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喇嘛旗中只有察罕诺们汗旗被正式授札萨克,其他两个只是俗称。察罕诺们汗旗的资料相对多些,综合如下。新、旧资料中译名有所差异,一同列出以兹对照。
察罕诺门汗旗
察罕诺门汗为青海尖扎德千寺寺主拉莫活佛,藏语通称“夏茸尕布”,汉译“白佛”,至今共传9世。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第三世拉莫活佛阿旺罗桑丹贝坚赞(1660—l728年)受封“察罕诺门汗”、“扎萨克喇嘛”。雍正年间,清朝划定青海蒙古二十九旗,第三世拉莫为察罕诺门汗旗一等台吉大喇嘛,旗下为藏民,驻牧黄河南,包括今贵南、同德西部、贵德南部以及尖扎、泽库、化隆等县的部分地方,后来一部分北移海北。民国3年,第七世拉莫活佛根敦丹增诺尔布(1873—1927年)受封为“广大明智汗王”。该旗初编400户,民国时期增至4000户。根据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调查,所辖各部落分布于湟水西源一带、黄河南芒巴夏松,海宴之达如玉藏族及黄河南哈力克、八莽拉、德庆寺等地。
民国以来,“察罕诺门汗旗”作为一个游牧“旗”的行政意义日益削弱,主要通过宗教来影响、控制周围部落。
白佛寺
是今尖扎县拉莫德千寺的属寺。寺址在海宴县青海湖乡同宝村,故通称同宝寺。拉莫活佛是尖扎德千寺的寺主。清雍正六年皇帝赦封拉莫三世活佛“察罕诺门汉”名号,授一等台吉札萨克大喇嘛职,领地辖贵南、同德、泽库和海宴部分地区,建立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察罕诺门汉旗。“察罕诺门汉”为蒙古语,汉译白法王,通称白佛,藏译夏茸尕布。清嘉庆年间,察罕诺门汉旗的达如玉部落迁至海宴县境内,部落头人创建白佛寺,有大小经堂和白佛府邸(当地人称为衙门)等主要建筑和部落七族办公房7处,僧舍200余间,住寺僧众88人,其中活佛4人。1958年除白佛府邸外皆拆除或改作他用。1981年7月重新开放,政府拨款重建,有大、小经堂备1座,活佛院1处,僧舍100余间,住寺僧众30人,活佛3人。
察罕诺门汗八世 (1929-1991) 法名洛桑隆柔丹巴嘉措,通称白佛或夏茸尕布。1929年生于海宴县达如玉部落格江村。1931年认定为白佛的转世“灵童”,1932年迎入尖扎拉莫德千寺供养,后在德千寺坐床。稍长住塔尔寺学经,1947年赴甘南拉卜楞寺从晋美赤列嘉措学经。1950年任塔尔寺第99任法台,当年被选为省人民代表。曾任海北州州长,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省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教协会青海分会会长,省藏语系佛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青海省第五、六、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五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等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6 10:57:20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