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铁路遇上亚洲象 —— 中老铁路谱写建设与保护新篇章
http://www.xsbnrtv.cn/cms/a/6374644/content
绵延数百公里的中老铁路玉溪至磨憨段,途经了西双版纳,这里的莽莽森林中,野生珍稀动植物繁多,还是世界性保护物种亚洲象的集中栖息地之一。当中老铁路遇上亚洲象,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中老铁路关于建设与保护的故事。
蔡淙源是中老铁路玉磨段15标段项目部副书记,平常除了负责征地拆迁及协调工作,还兼职“野象监测员”。画面中这13头漫步觅食的野象,就是蔡淙源去年12月在铁路沿线附近的景洪市大渡岗乡大荒坝村早谷田村民小组,用无人机拍摄到的。
【同期声】中老铁路玉磨段15标段项目部副书记 蔡淙源:在咱们水电十四局承建的玉磨铁路15标段范围以内,象群活动频繁,监测野象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减少施工对野象的扰动,其次是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蔡淙源所在的15标段,是中老铁路玉磨段沿线野象出没较为频繁的施工段。2018年7月,有3个象群共约50多头野象在此通过,这是施工以来他们遇到过的规模最大的象群。涉及到的16号路基工程的施工队,接到通知后迅速停工给野象让路,直到第三天象群全部通过后,才恢复施工。
在中国,亚洲象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国内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普洱和临沧等地,数量仅为300多头。铁路建设之初,设计者充分考虑了工程建设对亚洲象活动及其迁移廊道的影响,提出了避开亚洲象主要活动区域、不破坏亚洲象既有迁移通道、延长隧道、以桥代路、设置隔离栏等可行性方案。
【同期声】(161)记者 胡攀:我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玉磨铁路15标段的黄竹林3号隧道,在我的右手边可以看到,穿越山体的隧道周围建设了一长条的亚洲象防护栅栏,一方面可以保护亚洲象,另一方面可以保证铁路运营的安全。
这条亚洲象防护栅栏,沿着铁路在大渡岗乡境内延伸了30多公里,投资近6000万元。沿线还设置了隔音墙,以尽可能避免干扰亚洲象活动。
【同期声】(190)记者 胡攀:铁路沿线建设了一长条的亚洲象防护栅栏,那么亚洲象要怎么通过铁路呢?来看一下我的左手边,这里大概有一个5米多高的涵洞,既可以满足周边村寨老百姓的日常出行,也是亚洲象通过的一个通道。
据了解,仅在15标段,就有35个这样的通道。俯瞰逐渐成型的中老铁路玉磨段,全长508公里的里程,其中87%的部分由桥梁和隧道构成,桥隧比之高,一是基于地质地貌原因,另一个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尽可能绕开自然保护区和珍稀动物活动区域。建设穿越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的勐养隧道时,建设者在设计时就专门为亚洲象“让路”。
【同期声】中老铁路玉磨段16标段项目经理部常务副经理 项丽东:我们在施工过程中,选择不直接穿越原始森林,而是直接下穿野象谷自然保护区,相当于一条管道从山体内部穿过,施工均在地下,可减少对当地动植物生态环境的影响,铁路开通后也不影响亚洲象的正常活动。
选择从地下穿过,难度更大,更加考验建设者的专业和技术。努力之下,2020年12月5号,全长13.5公里的勐养隧道顺利贯通。
类似的例子在中老铁路建设中不算少数,建设者和科研工作者不仅攻克了重重技术难题,还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努力降到了最低。林中漫步的亚洲象,碧波荡漾的澜沧江,如海茫茫的热带雨林,处处都彰显“生态优先”的原则,书写了建设与保护融合共存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