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607阅读
  • 59回复

[县制]分县真的有必要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2-07-01
常看见论坛里的很多网友主张分县,而且往往都是大手笔。
那么,分县真的有必要吗?
在现行体制下,行政机构编制的过度臃肿以及产生的负面影响已经是威胁社会稳定和和谐的大敌。究竟臃肿到什么程度,不妨作个简单的对比:中国历史上的县,一县之内,县级领导也就是“县太爷”的数量只有一正(知县)一副(县丞)。或许,有人可能认为,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所带来的行政事务的细化、行政事务量的增加,不能用历史上的标准衡量现在,那么,我们再看看台湾,一个与我们文化传统高度相似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更高的地区,同样的县,如果把立法会也算作县级机构的话,“县太爷”的总数量也不过二正和二至三副的水平,而大陆,四正几十副的数量已经是普通县的标配了。这还仅仅是好比自然界中处在食物链最顶端的超级肉食动物,再往下,更可想而知。自然界中超级肉食动物一旦数量过多,必然会造成生态上的灾难。而现实中也与此类似,权力使人腐化,绝对的权力使人绝对腐化,贪污腐败现象之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到社会和谐和稳定。而且,近三十年的区划调整与改革,县级区划单位数量实际增加很少,而实际机构编制数量却成数倍增加,在国家“严格控编”的情况下尚且如此,一旦放开,后果更可想而知。
即使撇开体制方面的因素,纯粹从技术的角度考虑,较大规模的分县也完全不必要。
中国县的数量从汉代到两千年后的清代,数量上大体维持稳定,清代与汉代相比,无论是在行政管理所依赖的技术手段还是实际行政管理事务内容,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和进步,然而,就实际规模来讲,清县相比于汉县,作为行政区划第一要素的人口数量增加几近十倍,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人口密度的大大提高使得实际行政管理的难度大大降低。在相比于现在并没有多少控编压力的清代,即便是一些有必要分县的规模大县,也往往采取分驻县丞的不扩编不分县方式。而现在,即便是与三十年前相比,行政管理所依赖的交通通讯条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除了极个别的特殊典型,一县之内,即便是最偏远地区,都几乎可以做到实时监控,即便是发生要求县级政府机构现场处理的特殊事件,也至多不过需要两三个小时时间。而仅仅在三十年前,这还几乎不可想象。而且,办公自动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使得实际行政机构编制数量的降低成为可能。
还有,中国自古就有“皇权不下县”的说法,历史上的县实际上是最基层的政区政权,县下存在的区划与其说是一级政区还不如说是纯粹的区域划分。而现在,县下的乡镇作为一级完全的政区,所拥有的职能实际上等同于历史上的县,其管辖的人口和区域规模都小于历史上的县,而其机构编制规模甚至超过历史上统县政区府州本级,从这点上看,当今之“县”就规模而言已经远小于历史上的“县”。
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中心在经济发展方面的特权优先地位也是一些人分县的目的之一,用培育新的行政中心的方法来“稀释”特权,这样做的实际后果也不过是使特权现象和发展的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就像现在相比于毛时代一样,尽管实际特权阶层所拥有的特权被一定程度上“稀释”,但由于特权阶层数量上的大幅度扩大,特权腐败现象反而更严重一样。

[ 此帖被境由心造在2012-07-01 17:26重新编辑 ]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2-07-01
因爲分縣有利分省派、地級市派。
分省分縣直轄市、GDP有參考價值、市管縣縣改區、曲學阿世指鹿爲馬顚倒黑白挑戰常識,四大謬。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2-07-01
个别大镇有必要。大规模分县不现实
多数人一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2-07-01
分县不如设立县辖市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2-07-01
我觉得监利县需要分,南、北差别太大。还有那种跨流域的拼凑县,早该巢了。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2-07-02
总结楼主反对分县,就是两条理由。

第一,因为我们贪腐。贪腐的话什么都搞不好,所以这条跟分县无关,因为只要贪腐什么都不好,分县搞不好么,并县也搞不好,不分不并照样也是烂。所以贪腐不能成为理由。那是反贪的事情。

第二,县稳定,不能分。县稳定如果不能分,那么同样稳定就不能并。但实际上从汉到清,不能光看总数。要知道西汉华北有多少县,福建才1个县。可是清代福建有几个县,河北几个县。这中间的规律就是,福建随着人口的增加,县越来越多。简单的说县稳定,本身就是有问题的。所以这条理由的本身,就是空的。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2-07-02
引用第4楼在水一方于2012-07-01 22:51发表的  :
我觉得监利县需要分,南、北差别太大。还有那种跨流域的拼凑县,早该巢了。

