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西湖区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 2021年10月11日 西湖区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方案 根据《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整合提升各类开发区(园区)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浙委发〔2020〕20号)和《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打造高能级战略平台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浙委办发〔2020〕25号)文件精神,结合西湖区实际,现就西湖区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制定如下方案。一、梳理现状 自2019年杭州市平台整合提升后(从142个整合提升为35个重要工业平台),西湖区仅拥有紫金港科技城(其中云栖小镇已成功转型,按特色小镇继续发展,不在本次整合提升范畴)。(一)设立情况 紫金港科技城管委会设立于2018年,位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东部,四至范围为东至吉鸿路转紫荆花北路,南至余杭塘河,西至余杭交界,北至杭长高速,总规划面积约21平方公里。紫金港科技城涵盖西湖科技园、云谷两大核心区块,与浙江大学、西湖大学共同组成了“两校两区”的产学研一体化集聚区,区域内拥有紫金科创小镇、云谷小镇等创新创业平台。西科园区块为传统工业园区,已建成十余年,正进行全新布局、全面改造,云谷区块已引进阿里云总部、菜鸟、个推、蘑菇街、二更、天堂镓谷等一批重点项目。(二)发展水平 经过三年建设和发展,紫金港科技城逐步形成了以浙大网新、铖昌科技、安捷伦生物、艾康生物、迪安诊断等龙头企业为代表,以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为特色的产业体系。2019年实现规上总产值213.6亿元,亩均增加值为136万元,亩均税收45.2万元。目前拥有数字信息产业相关企业681家,2019年实现规模以上营收42.9亿元、税收1.87亿元;智能制造产业相关企业171家,2019年实现规模以上营收87.6亿元、税收4.06亿元;生命健康产业相关企业189家,2019年实现规模以上营收43.9亿元、税收1.17亿元。(三)特色平台 紫金港科技城成功申报2个省级产业平台,分别为杭州紫金港数字信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紫金港数字信息产业平台。杭州紫金港数字信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设立于2018年,由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和浙江省发展改革委联合认定〔《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同意创建杭州紫金港数字信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函》(浙科函高〔2018〕221号)〕,由南区和北区两个区块组成,规划面积13.76平方公里。南区东至杭长高速—留祥快速路—紫荆花北路,南至余杭塘河—振华西路,西至规划云涛南路—规划荆大路,北至灯彩街—墩余路—宣杭铁路—灯彩街—油车桥港,面积11.95平方公里;北区东至绕城高速,南至规划云霄路,西至规划云涛北路,北至下确桥港,面积1.81平方公里。园区规划面积中,允许建设面积9.44平方公里,有条件建设面积3.48平方公里,限制建设面积0.84平方公里。规划范围与紫金港数字信息产业平台有部分重叠。2019年亩均增加值106万元,亩均税收45.13万元。 紫金港数字信息产业平台设立于2019年,由省发改委认定,为首批浙江省“万亩千亿”产业平台〔《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首批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的通知》(浙发改产业〔2019〕191号文件)〕,主要包括“云谷小镇”板块,四至范围为东至高铁,南至振华路、宣杭铁路,西至良祥路,北至墩余路,规划面积6900亩,2019年亩均税收为75.38万元。(四)管理体制 紫金港科技城采用“多块牌子、一套人马”运行管理机制,由杭州紫金港科技城管委会统一管理。2018年2月,杭州紫金港科技城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管委会为区政府派出机构,机构规格为正处级,核定行政编制9名,其中领导职数4名(1正3副),科室领导职数4名。目前管委会实有在编人员9名,其中书记、主任1名,职级为区管正职;副主任3名,职级为区管副职。管委会内设综合办公室、规划建设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项目推进办公室。实有科室领导1名。管委会下设2家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16名)和1家公司。杭州紫金港科技城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为正科级公益类事业单位,核定编制5名,领导职数1名,经费形式实行财政补助,目前实有事业在编4名。 杭州紫金港科技城发展中心,正科级公益类事业单位,核定编制11名,领导职数3名(1正2副),经费形式实行财政适当补助,目前实有事业在编9名。杭州紫金港科技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主要负责紫金港科技城的开发、建设、服务等工作,目前实有34名(其中6名借调至西湖大学建设指挥部),公司未独立运营,相关人员充实到机关事业单位中开展工作。 二、总体目标西湖区将保留紫金港科技城,管理主体和空间范围保持不变,努力把紫金港科技城打造成高能级战略平台。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全省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十二次届九次全会部署,按照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和系统性重构、创新型变革的总体要求,以紫金港科技城提升发展为重点,紧抓浙江大学和西湖大学两大智源,着力构建以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和生命健康三大产业为核心的现代高新产业体系,打造“科技城、高新区、特色小镇、小微园”四联动产业载体,加快创建高能级战略平台、建设数字科创引领地,为打造“重要窗口”的西湖风景线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通过五年努力,紫金港科技城经济规模质量明显提升、现代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基本建成、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高能级战略平台基本建成。 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紫金港科技城管委会与属地政府职能边界更加清晰,空间范围更加科学合理。力争到2025年,紫金港科技城管委会管理人员(不含教育、卫生、民政等承担社会服务职能人员) 数量缩减30%,探索推行全员聘用制、末位淘汰制改革和市场化薪酬制度。经济规模迈上新台阶。