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名为“江苏即将进行重大区划调整(讨论稿)”的网帖,很是吸引眼球。针对网帖所称“撤销地级镇江市,宜兴市划归常州市代管,仪征市划归南京市代管,将靖江市和张家港市、常熟市、江阴市合并,成立新的江阴市……”等,江苏省民政厅官方微博“@江苏民政”接连发声和辟谣,并通过媒体发出“关于‘江苏即将进行重大区划调整’言论不实的声明”。(2月13日《现代快报》)
正如江苏省民政厅有关人士所言,民间不乏行政区划爱好者的“奇思妙想”,这几乎又可以从相关网帖受热捧上可见一斑。这些年,网络上确乎是出现了一股区划调整热,隔不了几天微信朋友圈中就会出现类似的热门帖。只要在网上随手搜索一下“行政区划重大调整”,就会跳出很多相关内容,不仅江苏“躺枪”,湖北、黑龙江、安徽、山东等诸多省份都出现过类似的“被调整”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为什么这类帖子会受到热捧?甚至于为什么在微信朋友圈中不乏谨言慎行且理性冷静的人士也参与热传呢?或许根本的原因是,行政区划爱好者们并非全是外行,在某种程度上,网友们既是被他们的专业精神所感染,又是被他们的执著精神所折服。
显然行政区划是需要与时俱进的。在我国古代,九州十八郡曾经是极为权威的区划方案,或许彼时,在人们的心目中,这是不可改易的祖制,但随着朝代更迭、政治经济重心的变幻转移,这种区划格局早已淹没在历史的烟云之中。新中国成立以来,区划调整也一直在与时俱进之中,从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一共有52个省级行政区,到今天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的格局,无不是在充分考虑经济联系、地理条件、民族分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地区差异和人口密度等客观因素的基础上,及时进行调整更新的结果。
然而,即便今天的区划格局仍然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权力随意性以及农业社会的弊端。用发展的眼光看,说传统的区划格局已经到了调整的“窗口期”,或许并非耸人听闻之论。当此之际,行政区划爱好者才有了“奇思妙想”的空间,而有关区划调整帖受追捧,更是不足为怪。更何况,诸多“区划调整方案”,还真是考虑了市场经济时代,城市化大发展、公路交通、航运联通、人居条件、城市配套、大城市辐射、城市群崛起等诸多因素。比如网络热传的江苏“区划调整帖”,何尝不是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江苏城市群发展的现状,预留了现代化转型中腾挪闪转的空间余地,又试图力避传统区划格局中,地级市过多过密之弊呢?许多帖子实在是不无过人之处,正所谓,你当它是谣言,我却越看越上瘾,越看越有理。
对此类现象,相关官方人士表示,这种帖子看看可以,不必当真。我理解他们此时必要的矜持、权威和冷静,行政区划毕竟是政治、经济、文化和民生等牵涉面极广的大事,是需要极为慎重、极为专业又需要权威部门予以确认的,肯定是当不得儿戏,及时辟谣也是再正当不可的行为。但是显然,仅有辟谣是不够的。作为民间草根力量的行政区划爱好者的专业水平、执著精神,或许正是有关部门需要吸取的“合理内核”,而行政区划爱好者们热情涌动,又未尝不是对区划调整需要更多汲取民意的提醒,真不宜全当笑话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