监利县为什么需要分?????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2-07-02
回 5楼(keating) 的帖子
中国公务员与外国公务员构成的最主要差别就在于“官”与“民”的比例失调,即管事的多,实际办事的少。后者基本上是无权无势、无贪污腐败条件的“三无”公务员。
我几十年来走南闯北,基本上在基层的机会最多,也到过一些新成立的区划建制单位,基本上都是这样一种景象,成立一个新的政区,行政机构和领导人员的配备往往一开始就到位,而且标准往往就高不就低。而涉及实际民生公共服务机构,如医院、学校则往往因陋就简。甚至在若干年后与相邻地区相比依然严重滞后。如我们黄冈的县级龙感湖管理区,原来是尽管也是县处级的国营农场,但在机构编制设置规模方面与黄梅县的乡镇无异,很多事业机构都归口黄梅县管辖,在改制后到现在已经十年了,一整套县级行政机构几乎完全整装齐备建立起来,就连以前归口黄梅县管辖的交通、公安车辆管理机构都建立起来,而由于实际只有一个中等乡镇人口规模,这些机构平常的业务几乎是门可罗雀,却依然维持。与此同时,医院由于没有多少服务人口,实际实施水平一直没有得到提高,跟乡镇级的中心卫生院差不多,无论是城镇医疗参保人员还是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员都深感不便;教育方面连普通高中都没有,学生需要去外地“借读”。
根据我多年的观察,一般凡是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县,即使经济并不发达,也都拥有医疗水平比较高的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甚至是三级医院以及无论是教学水平还是教学设施都相当不错的重点高中。而人口在三四十万以下的小县,则缺乏这样规模水平的医院和高中,在河北省,甚至好几个县的范围之内都没有这样规模水平的医院和高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大县集中连片地区,基本上每个县都有。这样的差别于满足老百姓的实际生活需求方面关系很大。
至于历史上县的规模比较,如以汉代和清代相比较,我是这样比较的:汉代人口最多时期约有五千多万,县数量约在一千多一点,而清代人口最多时达到四亿,县数量基本上也就一千多,虽然,汉代与清代疆域相差较大,但实际郡县化的地区却高度吻合,而且总人口中超过百分之九十集中在郡县化地区。以此估计,汉县的平均人口规模约四万,清县的平均人口规模二三十万,清县远大于汉县,这还是在行政管理所依赖的技术手段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步的前提下实现的,而当今,县从职能上讲已经事实等同于历史上的统县政区,而县下的乡镇则相当于历史上的县,这仅仅是指实际内涵而言。无论是县还是乡镇,实际规模都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和必要。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2-07-02
回 7楼(境由心造) 的帖子
我认为大县制,小县制都是可以的,都是不错的选择,无非是哪种更加优秀。
我的主张是全国不必一刀切,可以各地自行决定。
然后可以形成对比,看看哪种更加方案更加优秀。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2-07-02
回 6楼(车子) 的帖子
监利县是湖北人口第二大县,仅次于天门市,相当于左邻右舍的石首市与洪湖市之和。监利县南部是湘语区,不同于北部西南官话的荆州方言。而且北部交通网已经形成,南部是横七扭八的乡村公路,断头路真多。再加上南部是蓄洪区,在监利县更不受待见。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2-07-02
Re:回 6楼(车子) 的帖子
引用第9楼在水一方于2012-07-02 18:50发表的 回 6楼(车子) 的帖子 :
监利县是湖北人口第二大县,仅次于天门市,相当于左邻右舍的石首市与洪湖市之和。监利县南部是湘语区,不同于北部西南官话的荆州方言。而且北部交通网已经形成,南部是横七扭八的乡村公路,断头路真多。再加上南部是蓄洪区,在监利县更不受待见。

哦 谢谢你 长知识了我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2-07-04
我感觉楼主写的这个短文和我当时写的那个东西中关于县域的章节有相似议论面