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投资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力争到2025年,实现财政总收入突破5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50亿元。 产业发展实现新进展。产业迈上中高端水平,以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为特色的现代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力争到2025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0亿元,占全区5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0亿元以上。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高端人才和高水平研发机构加速集聚,创新投入水平和研发成果产出水平显著提高。力争到202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25亿元,占规上工业的60%以上。 营商环境实现新提升。力争到2025年,科技城营商环境全面优化,道路、交通、公园、河道、电力等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宜养、宜居、宜行的生态体系基本形成,人才、居民和企业归属感、获得感大幅提升。三、任务举措 按照全省“一个创新、两个提升、四个一批”的总体要求,结合杭州上一轮整合提升基础和西湖区自身情况,积极探索各类新型管理模式,重点推进“一加强二精简三优化”;实施“六大”提升工程,全面提升紫金港科技城发展质量和水平。(一)管理模式探索 1. 精简开发区(园区)数量按照牌子就高、政策叠加、范围适当的原则,西湖区保留紫金港科技城一个省级平台。云栖小镇已在2019年杭州市平台整合提升后成功转型,按特色小镇继续发展。 2. 精简开发区(园区)机构编制一是推动平台管理机构精简整合。紫金港科技城按照“一个平台、一个主体、一套班子、多块牌子”的体制架构,继续保留杭州紫金港数字信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紫金港数字信息产业平台两个省级平台牌子,由紫金港科技城管理委员会进行统一管理。二是推进“大部门制”管理。按照工作职能划分,推进管委会内设机构实行“扁平化”“大部门制”管理。除办公室等职能部门外,仅保留经济发展办、规划建设办等业务部门。三是理清与属地政府职能边界。进一步强化紫金港科技城经济发展职能,社会民生事务由属地政府(三墩镇)负责,鼓励管委会托管全镇产业、经济发展工作,实现统一规划、统筹招商、通盘管理、同步建设。 3. 优化开发区(园区)队伍建设一是强化干部管理。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紫金港科技城管委会实行党委书记和主任“一肩挑”。严格控制管理干部人员编制,确保完成紫金港科技城管委会管理人员(不含教育、卫生、民政等承担社会服务职能人员) 数量缩减30%目标。二是探索实行聘用制。探索推行全员聘用制、末位淘汰制改革,除党委书记、主任、纪委书记外,其他班子成员及以下各类管理人员档案封存,实行全员聘任竞争上岗。对特聘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按规定采取兼职兼薪、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方式,实行特岗特薪。支持杭州紫金港科技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按市场化方式制定薪酬办法。 4. 优化开发区(园区)运营机制一是提升涉企行政审批服务水平。推动管理模式创新,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切实做到“审批不出区、办事不出门”。二是培育专业化开发运营主体。以杭州紫金港科技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为样本,进一步培育独立的开发运营市场主体,承担开发建设、产业培育、投资运营等专业化服务职能,并与管委会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三是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建立收益回报和风险分担机制,以西科园有机更新为重点,支持龙头企业以组建企业联盟等方式,通过打造特色园区、小微园、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平台,对开发区(园区)或特定区块实行整体性建设运营。 5. 优化开发区(园区)营商环境一是完善为企服务体系。建立“三服务”活动长效机制,扎实开展“双千”活动,与企业建立常态化沟通渠道,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强化紫金港科技城管委会与各职能部门联动,主动送服务进企业,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二是建立亲清服务体系。积极对接杭州市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数字平台——亲清在线,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落实“最多跑一次”, 畅通政企沟通渠道,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全面提升科技城营商环境。 6.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加强管委会的领导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主体责任的落实。探索在紫金港科技城管委会设立纪委,在区委直属机关纪检监察工委的领导和派驻纪检监察组的指导下,协助机关党委做好纪律检查工作,并根据省委工作要求,配备一定数量的机关纪委干部。 (二)园区提升措施紫金港科技城将对标2.0版建设实施意见,大力实施主体培育、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开放发展、园区更新、空间优化“六大”工程,全力打造高能级产业平台。 1. 加快壮大企业主体坚持招大引强,着力招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和生命健康主导产业链核心企业和关键环节项目。积极引进阿里云总部、铖昌科技、菜鸟网络、天能集团等优质企业,为紫金港科技城注入新鲜血液。 一是加快培育一批国际化领军企业。以阿里云、永创智能、迪安诊断、艾康生物等龙头骨干企业为引领,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强化需求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引导其向专业化生产、精细化管理、自主化创新、国际化经营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其在主业领域的示范作用。二是培育一批高成长型企业。以铖昌科技、浙大鸣泉等高成长型企业为主体,鼓励企业围绕主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隐形冠军”,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三是培育提升一批创新型小微企业。紧紧围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优选一批科技型、创新型小微企业“上规”发展,激发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的活力和动力。