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874阅读
  • 36回复

[地级市]简论市管县体制的弊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1-06-09
行政上市管县体制或者说把“市”当作高层次和广域型的政区单位可以说是中国大陆的独家发明。
在大陆,市管县体制早在几十年前的计划经济时期就有,只不过彼时的规模较小,而且基本的出发点是为了解决大中城市的“菜篮子”供应问题。应该说,在那个年代的市管县体制的小范围实行是必要的。然而,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市管县体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打破城乡之间的条块分割、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及在法律上为地级区划单位“地区”正名、赋予其相应的立法和经济管理权限。市管县体制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普及时期。
姑且不论市管县体制把我国的基本区划层级从虚四级变成实四级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单单是近几十年来全面市管县体制在机构编制上扩编的事实就已经使本来已经臃肿不堪的机构编制问题更加突出。
而且,近几十年来的市管县体制也没有在事实上打破城乡条块之间的分割。这仅仅从在城市人口统计上至今还沿用分别被赋予不同身份待遇的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城镇非农业人口等不同口径的做法上便略知一二。
再不妨看一下市管县体制下被寄予厚望的中心城市实际辐射带动作用。
我们知道,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其总体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关系成正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其城市化水平也越高,相应的城市规模和分布的密度也越大。于是,市管县体制的广泛实行就形成了今天的“大马拉小车、小马拉大车”的奇异格局:越是不发达、中心城市规模越小的地区,其管县的数量就越多。当然,实际的效应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事实就如同我们所看到的一样,即便是像重庆这样被国家给予特殊政策扶持的新晋直辖市,其能够直接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的辐射带动作用的范围也仅仅局限于城区周边的几个区县,这也使得我们今天看到了重庆市辖范围内不同地域的发展呈现“冰火两重天”的不同态势。就更不要说那些连自身都缺乏基本的"造血"功能、靠“输血”来维持发展从而形成事实上的“市刮县”的地级市,即便是这样,许多地级市市辖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赶不上其辖下的县市,“中心”地位完全依赖行政资源的垄断来维持,地位之尴尬甚至比不上一些非县城的中心镇:尽管不具备行政管辖的权力,却在很多方面对周边乡镇起着“管”的作用。这种现象在我国特别是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尤为普遍。也直接导致了今天泛滥成灾的“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式的城市化“大跃进”。
因此,与其实行这样弊远远大于利的市管县区划体制,还不如实行县管市的体制,就如同世界其他国家包括台湾地区的做法那样:把“市”作为基层的区划单位乃至社区型的自治体


[ 此帖被境由心造在2011-06-09 18:15重新编辑 ]
1条评分
实在 奖励 +5 原创鼓励 2011-06-09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1-06-09
城乡条块分割的责任在县、县级市、县制区,而不在地级市。

撤销地级市,不如撤县。
越是不发达地区,越应该撤县。不发达地区,很难建立有影响力的中心城市,地级市所辖各市县,都将所有资源集中于县城,试图取代地级市市区的中心地位(省直辖县之后,他们追求脱颖而出的欲望更加强烈),这是一股歪风。撤县之后,地级市市区虽然会手些偏袒,但毕竟区域广大,乡镇受的约束会变少。各乡镇所受的抑制撤除,才真正能够各尽所能,整个地级市,才会真正的形成城镇群,方便百姓的城镇群。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1-06-09
除了管的太大直到管不过来的,市管县没有什么不好的。

所谓的市刮县,不过是臆测。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1-06-09
回 1楼(東七區) 的帖子
一个地区的城市规模和分布密度的大小跟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水平完全成正比,这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几乎无法颠覆的定律。
世界上包括中国也没有哪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心城市是规划和培育出来的。不信你就举一个例子看看。
你这种先培育中心城市,然后利用中心城市的所谓辐射带动作用来促进地区的发展的做法不过是目前许多地区一直在尝试而被事实证明为失败举措,就像实行市管县体制的初衷一样。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1-06-09
你的做法是中心城市遍地开花。这是很要命的。

我没有指望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你才是指望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迷信做大县城,不过很可惜,县城连自己都辐射不了。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1-06-09
市管县犹如穿了两层裤子,造成机构臃肿,应该撤掉市或者撤掉县

我倾向于撤掉县

省-市-镇、街道,三级;一般的市尽量不设区,设区也作为派出机构,人员尽量少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1-06-10
回 4楼(東七區) 的帖子
如果把仅仅一二十万人的县城级的城市也定义为中心城市,那这样的中心城市当然是遍地开花最好。也只有这样的城市,才能承接来自发达地区的相对落后然而对于不发达地区而言能提升经济发展速度的产业转移,就像现在中西部多数县市所做的那样。也只有这样的城市,才能在目前还不能彻底破除城乡二元化户籍制度的藩篱对农民的束缚的情况下,离土不离乡,以较低的生活成本享受到较高的生活质量。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1-06-10
野心很大,可惜没那个命。