谈一下不同意的地方
1当下县域人口密度是增加了,但是管理的幅度根本不能与封建时代同日而语。影响因素众多,所以零楼从技术层面下的结论似或片面。
2在7楼楼主提到大县与小县优劣,举河北为例。河北的情况我是亲眼所见的。不过河北县小在全国算很极端的情况,不代表平均情况。并且我认为更大的原因不是因为小,而是因为穷。
3汉县人均四万,清县人均二十三万,现在内地二十一省(除去四直辖市)县均48万,楼主觉得够多了还是太少了?依据如何?
不是樽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2-07-05
引用第11楼蓝天白云于2012-07-04 16:43发表的  :
我感觉楼主写的这个短文和我当时写的那个东西中关于县域的章节有相似议论面
谈一下不同意的地方
1当下县域人口密度是增加了,但是管理的幅度根本不能与封建时代同日而语。影响因素众多,所以零楼从技术层面下的结论似或片面。
2在7楼楼主提到大县与小县优劣,举河北为例。河北的情况我是亲眼所见的。不过河北县小在全国算很极端的情况,不代表平均情况。并且我认为更大的原因不是因为小,而是因为穷。
.......

我应该已经讲的比较清楚。
首先,我是用清县与汉县的比较来印证今县与三十年前的差异性变化以及与台湾的县相比合理与否。而不是用实际行政管理内涵发生本质变化的今县与历史上的县比较。
像基本的公共服务机构规模与等级主要还是与其实际所服务的人口数量有关,而且是成正比。比如医疗教育机构,这个不是用“钱”就能够“砸”出来的。一些发达地区的乡镇乃至村级甚至可以拥有高档的饭店和娱乐场所,却难以建立起高水平的医疗机构,更没有办法建立为本地区人口服务的像重点高中乃至普通高中这样的教育机构。而且我所举的河北省相对于湖北安徽等中部地区来说属于发达地区。
纠正一点错误,我估计的清县的平均人口规模是“二三十万”的概数而非“二十三万”的精确数,这个应该更符合科学的逻辑。现在的县与历史上的县比较在实际行政管理内涵上已经发生根本变化,形似而神缪,更像历史上的统县政区如府州,从实际行政管理机构设置上讲,现在最基层的乡镇才相当于历史上最基层的县。你认为有道理吗?如果有一定道理,那么现在名义上的“县”和实际上的“县”与历史相比,规模是大还是小不是一目了然?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2-07-05
并县,按人口确定公务员比例
超编的等自然减员
定完基准日后超编的直接撤换县主要领导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2-07-05
回 7楼(境由心造) 的帖子
我很你一样,非常关注因为地方政府变化对地方医疗、教育的影响。

但奇怪的是,我和你的结论可能就是相反的。
首先,龙感湖管理区的个案是缺乏说服力的。即使以我主张小县制的人,也没有设计出龙感湖这样的一个县。分县,不是都要分到这样的。而且这还不是一个真正的县。

至于你说的,百万人口的县,可能会有好的三级医院和重点高中。我goo到湖南省三级医院的名单,来自湖南省人民政府的官网:
湖南省三级医院名单
                                                                    
                                    【字号:大  中                                      小】                                
                                    


一、三级甲等医院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湖南省人民医院
湖南省肿瘤医院
湖南省儿童医院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
株洲市一医院
湘潭市中心医院
衡阳市中心医院
邵阳市中心医院
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益阳市中心医院
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
娄底市中心医院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永州市人民医院
二、三级医院(不含三级甲等)
湖南省脑科医院
湖南省马王堆疗养院
湖南旺旺医院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
长沙市一医院
长沙市三医院
长沙市中心医院
长沙市四医院
岳阳市二人民医院
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怀化市第三人民医院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株洲恺德心血管病医院
株洲市三三一医院



可以看到,湖南的三级医院,都在地级以上城市(包括自治州)。换句话说,娄星区的人口不到50万,但是有一家三甲医院。可是他下属的新化县,人口100多万,却没有三甲医院。可见医院的好坏,根本在于地方政府的等级,以及地方有没有钱。跟人口是无关的。

