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09729阅读
  • 614回复

[首都]迁都洛阳,平衡四方,华夏文明,复兴有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100 发表于: 2007-03-03
引用第145楼winterday82007-02-15 11:21发表的:
不如迁都微山湖北岸,今天的曲阜,离北京会更近,作为孔子的故里,在华人中的心目中威信更高,更合适.
======================================================
错,南岸可以让微山湖挡沙尘,北岸仍然有沙尘。
.......

哈哈,连微山湖也能出来~~~微山湖现在枯水时候连微山河都算不上啊,那地方地势低洼,附近几县水灾历史记录耀眼!徐州虽为重镇,但形势上输于襄樊(我不主张襄樊或南阳),顾炎武早就说过中古前天下形势系于成皋,中古后天下形势系于襄阳 ~~啥也不说了~~~
只看该作者 101 发表于: 2007-03-03
引用第154楼vvvbbbnnn2007-02-24 19:59发表的:
不考虑历史的因素,不考虑战略的因素(现在战争迁哪都一样),不考虑目前的交通条件(交通不好可以重新构筑),不考虑目前的城市基础,要考虑目前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重点考虑区域的协调发展和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首都应建在周围人口稠密,经济尚不太发达的平原地带。我认为具体范围应北应不超过黄河,南应不超过长江沿线太远,东不越过京沪线,西不越过京广线,即现在的安徽全境,湖北武汉及其以东,江西九江地区,河南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安庆、桐城,九江长江北,潢川,信阳,合肥巢湖,周口淮阳,济宁曲阜等都都应该是迁都的候选城市

这个战争问题,我倒不十分认同,长期有效的控制不是导弹和原子弹可以解决的,再说现在即便两国大战估计也没人敢拿原子弹炸首都。所以首都在上海或者昆明跟在西安或重庆肯定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只是说地形和距离发挥不到过去那种难以克服的作用,但忽略不计是不可行的。另外按你的标准选出来的地方认同度和号召力肯定不大,我不是想在感情上抵制,只是从学理上说明~~
只看该作者 102 发表于: 2007-03-03
引用第122楼keating2007-02-09 16:25发表的:
我看这个所谓的中华民族的根,就是“谎言”的根。什么河洛文化,源自河洛。河洛?鹤佬?福佬?所谓的河洛,只不过后人附会而已。哪来什么根啊。
再说,洛阳都有

哈哈,这么说话会让人感觉你就好象有真理一样,读过上古史都知道,山西南部河南北部是早期活动区域,商朝那是东夷。周是西夷,考察下五镇山的变化沿革,就知道了~~如果你认为无根,那就无所谓了,但如果有根那么主要根系必然在这一带,其他还有一些次区域的根系。。。
只看该作者 103 发表于: 2007-03-03
重发一遍过去的想法,希望有心人能仔细看一遍,不要都大家自说自话,互相攻击,骂人,那样的话,这就是个情绪垃圾场,能讨论出个什么?做下认真的比较和分析才是建设性的做法。


一、我的原则也是秦淮以北,不然就是对北方的放弃,政治是最讲求平衡稳定的,如果想东南一隅,超过美国,那么别说迁南京,迁上海也没问题。如果想更富裕更发达光要个长三角也可以,学学新加坡。但是如果要的是个统一的大国,这个原则是不该被破坏的,但是可以以适当方式弥补经济重心的偏离。所以拿经济说问题不够全面,经济因素再重要也不能替代政治需要。再说一个大家都忽视的问题,好象大家以为秦淮一线是中国陆域的南北中点,这个是错误的!!秦淮只是自然地理的一个划分,并非南北中点从东北到海南的陆域中点应该在黄河一线附近,不能拿自然地理那一套来替代人文地理!!(可能现在学理的人太多了),如果强制以秦淮为中点,那么中点被人为南推500里左右,向南方靠近500,就是远离北方500,这个账大家都会算有人可能会说我忽视了开发海洋,其实这个可以拿政策弥补,不一定非要拿首都做实验,看看现在北京倒是距离海洋比较近,可想想现在中国连个统一综合开发管理海洋的机构都没有,整个北部湾就一条破船护渔我就人疼!台湾还有个海巡署呢,而我们只有海防~~~~~