农村居民享受不起县城的城市生活,还是转移到离家也就几里路的镇上比较舒坦。

我家几代人都在目前是县城的地方居住,县府大院、新修的四大家官邸就在我们村儿。
我很清楚县城的实质,县城根本就不是农民可以转移到的地方,只是到外面的人发展起来之后,在老家建的空巢的集散地,仅此而已。

整天在吹牛,多么懂农村现状。一个农民需要半天的时间才能去到县城(来回),县城对他们就没有任何意义。

实在点儿吧,小镇虽小,半小时就可以来回,这才是他们的需要的。

“通勤时间”的概念(或者说通城时间),对于农村地区一样重要。
农村地区的“通城时间”不应该超过十五分钟,因为他们主要是靠脚力。也没办法通社区巴士。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1-06-10
其实中国搞的是类似于清朝直隶州形式的体制。市管县就是直隶州的翻版;县是直隶州在低一个层级上的翻版(这就是部分省市倾向与县管街道的原因,因为县城镇本就虚化的,改成街道名副其实,反而能减少行政人员);目前的省也有向直隶州形式发展的倾向。

这样的管理体制如果设计得当是非常好的。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毕竟不同。企业管理大家都在一起办公,高高在上的领导层是可以了解实务的。可是行政管理必然形成地域间隔,如果领导层不亲自领导实务工作,高高在上的领导层很快就会和实务脱离,根本无法指导下属或者只能纯粹添乱。现在采用这种直隶州形式的混合制度,每个领导都有直接管理实务或接触实务的机会,对下级的指导当然更切合实际。

其实纵观历史也可以看出。如果不采用混合制:省级基本上是虚级,一旦实化全国大乱,不实化中央政府压力太大;郡地级基本上处在半虚化状态,他们的主要职责也就是对下级申请进行审批,除非出现特别大的异常,他们也是看不出来的(没有实务经验或者经验过期能看出什么呢)。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1-06-10
现在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幅度的问题,现在的幅度不大不小刚好不合适。如果上级管辖的下级比较少(一般认为包括自己6个以内,越少越好),则很快融合为一体;或者下级管的比较多(一般认为20-50个)下级就会获得更多的自治权限。可是现在呢,市管县和县管乡镇集中在6-15之间。

所以最好是地县两级变成一级,这样省地乡幅度都能达到20+,各级都能更好的自治。另外城市分区单位和上级之间的定位应该更明确一点,城市分区单位应该趋向执行,决策则由上级实体单位来做才对。现在的县级区还有人大,弄得定位很不明显
[ 此帖被youyuan在2011-06-10 10:55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1-06-10
回 7楼(東七區) 的帖子
睁开眼睛看看吧,这一切都是正在发生的事实,不是哪一个人的凭空设想。
就中国目前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而言,一个县的县城聚居的人口一般只占县域总人口的百分之一二十,这也是目前绝大多数县级市城区的实际情况。中国目前有几个县及县级市的人口聚居程度达到或超过百分之三十?实际上这也是县在今后若干年内所能达到的极限。然而,纳入县城生活圈的人数至少在城市人口的一倍以上,这才是中国今后城市化发展的理想模式:不一定要居住在城区,但至少能在很大程度上享受到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看看现在很多所谓的地级市,居住在“市区”的“市民”中有相对的比例几乎完全享受不到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就更不要说享受到完全的市民待遇了。
至于农村小城镇,所能提供的也就是最基本的公共服务了。可以作为县城级的城市的补充但不可能替代其功能。
你所主张倾力打造的州府级的中心城市,是不是与普通百姓的生活需要相隔远了点?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1-06-10
回 9楼(youyuan) 的帖子
要想简化区划层级、提高管辖的幅度就必须简政放权!
让城市真正成为“适域市”而非泛政区化的广域市,才有可能把区和街道的功能完全定位在市的派出机构的层面上,回归其本义。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1-06-10
县城能补充什么?

县城和州府城一样,你老百姓很远很远。他们的公共服务并不是农村转移人口可以享受得起的。县城居民面临的一样是这样的困境。你做大县城,不仅将乡镇居民拒之门外,而且将县城居民推向深渊。
一个县城,养不起那么多厅局级(县)、副局级(县辖市,你自己说的,副县级)老爷


另外,我从来没有主张做大州府城。但是州府城一样有它生存的权利。已经搞出来了,就让它去好了。跟老百姓没啥关系。

跟老百姓有关的就是乡镇。
[ 此帖被東七區在2011-06-10 13:12重新编辑 ]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1-06-10
县城生活圈比县城还大?头一次听说。