2. 积极做强主导产业 按照“集群化、高端化、融合化”的发展思路,积极落实制造强国战略,推动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一体化产业发展格局。数字经济方面,立足西湖区数字经济产业优势,积极招引数字经济领域龙头、领军和头部企业,着力构建“天堂镓谷芯片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等产业发展平台。重点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依托浙江大学和西湖大学科研转化,谋划布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未来产业,形成特色突出、融合紧密的数字经济发展格局。 智能制造方面,依托科技城现有制造业基础,以工业互联网、企业上云、智能化改造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研发、生产、管理、服务全过程中的应用,做强智能物流装备、智能环境检测装备、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成套设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做大智能屏显终端、智能识别终端等智能终端产业。推进智能制造产业集约化发展,打造全省智能制造示范区。生命健康方面,紧跟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趋势,依托西湖大学全球顶级生命科学研究团队科研实力和迪安诊断、艾康生物等知名企业,加强前沿技术研发与应用,做大做强生命科学和体外诊断产业,打造一流的生命健康研究中心和产业化基地。 3. 加速创新驱动发展注重招才引智,探索建立以才引才、以项目引才、以服务引智慧的柔性引才机制,加大与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的对接协作力度,搭建成果转化平台,推进科研成果在科技城落地。积极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等智创载体,引进培育一批创新能力较强、成长前景较好的创新团队和项目。 一是打造浙大创新生态圈。以紫金科创小镇创建为依托,聚焦脑机智能、数字经济、医疗健康等重点产业领域,深化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行动中的全方位合作,共建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引育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通道,推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孵化双向联动,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创新创业全产业链,实现区校企合作多赢。二是规划建设“西湖大学城”。强化顶层设计,依托西湖大学建设“西湖大学城”。推进高等教育、研究实验、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载体等紧密结合,谋划西湖大学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平台,将科学研究与科技城产业发展紧密联动,全力打造人才高地、创新高地和产业高地。 三是创建高水平研发机构。一方面,引导和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和技术中心。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鼓励骨干企业发挥带头作用,创建重点企业研究、工程技术中心等高水平研发机构,争取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另一方面,探索建设技术共享平台。探索建设共享实验室、共享专业设施等技术共享平台,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和知名科研院所共同开展技术攻关,重点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工艺及装备,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同时,鼓励创建海外技术研发平台。鼓励和支持有实力龙头企业到海外设立、兼并和收购研发机构,引进和利用国外技术资源,大力培养自有的科技人才队伍,推动企业核心研发能力的快速提升。四是推进核心技术攻关。一方面,强化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围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主导产业,组织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支持科技城内企业积极承接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加强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以“张榜招贤”等方式解决技术难题。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落实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等国家政策,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改变科技投入扶持方式,探索建立企业重大科技攻关风险补偿机制,提高企业承担开发失败风险能力。支持企业依托各类创新载体开展技术引进、消化和再创新,大力鼓励企业开展进口替代产品的研发。同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知识产权审查的质量和审查效率,进一步提升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产业知识产权权利的稳定性和授权的及时性,从源头上保护好知识产权。建立知识产权运用平台,规范知识产权转化市场,鼓励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方式推进知识产权转化。 五是构建协同创新体系。一方面,建立“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战略联盟。支持企业加强与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提高辐射带动力和创新要素集聚力,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依托云谷小镇和紫金科创小镇,承接更多高质量的高校科研成果在科技城转化,着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另一方面,构建孵化体系。积极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创新载体,培育一批成长前景较好的小微企业,为产业的发展壮大输送新鲜血液。发挥各类创业园、小微园的平台作用,构建“初创在孵化器、跃升在加速器、壮大在产业园”的科技企业成长形态与格局。同时,积极创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在杭州市智能制造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基础上,支持产学研联合建设“一站式”服务平台,整合技术、数据、重大仪器设备等资源,在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领域创建省级、市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4. 