二、应该位于京广以西,之所以迁都,最大的目的是为什么??应该是加强中,西部的管理和开发力度。(当然也有人想搬到自己家,这个我就不说什么了,我在学刊上看到个华南师范大学的教授说要迁都广州,对这种建议我就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了~~)如果继续在京广以东徘徊,那么迁都的意义不大,没什么意思。开封虽然是宋都,有些人不喜欢这个过于软弱的王朝,但是现代国家和古代还是有区别的,交通问题也不是大问题,一个南水北调多少个交通工程都能解决。排除它主要还是上面说的目的性不强。另外开封的水患的确很让人不放心,尤其在战争时期,古代用水灌开封的故事在春秋战国就有了。

看到这可能就有人轻蔑的说,又是洛阳,西安派的。其实这个不是单纯支持谁的问题,而是综合考量的最优选择。看到上面有人说西安,洛阳没区别,这个是值得商榷的。如果你亲自去考察一下两地沿途地理环境的话,应该就会有不同看法,我去过两次关中,虽然在地图上看两地不是很远,但是中间相隔的是众多山地,交通只限于沿河(黄河,渭河)一线,而且两地的土壤和水分差距很大,属于两个自然区,可能南方的朋友不了解北方的情况,但是北方的差距真的很大,山东,山西一个太行山气候就很大差别,让刚到的人有些不适应。另外两地的人口相差很大,西安人口很多,似乎已经400多万了,洛阳刚100万左右。这个人口因素就决定了一个发展潜力和规划规模的问题!!下面对对两地略微点评一下。

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比伊洛盆地大,所以如果以洛阳为都则必须跳出伊洛注重建立个涵盖周边的新的都市分工圈,不然想在洛阳摊大饼都不能。所以必须考虑与郑州,南阳,三门峡地区的分工合作,所以很可能要形成个京兆地区才能健康发展。虽然西安也面临分工问题但没有洛阳紧迫。而且以现在的人口状况看,以洛阳为都可以适当吸收人口,发展到200~300万应该是可以的。如果是西安,人口压力就很大了,以西安附近的环境承受力来看600~700万就是极限了,再打造那种大工业的全能首都是必将彻底失败的。所以西安必须严格压制人口增长,适当限制外来人口,不然后患无穷。而且西安也面临整顿工业的问题,必须大量分散,关闭一些企业,部分必需的大工业业可以考虑放在下游渭南一带,宝鸡,咸阳就免了吧,渭河基本已经死了,让他苟延残喘一下吧。相比洛阳,西安必须进行四大配套工程。  
  1,秦岭的保护工程,建立涵盖整个秦岭的保护区或国家公园。  
  2,水!这个问题可能是西安最大的限制性因素,以现在的情况做首都是根本不合格的,所以必须解决这个瓶颈。现在是从黑河调水,但那毕竟太小,想根本解决除了限制工业和人口厉行节约外,只能调水,不过这个调水比现在的南水北调成本要低,只要把渭河上游和黄河连接,通过黄河间接补水,建个水库调节就基本解决了,大家不要以为从黄河调水,只是利用黄河的上游河道而已,是利用现在的西线南水北调部分水资源就可以基本解决这个问题了。另外必须进行渭河的综合治理,使其恢复原有生态功能,严格改造关闭沿岸污染企业。  
  3,渭北高原区的绿化工程,实现风沙和水土流失的成功治理。
  4,渭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渭河现在跟汾河一样,完全是死河,不综合治理不行,飞单不能起到好作用,负面的一大堆。
  的如果没有这四大配套工程迁都西安很可能成为失败之举。我明白,长安这两个字,在无数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很分量,那种近乎狂热和敬畏的感情。我也对关中颇多好感,是倾向西安的。可是理智客观地讲定都西安的成本的确是很大的,如果不做好,很可能事半功倍。而如果在洛阳则基本不存在特别难以克服的问题,黄河在这一段基本没有水患,又有小浪底,倒是提供了很丰富的水资源。另外一个不得不说的问题是交通,空运没什么难办,一个配套机场就解决了。主要是公路与铁路的问题。在这个方面比较洛阳是优于西安的,尤其洛阳原有焦柳线,从南到北都有铁路相连,只要经过部分复线和改造,可以很轻松实现从内蒙的二连浩特到广西北海的大铁路动脉,这个铁路原来都有,部分地段可能要改造和增建复线,其实这也是中部交通发展战略的必然选项。而且洛阳距离郑州极近,也大大弥补了原来的不足。而西安则略显有些闭塞,交通建设应该努力向西,南,北三个方向延伸。

