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016阅读
  • 15回复

[江西]新建县曾七易县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5-05-16
新建县曾七易县城


  最早的县政府在凤凰洲一带,抗战时曾迁往松湖镇
  新建县地处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下游西岸,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南面。县城长堎镇与南昌市区隔赣江相望,随着南昌市“一江两岸”发展格局的推进和红谷滩新区的建设,已成为南昌市的北大门。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作为南昌市的千年古县之一,新建县在历史上曾多次更换县城,松湖镇、乐化镇、灜上村、生米镇等先后成为了新建县政府所在地。直到1961年,县城才迁至长堎镇。
  新建县县城为何屡次变迁?县城更迭的原因又在哪里?
  溯 源——
  1031年前始置新建县
  新建县的历史有多长?原长堎镇党委副书记、今日新建报总编辑叶启橡对新建县的历史人文有着深入研究,他告诉记者,早在新石器时期,这一地域就有人定居。
  据介绍,春秋战国时,新建县所属区域为楚国地;公元前223年(秦始皇二十四年)为九江郡地;公元202年(汉高祖五年)灌婴筑南昌城后,先后为豫章郡、南昌县、宜善县、豫章县地等;直到北宋时期才始设新建县,迄今已1031年。
  据《新建县志》记载:公元981年(北宋太平兴国六年),分南昌西北境洪崖、太平、尽忠、游仙、忠孝、忠信、善政、桃花、五谏、仪凤、昌邑、从善、南、北、东、西等十六乡,置新建县,隶洪州豫章郡。
  那么,新建县的县名从何而来呢?《南昌府志》载:“盖本县南昌西境,取南昌旧地而新建之”,是为新建县县名之始。
  变 迁——
  最早的县城设在石头津
  新建县设县后,第一个县治所在地就位于南昌城外的石头津。
  石头津位于南昌城德胜门外红石岗(今凤凰洲一带),濒临赣江,历史上也称石头浦(渚)。关于此地,《水经注·赣水志》有记载:“赣水西有磐石,谓之‘石头津步’。” 叶启橡告诉记者,这里还流传着一段“洪乔投书”的典故。
  据史料记载,石头津因晋代殷羡(洪乔)投书于江而闻名。殷羡,字洪乔,他性格刚毅,愤世嫉俗,东晋永和年间(公元345~357年)被任命为豫章太守。据说,他离开都城建康(今南京)前夕,不少人托他带了上百封书信。行至石头津时,他启开这些书信,发现大多是嘱托人情的事。他非常反感,一怒之下,把这些信“悉掷水中”,并说:“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后人为了表示对殷洪乔的秉公无私、刚正不阿之举的赞赏,将石头津更名为“投书浦”。
  “北宋置新建县时,把县治设在石头津,可能也是因为洪乔投书这段典故太深入人心吧。”叶启橡分析说。
  后墙路一度是县治所在地
  据《新建县志》记载,1370年(明洪武三年),县治由石头津改为南昌城叠山路新建后墙。“也就是现在南昌市的后墙路。”叶启橡说。
  据叶启橡介绍,自北宋设县以来,新建县一直隶属南昌府(其间曾更名隆兴府、隆兴路、龙兴路、洪都府),属府县同治。到了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南昌市将七门分属南昌、新建两县,章江、德胜、永和三门属新建县。新建县处北,南昌县处南,南北以状元桥、佳山福地、西辕门为界。
  1938年以后,新建县县治迁出南昌市,但与市区也仅一江之隔。
  抗战时县城迁往松湖镇
  据载,1939年3月,日军入侵南昌,国民党将新建县县政府迁往松湖镇。
  “松湖镇位于新建县西南,因为依靠着锦江,日本人打不过来,所以国民党就选择了这里作为县城。”叶启橡告诉记者,旧时松湖镇非常热闹繁华,因为这里地处高安、丰城、新建三县交界处,人口集中,锦江穿境而过,水运快捷,贸易也非常便利。
  据《新建县志》记载,由于松湖街面临锦江,故历来成为商贩云集之地。民国时期,当地有百货、布匹、金银店铺不下百处,尤以纸伞、蒸笼盛销各地。叶启橡认为,国民党把县城改迁松湖,可能也考虑到了这一带的繁华和物资运输的便利。
  叶启橡告诉记者,同年8月,日军在乐化镇也成立了伪“县政府”,与国民党的松湖县政府抗衡。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县政府由松湖改迁乐化。
  解放后县人民政府驻瀛上