构建开放发展格局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提升全域开放水平,并以更开放、更开阔的视野开展产业招商。以科技城现有特色产业为基础开展产业招商,加大对符合发展定位项目的招引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更高层次的现代产业发展结构。一是提高开放水平。一方面,鼓励企业“引进来”。鼓励科技城龙头骨干企业积极与欧美、日本、德国等先进制造国家展开积极的技术合作,推动成立产业联盟、技术联盟等组织,深化国际科技创新资源的交流合作,推动西湖与国外的技术、人才、市场等创新要素充分对接,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落地,助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另一方面,支持企业“走出去”。以国内“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支持区内龙头企业积极融入到这一大发展中,建立海外生产基地、销售总部,加快海外市场的布局。同时,全面提升园区开放能级。充分发挥科技城地处杭州主城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全面加强与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沟通和交流,积极接受辐射带动,承接科技、人才资源等领域的溢出效应,加快推进产业孵化平台、众创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主动对接与协作。 二是优化招商结构。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围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三大主导产业,以延链、补链、强链为切入点,开展精准招商,建立企业信息库,绘制招商地图,推进以商招商,提升产业集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提升产业平台招商能力。坚持存量优化和增量扩张并重,以西科园片区和云谷区块为重点,优化组合、提高实效,进一步明确各园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紧抓“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全省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创建契机,做精平台、做出特色,以高能级的平台招引“大好高”项目。三是提升招商服务。一方面,实施精准服务,保障项目落地。建立重点企业精准服务项目库,明确责任人,着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推进中的突出问题,做到开发一块、建成一块,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另一方面,加强项目服务,了解项目动态。建立项目动态调整制度,掌握各在引、在建项目进展情况,严格对重点项目建设的督查考核,执行月通报制度,实施跟踪服务,切实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同时,丰富招商形式,拓宽招商渠道。创新赛事招商、活动招商、中介招商等新型招商形式;建立企业招商激励机制,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参加产品推介会、经贸洽谈会等活动以商引商;加大对企业上市募投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以对接资本市场的形式引进项目。 5. 推进园区有机更新紧抓“新基建”政策契机,全面完善生产、生活各类配套体系,西科园提升改造工程,加快提升园区发展活力。 一是加快园区改造升级。坚持西科园提升改造工程,紧抓“新制造业”政策窗口期,按照“企业主导+政府引导”的方式实施转型升级,加大技改力度,鼓励企业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艺,进一步转变企业观念,着力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鼓励传统企业联合新兴实力企业合作,实现转型升级。二是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加快推进“新基建”和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园区内5G、通讯、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科技城数字驾驶舱”信息管理平台,同时完善区域内商务中心、会议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加快路网、电网、水网、公共交通配套和电力建设,提升紫金港科技城的基础配套和公共生活配套水平。 6. 全面优化空间结构继续争取市发改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支持,通过对接上位规划,做大产业发展空间,积极打造“特色产业微园—特色产业链—特色小镇”产业生态体系。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保障发展空间。继续争取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支持,做好云谷控规优化工作,尽可能减少因湖杭高铁线位调整对做地出地、产业落地和基础设施项目实施的影响。跟踪国土空间规划调整,争取将双桥(云谷)单元远期建设用地全部纳入到杭州市国土空间规划范围,为“西湖大学城”的规划建设提供空间保障。二是加快产城融合,提升发展能级。对标“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标准,加快“特色产业微园—特色产业链—特色小镇”产业生态体系建设。结合西科园区块提升改造,打造一批符合科技城三大产业导向的特色小微园。利用云谷区块土地资源,招引一批未来产业的龙头企业并发挥带动效应,打造云计算、大数据、集成电路设计、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特色产业链。对照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导则和命名办法等要求,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争取紫金科创小镇和云谷小镇早日验收命名。 四、规划图件西湖区保留的省级平台——紫金港科技城,整合提升前后空间范围保持不变。四至范围为东至吉鸿路转紫荆花北路,南至余杭塘河,西至余杭交界,北至杭长高速,总规划面积约21平方公里。 (一)开发区(园区)现状基础图 图1 紫金港科技城现状基础图 图2 紫金港数字信息产业平台现状基础图 图3 紫金港数字信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现状基础图 (二)整合提升后的开发区(园区)空间布局图 图4 紫金港科技城2.0版本空间布局图(同紫金港科技城规划范围图) 西湖区开发区(园区)现状情况表 西湖区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四个一批”情况统计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