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9 中国西藏网
现在出版的《中国地图》,中国藏南地区的地名几乎一片空白。似乎这个地区荒无人烟,其实不然,这个地区人口已达数百万,超过西藏人口总和。尽管这个地区被印度实际控制,但专家建议,在《中国地图》上应标注中国传统地名。
2016年4月7日,在北京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兴业全球基金会举办了一个名为“中国地图藏南地名补白——藏南地区地名与地理学研究”的专场讲座。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郝晓光讲述了自己对藏南地区的研究成果。
印度曾认可的中印传统习惯线
历史上中印边界因各种因素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线”:西起喀喇昆仑山口,东至喜马拉雅山南麓的瓦弄,从亚洲腹地的帕米尔高原东南而下,经过与尼泊尔、不丹的接壤,直至中缅边境。这条传统习惯线北侧地区长期以来归中国行政管辖,藏南地区东段就在这条边界线以北。
在上世纪20世纪上半叶的各国地图上,中印之间的边界大体是沿着喜马拉雅山南麓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北岸平原交接线而行的。印度测量局1905年的《印度行政区划图》、1917年的《西藏和邻国图》和1929年的《大英百科全书》附图中对藏南地区东段边界的画法,都同中国出版的地图一致。
到了1950年,在印度出版的地图中,这段边界却变成了以“未定界”表示的“麦克马洪线”。四年后的印度官方地图上,非法的“麦克马洪线”竟然变成了“已定界”。1986年12月,印度两院通过议案,要在印度非法占领中国的领土上成立所谓“阿鲁纳恰尔邦”,并于次年2月正式成立了该邦。
所谓“麦克马洪线”,是印度殖民政府外务大臣英国人麦克马洪在1914年的“西姆拉会议”上,背着中国中央政府代表炮制的,把原本在西藏境内资源最丰富的藏南地区的大片中国领土划进了英国的印度殖民地。这条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是英国侵略政策的产物,从未被中国的任何一个中央政府所承认。
学者为空白地图补名
在国家民政部和国家测绘局权威发布、中国地图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的1:400万双全开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简称《中国地图》)上,藏南地区东段内仅标注了达旺、德让宗、邦迪拉、哥里西娘、尼乌木、格当、里戛、阿帕龙、瓦弄9个地名点,形成了较明显的“中国地图上的空白”。
2010年2月,郝晓光等在相关刊物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地图上的藏南地名补白研究》的论文。此后,又连续发表《中国地图上应标注的藏南重要地名——巴昔卡》、《从藏南地区的流域认识“西门东珞”的民族分布格局》、《藏南地名佐证门巴与珞巴的民族归属》、《藏南珞巴族的古老部落及地理分布》、《藏南门隅地区晚近时期行政区划”和《从六世达赖门巴族属性看中国地图藏南地名标注》等论文,并深入到靠近藏南被占领土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将《中国地图》上藏南被占领土地区的地名从9个增加到36个(增补了27个)。
增补的27个地名分别为:鲁巴、曲那门、塔库姆、尼克特、巴里金、胡巴、瓦宗、伦卡、埃打让、培洛根、加士岗、旁金、巴昔卡、野如、营五、拉曼、都登、埃洛莫、尼杂木哈特、恩多林、钦邦、基明、娃买、卡多、惹英、布瑞尼、因通埃坡,加上原有的9个,这样就使得该地区在双全开版《中国地图》上的地名点达到36个,基本上实现了均匀分布、饱满充实的图示效果。
郝晓光根据藏南地区门巴族和珞巴族的历史渊源及地理分布,认定门巴族和珞巴族始终是中国非跨境民族,从民族同源性及相关历史事件的延续等方面论证藏南地区历史上就是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去年干的另一件大事
据了解,2015年6月,郝晓光和第六批援藏干部、西藏大学教务处原副处长王阳,自驾奔赴藏南朗县金东乡进行实地考察。查证了地图上缺失的一座雪山和四条河流的名称,分别是:博沙拉雪山;卡马普曲、仁布卡曲、达日那、嘎木普河流。这次科考,新华社和《中国国家地理》等多家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