  1949年5月22日,人民军队解放了南昌城。6月18日,新建县正式成立了人民政府,设于昌北瀛上村。
  解放后的新建县政府为何设于瀛上,相关资料并无记载。但在叶启橡看来,由于新建县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呈长条形,而瀛上正好处于中心地带,加上离南昌市区也不远,这样的选择也符合当下的情境。
  瀛上村位于南昌市八一大桥北3公里处。据《新建县志》记载,解放前,该地荒僻,常有强盗出没,村人都外出谋生。解放后,县政府成立于此,村落逐渐兴旺,附近旷地兴建了商店、厂房和“烈士陵园”,并修建沥青路面的公路连通新建、南昌至九江……
  然而,新建县人民政府在瀛上村仅仅入驻三年,便又一次改迁。
  上世纪50年代
  生米镇成为县城
  生米镇位于新建县东南,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商贸古镇。1951年5月16日,新建县人民政府改迁生米镇。
  “生米与南昌隔江相望,当地盛产稻米、花生、茶叶,省城的商人来此采买这些农产品,同时也运来城里的布匹、盐、铁、酱醋……”叶启橡告诉记者,在那个以水运为主要运输方式的时代,与赣江脉通的生米镇无疑占据了地利条件,故而把县政府改迁到生米镇。
  其实,关于生米镇名称的由来,当地也流传了一段典故:晋孝武宁康二年八月,许真君得仙人指点,举家四十二口同日拔宅升天,鸡犬相随。当时,他的一个仆人正在西市卖米,听说许真君升天,往回赶,车子翻了,把米撒在地上,说来也怪,那些在地上的米居然又生出米来。所以后来把翻车的地方叫“覆米冈”,所在地叫做“生米”。
  “然而,由于生米镇地势低洼,历年洪水季节,街中积水常达一二米;夏秋干旱时生活用水又十分困难,作为县城已十分不便”,叶启橡介绍说,因此南昌市于1960年破土兴建新县城——长堎镇,1961年迁入至今。
  县城迁到长堎时
  仅有两条马路
  然而,县城刚迁进长堎镇时,却是一片萧条的景象。叶启橡告诉记者,当年,县城只有两条土马路,一条是长征路,全长2.5公里;一条是解放路,全长2公里。他还清晰地记得,在这两条街道上,最高的房子分别是“物资大楼”和“林贸大厦”,其他都是些破旧低矮的房子。
  据《新建县志》记载,长堎镇地处赣江西岸,新中国成立前,此地山荒丘野,常有强人出没,俗名“强盗堎”。1960年以来,先后拨出基建投资110多万元,竣工房屋面积8229平方米。“当时的县政府大楼位于解放路上,总高3层,随后陆续兴建了邮电局、银行、商业局、粮食局、医院、文化馆、百货公司、副食品公司等,都只有两层。” 叶启橡说,上世纪70年代初,人民影剧院,县物资局四层大楼的建成,县城初具规模
  改革开放以后,县城解放路、长征路街道两侧先后耸立起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高大建筑。叶启橡回忆说,其中4层以上的楼房,就有工人文化宫、邮电大楼、银行大楼、百货大楼、三佳商场、县医院门诊部、知青饭店、新华书店、长堎旅社等十多栋。
  如今,经过半世纪的发展,长堎镇作为新建县县城,已成为全县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上世纪60年代的县政府
  记者 陈文秀 文/图
http://www.ncwbw.cn/html/2012-04/16/content_60559.ht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5-05-16
这么看来新建这两个字也有千年历史了,改区的话要不要改掉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5-05-16
果然是新建县,不断地新建
小号:长白小侠。是留给儿子的,不知道他有没有兴趣传承?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5-05-16
新建松湖镇是个很不错的地方,早年去过,墟街较一般的墟镇大二三倍,店铺很多,墟上有很古老的大麻石长街(不知现在还在不存在),墟上贸易人多,的确三县的人都去,丰城的圳头,湖圹乡人多去松湖赶墟。当年松湖卫生院的制药厂的葡萄糖盐水很出名,远销邻县医院。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5-05-16
连抗战搬迁都算,那么多数县都有很多搬迁记录了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5-05-16
洪乔投书,有点文化典故,以前还有块石碑,当然后来石碑是没有了,据说是修了水利工程。