至于二甲医院(http://www.a-hospital.com/w/%E6%B9%96%E5%8D%97%E7%9C%81%E4%BA%8C%E7%BA%A7%E7%94%B2%E7%AD%89%E5%8C%BB%E9%99%A2%E5%88%97%E8%A1%A8)。
以衡阳地区为例,在大家都是100万左右的人口的前提下。衡南县有3家二甲医院,一家位于衡阳市区(这个恐怕是便宜了衡阳市区人),另2家分别在三塘镇和冠市镇。祁东县有2家,分别是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都在县城。衡阳县1家,县人民医院。衡山县、南岳区、衡东县合计1家,衡山县人民医院,在衡山县城。看起来,小县(衡东县)的确没有二甲医院,但是同样的100万人口的衡阳县也只有1家二甲医院,大家都是100万1家,谁也没有比谁占优势。不过有一点还要看到,郴州地区的县普遍比衡阳地区小很多,可是嘉禾县有2家二甲医院,临武县1家,汝城县1家,宜章县2家,桂阳县有3家(其中1家在流峰),永兴县2家,资兴市2家(都在三都)。通过比较湖南衡阳地区和郴州地区,反倒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小县情况下,人均二甲医院更多,而且离的更近。祁东县就算2家,也就是50万人口1家。而郴州地区很多县,根本还没有50万,就有一家二甲医院。到底哪个划算,帐还不好算。

至于说重点高中,以浙江省来说,除非是特别小的县,比如嵊泗县,可能没有省级重点高中。但是20万人口的岱山县则有省级重点高中。

同样的100万人口来看。
舟山地区分为4个区县,计有省一级重点高中4所。即舟山中学、岱山中学、普陀中学、定海一中。
苍南县,只有1所,即县一中
温岭市3所
诸暨市2所
瑞安市1所

我实在是只看到,100万设4个县的(小县),比设1个县(大县)的,重点高中来得多。

至于你举你们龙感湖农场没有高中,这种不被认可的“县”,恐怕不应该来代表正式的小县。在我的感觉下,以我们几个主张小县制的人来看,所谓的小县,那么他的主流规模,可能是介于“浙江省云和县”和“湖南省新田县”之间,像湖南的嘉禾县、临武县、桂东县、新田县、新晃县,都可以做为一个比较典型的小县。而汝城县、蓝山县,虽然已经偏大,但因为不可能分为2个县,所以也是可以被接受为的。

至于湖北,咸宁地区各县,以我来说比较容易接受。黄冈地区的县就大了。比如黄梅县是大,但是主张小县制的人中,我这一卦的,也不会接受一个龙感湖县。但是会主张将黄梅县南北1分为2,分驻黄梅和小池。也就是将黄梅县小池镇、分路镇、刘佐乡、孔垄镇、龙感湖农场、新开镇、蔡山镇合并为1个县,驻小池。

所以,如果你觉得没有必要,那恐怕直接论证近百万人口的黄梅县不能分为黄梅县和小池县(暂名),比较好。因为我们都不能接受龙感湖单独为一县。

引用第7楼境由心造于2012-07-02 13:31发表的 回 5楼(keating) 的帖子 :
中国公务员与外国公务员构成的最主要差别就在于“官”与“民”的比例失调,即管事的多,实际办事的少。后者基本上是无权无势、无贪污腐败条件的“三无”公务员。
我几十年来走南闯北,基本上在基层的机会最多,也到过一些新成立的区划建制单位,基本上都是这样一种景象,成立一个新的政区,行政机构和领导人员的配备往往一开始就到位,而且标准往往就高不就低。而涉及实际民生公共服务机构,如医院、学校则往往因陋就简。甚至在若干年后与相邻地区相比依然严重滞后。如我们黄冈的县级龙感湖管理区,原来是尽管也是县处级的国营农场,但在机构编制设置规模方面与黄梅县的乡镇无异,很多事业机构都归口黄梅县管辖,在改制后到现在已经十年了,一整套县级行政机构几乎完全整装齐备建立起来,就连以前归口黄梅县管辖的交通、公安车辆管理机构都建立起来,而由于实际只有一个中等乡镇人口规模,这些机构平常的业务几乎是门可罗雀,却依然维持。与此同时,医院由于没有多少服务人口,实际实施水平一直没有得到提高,跟乡镇级的中心卫生院差不多,无论是城镇医疗参保人员还是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员都深感不便;教育方面连普通高中都没有,学生需要去外地“借读”。
根据我多年的观察,一般凡是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县,即使经济并不发达,也都拥有医疗水平比较高的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甚至是三级医院以及无论是教学水平还是教学设施都相当不错的重点高中。而人口在三四十万以下的小县,则缺乏这样规模水平的医院和高中,在河北省,甚至好几个县的范围之内都没有这样规模水平的医院和高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大县集中连片地区,基本上每个县都有。这样的差别于满足老百姓的实际生活需求方面关系很大。
至于历史上县的规模比较,如以汉代和清代相比较,我是这样比较的:汉代人口最多时期约有五千多万,县数量约在一千多一点,而清代人口最多时达到四亿,县数量基本上也就一千多,虽然,汉代与清代疆域相差较大,但实际郡县化的地区却高度吻合,而且总人口中超过百分之九十集中在郡县化地区。以此估计,汉县的平均人口规模约四万,清县的平均人口规模二三十万,清县远大于汉县,这还是在行政管理所依赖的技术手段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步的前提下实现的,而当今,县从职能上讲已经事实等同于历史上的统县政区,而县下的乡镇则相当于历史上的县,这仅仅是指实际内涵而言。无论是县还是乡镇,实际规模都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和必要。


