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起名,往往喜欢拿名山胜景之名直接作为地名,不仅有悖地名伦理和命名习惯,而且引发理解上诸多不必要的误会。
徽州更名黄山,不仅令千百年徽州文化茫然失其统绪,也引起人们对于黄山市区和黄山景区的混淆和误解。比如我说我在黄山,那么究竟是在黄山市区还是在黄山山上呢?两者可是相隔五十公里呢。再加上行政区划名称的泛指性,整个黄山市三区四县,九千八百平方公里的面积,也都可以称作黄山,这样岂不是都乱了套?
还有湖南张家界,张家界本来是八十年代之后才慢慢崛起的景区名称,为了发展旅游,就把大庸市这个古老而又颇有特色和韵味的名称改成了乡土味道极浓的张家界市,从此古庸国余绪荡然无存。以一个后起的小地名,取代古老的大地名,如果地名也有伦理的话,这简直是在“乱伦”。
另外,还有四川灌口改名都江堰,峨眉改名峨眉山,南坪改名九寨沟,云南中甸改名香格里拉,思茅改名普洱,福建崇安改名武夷山,贵州的铜仁,也曾申请改名梵净山,好在没有通过。这些地方,或以景点为号召,或以特产相引诱,赤裸裸直白浅薄地推销,这种风气如果任其发展,整个的地名文化将会一片混乱,届时,什么转折城、吉他市、黄桃县……都不足为奇了。特别是有些改名让我感觉是不是把游客们的智商估摸得太低了,峨眉县叫得好好的,升格的时候非得要改成峨眉山市,深怕少了个山字别人就不知道峨眉山在他那里了似的,他这一改可好,全市人民仿佛都住山上了。
作为景区名称,往往求其怪异、乡土、通俗、商业,而地名,尤其是较大行政区域的名称,则需要符合历史文化传统,需要雅正。张家界或许在商业运作上是成功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如果不改掉大庸这个名字张家界就不会运作成功,这里成功的关键是景区自身的物华天宝、奇峰怪石,是整个城市为旅游而运作的便捷高效的服务体系。我相信在现代这个搜索引擎如此方便的大数据时代,更加不需要通过如此以偏概全式的更改地名来刺激旅游经济了。大家轻松点一点就能知道这个景区究竟在哪里,政府还是应该省省力气去提升一下其它配套和服务。一个人说:“我是张家界人。”另一个人说:“我是大庸人。”我感觉两个人气质都不同啊,潜移默化下,这种影响我不知道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