10多年前,凤凰洲刚开始开发时,那一片还是农村,两边是水塘,中间是一条路,可以通农大,一个养猪场就在石头津步, 投书浦旧址就在那里,跟赣江没多远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5-05-17
七易县城,不容易啊。
撤销地级和市辖区,合并县市区,省直辖县市,县市直管乡镇。只有内蒙古.黑龙江.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8个面积较大的省份可以考虑分省,其余省份面积太小没有必要分省。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5-05-17
回 shenyyue 的帖子
shenyyue:洪乔投书,有点文化典故,以前还有块石碑,当然后来石碑是没有了,据说是修了水利工程。
10多年前,凤凰洲刚开始开发时,那一片还是农村,两边是水塘,中间是一条路,可以通农大,一个养猪场就在石头津步, 投书浦旧址就在那里,跟赣江没多远 (2015-05-16 23:22) 

洪乔投书,听着就有魏晋人的风骨!
但石头津、投书浦没听过
==========七门九洲十八坡,三湖九津通赣鄱==========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5-05-18
真的是命运坎坷
sy强身,yy强国!百姓强身,砖家强国!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5-05-18
长堎原来也是从望城搞出来的  新建的县城发展不容易啊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5-05-18
无图无真相!
把(媳妇=儿子妻子)当(媳妇儿=自己妻子:部分北方城市的方言口语)叫扒灰。媳妇指儿子妻子而非自己妻子
把(女婿=女儿丈夫)当(女婿儿=自己丈夫:部分北方城市的方言口语)叫乱伦。女婿指女儿丈夫而非自己丈夫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5-05-19
回 豫章后生 的帖子
豫章后生:洪乔投书,听着就有魏晋人的风骨!
但石头津、投书浦没听过 (2015-05-17 11:56) 

“投书浦”古迹何日“复活”

http://www.jxnews.com.cn 2002-12-04 07:16   信息日报



“凤凰洲”,一个和名字一样美丽的地方,被誉为昌北最神奇的土地。


在凤凰洲西北侧,有一条通往昌北砂子岭的公路,公路旁边有一个叫“石头口”的村庄。为了拓宽公路,村庄里公路两旁的房屋、水塘面临拆除和被土填塞的命运。也许过不了多久,这里的一处千年名胜古迹遗址———“投书浦”将会消失。


“投书浦”名称的来历

石头口这个地方现在虽不太引人注目,甚至被人遗忘了,但在历史上很有些来头。


石头口,也叫石头津,历史上曾叫投书浦、投书渚。关于此地,《水经注·赣水志》有记载:“赣水西有磐石,谓之‘石头津步’。”“步”通“埠”或“铺”。南昌旧称豫章,早在南朝宋时,文学家刘义庆就把豫章太守殷洪乔投书石头渚的故事记载在其《世说新语·任诞篇》内。《二十四史·晋书》中也有记载。


