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青岛发生的这些大事你应该知道
2017年01月14日 22:46
来源: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0人参与 0评论
原标题:2016,青岛这些大事你应该知道!
2017已经开始,
在过去的一年里,
哪些事对青岛人影响深远呢?
青报君给你划~重~点~
2016青岛十大新闻奉上↓↓↓
1、全市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步伐加快,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国内生产总值预计突破万亿元。青岛港吞吐量突破5亿吨,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00亿元。青岛在新一轮发展中继续保持优势、走在前列。
2016年,青岛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推动产业层次向中高端迈进、供需平衡向高水平跃升,使全市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明显提升。初步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将突破万亿元。全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00亿元,增长10.3%。青岛在新一轮发展中继续保持优势、走在前列。
2016年,青岛严格控制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将产业升级的着力点放在惠普全球大数据中心、一汽-大众华东生产基地、万达东方影都等重大工业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蓝高新”项目和服务业大项目上,重点推动“互联网+制造”、“互联网+商务”、“互联网+农业”等十大领域建设,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年内,总投资6508亿元的190个市级重点项目快速推进,预计可完成投资1600亿元。
青岛港全年货物吞吐量突破5亿吨,实现历史性突破,达到5.0036亿吨,同比增长3.3%,稳居全球第七位。
2、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复,青岛被定位为我国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发展边界红线、蓝线、绿线、紫线、黄线、橙线、黑线等各类控制线全部划定。
2016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新版总规坚持传承创新理念,将“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转化为法定规划成果,并立足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照国家战略对城市的发展要求,对城市未来发展空间进行了规划设计。伴随着总规的批复实施,青岛的发展目标与规模、市域空间布局结构、产业发展方向、综合交通体系等方面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优化,对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面对国家战略和蓝色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新版总规将青岛城市性质提升为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实现从东部沿海经济中心向国家沿海中心城市迈进,从东部沿海港口城市向东北亚航运中心迈进,从风景旅游胜地向国际海洋文化名城迈进。
以新版总规为基础,青岛开展了全域及中心城区规划控制线划定工作。5月,经市政府授权,市规划局印发《规划控制线划定技术导则》,通过对城市发展边界红线、蓝线、绿线、紫线、黄线、橙线、黑线等各类控制线进行定线定量定界的划定,形成了“多规合一”的控制线工作底图。
3、全市改革创新步伐明显加快,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西海岸新区、青岛高新区等区域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着力打造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和创新载体相继涌现。
2016年,青岛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在重点功能区先行先试及行政审批制度、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司法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文化体制、农村产权制度、教育体制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改革新突破。
着力打造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年内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意见》《“十三五”青岛市科技创新规划》等纲领性、指导性文件,提出了“率先建成特色鲜明的科技强市”的奋斗目标。4月份,西海岸新区、青岛高新区等区域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并启动建设。
在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下,海尔集团获批成为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西门子创新中心、亚马逊AWS联合创新中心在青落地运行;全国首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高速列车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落户青岛;轨道交通车辆系统集成、海洋水下设备试验与检测技术、海洋物探及勘探设备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获批;国家重点实验室总数达到8家;全市孵化器累计竣工面积1274万平方米,国家级孵化器总数达94家,居副省级城市首位。前三季度,全市发明专利授权5465件,同比增长57.3%,居副省级城市首位;PCT国际专利申请371件,同比增长61.3%。1至11月,技术合同交易额86亿元,同比增长30.5%。
4、青岛提出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服务中心、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工作目标并发布行动计划,力争“三中心一基地”成为引领青岛发展的“新高地”、推动青岛发展的“新动力”、衡量青岛发展的“新标杆”。
2016年9月,市委市政府召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暨“三中心一基地”建设动员会议,明确提出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服务中心、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工作目标并发布相关行动计划。
“三中心一基地”建设既是建设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的客观需要,也是青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打战役。按照“三中心一基地”建设目标和行动计划的要求,青岛各级不断加快推进步伐,依托“一谷两区”等平台,抓好高端产业集聚、创新资源集聚、环境优势集聚。一批重点项目引进和推进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成果。其中,空客直升机在华首条总装生产线落户西海岸新区;青岛企业自主研制的国内第一台地铁车辆永磁直驱转向架装车试验成功;青岛比亚迪基地投产,首批纯电动客车下线;我国首列永磁跨座式单轨列车、全自动无人驾驶地铁列车在青下线;中车青岛四方一举拿下846辆美国地铁车辆项目,创出我国向发达国家出口地铁车辆数量之最。“三中心一基地”正成为青岛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
5、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我省首条地铁青岛地铁3号线和首条城际高速铁路青荣城铁均全线开通运营。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获批,青岛新机场全面进入建设阶段。
2016年,地铁、铁路、民航等领域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市民的出行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12月18日,全省首条地铁——青岛地铁3号线全线通车,为市区新添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快速通道。《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调整(2013—2021年)》获国家批复。至此,国家共批复青岛轨道交通9条线路(1、2、3、4、6、7、8、11、13号线),总长359公里。上述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在支持青岛城市总体发展目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发挥轨道交通规模效益,提升城市交通一体化水平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11月16日,我省第一条城际高速铁路——青荣城际铁路全线开通运营。随着高速列车公交化开行,半岛同城化时代正式开启。与此同时,济青高铁、青连铁路等重点铁路项目也在加快推进,青岛向铁路枢纽城市加速迈进。