最后说一下理论问题:

一、我们应该建设什么样的首都??如果以洛阳为都则可以利用周边原有优势,发展一些工业,但是坚决避免在首都城里建设大工业,什么钢铁厂,水泥长,金属冶炼,化工,机械之类重工业和劳动密集型的比如纺织,污染严重的造纸之类都必须清除出去,严禁发展,但是周边城市可以视具体情况适当发展。所以应该建设一个大首都圈,如过去的内史,司州,京兆和三辅,三河等地区。如果迁都西安则必须做好大工业的清理工作,这个压力可能很大,因为关中人口众多,又是传统的大型国企的聚集地。这样很可能造成失业和经济的衰退,但是实在没有办法。在西安就必须建设政治性,人文性,科技性(西安的科研实力在国内是很强的,尽管很多人才留不住)强的首都,不能追求传统工业经济型的首都。这个也可以靠首都圈的建设适度弥补,比如前面说的在渭南或山西运城一带(注意,历史上在以西安为都的时代,这一地区都有着重要地位,大家去研究下历史和地图就懂了,不再具体解释)发展部分工业。

二、首都城市建设问题。我认为应该在老城区外另建新城。即便是在西安,洛阳。这样可以集中建设,认真规划。城市面貌好,而且避免大量拆迁,虽然会占用一些农业用地(大家不要骂我不关心农民,我也农民出身,征地移民必然要制定一些政策的,不会让农民白做牺牲),但是总体效果比在老城改造好得多,当然同时也要对老城进行相关改造。比如在现在西安的西部,北部(原周都地秦都地和原西汉都地都是大面积的农业空地,可以利用。这个我亲自去考察过,不是胡说)在洛阳的东部(原东汉和北魏故都的地方也有大量地皮可以利用)。

三、至于有的朋友说在秦淮北,京广南的其他地方建都,比如南阳等,个人觉得建都还是在有历史传统,在国民中比较有认同感的地方比较合适,能凝聚民心人气。当然单纯讲条件除了有点偏南,南阳还是不错的,不然也不会很多学者和民间人士相中它。

四、我主张在首都外另设陪都,以增强对各地区的控制力和平衡各地影响。陪都除北京会留下很多不用搬迁的机构外,基本不承担很多政治功能,但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国是活动。在地位上给予比较高的规格,在经济和行政上给予更多自由。其中应该有: 1、北京,对于老首都,老古都予以安抚。从其他方面考虑也都当之无愧,东北和华北需要它。 2、南京、再不答应南方人民就要独立了,呵呵,从各方面考虑,让它做个陪都,来稳定东南,弥补首都内迁,远离海洋的缺陷应该是理所当然的。 这样形成一个西安(洛阳),北京,南京的大三角格局应该是比较稳定和妥善的。