[ 此帖被keating在2012-07-05 14:22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2-07-05
回 7楼(境由心造) 的帖子
简单来说就是,拿苏南的大县,去和河北的小县比。比的对象不对。

其实,在江苏省内,苏南的县并不大,除了最近人口爆炸的昆山等个别几个。

你不能光拿苏南的县去比河北,也可以拿拿苏北的大县、皖西北的大县、豫东南的大县。最起码第一大县临泉县,在这里啊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2-07-07
回 15楼(keating) 的帖子
忽然发现,我跟总舵主的观点在很多方面其实是一致的。
强化基层政区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能力也应该是中国今后区划改革的大方向。
总舵主主张分县让县级公共服务机构在数量上拓展,同时取消乡镇一级的全能政府以减少中间环节的阻尼作用,实现权力和公共服务真正下沉到基层政区。我理解的对吗?
首先我认为,不同的人口规模匹配相应水平的公共服务机构是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的前提,可能总舵主也是持这样观点,问题的关键是在确定适度的人口规模。
对于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的人口聚居的城镇集落,公共服务机构可以完全不按照实际区划范围来设立。而区域型政区也就是中国目前区划单位的基本组成,二者必须在相当程度上一致,尤其是在目前户籍制度下。
我认为可以自下而上来考虑和设计。而且这种设计主要是针对农村地区。
据我多年在很多地方的观察,目前中国如果以拥有一个正规的完全小学以及一个拥有基本诊疗手段的医疗诊所作为最基本公共服务覆盖的人群最低数量应在四五千人以上,这应该作为最基层区划行政村的设立标准。如果按照这个最低标准设立的行政村,地域范围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呢?
中国目前农村地区人口密度比较高的东部平原地区一般在四五百人以上,丘陵地区一般也在二三百人以上,中国百分之九十的农村人口住居在这样的地域。也就是说这样最低人口标准的行政村面积一般不超过二十平方公里,也就是方圆半径在两三公里范围内,如果村中心选址适中的话,最偏远的村屯到村中心的步行也不超过一小时,当然这个村中心应该有基本的医疗(诊所)、教育(完全小学、幼儿园)以及其他一些能提供其他公共服务如邮政、储蓄代办网点等,对于以老人妇女和上学儿童为主的农村居民来说,非常有意义。这样配置水平的公共服务即使由国家来承担,也是非常具有性价比的优势,能以相对最低的成本获得相对最大的社会效益。而且这样规模的行政村行政机构人员包括村长、教师、医生也完全实行公务员化,尤其是前者,可以较好得解决目前农村基层政权的混乱现象:尽管实行村民自治和基层选举,地方宗族黑恶势力基本上可以操纵村级政权,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村级规模过小,而如果村级人口规模达到四五千人以上时,即便是同一姓族,其中的大多数血缘关系也早已经出了“五服”,宗族血缘关系大大淡化,比较难以形成以少数欺压多数的宗族黑势力。乌坎村事件的发生也从侧面证明了我的看法:如果乌坎村不是一个拥有上万人口的大村而是像内地大多数村一样只有一两千人乃至几百人,村民要求民主自治的呼声就不会强大到引起高层重视乌坎村的问题,须知,在全国,比乌坎村问题实际严重的村比比皆是。
这样规模的村级政区设置以及匹配相应的公共服务机构基本上可以适用于近百分之九十的农村人口,需要特殊对待和照顾的只有剩下的十分之一人口。
乡镇扩权,强化乡镇一级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可能比分县更有意义,如果是十万人口规模级的乡镇,完全可以设立一个全科医院甚至是独立的高中,拥有一个较为完整的公共服务机构体系。从而达到自治的目的。而目前乡镇的实际人口规模使得其处于一个尴尬的夹心层地位,不足以设立一套完整的公共服务机构,同时又不能完全精简掉相应的机构。撤并乡镇至少使乡镇规模恢复到区公所时期的区规模,同时扩权完全可以取代分县的实际作用。
虽然,中国目前的公共服务机构等级设置是按照行政区划等级设置的,但如果没有相应的服务人口数量来支撑,尤其是对于基本的同时也是实际上市场化的公共服务机构来说,对于其规模设置和服务水平也有直接的影响。就以同为三甲医院的湖南湘雅医院和一般的地市中心医院来说,其各方面的差距比地市中心医院和二甲等级的县市医院差距更大,从我到过的一些地方看,我总是习惯于用我们这个人口规模并不太大、经济发展水平也不高的县作参照系,比如河北保定的一些县,除了规模小外,相比于黄梅县应该属于较发达地区,其中心医院无论是门诊规模还是科室设置、仪器配备都有明显的差距,甚至比黄梅的二医院(位于孔垄镇)强不了多少。至于重点高中,虽然即便是一个二三十万的小县,尽管也和黄梅一样,属于标配,但实际差距相当大。一个间接的证据,一般而言,在同一省区,一个百万人口级的大县与一个三四十万人口级的小县,其高考重点大学的升学率(不是总人数)差距相当明显。因为一个小县,即便是重点高中,也无法集中如大县那样数量和水平的优质生源,而这又直接影响了教学水平的高低。
当然,越是小范围,其内部实际差异也越小,所以,尽管总的来说我主张比较基层的各级政区以撤并为主以实行资源包括行政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的共享,也只主张越是底层越适用于单一的模式,比如村级基本上就可以实行全面的合并,而到了县一级,则要因地制宜,能并则并,甚至还有分的可能,尤其反对不顾实际条件的盲目合并。就以浙江舟山为例,定海和普陀两个处在同一主岛、同时离岛又距大陆较近的县区应该取消区一级政府、完全合并以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而岱山和嵊泗尤其是后者,尽管人口规模可能还比不上一个大镇,也完全有必要独立设县,哪怕在财政上无法自给。
我的这些看法和观点是否有一定道理,还请总舵主批评一二。
[ 此帖被境由心造在2012-07-07 12:52重新编辑 ]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sz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2-07-07
怎么会有分县话题

