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正组建南水北调水质信息共享平台 将对社会公开 http://roll.sohu.com/20140804/n403099543.shtml 中新网北京2014年8月4日电(记者 尹力)
中国最大的生态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于今年汛后正式通水运行。届时,经过1276多公里长途跋涉、来自丹江口水库的清水将成为北京千家万户的生活饮用水,其水质安全成为民众关注焦点。对此,北京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4日表示,北京现正加紧建立水质信息共享平台,将在南水进京前投入使用并适时向社会公开。
北京市水务局于8月4日起开展下半年水质监督工作,以更好地保障水质,迎接南水进京。该局供水处处长胡波当日介绍说,北京自来水集团早在2009年就在丹江口水库现场建设了水质试验基地,5年来不间断地监测水质,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数据。目前结果显示,丹江口水库与密云水库的水质大体一致,甚至优于密云水库。
他表示,在南水进京初期,北京将增加对水质的监测频次。水质监测指标有望从目前53项扩至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09项,包括化学品、农药等引发的有机物污染监测;重金属类比如铊、钡等监测;水华产生的微囊藻毒素监测等。 胡波说,北京现正积极推进水质监督体系建设,加紧组建水质信息共享平台,将联合南水北调办、北京市
环保局、卫计委等多个相关部门,整合共享丹江口水源、工程沿线、水厂出水口的水质监测信息。他透露,目前平台正在建设中,当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将适时向社会公开,以增强水质监测数据的公信力。
北京市水务局供水处副处长王相成谈到,南水进京当日,水务局工作人员将紧跟“第一股水”,从其进京,进水厂,一直到进入居民家中,对整个过程中的水质
变化进行跟踪监测。进京前着重监测南水的浊度、藻类、微生物指标等,进京后则重点监测水的硬度、硫酸盐指标等。
2008年引冀水进京时曾发生过“水黄”现象,有民众担心南水进京会“重蹈覆辙”。对此,北京自来水集团水质
中心原主任樊康平解释说,长期运行的北京自来水管网容易沉积一些铁钙为主的矿物质,内壁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结构。由于水源长期稳定,管壁已经适应,基本上不会发生变化。当有新的水源进入管道时,可能会使管壁内的沉积物发生变化,出现发黄、变混的现象,冀水进京时就是如此。
樊康平说,为研究南水对于北京管网的适应性问题,北京市自来水集团于2011年在丹江口库区建立了水处理试验基地,相当于一座“微型水厂”,北京在用各水厂的所有工艺流程,均能在此完整模拟。集团将北京不同地区在用的供水管道运到基地现场运行,针对南水对于北京管网的适应性进行长期监测。近3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换水后管网会有一段适应期,其总体问题不大。
据胡波介绍,在南水进京初期,为降低北京自来水生产设施和管网的“不适”,将依照江水与本地水源1:4的配水比例供水,其后根据管网情况逐步增大江水用量,未来的配水比例将调整到1:1。 ————————————————————————————————————————————————————
【点评】:帝都机构组建对外剥削监督平台,就这么积极。
湖北人民建议也同时组建一个汉江中下游水文、生态监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