非城市地区,县城生活圈,连县城区域的1/10都达不到。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sz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1-06-10
Re:回 9楼(youyuan) 的帖子
引用第11楼境由心造于2011-06-10 12:56发表的 回 9楼(youyuan) 的帖子 :
要想简化区划层级、提高管辖的幅度就必须简政放权!
让城市真正成为“适域市”而非泛政区化的广域市,才有可能把区和街道的功能完全定位在市的派出机构的层面上,回归其本义。

适域市违背当今中国迅速城市化的现实,毫无意义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1-06-10
回 14楼(sz) 的帖子
上个世纪八十初期的中国建制市可以说基本上都是“适域市”。
近三十年可以说是中国城市化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我们不妨回头看看,盘点一下,有几个城市现在的实际建成区范围超出了当时的市辖区范围。
广州:1345
武汉:1372
重庆:1486
合肥:458
芜湖:154
徐州:185
宁波:238(不含镇海、北仑)
洛阳:455
宜昌:170
桂林:525
南宁:750
以上是一些城市在1981年的市辖区面积,对于其中的大多数而言,现在的实际建成区连当时市辖区面积的一半都没有达到。即便是按当年的区划范围,也给今后若干年的发展预留了足够的发展建设空间。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sz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1-06-10
Re:回 14楼(sz) 的帖子
引用第15楼境由心造于2011-06-10 19:42发表的 回 14楼(sz) 的帖子 :
上个世纪八十初期的中国建制市可以说基本上都是“适域市”。
近三十年可以说是中国城市化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我们不妨回头看看,盘点一下,有几个城市现在的实际建成区范围超出了当时的市辖区范围。
广州:1345
武汉:1372
重庆:1486
.......


你的思维大有问题,
总要有个提前量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1-06-10
这种数据很荒谬。
自己的地盘,不能发展,只能发展几十年前被画成市辖区的地方。
明明做卫星城,居民更幸福,非得把中心城区变成一块水泥板。
明明远郊区县,地方比较空,比较好展开,对环境损害也小,非得挤在城区。
明明可以就近辐射,非要舍近求远。
明明知道国家将中心城区限制在300平方,非要发展到350 。
明明跨江跨河会有交通瓶颈,扩展到郊区比较合适成本也地,非得架桥打洞
纯粹没事儿找抽。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1-06-11
回 16楼(sz) 的帖子
所谓的适域市本身就是为中国特殊政治体制下的建制市所量体裁衣定做的:既预留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同时又用区划的手段限制其盲目和过度的扩张。
世界上就根本没有适域市这个概念,只有事实上的广域市和狭域市。就像我们所看到的一样,西方国家包括市在内的行政区划一旦在早期划定,一般不再作调整,发展缓慢的小城市可能一直还是“广域市”,而那些发展快的大中城市建成区则很快蔓延到行政区域之外的地区,成为狭域市。民主制度下的地方自治既使得城市的发展不必过分依赖于行政区划的扩大,同时也使得行政区划调整尤其是随意性的调整较为困难。
或许,目前在中国讨论民主和地方自治还为时尚早,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上的现代化,必然会带来政治上的现代化亦即民主化,中国的城市化必然也要朝这一方向发展:今日的适域市会变成未来的狭域市而不必再进行频繁的区划调整。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sz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1-06-11
适域市预留太少

多数欧洲城市早些时候都是适域市
sz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1-06-11
适域市 为什么不适合中国
因为迄今为止县辖市还没有,中国城市绝大多数历史上都是县城府城,各种设施都积累了周边乡村乡镇人民的剩余价值

你这么适域,是极大的不公平

你搞不清这一点中国城市和欧洲的巨大区别,就会陷入逻辑的死胡同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1-06-11
回 19楼(sz) 的帖子
几百乃至上千平方公里的市辖区范围,除了极其个别的国家级中心城市,对于绝大多数城市来说,即使在可预见的将来,建成区也不可能达到这一规模。难道还要像现在这样搞“千秋伟业”式的超前规划?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sz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1-06-11
几百?苏州市区建成区现在就要500左右了
2000以内,也就是附郭县全境必然是中国未来市辖区主流
sz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1-06-11
可能是因为你看到的多是湖广那些武汉(或许还有长沙)以外城市的情形

这些城市是所谓西方知识传播的末梢,很难做大,撤销附郭县还很遥远

我看到的则是长三角珠三角直面西方知识,吸收全国人口,对于虚省-地市-开发区模式的客观需求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1-06-11
回 22楼(sz) 的帖子
如苏州这样经济充满活力能够吸纳遍及全国范围的人口流入的城市全国能有几个?而且都集中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等少数地区,这种格局未来都不会有所改变。不具备普遍意义上的代表性。
2000以内附廓县全境都是市辖区也只能是现在的副省级和省会级这样的特大城市未来建制的主流,当然包括苏州、无锡这样活力无限的城市。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