未来只有分县为区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2-07-07
回 16楼(境由心造) 的帖子
宏观总体的数据,你和我都没有举出,我也没有。

但是你说的:“一般而言,在同一省区,一个百万人口级的大县与一个三四十万人口级的小县,其高考重点大学的升学率(不是总人数)差距相当明显。”这一点,我肯定是有疑问的。

原因很简单,浙江省最牛的高中,是镇海中学,不是现在牛,是一直牛。可是镇海区的人口是不多的,按户籍人口算,在浙江要倒着算,即使加上外来但常住的人口,也远没有到浙江的平均数。

相反,在一份2010年浙江25个县市区的高考升学率排名中,百万人口的大县——乐清市,倒数第一。另一大县温岭市,则倒数第二。

这份名单如下:
转引自网络:2010浙江部分县市高考重点上线人数与上线率(2010-06-26)
安吉县:304            2933           10.4%
长兴县:538            2448           21.98%
海宁市 : 480           3830          12.53%
海盐市 :442           2371           18.6%
桐乡市 :580           4091           14.18%
平湖市:427            2975          14.35%
嘉善县: 428            2465          17.36%
萧山区: 1200          7824          15.3%
富阳市:818             4583          17.85%
建德市:416             3175         13.1%
绍兴县:1070          6806          15.72%
诸暨市:1450          7591          19.10%  
上虞市:1087          5094           21.34%
新昌县:579            2969           19.50%
余姚市:807            4932           16.36%
慈溪市:1318          7380           17.86%
镇海区:579           1445            40.07%
鄞州区:880           3382           26.02%
宁海县:507           3537           14.33%
温岭市:620           6016           10.3%
义乌市:757           4048           18.7%
东阳市:1018         5057           20.13%
江山市:382           3501          10.91%
乐清市:570           8241           6.91%
平阳县:615           5189           11.85%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2-07-07
所以,以浙江来说,拿学校教育来说“县大办大事”,根本就是相反的。
嘉兴地区更是反的最明显。海盐县人口最少,升学率最高,嘉善县人口次少,升学率次高。总人口超过80万的桐乡市和海宁市,排倒数第一和第二。人口在中间的平湖,仍在中间。