候补陪都:1、重庆,这个可能大家有意见。但是对于控制西南,和为战争情况下建立一个稳固的后方是很需要的。而且人家本来就是陪都,抗日战争的胜利它有很大的功劳,为了居安思危,为了纪念历史,为了回报在抗战中牺牲的重庆和四川军民,一个陪都,不过分!!美中不足是对西藏的控制力略显不足,不如成都,当初我也在成都和重庆之间犹豫很久,但是成都位于平原,而重庆是山地,在战争时期,重庆更重要,而且重庆临长江,对长江中下游有高屋建瓴之势,而且从纪念抗战的角度也该选择重庆。个人认为如果迁都西安则应选重庆为陪都,因为西安(青藏铁路)对西藏的控制力正好弥补重庆的不足。如果迁都洛阳,可以再商量。 2、洛阳(西安),其中一个是首都,那么另一个做陪都比较好。如果西安为都,那么立洛阳为陪都,应该可以适当缓解西安的人口压力,并增加对中原的控制力,这对组合历史上就是黄金搭档。如果相反,那么让西安当陪都,对于新疆,西藏的稳定将发挥很大作用,历史上这么干的也有。 3、另在青海湖边建立一个小的避暑地,在夏天中央的领导就别去北戴河了,去青海湖吧,湟水谷地楔入青藏高原的唯一一颗钉子!这个地方位于新疆,西藏,蒙古,宁夏的中间结合点附近,在这搞一个避暑山庄比清朝的承德功用可强多了,对于怀柔蒙古,新疆,西藏,宁夏都有莫大意义。这个其实不需要很大投入,但收获是极大的。 这样在洛阳(西安),重庆,青海之间又形成一个大三角,加上原来的三角,在全国将形成一个哑铃状的布局,对于全国的稳定和和谐都是具有很大积极意义的。
只看该作者 104 发表于: 2007-03-03
基本赞同人间卧龙所讲,就是一点,我认为即使另建一个新都,也不一定就是要建在平原沃野上,动辄数百平方公里,上百万亩水田,这要养活多少人,京都这么一建,各地效仿,互相攀比,这怎么行,我认为假如需要迁都,假如真迁到洛阳西安,我认为这两京之间的丘陵地带完全可以胜任,古人生产力水平低下,对沟沟岭岭无能为力,现在不是小菜一碟,在西安洛阳之间,洛河以北,涧河以南,灵宝以西,近5000平方公里大片丘陵上,仰韶文化的发源地,现在居民不过数万人,不考虑移民问题,不考虑占用农民口粮问题,这里北有三门峡小浪底水库,黄河崤山之险,南有秦岭之固,无需考虑京都的防务,文化有西安洛阳在世界上都是举足轻重的,还有什么地方能比此地患优越呢?
只看该作者 105 发表于: 2007-03-03
引用第171楼洛土2007-03-02 21:32发表的:
搂主,我对信阳南阳评价也是很公正的,因为这方面的原因,察看中国历史,历史上这两个现在看起来很不错的地方没做过一次都城
洛土朋友,你对南阳信阳的介绍非常客观,也非常重
要,会让主张迁都南阳信阳的朋友清清头脑,他们只是看到了地理交通情况,其实做首都是非常讲宄的,洛阳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军事上,地理上,历史上,甚至风水上都是占有绝对优势的,南阳信阳是无法比的。
我的区划理念:分大调畸扩小增市,稳定大局力求和谐。
只看该作者 106 发表于: 2007-03-04
迁哪里现在还不好说
但是
都 是一定要迁的!
从目前的情况看还是中部一点好
我看迁都的事最最早也要个2、3十年啊!

只看该作者 107 发表于: 2007-03-04
我认为如果要迁都应该新建一个城市,而不是迁到现有城市。
我觉得以京广铁路与宁西铁路交叉点为中心建一个城市作为新首都比较合适。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只看该作者 108 发表于: 2007-03-06
由于西安帝王陵的原因,西安已不适合再做国都。

西安曾经鼎盛过、辉煌过,但西安的余脉已经被帝王高大的陵寝所占据和耗尽。
在北京、洛阳、西安、南京这四大古都的对比中,就数西安的帝王陵寝最多、最高大、最雄伟、最壮观,光秦始皇的陵墓就有50多平方公里,还有乾陵等一大批帝王陵一个比一个高大气派。君不见,八百里秦川只剩下帝王陵了!

