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不大,本来是两个县的地盘——滕县、峄县,逐渐发展成六个区一个滕州市,枣庄市是在左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成立的,很仓促,当年的决策者没考虑到或根本想不到一个仅以一个煤矿为支拄和中心的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力有多强,还将市驻地从峄县城搬到枣庄镇。后来县级枣庄市升格为地级市,并于六十年代从滕县划出金河、兴仁、临城、沙沟等四社加峄城几社成立了薛城区,扩充了地盘。没几年,枣庄煤矿资源枯竭,财政连发工资都困难,又向上申请于1979年将经济基础在鲁南地区最好的滕县划入以解决财政困难,当时决策者没考虑历史和现实和人民呼声,批准了。但当时滕州的工农业总产值是枣庄四区一镇之和的两倍;财政收入是枣庄四区一镇之和的四倍以上。滕州(滕县)总人口为147万,枣庄四区一镇(枣庄镇)人口之和才117万。滕县县境比枣庄市还大,标准的本末倒置。滕县人能服气吗?枣庄市脸面也不好看,于是又在区划上做文章,于83年将滕县东八个乡镇和齐村区北的6乡镇合并成山亭区,将区驻地迁至山亭镇。这样枣庄地盘大了,人口多了,经济总量也上去了。这几年枣子市驻地又迁到薛城高新区建新城,各类搬迁有利有弊,市中和新城的建设钱从哪哪里来?没有长远规划和眼光,造成巨大浪费,也留下了很多后遗症,严重拖累滕州经济发展,民愤极大,使滕州县域经济失血,万人签名,谋求省辖。枣庄市先天不足,经济薄弱,虽经多次搬迁,东突西冲,奋力挖潜,经济始终上不去,排全省后几名。枣庄市的经历省内罕见。既然是不合理的隶属体制,不应该再存在的。 帐怎么算,各个区在滕州境内开采煤矿是各区的财政支柱,这二三十年又用了多少滕州的资金建设了市中区和新城的各项市政设施,造成市富县贫,装了他们的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