至于镇海中学,那根本就是神话,包揽全省三甲,十甲过半这都已经不是新闻了。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2-07-07
引用第19楼keating于2012-07-07 22:28发表的  :
所以,以浙江来说,拿学校教育来说“县大办大事”,根本就是相反的。
嘉兴地区更是反的最明显。海盐县人口最少,升学率最高,嘉善县人口次少,升学率次高。总人口超过80万的桐乡市和海宁市,排倒数第一和第二。人口在中间的平湖,仍在中间。
至于镇海中学,那根本就是神话,包揽全省三甲,十甲过半这都已经不是新闻了。


你看到了结果,却没看原因。
在如今衙门老爷都不管四方郊野,只管眼皮底下那三寸地以体现政绩方便上级视察的情况下,当然是每个县的老爷们都集中全部力量搞一个牛校了。一个老爷对应一个牛校,这么一算,全县人均指标当然是人口多的大县就吃亏了。省衙门只关注省城,市衙门只关注市城,县衙门只关注县城。这种情况下,当然会表现出县越多越小越好的假象。
所以问题根子出在衙门的施政方法上,而不是县大县小上面。
所以并县也好分县也好,如果没有管理体制、权限和利益分配、施政方略等诸方面的配套改革,都必然会失败,洪江、万盛都是例证。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12-07-08 00:06重新编辑 ]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2-07-08
引用第20楼北极星于2012-07-07 23:22发表的  :
你看到了结果,却没看原因。
在如今衙门老爷都不管四方郊野,只管眼皮底下那三寸地以体现政绩方便上级视察的情况下,当然是每个县的老爷们都集中全部力量搞一个牛校了。一个老爷对应一个牛校,这么一算,全县人均指标当然是人口多的大县就吃亏了。省衙门只关注省城,市衙门只关注市城,县衙门只关注县城。这种情况下,当然会表现出县越多越小越好的假象。
所以问题根子出在衙门的施政方法上,而不是县大县小上面。
所以并县也好分县也好,如果没有管理体制、权限和利益分配、施政方略等诸方面的配套改革,都必然会失败,洪江、万盛都是例证。


你最好应该跟楼主去说。
如果都只关注县城是不好的。那么分县最起码多了几处被关注的地方。
而且北极举的失败的例子,都是并的失败。
所以,这些话应该向楼主说。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2-07-08
引用第21楼keating于2012-07-08 17:19发表的  :
你最好应该跟楼主去说。
如果都只关注县城是不好的。那么分县最起码多了几处被关注的地方。
而且北极举的失败的例子,都是并的失败。
.......

分的确是可以多几个县城,多几个被关注的地方,可是这种关注不是没有代价的,而是以一定区域内同样的财政力量要支撑更多吃饭不干活的衙门老爷们为代价的。所以这就涉及到一个性价比的问题,不能只看到措施的性能有多好。如果性价比不合算的话,那么再好的性能也不值得。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2-07-08
我并不认为洪江和万盛的例子是失败的例子,尤其是后者,闹事的主要目的不是针对被撤并,秋后算账的时间不会太久,更不能拿来作为不能并县的证据。
在短时期内现行体制还难以作根本变革的情况下,就机构编制的臃肿程度来说,并县至少可以取得一加一小于二的结果,而分县,必将带来一场灾难性的后果。如果觉得这是危言耸听的话,以下的事实足以说明一切:

