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丁真:多隆啊名声不错,塔齐布这方面不了解。僧王就算了,要不是僧王不满招降政策、改招降为杀降,太平天国西征军就全降了。一杀降,西征军余部直接拼命和捻子合流,酿成持续数年的捻乱,自己也被捻军打死。
要不是僧王滥杀降,捻子根本成不了气候。
(2023-11-14 22:37)
僧格林沁还行吧,在当时那个环境下,其实很难做到所谓的“首恶必究胁从不问”,无论是太平军还是捻军或者后来的陕甘回乱,乱党分子降而复叛的例子并不少见,典型如苗沛霖。看过一些关于僧格林沁的记载,他在行军打仗的过程中还比较能够约束部下对平民百姓的侵扰,而且也收容了不少北伐太平军的降兵。不像后来湘军或淮军在某些场合无差别的滥杀。
与以满蒙八旗为主力的僧格林沁和以黑龙江吉林马队为主力的多隆阿,塔齐布统帅的主力是湘军绿营,其作战活动的主要地区在湖北和江西,这里的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一些“塔军门”的传说,其中有一个传说,塔齐布在一次胜仗中把太平军驱入江河,其中有不少的娃娃兵,当时哭救声不绝于耳,塔齐布心生恻隐,当时下令让手下兵丁搭救。
其实湘军在草创之初,因为统军主将基本以江忠源罗泽南之类以理学自诩的文人士大夫为主,尽管在财政粮饷上的困难远超过后期,但纪律还行,很少发生后来的那种动辄屠城现象。后来江忠源罗泽南们凋零后,取代上位的多是蛮夫武人,纪律才彻底崩坏。这也是曾国藩在克复太平军巢穴江宁之后,尽管战事还未完全平息,就急于上书请求裁汰遣散湘军,曾国藩非不想出人头地甚至借机问鼎天下,实在是因为此时的湘军已经师老兵疲,且骄兵悍将,其战斗力几乎完全来源于破敌克城后的烧杀掳掠物质刺激,早已经人心尽失,如果说此前还有朝廷的纵容和背书,特别是有太平军这个背景板,那么,太平军被剿灭后,一旦举兵反叛,甚至不用清廷做深入的组织动员。汉人各阶层就会群起而攻之,在这点上,与其说曾国藩明大体还不如说他是人间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