青岛新机场步入全面建设阶段,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进入国家战略。10月,国家发改委、民航局联合印发《关于支持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的复函》,标志着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正式设立,青岛又一重点功能区进入国家战略。
6、利用外资跨上70亿美元新台阶。扎实推进“国际化+”行动计划,着力打造“一带一路”节点支点城市,双向开放实现新跨越,现代化国际城市品质持续提升。
年内,青岛实施与世界500强及全球行业领军企业合作行动计划,全市累计有130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投资255个项目。预计全年实际到账外资超过70亿美元、增长10%。外贸企稳向好。预计全年货物进出口额700亿美元以上,增长0.3%左右,成为全国五个计划单列市中唯一保持出口增长的城市。
努力建设“一带一路”节点支点城市。加快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经贸合作行动计划,建立总投资600亿美元的102个经贸合作重点项目库,重点推动16个境外经贸合作园区项目建设,开建全国唯一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区。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已与68个城市缔结为“友城”,与56个城市(省、州)或商务机构缔结经济合作伙伴关系。
先行先试取得突破。获国务院批复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被评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成为首批中英地方投资贸易合作重点城市,“一带一路”跨境集装箱多式联运工程入选国家示范项目。
董家口港口岸对外开放获国务院批复,青岛同时拥有了青岛港、董家口港两个一类海港口岸。
7、成功举办G20重要配套会议——C20会议、国际教育信息化论坛、世界机场城市大会、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高端论坛等重要会议(论坛),有效提升了城市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2016年7月,G20重要配套会议——二十国集团民间社会会议(C20会议)在青岛召开。作为承办方,青岛成功地为会议提供了周到细致的会议服务保障,会议议程和相关安排兼具国际性和中国特色,特别是青岛悠久的历史文化、美丽的海滨风光、澎湃的创新活力,让与会代表充分领略了中国风采、山东风韵和青岛魅力,交出了一份令与会代表满意的答卷。
此外,国际教育信息化论坛、CLIVAR2016年开放科学大会、商标品牌和马德里国际商标体系成立125周年纪念活动、2016 青岛中国PPP论坛、2016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黄岛论坛、2016世界机场城市大会、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高端论坛、第十一届中国(青岛)—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2016鳌山欧亚科技论坛暨阿斯图第三届年会、2016青岛中国财富管理论坛、第四届中国(青岛)国际邮轮峰会等众多国际会议(论坛)年内在青扎堆召开。通过承办这些高端国际会议(论坛),青岛对外呈现了充满朝气活力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形象,城市开放水平不断提高,高端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由此加快成型,城市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山东省、青岛市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8、青岛财富管理试验区建设全面铺开,带动全市金融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财富金融青岛”品牌全面叫响。青岛首次被纳入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最新排名第46位,列内地金融中心城市第四位。
2016年,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第二批25项创新试点政策获得国家相关部门同意,并启动实施,这将进一步发挥试验区的“试验田”功能,推动财富管理改革创新和先行先试,助力青岛财富管理金改区建设驶入快车道。
试验区改革实践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国部署开展的区域金融改革试点综合评估中,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取得优异成绩,得到国家层面及国内外金融和财富管理业界的广泛认可,“财富金融青岛”品牌全面叫响。
自2014年2月金改区获批以来,已有60项财富管理创新试点政策获得国家部委批复落地实施,多个全国“第一单”试点政策在青岛落地。财富管理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全市要素市场达到10家,数量在计划单列市中仅次于深圳。已与16家国内外金融总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达成100余项合作意向。在伦敦国际智库Z/Yen集团2016年公布的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榜单中,青岛排名第46位,在内地金融中心城市中名列第四位。
9、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正式启用。青岛高校“朋友圈”迅速扩大,中科系、高校系、企业系、国际系等高端创新资源引进取得新成绩,新增10所高校来青办学和开展科研,与青岛正式签订协议的国内外高校(机构)达27所。上榜“中外城市人才吸引力三十强”,列中国内地城市第三名。
2016年青岛全面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步伐。《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意见》正式出台,提出了近期高等教育资源集聚目标。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9月正式投入使用,为青岛学子在家门口接受高等教育创造了条件。年内,还新增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10所高校来青岛办学和开展科研,与青岛正式签订协议的国内外高校(机构)已达27所,其中,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正式登记设立,中科院青岛科教园开建,北航青岛研究院揭牌,西南交大青岛轨道交通研究院落户高新区,中央美院青岛校区、清华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落户西海岸新区,中央美院青岛大学艺术创新园在蓝谷奠基,市政府与中国海洋大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建海大黄岛校区,市政府与哈尔滨工程大学签署哈工程青岛校区框架协议。此外,市政府还分别与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4月份,在深圳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上,首次权威发布“中外城市人才吸引力三十强”国际榜单,青岛名列第十九名,位居中国内地城市第三名。同时,青岛连续五次入选“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十大城市”。
10、政府财力逾七成投入民生,教育、文化、卫生、养老、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宜居环境持续优化,宜居指数居全国第一位。
2016年,全市安排民生支出97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2%。重点投向社会保障、教育、卫生、三农等多个方面,支持提高15项民生保障标准,新增6项民生保障事项,扩大了3项民生保障范围。大部分民生保障标准居全省首位,多项政策为全省唯一。
2016年,青岛加快推进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等30余项民计民生事项改革。其中,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实施,获批为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市区5所高中外迁稳步推进,《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6)》发布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查结果,青岛总体满意度第一;被确定为第四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57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全部展开,共为群众减少药费支出14.69亿元;10件36项市办实事全部完成;加快推进市级公共服务项目建设,预计全年新增建成面积58.46万平方米,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优化;建成青岛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保障群众金融安全。
年内,青岛投入财政资金19亿元,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中科院发布的2016年《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中,青岛宜居指数居第一位。2017年1月3日,第六届香港世界论坛发布中国城市评价新榜单,青岛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