2010年4月初,国务院研究室、中纪委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完成了《全国地方党政部门、国家机关公职人员薪酬和家庭财产调查报告》。该报告披露:地厅级以上官员已形成官僚特权阶层。官僚特权阶层,年收入是当地城市人均收入的8~25倍,是当地农民年均收入的25~85倍。 131万中国县团级以上官员及其家占有全民财富的80%,1996~2003年外逃资金流入境外的中高级官员及其家属帐户22000亿人民币。
  至2010年6月底,全国个人储蓄存款达75200亿元,其中县、团、处级以上官员(包括离退休)及其家属的个人储蓄高于40000亿元。
  中国资改以来,到1999年,全国每年的“储蓄增加额”都相当高,大约等于“工资总额”的80~90%,在1995年,“居民储蓄增加额”居然比该年的“工资总额”多出了44亿元。2002年工资总额大约是1.2万亿,而居民储蓄却增长了1.5万亿。“新增居民储蓄”超出了“工资总额”3000亿元。这就是说,当年发出的工资,不仅没有被拿工资的人吃掉用掉—分钱,全部存进银行,之外,还不知从何处增生了3000亿元(约相当于一年全国教育总经费)也存进了银行。
  这种全世界罕见的怪事,只能有一种解释:财富被以非工资方式集中在少数先富者手中了。因为中国公众除工薪之外极难有其他收入,只有权商精英和贪官污吏才有非法收入。
  所以,全国的权商精英和贪官污吏在加速贪钱,使全国银行的个人存款总额年年大大超过了全国工资总额。中国股市证券市场中的60000亿元,干部及其家属占了45000亿元,占75%。
  十多年来中国7000万股民投入股市的30000亿现金,还剩10000亿,其余20000亿巨资已被官商联盟所侵夺和消耗。2007年深圳市城市人均年收入是32650元,地厅级以上官员财产在700万至1200万。这些官员的平均财产相当于一个普通市民250至300年的工资总和。 2009年11月份仅一个月,各级官员的家属抢购黄金金条、金币及黄金饰物的重量达50多吨!
  据该报告披露:全国有7省市地厅级及以上官员个人及配偶拥有财产超700万,概况如下:
  广东省,平均800万至2200万;
  上海市,平均800万至2500万;
  浙江省,平均700万至2000万;
  江苏省,平均700万至1800万;
  福建省,平均700万至1600万;
  山东省,平均700万至1500万;
  辽宁省,平均700万至1400万。(北京未列入)
  7省市地厅级及以上干部及配偶拥有住宅数及平均面积如下:
  广东省,平均3.5 幢,面积600平米至900平米;
  上海市,平均2.5幢,面积450平米至850平米;
  江苏省,平均3.5幢,面积600平米至800平米;……。
  以上7省市地厅级及以上官员的子女87%~95%,在金融、地产、经贸领域工作。可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发展是硬道理”、“三个db重要思想”的结果,是垄断了政治权力、政策权力的党政官员先富起来了。 
  在2010年中国财富管理论坛上,美林集团发表了最新的年度全球财富报告,2010年中国百万美元的富豪达到24万人,所掌握的财富总额达到9690亿美元,相当于其余13亿中国人创造的社会财富的总和。
  据《远东经济评论》2010年第4期报道:至2010年3月底,内地私人拥有财产(不包括在境外、外国的财产)超过1亿元的有3220人。其中,有2932人(超过90%)是高干官员子女,他们拥有资产达20450余亿元,平均每人6.7亿元。2932人中:广东1566人;浙江462人;上海225人;北京195人;江苏172人;山东141人;福建92人;辽宁79人。
  5个最重要的领域--金融、外贸、地产等行业中,85%~90%的核心职位掌握在高干官员子女的手中。
  截至2005年底,仅海外高干官员子女亲属经营的中国进出口贸易每年就达1千多亿美元,拥有财产6千亿美元以上,海外定居的高干官员亲属超过100万,其中高干官员配偶子女20多万人。
  亿万富豪主要靠以下途径致富:
  ①以引进外资(包括驻外中资到内地投资)从中获取回佣。
  ②进口、引进成套设备,一般价格比国际市场高出60%-300%。例如,一套年产50万吨化肥成套设备,国际市场价2.2亿美元,山东、辽宁以4亿美元引进。
  ③操控国内资源、商品,出口获利。
  ④国土开发、地产倒卖,靠银行借贷,无本获暴利。
  ⑤走私、逃税,每年走私轿车3万至4万辆。
  ⑥金融机构无抵押信贷,资金外流到个人口袋,这也是金融机构坏帐的主要因素之一。
  ⑦独家或霸占大型工程承包。高速公路85%由私企(当地高干亲属)承包,一公里程的高速公路,能获利700万-1100万。
  ⑧抽逃资金到个人帐户。
  ⑨操控证券市场,制造假信息勾结金融、传媒造市,从中获利。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2-07-08
楼上根本就没看我说了什么只是一味的自说自话。
楼上只看到了合并的好处,而鸡丁童鞋只看到了合并的坏处。而我在20楼和22楼已经指出了这两面,并说明了关键在于性价比,而不是单纯的性能好不好或者单纯的代价高不高。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