢了几拍。

可是,一夜之间,一切都不同了。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业即将全方位地刺激地方经济。当地正在考虑大批购买新公交车辆,大力改善道路状况;甚至一度被搁置的修机场计划,也重新回到决策者的视野内。

集安的市领导7月5日赶到长春,出席了“首届集安高句丽文化旅游节”新闻发布会,在“申遗成功”的喜悦中,开始“推销”集安。

在集安的一条主要街道上,一台“具有高句丽民族风情的歌舞表演”正在积极排练,准备迎接7月底至10月中旬纷至沓来的全国、全世界游客。该市还正在筹划“当一天高句丽国王”、“重现高句丽祭祀、出巡、狩猎、婚礼场面”等活动。至于当初为了“申遗”一度拆掉的纪念品铺子,不仅纷纷打算重新开张,而且规模档次都要显著提升。

“申遗”成功当天,集安几乎举城出动,上街游行庆祝。

遗迹不是“摇钱树”

“申遗”之前,默默无闻的边陲小城集安平静如水。正是这种淡泊,使高句丽遗迹得以保持其原始、质朴的风貌。“申遗”成功后,声名鹊起的荣耀和巨大的开发前景,仿佛投向水面的大石块,激起了圈圈涟漪,也带来了点点疑问和担忧。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设历史研究所所长、集安高句丽遗产保护区首席规划师陈同滨说:“我们只能保护文物本身和它周围的环境。以后能否保持现在这个效果,要看当地的管理水平。”她明确表示,如果旅游摊点过多,肯定会破坏遗产地的风貌。

为高句丽文物保护倾注大量心血的中国文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高句丽文物本体保护工程技术总负责人付清远,一谈到申报之后怎么对待文物,声音立即响亮不少:“高句丽遗迹将来的命运,关键在于地方政府。‘申遗’成功不是终点,我要问一问地方政府,是把文物保护放在第一呢,还是把开发经营放在第一。把‘世遗’当作‘摇钱树’肯定是不对的。”

“保护和发展本来没有矛盾,之所以产生矛盾,就是没有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希望人们记住,保护永远是发展的前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本届世遗大会特别观察员谢辰生的辩证法不知能否唤醒有关人士的平常心。

可是,从集安当地政府雄心勃勃的发展规划,从集安有关部门招商引资的兴高采烈,从“首届集安高句丽文化旅游节”的趁热打铁,我们不难看明白文物保护专家眼睛里的忧虑。
小号:长白小侠。是留给儿子的,不知道他有没有兴趣传承?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5-11-01

我也是在去年夏天去的集安,说实话,高句丽遗址的旅游价值不能和丽江、平遥相比,毕竟后两者的遗迹和今天的城市有承接关系,遗迹的数量也多。而集安现在基本是一个汉族地区,高句丽只是当地掠过的一股风而已。遗迹数量不多而且与居民生活关系很小,除非韩国人和附近的通化等地的人,去一趟意思不是特别大。

我是吉林人,不想在这里诋毁东北的旅游业,但东北毕竟人文初建,想吸引游客,最好别在异族的历史上做文章,比如什么调兵山之类的噱头,那没有任何意义,也吸引不来什么游客。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5-11-06
今年十一前去了桓仁五女山城(即高勾丽的第一代都城--纥升古城,“世遗”的一部分),游客稀少,遗迹保护基本谈不上。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5-11-18
江苏武进的春秋“淹城”,几乎没人去旅游
李清微信:13520508091
公众号:每天一杯好酒
asd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8-03-17
    2004年7月,中国考古学家在集安市古墓壁画中发现了被认为是最早的太极实图。作为重要考古证据,它的出土表明高句丽文化与朝鲜半岛文化一脉相承。
    这幅太极图出现在吉林省集安市高句丽贵族墓葬"五盔坟"四号墓室北壁的左下角。壁上绘有一个道士形象的人:他跣足坐于莲台上,左腿盘屈,右腿立起,披发低首,身着绿色羽衣,一只手在地上绘着一幅太极图。
    考古和研究专家认为,五盔坟四号墓应建于六世纪中叶到七世纪初,或者是公元五世纪末到六世纪初之间。据了解,中国卦学界也称太极图为“八卦图”。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八卦图是在古代文献中发现的。在《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中刊载着十一个带文王八卦图的古镜,其中年代最早的为公元六世纪末到七世纪初的“隋十六符铁鉴”。但一直没有发现其实图。五盔坟四号墓应建于六世纪中叶到七世纪初,但也有专家认为应建于公元五世纪末到六世纪初之间。因此,与中国的“隋十六符铁鉴”相比,高句丽贵族墓中的太极图可能要早半个到一个世纪,至少与之同期。而作为实图,这个太极图无疑比中国的现有发现早。
     中国传统太极阴阳都是顺时针方向,而韩国的阴阳太极图为逆时针方向,另外中国太极图都有阴阳鱼眼,而韩国太极图没有鱼眼。另外颜色上中国传统使用黑白两色的太极图,韩国是红蓝两色;还有通常中国太极是和八卦一起使用的而韩国只使用四卦为国旗图案。另外中国的太极图中阴阳鱼对立角度都是直角,而韩国的太极图中阴阳'S'线是明显偏左角度的。
  中国最早太极图都是宋明朝出现的,可见韩国出现的太极图要原比中国早,而且韩国还出现了太极的变体,三太极,就是体现韩国古人天地人三合一的精髓。
  通过以上事物图片的比较及上文太极图的出现,我们不难看出是韩国人首先绘制太极图和使用太极图,并普及太极图和发扬了太极文化,如今走到世界各地,太极图案(包括三太极)代表了韩国人和韩国传统文化。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8-03-17
引用第4楼李清于2005-11-18 09:10发表的  :
江苏武进的春秋“淹城”,几乎没人去旅游


高空中俯瞰像一圈圈水田……
Пекинский Лесно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8-03-17
引用第4楼李清于2005-11-18 09:10发表的  :
江苏武进的春秋“淹城”,几乎没人去旅游

我07年1月去过的,不过也的确荒凉的没多少看头。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8-06-30
希望以后有机会去看一下
少时梦志成为川东小霸王,时到成年却还在拼命寻找能立足的LUCKYBALL。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8-11-08
嘿嘿 高句丽是韩国的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8-11-11
Re:高句丽竟如此青涩质朴[转帖]  
引用第9楼ranktend于2008-11-08 21:45发表的  :
嘿嘿 高句丽是韩国的


    楼上的是个棒子?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8-11-11
嘿嘿 整个地球都是韩国的       
很多人已经意识到区划中存在吸血鬼一样的特权城市,但他们只想着制造新的吸血鬼替代老的吸血鬼。甚至要增加更多的吸血鬼。并且认为这样就解决了吸血鬼问题。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