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也是我国《宪法》明文规定的法定一级政区。
县作为政区名称起源的历史更为久远,至少可追溯至两千六七百年前的春秋时期,彼时南方的楚国就有灭一国即县一国的嗜好。在秦灭六国郡县天下之前,县就已经作为政区单位广泛存在于各国。
此后,县作为政区单位就有其他名称政区单位所没有的惊人稳定性:一是始终作为基层政区直至清末效法西方开始推行基层乡镇自治止;而是在总体数量上始终维持在一至两千之间,如果以秦统一六国后的疆域作为大致统计范围的话,换言之,县的设置至少在面积范围上有一个明确标准,即《汉书-百官公卿表》所载:县大率方百里,其民稀则旷,民稠则减。可见,古人在县的设置上也是综合考虑的人口和面积权重的相对平衡。
不止是中国,当今世界中等规模以上的国家中,大多数都有一个“大率方百里”的政区单位层级的存在,虽然其中文译名五花八门。上世纪八零年代意大利外交部编撰出版的一本《意大利》小册子,其中文版就把我国通常译作“省”的二级政区,自觉的对号入座,译作“县”。最典型的是还远没有我国的省作为一级政区单位历史悠久的美国,在其一级政区州和基层的市镇之间,人为的插进主要是作为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和管理的一级政区单位,虽然其译名或郡或县,但如果考虑到美国在与我国面积相当的基础上设置的这个政区数量也相当,活脱脱的一个如假包换的县,看来都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不止如此,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在较大规模的中心市镇范围之上界定的主要是统计意义上的都会区也多不过一个县的面积范围,这要比我国市的市辖区范围小得多。因为也只有这个范围,才有经济生活联系密切的通勤统计上的意义,哪怕有时效性更好的高铁和通用航空,因为它们无法作为大多数人日常生活工作的通勤交通工具。
而现在,在我国,无论官方还是民间,似乎都有这种看法或者说至少是潜意识,县是封建落后和小农经济的代名词。只有改市改市辖区,才能与时俱进,实现城市化和工业化,由矮矬穷化身高帅富。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也就不会在有关部门参与甚至主导评定的各之后县域经济排名和国贫县省贫县名单里,还能看到不少辣眼睛的XX市和XX区,其中不少还是已经改名了好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也不会看到至今依然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长沙县和南昌县,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上,至少在各自省域内依然是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的存在。至于在世界上,如果有说翻译理解上的误解,那么作为在文字上借用不少汉字的日本,大东京都市核心区的神奈川县,中京都会区的爱知县,坂神都会区的兵库县,依然白底黑字活得坚挺。
县,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