西安显得尤其阴气过盛而阳气不足,这显然严重阻碍了人们的活力和激情!凡是倒过西安的人无不为高大的帝王陵所震慑,令人叹服之余,留给人们的是另外一种莫名的压抑感和失落感,给人心灵以重创和难以承受之重!兵马俑的确非常壮观,但它们远远没有满城的牡丹花香更令人舒爽!西安的旅游业尤其年节游止步不前更能说明问题。


唐朝以后西安的衰弱是不是与帝王陵寝过旺有关呢?众所周知,西周和强秦都是以西安为基点起家的。那么,到唐以后的一千多年的封建帝王争霸中,西安还是不乏地方诸侯的,但最终都销声匿迹了,再难创造奇迹了!
只看该作者 109 发表于: 2007-03-06
夹在长江和黄河两大江河中间的位置,包括南阳、襄樊(阳)、信阳等地是根本不适合建都的。

尽管它们都带有阳字,这只是从小的流域来看的,从中国大的地理环境来考量,它们离长江和黄河均较远,实在是不阴不阳,呈左右夹击之势,人心不稳。并且长江和黄河的流向基本一致,这一地带被两大江河所挟裹,难存人气、财气,历来是建都和建城之大忌。但由于这一地域广大,没有城市出现也是不现实的,可是几千年来,这一地域尽管也不乏历史文化名城,但直到目前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强势中心,就能说明这一点。

事实上,根据我本人的反复揣磨,如果我本人没有猜错的话,南阳和襄阳都是相对于洛阳来讲的,这两个城名至少在汉代甚至以前就出现了。洛阳是几千年的统治中心,具有强势地位。最高统治者为了巩固洛阳的统治,在洛阳的正南面的两个重要位置命名了两个阳,用来保证洛阳有足够的阳气。南阳在洛阳之南,很自然的就叫南阳。襄阳的“襄”有扶助和赞助之意,有词语叫共襄盛举,就是协助洛阳完成盛举,此外,襄通“镶”,就是又在南阳的正南面又镶了一个太阳。可见古人对地名命名是很讲究的。汉光武帝正是南阳人,如果襄宛适合定都,他决不会弃襄宛而奔洛阳,古人尤其擅长阴阳地理学,相信古人的没错!
只看该作者 110 发表于: 2007-03-06
夹在长江和黄河两大江河中间的位置,包括南阳、襄樊(阳)、信阳等地是根本不适合建都的。

尽管它们都带有阳字,这只是从小的流域来看的,从中国大的地理环境来考量,它们离长江和黄河均较远,实在是不阴不阳,呈左右夹击之势,人心不稳。并且长江和黄河的流向基本一致,这一地带被两大江河所挟裹,难存人气、财气,历来是建都和建城之大忌。但由于这一地域广大,没有城市出现也是不现实的,可是几千年来,这一地域尽管也不乏历史文化名城,但直到目前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强势中心,就能说明这一点。

事实上,根据我本人的反复揣磨,如果我本人没有猜错的话,南阳和襄阳都是相对于洛阳来讲的,这两个城名至少在汉代甚至以前就出现了。洛阳是几千年的统治中心,具有强势地位。最高统治者为了巩固洛阳的统治,在洛阳的正南面的两个重要位置命名了两个阳,用来保证洛阳有足够的阳气。南阳在洛阳之南,很自然的就叫南阳。襄阳的“襄”有扶助和赞助之意,有词语叫共襄盛举,就是协助洛阳完成盛举,此外,襄通“镶”,就是又在南阳的正南面又镶了一个太阳。可见古人对地名命名是很讲究的。汉光武帝正是南阳人,如果襄宛适合定都,他决不会弃襄宛而奔洛阳,古人尤其擅长阴阳地理学,相信古人的没错!

