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后北京产业外迁方案大方向是“挪工业、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资源”,核心指向了人口分流。目前都在做积极的准备,但还没到实质性操作阶段。
4月3日,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获悉,北京第一批外迁公司有207家,主要涉及化工、家具制造、建材、服装纺织、铸造等门类。目前已经下发到天津、河北等地。对接的流程是北京市提供外迁企业名单,由天津、河北等地在名单中甄选。如果对接意向确定,由当地政府部门和北京市发改委完成对接。但由于上述企业大多为“三高一低”企业(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在记者走访过程中,尚未发现对接成功案例。
承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刘建军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承德市政府成立了产业聚集区建设推进办公室,一方面在推进承德市“1+3”产业布局,承接京津冀一体化后,与北京的产业对接也由该部门负责。目前正在积极与北京方面进行洽谈,希望引进高等院校、医院等资源。
地方有选择权
“第一批外迁的公司大都是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这样的企业到哪里都是负担,所以目前天津、河北承接的热情不高。”承德市双滦区工业和信息化局人士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目前双滦区在项目选择上也有很严格的要求,要符合地区的发展方向。现在除了北京,很多地方的项目也都主动找来洽谈,所以我们也再等等看第二批名单中没有好的企业,再决定对接。”该人士称。
据了解,目前北京第二批外迁企业名单还没有确定。“北京企业外迁是市场行为,政府部门在中间的作用是引导疏散。至于如何对接,地方政府有选择权。”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研究所所长肖金成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北京市针对大气污染治理的现状、任务、目标、措施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决定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深化工业污染治理。拟在2015年前调整、退出铸造、化工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2013年底,来自北京市家具行业协会称,为推进北京环境治理进程,23家北京家具企业在2013年调整退出。
在更早前,2005年,万元能耗首次被写入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据当时北京市发改委的说法,首批重点退出的行业集中于水泥、造纸、化工、铸造、印染等7个行业。使消耗高、污染大的产业和企业逐步退出。
传导楼市反应不一
虽然产业对接还在发酵阶段,但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在局部开始凸显。
据搜房网保定站统计,自“京津冀一体化”概念提出后,保定近一周的销售套数在2000套以上,销售额保守估计在10亿元以上。
4月4日,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走访保定时发现,保定市当天楼市全城封盘。记者从保定市房管局了解到,房管局正在召集开发商开会,并通过审查预售证规范过于火热的房地产市场。
“和保定相比,对于承德房地产市场的传导作用还没有显现出来,其他地方的房地产市场也没有听说有多火爆。”承德市武阳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魏景志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目前京津冀一体化对承德市房地产市场影响不大。
承德市另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华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戴旻炜告诉记者,如果承德市政府能引进诸如教育、医疗等能形成产业链的产业绝对会对房地产市场有巨大的利好作用。“产业对接上,我们希望政府能引来产业链的项目,能带来人口流入并能停留的人口,这样才能带来消费。”
对于河北期待的教育和医疗产业转移上,目前已经有所松动。各地政府部门也在积极争取。3月底,北京市卫计委表示,北京将鼓励、推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向京外周边地区发展。目前,市卫计委正在研究具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