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世纪,阿勒泰市境就为塞人、呼揭人游牧地,西汉为匈奴地,东汉属北匈奴呼衍王,后属鲜卑右部,三国为鲜卑游牧地,北魏为高车和柔然,北周至隋为突厥、西突厥地,隋为西突厥地,隋后为西突厥铁勒汗国薛延陀部游牧地,唐统西域后属瑶池、昆陵都督府,后属北庭都护府下大漠都督府,公元840年(唐开成五年)后属黠戛斯汗国,宋为乃蛮游牧地,南宋属乃蛮屈出律部,后属西辽,
公元1205年(南宋开禧元年)成吉思汗经本境西征,后为其三子窝阔台领地的别失八里行尚书省、岭北省、察合台汗国、东察合台汗国,明至清初为瓦剌部车臣汗游牧地,后有厄鲁特蒙古、准噶尔绰罗斯及克烈、乃蛮、乌孙等部游牧地,
公元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清平定准噶尔部贵族叛乱后属科布多参赞大臣,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科布多与阿勒泰分治后属新成立的阿勒泰办事大臣(地有阿尔泰乌梁海、新吐尔扈特部、新和硕特部,直属于清廷理蕃院,为中央政府特别行政区管辖),
1919年(民国八年)撤阿勒泰办事大臣为阿山道并原属中央管辖为新疆省管辖,1921年(民国十年)置承化县,先后属阿山道、阿山行政区、阿山专区,三区革命时为阿山专署,1950年设阿山专区,1953年承化县改阿泰县,1954年阿泰县改阿勒泰县,1954年阿山专区改为阿勒泰专区,1970年改称阿勒泰地区至今,1984年撤阿勒泰县设阿勒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