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第106楼燕山雪于2008-11-05 08:39发表的 Re:1 :
虽然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但是不能排除外因的作用,讨论苏南解体问题,如果不考虑国际环境因素,就如同调查一个人的死因不考虑谋杀一样。确定的说是西方敌对、颠覆的政策谋杀了苏联、南斯拉夫,特别是南斯拉夫它或许只能是大国地缘政治斗争中的一粒棋子。
一次世界大战不仅终结了多民族的沙俄帝国,而且也造成了同样多民族的奥匈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瓦解,从奥匈帝国分离出将近10个国家。而奥斯曼帝国的解体则始于1830年的希腊独立,持续了近一个世纪。现代的巴尔干国家秩序就是建立在这两个帝国的废墟上,“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分析目前巴尔干地区的乱局,就不能不从不这两个已经不存在的帝国说起。
在消灭了拜占庭之后,奥斯曼突厥人成为了巴尔干的统治者,当时它统治的民族有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克罗地亚等斯拉夫人,罗马尼亚人,希腊人和阿尔巴尼亚人,只有黑山人(门的内阁罗人)依托险峻的地形,保持了形式上的独立。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阿尔巴尼亚人皈依了伊斯兰教,也有一部分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由东正教和天主教改宗为穆斯林(就是现在的波黑穆族或波斯尼亚人)。19世纪奥斯曼帝国已经成为欧洲病夫,自1830年希腊独立后,奥斯曼帝国巴尔干的领土西北部克罗地亚、波斯尼亚、黑塞格维纳等地被奥匈吞并,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三个民族国家也相继建立。1912-1913年又发生了瓜分奥斯曼领土的和反保加利亚的第一次、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以后,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领土仅余伊斯坦布尔一隅,阿尔巴尼亚建国、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希腊都扩大了领土,巴尔干的中心马其顿地区被希腊、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三国瓜分,希腊占领区称为爱琴马其顿,塞尔维亚占领区称为斯拉夫马其顿,保加利亚占领区称为色雷斯马其顿,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后,希腊占领了色雷斯马其顿,就是今天希腊对独立的马其顿共和国也是说三道四,不许它使用马其顿这个名字,现在这个新独立的弱小的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正式名称是“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两次巴尔干战争是一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巴尔干战争结束后围绕着波斯尼亚-黑塞格维纳,塞尔维亚和奥匈的矛盾加剧。1913年萨拉热窝的枪声终于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随即罗马尼亚、希腊、门的内阁罗等两次巴尔干战争的胜利者加入了协约国集团和英法俄塞尔维亚一起作战,相应的两次巴尔干战争的失败者土耳其与保加利亚则加入了德奥为首的同盟国。
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战败,多民族国家瓦解,奥地利、匈牙利分别建国,捷克斯洛伐克独立,一部分领土则归了罗马尼亚和波兰,剩下的斯拉夫人的土地则被战胜国塞尔维亚吞并,合并门的内阁罗以后,以塞尔维亚为基础成立了南斯拉夫王国,塞王成为了南斯拉夫国王。但是南斯拉夫王国一直得不到南部斯拉夫各民族的一致认同,早在1925年克罗地亚人即建立地下组织“乌斯塔沙”从事独立建国运动,“二战”其间在纳粹德国的支持下,“克罗地亚独立国”宣告成立,其领土包括克罗地亚本土、波黑和伏伊伏丁那,“二战”后许多克罗地亚民族主义者作为纳粹的帮凶被处决或老死狱中。
铁托执政时期,南共盟执行既反对“大塞尔维亚主义”,也反对“大克罗地亚”主义的“反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政策,并努力促进民族间通婚与融合,试图创造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南斯拉夫人”。但是铁托去世后,南共中央软弱无力,在1989年开始苏东剧变中,南共中央瓦解,反共的民族主义政党先后取得了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马其顿的政权,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遂不复存在。同时,克罗地亚与波黑先后陷入残酷的内战。
这虽然是南部斯拉夫各民族自己的选择,但不要忘记这也是西方干涉的结果,南斯拉夫是巴尔干火药桶中的火药桶,第一次世界大战如果不是协约国集团获胜,南斯拉夫国家就不可能成立,甚至塞尔维亚能否保持独立也将成为问题,“二战”如果轴心国集团取得胜利,统一的南斯拉夫将被扼杀在摇篮里。
上世纪末,南斯拉夫的解体,使西方一贯的反东正教、反斯拉夫的地缘政治的取得了暂时的成功,但是南部斯拉夫各族、巴尔干各族也为此付出了代价,虽然这样,这是南部斯拉夫各族、巴尔干各族自己的选择,我们无需为此表示同情或遗憾。
南部斯拉夫各民族、巴尔干各民族也为此迷茫、为此徘徊,他们何尝不是期待出现一位新的铁托,哪怕他是阿尔巴尼亚人。
[ 此贴被燕山雪在2008-11-16 19:58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