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城市经济既已成为浙江各界的共识,那么通过撤县设区式的行政区划调整,能否成就大城市?在浙江,成功与失败案例兼而有之。
公认的成功范例是杭州与宁波。历经数年发展,两者的撤县设区已成全国“样本”,考察学习的城市络绎不绝。2012年,鄞州撤县设区10周年,52万字的专著《中国撤县建区的新探索(宁波鄞州模式实证研究)》对宁波经验推崇备至。湖州“吃掉”南浔则被视为“前车之鉴”——2003年,鉴于杭州、苏州、无锡等周边城市迅速崛起,深感危机的湖州将经济强镇南浔镇变成区,但湖州似乎并未因此踏上“做大做强”的快车道。这也是去年5月,当湖州准备将该市第一经济大县长兴撤县设区的消息传出后,遭遇后者激烈反对的理由之一。“造成上述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如果中心城市辐射能力强,就能有效地组织、协调、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相反,中心城市会因为强调自身壮大而牺牲周边县市利益,最终成为一堆穷 。”浙江一经济界人士表示。其中最核心的是,与撤县设区相对应,财政权益会做大幅调整,“好比以前是家分公司,拥有相对独立的财政权和管理权限,现在变成事业部”。
浙江县域经济强,另一个秘诀是该省独特的“省直管县”财政机制。这项从1995年起推行的改革,目的是保持县级财政政策稳定,避免因分税制带来的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财政分配影响力过大的情况。浙江县份的活力由此喷薄,以义乌为例,1994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2.5亿,到2008年激增至69.16亿元,增长近28倍,年均增长29.32%。这在客观上造成中心城市的财力不足,形成“强县弱市”之局面,也构成争相撤县设区的动力之一。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认为,城市发展是集聚和扩散的过程,只有集聚到一定程度才会有扩张力,有兼并吸收周边县市的能力,“如果没有完成集聚功能,依靠行政手段是做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