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第64楼firestone于2007-07-22 14:19发表的 :
清末改漕运总督为江淮巡抚,今江苏境内一督两抚。。
那是短命分省后的结果。
建国初,苏皖有四省长呢???
清代江苏的地方行政制度颇为特别,境内有两督一抚三个中心:省级行政长官有两江总督驻江宁,江苏巡抚驻苏州,漕运总督驻江北淮安之清江。虽漕督自有专职,但因其兼有巡抚事宜,而与地方吏治密切相关。在清末,正是由于漕运的衰落,在裁废漕运总督的过程中而出现了苏淮分省问题。
苏淮分省起因于张謇的徐州建省动议。光绪三十年(1904),张謇拟就《徐州应建行省议》,提出徐州建省计划,主张以徐州为中心,从江苏、山东、河南、安徽四省分出45个州县,建立徐州行省。[12] 与此同时,御史周树模以漕运废弛而漕督无官可辖为由奏请裁撤漕运总督。[13] 清廷把张謇的条陈与周树模的奏片一并交给政务处议奏。政务处在否定张謇的徐州建省计划的基础上,变通提出了苏淮分省的新方案:同意裁撤漕运总督,将其缺改为江淮巡抚,“与江苏巡抚分治,仍归两江总督兼辖”。据此,原江苏省一分为二,苏、淮划江而治。江北设立江淮巡抚,将江宁布政使及其所辖之江、淮、扬、徐四府及通、海两直隶州全归管理,巡抚驻清江,即为省会,并以淮扬海道兼按察使衔;江南仍归江苏巡抚,以苏州为省会。此议得到清廷上谕的批准。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1905年1月28日),清廷调恩寿为江淮巡抚,以陆元鼎为江苏巡抚。[14] 这便在苏淮分省的基础上设置了江淮巡抚。
苏淮分省消息一出,舆论哗然。上海《时报》认为,从地理、历史、民风等方面来看,建省当在“徐州一带”。所谓“徐州一带”,不仅包括江苏之江北各府县,而且包括安徽之凤阳、泗州,山东之曹州、济宁,河南之归德。“故徐州今日不设巡抚则已,若设巡抚,宜合以上各府另组织一行政区域,不宜合长江下流之扬州、通州等同一区域,更不宜合江南之江宁府同一区域。”如果仅以江苏之江北各属与江宁一府为江淮省,则不能有效地控驭苏、鲁、豫、皖边境,“但有新设抚军之名,而无新设抚军之利也”。[15]
江苏官绅更是群起反对。张謇颇感失望,对所谓“江淮省”的建置大为不满。“闻建设江淮省,此大谬,痴人前难说梦,信也”。“苏抚端方懵然入奏,部懵然因其说而易名为江淮,以漕督为巡抚,非驴非马矣”。他立即致书湖广总督张之洞和两江总督周馥,“请争江淮省事”。[16]
与此同时,江苏京官相继联名上奏表示反对。工部侍郎陆润庠领衔会同陆宝忠、顾肇新、陈名侃、吴郁生等人首先上奏,认为:“朝廷本无分省之意,江督亦无废事之虞,顾以裁漕督而添巡抚,因设巡抚而议添行省,办法既疑乎倒置,定章必归于迁就。”江苏跨江立省之定制不宜轻改,江淮分省必须慎重,希望朝廷谕令廷臣与沿江督抚会议覆奏。[17] 随后,江苏京官又公推翰林院侍读学士恽毓鼎领衔再次上奏,认为苏、淮单独立省,则彼此削弱,不但不利于江、海军事防御,甚至将引起外国列强争夺利权与中外交涉的麻烦。“多设一省,各国多生一窥伺之端。…… 设领事、增商埠、增教堂之举,势必纷至而沓来。徐、海民气悍强,少见多怪,交涉棘手事件将因之而日生。”[18]
清廷将陆润庠、恽毓鼎等折一并发交政务处议奏,并谕令两江总督周馥会同商部顾问官张謇察看情形速议电奏。[19] 周馥一面与张謇“酌议”,[20] 一面会商湖广总督张之洞,希望他“设法挽回大局”。[21] 随后,周馥上奏清廷,从军事、政治、经济三方面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分设江淮行省非万年金汤之全策”。他建议将淮扬镇改为江淮提督,“文武并用,节制徐州镇及江北各营”。[22] 张之洞也积极支持周馥,他电奏清廷,“详陈江淮分省之有害无利,仍以不分省为宜”。
[23] 苏淮分省虽然已获上谕批准而成为既成事实,但却“为众论所不韪”,使政务处颇感为难,不得不向清廷奏请“仍请收回江淮设省成命,裁撤漕督,于徐州地方添设提督一缺,以资重镇”。[24] 光绪三十一年三月十七日(1905年4月21日),清廷发布上谕,即行裁撤江淮巡抚,将淮扬镇总兵改为江北提督。[25] 虽漕督废而不复,但江淮巡抚设置不及三月即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