只看该作者 111 发表于: 2007-03-06
笑死人了,楼上明显的历史地理盲,胡编乱造瞎胡猜。

“南阳”地名的由来

南阳地名由来已久。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几个强大的诸侯国都有这个地名。如齐之南阳(今山东邹县),晋国修武南阳(今河南修武县)、楚国南阳(今南阳市)。

“南阳”这一地名,见于早期古籍的,当为《战国策:秦策四》:“魏许秦以上洛,以绝秦于楚。魏战胜,楚败于南阳。“鲍注“南阳”时,恐人误会,特加以说明。南阳,“荆州郡,非修武所谓”。明确指出南阳即荆州之南阳。南阳为楚所有,“楚败于南阳”指汉水之北的南阳。

其后,南阳一直是楚、秦、韩国的角逐地。秦占领此地后,遂于秦昭王35年(公元前272年)“初置南阳郡”。郡冶设在宛城,秦之“南阳郡”包括整个南(阳)襄(阳)盆地及其边缘地区。南阳这一地名从它一出现,就是一个地区的概念,就是指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的这一广大地区的地理事物,而不是一城一县的地理概念。

对于“南阳”地名的解释,有下列几种:一是张衡的《南都赋》曰:“陪京之南,居汉之阳。”二是汉刘熙《释名、释州国》云:“南阳在中国之南,而居阳地,故以名也。”三是唐朝张守节《史记、正义》云:“秦置南阳郡,在汉水以北”。四是元胡三省《资治通鉴》注:“秦置南阳郡,以在南山之南,汉水之北也”。五是《明嘉靖南阳府志》:“以其在中国之南,居方城、汉水之间,故曰南阳。”六是清《古今图书集成、南阳府建制沿革考》云:“南阳郡,以在中国之南,而居阳地”。七是中华书局1965年新编《辞海》云:“在古之南方,而居阳地”。七是中华书局1965年新编《辞海》云:“在古之南方,而居阳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他要对全国各地的地名统一命名,删去重名。于是钦定将山东省的那个邹县“南阳郡”改名为“薛郡”,将修武“南阳郡”更名为“河内郡”。郡治“南阳城”更名为“安阳城”,而保留了“楚国南阳郡”的地名,南阳做为秦三十六郡之一的地名保留了下来。

从此,不管行政区划单位名称怎样变易,如秦、汉、三国时期的“南阳郡”,晋代之“南阳国”,唐代之“邓州南阳县”,宋代之“南阳县”,元明请三代之南阳府,“南阳”这个地名一直在沿用着。

====================
《汉书·地理志》谓:“襄阳位于襄水之阳,故名。”襄阳县始建于西汉初年,以县治位于襄水之阳而得名,辖汉水以南、中庐县以东、县以北的地区。襄水(汉江襄阳段)

《汉书•地理志》和《水经注••沔水》篇均记:襄阳“位于襄水之阳”,故名。这就明确告诉我们襄阳是以襄水得名。可是,襄水是指哪一地理实体?是汉水的别称或是汉水改道的称呼,还是另外有一条襄水呢?
  
   通过历史资料显示,汉水在襄阳附近并没有改过道,襄水不是指汉水。从《水经注••沔水》篇中得到证实。此篇中记:“沔水又东,和檀溪水。水出县西柳子山下,为东鸭湖,……溪水自湖两分。北渠即溪水所导也。……又北,径檀溪,谓之檀溪水。溪水傍城北注,……西去城里余,北流注于沔。一水东南出……,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是水当即襄水也。”《襄阳县志•山川》也记:“襄水即今襄渠”,“襄水则凡西南诸山之水,由长渠入汉者借是也”。光绪年间的《襄阳县志•山川》也载:“今檀溪已涸,而襄水不改,城西南诸山之水,皆归渠入汉”。这些史料清楚记载了襄阳城南确有襄水和它的地理位置。只因“每岁夏秋泛涨,民地万余亩田辄为泽国”(《襄阳县志•城防》),南北朝时张邵已于两岸筑堤,防治水患,历朝沿袭疏浚,到明代改称襄渠,清代沿用,襄阳人俗称南渠由于名称随着历史的演变,在一般人的概念中,对襄水这一名称,显然较为陌生了。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112 发表于: 2007-03-06
石头先生讲的刘秀为什么不建都南襄是有一定道理的
只看该作者 113 发表于: 2007-03-09
还是承德,大宁比较好,或者东北的城市,沈阳,长春,吉林 哈尔滨 齐齐哈尔什么的

