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50阅读
  • 15回复

[趣味地名]“大跃进”式地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03-09
本朝历史上,曾经有个很著名的“大跃进”时代,所谓“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在地名文化上也留下烙印,主要体现在当时新成立的人民公社命名上,不少县部分甚至全部人民公社都采用与“大跃进”高度应景的地名。当然这类地名跟“大跃进”一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存活期不过几个月,从1958年下半年到1959年上半年即废止。
下面就列举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括号里为传统或后来更正地名)。

湖北省黄梅县——红旗(城关),上游(停前),百胜(土桥),东方红(独山),火箭(大河),卫星(濯港),东风(孔垄),英雄(蔡山),超美(新开),万能(分路),长江(小池)

浙江省萧山县——红旗(瓜沥),宇宙红(义蓬),英雄(党山)

广东省云浮县——烘炉(六都),震西(白石),东方红(富林),太阳升(都桥)

陕西省三原县——巨龙(安乐),东风(西阳),灯塔钢铁

山西省晋城县——东风(城关),红星(金村),卫星(南村),五星(东沟),七一(周村),火箭(犁川),红光(晋庙铺),红色(高都),红旗(巴公),火星(柳树口)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03-09
超美、火箭、卫星之类的地名,在当时简直就是“清场式遥遥领先”的存在。而震西,当然就是现在风靡网络自媒体和微信朋友圈的“吓傻吓尿”体的祖师爷了。
各位坛友还知道当时有那些霸气侧漏的地名,尤其是你们家乡的,欢迎补充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03-09
红星农场,团结乡算不算。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03-09
靖江公社一级地名有团结和红光,一直留存到改开后被合并为止。
生产队一级更多,有星光、七一、火炬、胜利、前进等,绝大多数都用到了现在的村名里。
Sold my soul broke my bones
Tell me what did I get
I kept my promise man
Show me the promised land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03-09
浙江鄞县部分乡镇曾命名有:
鄞江——鄞钢公社
姜山——燎原公社
钟公庙——东方红公社
陈婆渡——红卫公社

1.全国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7大行政区(虚)和西藏-新疆2个自治行政区、香港-澳门-台湾3个特别行政区。2.撤省设郡和州(自治地区),全国共120个左右,由原地级单位合成,辖县和市。3.主城区人口100万以上为可设虚级县级区的甲等市,50万以上和超过20万的重要城市(郡治、原地级中心、边贸、港口、工矿等)为乙等市,甲乙等市均为副郡级,20万以上和超过10万的重要城市为丙等市(县级)。4.市下设街区,县下设丁等市(副县级)、乡、镇,均不设政府。5.支持市县同城,乙丙等市和附郭县合署办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03-09
最有时代特征的不就是那个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乡?
郡县制:中央---(省)---郡---县\市
虚省实郡强县
反对直辖,取消特权,县市平行,机会均等!
~~~~~~~~~~~~~~~~~~
小号?查无此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03-10
冯玉祥发明的大跃进式地名:‌自由县、平等县、博爱县和民权县。取中山先生“自由、平等、博爱”的主张之意

自由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析洛阳县、登封县(今登封市)、伊阳县(今汝阳县)、临汝县(今汝州市)4县部分地区置县。
平等县:析洛阳、嵩县、伊阳、宜阳四县置。1932年,与平等县合并,改置伊川县(原临汝县划入部分复归临汝县)
博爱县:根据吉鸿昌将军的呈请,将沁阳县东北部丹河以东地区划出,增设博爱县。1960年,撤销博爱县建制,改设博爱、阳庙、金城、界沟、红旗5个公社。文革中曾一度有“红卫县”之称。
1983年9月1日,新乡地区撤销,博爱县划归焦作市管辖至今。
民权县:划睢县、杞县一部分而置,取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中的“民权”而得名。

外事不决问方舆,内事不决问维基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03-10
大跃进式的地名,至今仍有遗留。如佳木斯的东风区、向阳区、前进区,以及撤销的永红区。

长沙也还有火星街道、火炬村、火焰大市场等遗留地名。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03-10
东方红,太阳升,前进,兴隆,换新天,红星,双丰  都算吧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03-10
1968年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更名向阳区
开封市南关、鼓楼、龙亭、顺河回族4区分别更名为红旗、红光、红星、红卫,
欢迎加入本论坛QQ群:方舆-G1荆湖楚江22033501,方舆-J2欧洲地理218760154、方舆-B8.城乡规划218764489!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03-10
1966年8月,孝感专员公署改名为东风专员公署。
1968年1月,成立东风地区革命委员会,
1969年3月东风地区革命委员会改名为孝感地区革命委员会。
你是xxx又如何?然而我赵日天并不服!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03-13
广州黄埔区九龙街道现在还有红卫村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03-13
新乡,也有:红旗区。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03-13
我黑大把大把的。尤其是农垦系统的农场。
相呴,相濡,相忘。

北安市、德都縣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03-13
那个火红的年代,桂林市区街道改名

三多路, 始称于民国, 1967年改称红星路;
榕荫路, 明称榕树楼街,民国时称榕荫路, 1967年改称要武路;
正阳路, 1967年改称向阳路;
信义路,1967年改称更生路;
丽中路,1967年改称兴无路;
太平路,1967年改称战斗路;其旁边的几条巷子则分别叫战斗一巷,战斗二巷,战斗三巷,战斗四巷
八桂路,1967年改称灭资路;
江南巷,1967年改称为反封一巷,反封二巷;
东华路, 1967年改称红书路;
叠彩路, 明称水车巷, 清称书院前街,民国称法政街, 1936年后称叠彩路,1967年改称永红路;
芙蓉路,1967年改称永胜路;
凤北路, 1967年改称防修路;
芦笛路,1967年改称大庆路;
建干路,1967年改称抗美路;
六合路,1967年改称援越路;
文明路,1967年改称文革路;
民主路,1967年改称红卫路
东安路,1967年改称工农路
民族路,1967年改称团结路
南环路,1967年改称更生路
崇善路,1967年改称曙光路
西城路,1967年改称建国路
福旺路,1967年改称勤俭一巷
五美路,1967年改称群英路
临桂路,1967年改称四新路
雉山路,1967年改称五一路
七星路,1967年改称东方路
自由路,1967年改称红桥路
东江路,1967年改称劳动路
翊武路,1967年改称群力路
乐群路,1967年改称新华路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03-13
回 yanf999 的帖子
yanf999:那个火红的年代,桂林市区街道改名
三多路, 始称于民国, 1967年改称红星路;
榕荫路, 明称榕树楼街,民国时称榕荫路, 1967年改称要武路;
正阳路, 1967年改称向阳路;
....... (2025-03-13 16:40) 

广州也改了一大批,永汉路改叫北京路而且至今没有改回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