据有关记载:殷洪乔,名羡。洪乔,是他的字。他性格刚毅,愤世嫉俗,东晋永和年间(公元345~357年)被任命为豫章太守。据说,他离开都城建康(今南京)前夕,不少人托他带了上百封书信。行至石头渚时,他启开这些书信,发现大多是嘱托人情的事。他非常反感,一怒之下,把这些信“悉掷水中”,并说:“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后世有“洪乔遗误”的典故流传,把他看成是不负责的传信人。


但世人终归还有判断是非的眼光,为了表示对殷洪乔的秉公无私、刚正不阿之举的赞赏,人们将石头渚更名为“投书浦”。


这便是“投书浦”的来历。清代还特地在此建立了石碑、石塔、石牌坊,石碑上书“晋殷洪乔投书处”。可惜文化大革命中,此碑被毁。


南昌市博物馆至今还珍藏有一张“投书浦”的老照片,照片的年代不详,上面的石碑被泥沙埋去了大半,只露出碑上的“晋殷洪乔”几个字。

千年古迹遗址竟成养猪场

从汉代灌婴筑南昌城,到东晋殷洪乔投书,再到当今建设者们开发凤凰洲,沧海桑田,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能否在“投书浦”看到一点当年的遗迹,连日来,记者沿着昌北瀛上河而行。


给记者做向导的是瀛上村的一位老者。他叫熊长庚,今年64岁。记者手头上有一张当年“投书浦”的石桥图,熊长庚一看,二话不说,推着辆自行车就跟记者上路了。


站在瀛上河堤岸上,放眼两岸,近处是规划中的碟子湖公园,远处是昌北铁路蜿蜒而来。到达石头口已是中午时分。关于此地的真实性,记者仔细观察旧照片上的“投书浦”,果然十分相似。山下临水处有一块巨大的赭色磐石,另有三四块被湖水淹没,高出水面处便形成“石岛”。山坡上一条五六米宽的水泥公路穿过。村庄里的人告诉记者,原来这山上有一座石塔、石牌坊,山下还有一块石碑和一座石桥。


记者在这里没有找到当年的石碑、石塔、石牌坊、石桥。但石桥坍塌后的桥面、桥墩遗迹仍可找到。


水塘的尽头也就是当年“晋殷洪乔投书处”石碑的遗址,是两排低矮的砖砌棚屋,上面用一些石棉瓦和油毛毡覆盖着,棚屋里面三四十头大肥猪在“哼哼”。养猪场和公路对面的民房上都用红笔写着拆迁的编号。据说,未来的凤凰洲规划居住10万人,而石头口正好处于“方格网”交通系统一隅。


到那时,我们还能见到“投书浦”遗迹吗?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5-05-19
赣水西有磐石,谓之“石头津步”。

如今,凤凰洲早就开发房地产了,这些有魏晋人风骨的千年遗址,在时代变迁的浪潮中,全不复存在了。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5-05-19
追踪报道:“投书浦”兴衰昭然于世

http://www.jxnews.com.cn   2002-12-17 07:13  信息日报


一段往事牵出动人故事,一篇报道烛照过去未来。自本报刊登《“投书浦”古迹何日“复活”》的报道以来,引起读者对这处名胜古迹的兴趣,有的捧出珍藏百年的家谱,有的找出与“投书浦”有关的资料,使“投书浦”历经的兴衰昭然于世。


南昌县富山殷氏是殷洪乔后裔


家住南昌市金盘路的殷余庆先生告诉记者,近日他特地回南昌县老家富山乡找到了有100多年历史的《殷氏宗谱》。在殷先生家里,记者见到了这部出版于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4年)的古籍。家谱用宣纸雕版印刷,共15本,第一卷《缙绅纪》一文中,记载了“二世洪乔公”的生平事迹:“二世洪乔公,讳羡。晋元康中为长沙太守,后迁豫章太守。”书中还有他“投书浦”投书的记载。