夏天不热,交通便利。
You don't believe in heaven cause we're livin in hell----Raekwon,1995
只看该作者 114 发表于: 2007-03-09
要说水资源丰富,那就武汉吧,周围淡水湖泊很多,而且还处在中国的中心位置。
E-mail: fufengfeng888@126.com
只看该作者 115 发表于: 2007-03-10
引用第119楼shiyanzi2007-02-09 16:06发表的:
"中国"之名最早诞生于洛阳,"中国"是特指洛阳的城郭。"华夏"之名由夏朝的"夏"引申而来,"中国"和"华夏"孕育成了大"中华"。中国万宗不离洛阳!
  
  近期,夏都在洛阳的发现吸引了来自全球的目光,这不啻于引爆了一颗原子弹,它完全颠覆了早先认定的世界四大古都"西安、雅典、开罗、罗马"的说法,世界名都的称谓本应属于洛阳!
迁都洛阳后应控制洛阳规模。象华盛顿一样,洛阳不发展工业,不举行大型赛事,可以适当发展文化事业。
.......


中国之明最早指中原地区,中原地区是哪里?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的讲主要包括陕西关中,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不是什么洛阳的城廓。这是基本的常识。并且包括周,秦,以及一些西北的少数民族政权都以中国自称。
“华夏”之名来源有多种说法,肯定比夏要早,所谓“"华夏"之名由夏朝的"夏"引申而来”是毫无历史知识的错误。华夏的说法最可能的主要来源是,“华山夏水”说;和“华胥氏夏后氏”说,不管哪种其地域都在陕西境内。华山就是今天的秦岭山脉,这个历史上没有疑问。中华之称就是起源于此。

洛阳当然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城市,也是古都。但是不要做不合实际的幻想。
只看该作者 116 发表于: 2007-03-12
华夏之名如何而来,可以有多种说法.别人说的不一定完全准确,但也可以多一种参考.也请西风无雨先生多看些史籍.多了解一些真正的基本常识.比如,也有一说,华山最早指嵩山.嵩山最始就叫华山.钱穆老先生在中国古代历史地理考的专著里,有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讲解.陕西关中地区文化是相当古老辉煌,但从中华的文明起源道统尊位看,还是洛阳为中心的豫西晋南地区更为重要.
只看该作者 117 发表于: 2007-03-13
引用第81楼cnwbsh2006-12-12 19:00发表的:
信阳和南阳、襄樊一样,没有什么比洛阳更好的优势。

南阳、襄樊地理优势超洛阳。水利优势超洛阳。气候环境优势超洛阳。人口数量少优势超洛阳。只有历史承载少与洛阳无优势。
只看该作者 118 发表于: 2007-03-13
引用第195楼西风无雨2007-03-10 18:40发表的:
中国之明最早指中原地区,中原地区是哪里?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的讲主要包括陕西关中,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不是什么洛阳的城廓。这是基本的常识。并且包括周,秦,以及一些西北的少数民族政权都以中国自称。
“华夏”之名来源有多种说法,肯定比夏要早,所谓“"华夏"之名由夏朝的"夏"引申而来”是毫无历史知识的错误。华夏的说法最可能的主要来源是,“华山夏水”说;和“华胥氏夏后氏”说,不管哪种其地域都在陕西境内。华山就是今天的秦岭山脉,这个历史上没有疑问。中华之称就是起源于此。
.......


“夏水”就是今天的汉水!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119 发表于: 2007-03-13
国的古体字是“國”,是一个象形字,古意也就是一块疆域圈起来的部分,中國也就是指中心的城郭,因为只有城郭才有外面的那个实体方框(即城墙)存在,这是没有疑义的,古籍多有引证。

