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奥塞梯,全稱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奧塞梯語:официалон ном Республикæ Цæгат Ирыстон — Алани,俄语:Респу́блика Се́верная Осе́тия-Ала́ния)是一個位於俄羅斯聯邦的北高加索地区,与印古什共和国、车臣共和国及格鲁吉亚毗邻而居,面积接近 7000平方公里,首府为弗拉季高加索,总人口 50 多万人。
由于与车臣接壤,这个地区近年来曾多次发生车臣非法武装发动的恐怖袭击事件。最为著名的是别斯兰人质事件。
早期历史
人类在北奥塞梯地区居住的历史长达数千年,当地有着肥沃的土地,也是贯穿高加索山脉的主要贸易商道。现代奥塞梯族的祖先是阿兰族,又名奄蔡,属于雅利安族的一支,是凶猛好战的游牧民族。阿兰族的一部份人在7世纪定居在高加索。後被可薩人統治 在9世纪左右,阿兰王国形成,拜占庭传教士使阿兰族皈依基督教。在西阿兰王国建立了大主教隶属于君士坦丁堡教区,建造了许多教堂。著名的中国丝绸之路从此地经过,阿兰王国得到了巨大的利益从而成为高加索最强大的国家。有些阿蘭人後來成為哈薩克汗國小玉茲主體民族。有些成為在元朝進入中國的阿速軍,最著名人物是玉哇失。
中世纪以后,阿兰王国一直受到外来敌人的困扰,遭受了多次的侵略.13世纪蒙古和鞑靼人入侵大量屠杀现在所称的奥塞梯人.17世纪伊斯兰教通过信仰穆斯林的高加索卡巴尔達人传入阿兰王国。蒙古统治下的克里米亚可汗和土耳其帝国接连入侵阿兰王国,最终促使奥塞梯阿兰王国于18世纪和沙俄联盟,北奥塞梯是南高加索其中第一个归入沙俄统治的,始于1774年,首都弗拉季高加索是沙俄在这一地区首个军事前哨.1806年奥塞梯完全归于沙俄的统治之下。
俄国时期
加入俄国后这一地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建立了工业,公路和铁路使得奥塞梯不再孤立隔绝.1799年建成的格鲁吉亚军用公路仍然是山区至关重要的运输连结,开通了弗拉基高加索到罗斯托夫的铁路.奥塞梯传统文化不可避免的经历了一些俄国化,但是这些与俄国和西方的新连接帮助推进和繁荣了本地文化,18世纪出版了第一本关于奥塞梯语言的书籍.19世纪中期奥塞梯属于俄国捷列克州。
俄国革命和苏联统治
俄国革命后,1921年北奥塞梯变成了短命的山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的一部分,1924年7月7日变为北奥塞梯自治州,然后于1936年12月5日成为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属下的奥塞梯自治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ASSR).1942年11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入侵俄国最高峰的时期,德国人企图夺取弗拉基高加索,但未果.
战后斯大林以反社会主义,分离主义和通敌纳粹的名义对所有的民族进行大量的放逐,实际上这影响到了巴尔卡尔人,车臣人和印古什人,他们流亡到苏维埃车臣-印古什共和国的Prigorodny地区的Terek河右岸,斯大林将在北奥塞梯地区的车臣人和印古什人放逐到中亚去。尽管这些人在十几年后被同意迁徙回来,但他们一般来说是不被允许定居在原先迁徙前的地方。1957年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的三个地区取代了原来的车臣-印古什共和国接受那些被放逐的人。1982年的一部当地法律还规定了禁止印古什人在北奥塞梯取得居留权。
苏联解体之后
北奥塞梯于1990年6月20日成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内第一个宣布国家主权的自治共和国(尽管其仍作为俄罗斯联邦的一部分)1991年苏联解体后奥塞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改名为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格鲁吉亚废除了北奥塞梯飞地的自治权,导致许多人逃往到北奥塞梯的边境。大约10万名南奥塞梯难民在北奥塞梯重新安家,语言的冲突在印古什人口占绝大多数的Prigorodny地区显得非常明显。
除此之外还引起了和南奥塞梯的冲突,北奥塞梯和难民们作交易偶尔派出参与和车臣人的斗争。因为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北奥塞梯和这处这一地区的车臣关系非常紧张。
发生在当地最血腥的事件是2004年9月发生在北奥塞梯城市别斯兰的人质危机,车臣伊斯兰分离分子米利·巴萨耶夫占据一间学校。俄罗斯军方和恐怖分子激烈的交锋最终导致335名平民喪生,其中很多只是孩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