殷先生说,他小时候听大人说殷氏祠堂正中悬挂有“洪乔世家”的匾额。自殷洪乔任豫章太守后,他的第十一代孙钟萃公也官至豫章内史,慕豫章城南虎山风景优美而定居富山乡虎山,这便是现在南昌县富山乡殷村的来历。


“投书浦”原是南昌市重点名胜


据南昌市博物馆赵德林副馆长介绍,1983年6月,南昌市文物部门对全市文物古迹进行了一次普查工作,其中“投书浦”作为南昌市名胜古迹之一被列为普查重点。当时,“投书浦”石碑是在当地一水闸上找到的,石碑高105厘米,宽77厘米,厚20厘米,正面篆刻有“晋殷洪乔投书处”7个大字。1983年6月1日的《南昌晚报》报道了这块石碑的发现,记者后来在省图书馆找到了这份报纸。


江西省地名志编纂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也介绍,“投书浦”是南昌市名胜古迹之一,被收入《江西省旅游志》。此地是古时通往南昌水路的必经之地,历代在此建有驿站。该旅游志中记载的韩愈《次石头驿寄江西王中丞》、王直《投书浦》等古代诗人诗作中提到的地名均是指此处,只是近代这里村庄逐渐落败,古迹遭到破坏。


读者热评“投书浦”古迹


“投书浦”的兴衰确实令人慨叹!凤凰洲凤凰村前任村支书陶元眼先生感慨地说:“南昌市的名胜古迹中,滕王阁、水观音亭、佑民寺、青云谱的历史其实都不及‘投书浦’,但‘投书浦’古迹现在保留完善的可能性很小。”


滕王阁管理处宗九奇先生则说,追寻“投书浦”,最大的现实意义在于唤醒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并不断发掘、光大江西的文化底蕴。


本报连续报道见报后,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连日来,热线电话不断,许多读者还在江西日报大江网站上发表评论。


网友佟先生说:缺憾也是美!北京被毁掉的东西不比南昌少吧?价值不比“投书浦”差吧?但北京人就没有把那些被毁掉的雕像、石碑一一复原,这反而增添了北京那份历史的沧桑和厚重感,因此“投书浦”古迹是否“复活”并不是最重要的。


而记者追寻“投书浦”遗址的目的并不在于迫切希望它昔日的“容貌”重现于世人面前,而是为了唤起某种意识,使人们为生活在这样一个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而骄傲,为今天开发建设好新凤凰洲更加努力。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5-05-19
“投书浦”有望“复活”

http://www.jxnews.com.cn     2002-12-05 07:18  信息日报



4日,本报独家报道了凤凰洲千年名胜古迹遗址“投书浦”面临消失命运的消息后,引起了市民的关注。南昌市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待条件成熟,“投书浦”古迹有望“复活”。

村民:我们这里以前是古驿道

在昌北凤凰村集贸市场,记者见到许多市民争相传阅本报。看到记者来采访,一位家住石头口村庄的庐先生说:“石头口自古以来是很有名的。现在我们走的这条公路前身是古驿道,古时候的人到京城都要从这里经过。”


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至今仍清晰记得:十年浩劫中,石头口的古石塔还可以避风雨,但后来一些古迹相继遭到破坏。当时所有的人都不敢作声,否则就要挨造反派的批斗。


城建部门:条件成熟,古迹有望“复活”


4日上午,红谷滩新区城建局熊局长看到报道后,立即约见记者,并到石头口村庄实地察看。他表示,凤凰洲路网工程建设是按市政府统一规划施工的,在施工中,发现有文物古迹都会妥善保护。


他同时指出:“投书浦”古迹的存在有它特定的时空,如果条件成熟,“复活”这处名胜古迹不成问题。记者问条件成熟具体是指什么,熊局长说还要待市规划部门作出决定。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5-05-24
我看了下 南昌县志 http://www.zgganwang.org.cn/FangTan.shtml?kanwu=179 呵呵算了一下 南昌县也是7次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