中国最早的都城建在哪里,也不烦各位说明了,相信不说也都明白。

中原地区始终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更不用说它会有一个较为实在的实体方框或轮廓存在了,怎么会一开始就用“中國”这一带有方框的较为明晰的概念指待它呢?当然,以后随着交流的不断扩大和深入,“中國”又逐步扩大引申为中原地区,再以后“中國”指待的地域就越来越广阔,这是公认的事实。正如西风无雨所说“包括周、秦,以及一些西北的少数民族政权都以中国自称。”其实,周、秦距离上古时期已经很久远了,到周、秦时自称中國已经是再稀松平常不过的事了。
[ 此贴被shiyanzi在2007-03-13 15:54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20 发表于: 2007-03-13
既然承认“华夏”之名来源有多种说法,这也只能是多种说法而已,目前很难有确切的证据指正说那种说法更确切!!迁都对于我们来说目前都有关心和谈论的权利,我们都可以说出自己的主张,但我们都没有权利决定迁还是不迁,什么时候迁,到底迁到哪儿。我们讨论讨论是可以的,可以对对方的说法持否定的态度,但对于都讲不太清楚的问题,措辞请勿特别强硬。
只看该作者 121 发表于: 2007-03-13
迁都,安徽芜湖最好。老在北方选址,也应轮到南方了。此地离南京、杭州、上海不远,划分出去对安徽省影响不大。位于长江边,符合世界上都市在江河边的习惯。水陆交通便利。周围土地资源多,靠近黄山风景名胜。
不要老到祖先的地盘上去挑选。
只看该作者 122 发表于: 2007-03-13
引用第41楼ning_yuan2006-10-07 09:54发表的:
現在已經用不着拘泥于地理位置這類東西,交通已經不是問題。看看美國英國俄羅斯哪個國家首都在國家正中位置?他們無一例外都是在各國經濟中心。中國的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分離已久,並沒有多大好処。


美國的首都不是美國的經濟中心

不只美國

撇開小國

澳洲、紐西蘭、印度、巴基斯坦、瑞士、南非、加拿大、巴西的首都都不是該國的經濟中心

而且就你所舉的例子

英國、俄羅斯都不是〝選一個經濟中心當首都〞

而是經過歷史的進展

首都自然而然發展成經濟中心

這與你舉例的用意是不同的因果
尔今死去奴收葬
未卜奴身何日亡?
奴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奴知是谁?
只看该作者 123 发表于: 2007-03-14
引用第202楼huizhou2007-03-13 17:09发表的:
迁都,安徽芜湖最好。老在北方选址,也应轮到南方了。此地离南京、杭州、上海不远,划分出去对安徽省影响不大。位于长江边,符合世界上都市在江河边的习惯。水陆交通便利。周围土地资源多,靠近黄山风景名胜。
不要老到祖先的地盘上去挑选。
迁都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北京偏北,迁到芜湖又太偏东了。中国是个人口面积大国,首都还是居中点好呀。
我的区划理念:分大调畸扩小增市,稳定大局力求和谐。
673
只看该作者 124 发表于: 2007-03-17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庐山所披挂的政治色彩正如庐山忽晴忽雨、云牵雾绕的天气一样变幻莫测。尤其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庐山实为国民政府的夏都,承受之演绎了许多重大的历史悲喜剧,使其在近代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国民政府时期,蒋介石的大公子蒋经国做南赣行署,
蒋经国先生在赣州当市长兼任赣县县长时期,制定《建设新赣南三年计划》,提出“推行新政治,建设新赣南”,推行“赣南新政”,提出“人人有工做,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屋住,人人有书读”五大目标,创办三青团干部培训班、中华儿童新村和《正气日报》, 制定《新赣南家训》。

在武夷山脉南段西麓,有一座山列如屏,水环如带,地扼闽广,风藏气聚的千年古邑,这便是蜚声中外的红色故都--瑞金,一片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红土地。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1931年11月,第一次全国苏维埃(工农兵)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工农民主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这里宣告成立。

凭这三点,就足以把首都迁回江西,迁回赣南闽西,赣南闽西有靠近台湾,与台湾距离不过三四百公里,综上所述比起南京更有利于第三次国共合作!

再加上赣南靠近以香港为龙头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香港同胞的饮用水源在赣南安远三百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香港同胞饮水思源,具有特别重要的政治意义,有利于祖国的团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