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ahzx.gov.cn/ahzxcms/web/dhfy_view.jsp?strId=1329268891546715关于加快我省
行政区划调整的建议
民革安徽省委员会
今年,省委、省政府做出撤销地级巢湖市的战略决策,做大做强合肥、芜湖、马鞍山等中心
城市,必将对我省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目前来看,我省仍存在部分
行政区划与
经济区域错位、一些市级行政区划过小、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建议省政府进一步加强研究,适时推动行政区划调整,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更大区域范围统筹安排生产力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中心城市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水平。主要调整建议如下:
(一)扩大中心城市
规模。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城市规模越大,发展水平越高,其集聚力越强,辐射面越大。拓展中心城市的发展空间,发挥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拉动作用,是我省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铜陵、池州合并:设立铜陵市,原池州市除东至县外全部划入,恢复县级贵池市。枞阳县东部划入铜陵市,设陈瑶湖区。原铜陵市辖三区与铜陵县整合,设三区,消除市县同城同名现象和郊区称号。调整后,铜陵市辖1市、2县,4区。
淮北、宿州合并:设立淮北市,原地级宿州市全部划入,恢复县级宿州市。濉溪县与市辖三区整合,设三区。调整后淮北市辖4县,3区。
淮南市:划入长丰县北部(含县城),设水家湖区;长丰县临近合肥市的其余部分,与合肥市城区进行整合,不增加县级行政单位。划入寿县,其中寿县东北部设八公山区。原5个城区、矿区调整为3个。调整后辖2县,4区。
蚌埠市:划入凤阳县。调整后辖4县,4区。
黄山市:划入绩溪县。调整后辖5县,3区。
安庆市:划入东至县。枞阳县其余部分设区。调整后辖1市,7县,4区。
调整后,全省地级市由16个减少到14个。
(二)扩大设立县级市。县级市在城镇体系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我省只有6个县级市,而周边省份的县级市数量分别是:山东省31个,江苏省25个,浙江省22个,江西省11个,湖北省24个。县级市偏少,不利于招商引资,影响
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国务院对“县改市”已经冻结10年,很可能在几年内要适当放开,我省要积极准备,对县城
人口、生产总值等基本达到条件的,争取设置为县级市,完善城镇结构体系。对县级市,逐步放权,最终享受地级市经济社会
管理权限。
(三)逐步规范政区设置。我省行政区划还存在一些个性问题。一是“市县同城”问题。如马鞍山、铜陵、淮北等市,为上世纪50年代“切块”设立的老工业城市,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区建设不断拓展,形成了市区和县城交叉相连,县城在市区内的格局,限制了城市发展空间,同时也阻碍了县域经济发展,制约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二是“一市一区”问题。如宿州、亳州、宣城、池州等市,在撤地设市时,整体组建1个市辖区,形成了“一市一区”,市辖区规模过大。政府往往顾此失彼,难以对辖区进行有效服务管理;另一方面,城市建设不快,城镇化水平不高,城市集聚辐射带动功能不强,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三是“飞地插花”问题。如铜陵市管辖了一批设在外市的铜矿所在地等。四是“名不符实”问题。如黄山市弃用了徽州这个
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称号。黄山区与黄山市区不连片,且相距60多公里,容易让游客混淆。铜陵市郊区已经与主城区联成一片,成为了城市的新区。以上问题,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本着科学审慎的态度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