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199阅读
  • 18回复

[河南]卫南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5-06-30
— 本帖被 keating 设置为精华(2015-08-08) —
求教方家:解放前后的卫南县究竟是怎么回事?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5-06-30
回 取西经 的帖子
@取西经
1940年6月,中共冀鲁豫二地委根据斗争形势需要,为扩大抗日斗争根据地,决定:将滑县南部、长垣县北部部分地区划出,新设卫南县(因位于卫河以南,故命名“卫南”),成立中共卫南县委。东在安(阳)长(垣)公路附近与滑县交界,北以卫河为界,西以今滑(县)延(津)县界为界,南包括黄德在内的老滑县地区和长垣县樊相地区。原属新乡县的寄庄新乡屯、原庄、邓庄也被划归卫南县。分设七个区:一区(慈周寨区)辖今慈周寨、瓦岗寨两乡,二区(老店区)辖今老店乡,三区(焦虎区)辖今焦虎乡,四区(上官村区)辖今上官镇和半坡店乡一部,五区(沙店区)辖今小铺、王庄两乡,六区(牛屯区)辖今牛屯镇大部和半坡店乡一部,以及封丘县黄德镇,七区(樊相区)辖今长垣县樊相镇、常村镇一带。管辖今滑县屯集、瓦岗、慈周寨、马兰、焦虎、半坡店、上官村、大范庄、牛屯及长垣县樊相、常村部分村庄。驻马赵庄。常活动在屯集一带。属冀鲁豫边区四分区。同年秋,成立卫南(县)办事处,行使县政府权力。
1942年6月,中共卫南县办事处改称卫南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屯集。仍设一区(慈周寨区)、二区(老店区)、七区(樊相区)等7个区。
1943年10月,中共将卫南县三区(位于半坡店以西)划归新成立的延(津)浚(县)汲(县)淇(县)四县边办事处(注:1945年6月改设卫滨县,1946年4月撤销,并入延津县)。
1945年8月,中共将卫南县六区所辖的黄德地区划归中共封丘县委、封丘县民主政府领导;9月,中共将卫南县七区(樊相区)重新划归长垣县,卫南县抗日民主政府改称民主政府,驻大石庄、阳兆一带,属冀鲁豫行署第四专员公署。为躲避政府军进攻,中共封丘县委、封丘县民主政府撤至县境北部黄德一带。
1946年,中共将卫南县西南部文岩渠以北的15个自然村划归封丘县。2月,中共冀鲁豫四地委决定,将中共封丘县委、县民主政府机关人员并入中共卫南县党、政机关(注:1947年3月重建中共封丘县委,活动范围大部分时间位于县域东北部农村)。此时,黄德地区回归卫南县领导。
1948年秋,中共将卫南县改属冀鲁豫行署濮阳专区。
1949年8月,中共将卫南县属平原省濮阳专区。9月,撤销卫南县,其辖区大部并入滑县,将黄德乡划归封丘县。



参考资料:
《滑县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封丘县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延津县志》,三联书店1991年版
《中国共产党河南省滑县组织史资料》,1991年印刷
《中国共产党河南省封丘县组织史资料(1926-1987)》 ,1990年印刷
《卫南县及我村大事回顾(1940—1049年)》,节选自《筚路蓝缕》,王培勤,[香港]中华出版社2012年出版
《根据地时期滑县地区行政区划》,崔孔熙,节选自《滑县文史资料(第3辑)》,政协滑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1987年印刷
《延津最早的革命政权》,原效周,节选自《延津文史资料(第1辑)》,政协延津县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1987年印刷
[ 此帖被超微星在2015-08-08 14:49重新编辑 ]
追本溯源,穷根究底;左图右史,兼收并蓄
欢迎浏览“超微星史地系列”帖子:http://xzqh.info/bbs/searcher.php(输入“超微星”)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5-07-04
感谢老兄的详细解释,解除了困扰我多年的一个疑问。尤其是所附地图的边界,正好与我们村中老人的历史记忆吻合。我曾经查阅《延津县志》和《封丘县志》,对卫南县都没有过多提及,其实该县的设立也牵涉到两县的部分村子。在此深表感谢!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5-07-04
我看《封丘县志》有如下记载:
1943年,封丘县中共党组织归卫南县委领导。
1945年8月,中共封丘县委员会和县民主政府建立。
1946年春,国民党第五绥靖公署司令孙震移防封丘县,并向滑县一带推进,中共封丘县、区机关人员被迫撤离封丘县。3月,地委决定将封丘县、区机关并入卫南县。
1947年,中共封丘县委、县人民政府进入封丘县城。
我推测1946年中共封丘县党组织在国民党势力强大时,就向北撤入卫南县,主要在黄德一带开展工作,这也是解放后将长期属于滑县管理的黄德一带划归封丘的主要原因。
不知道我的认识对吗?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5-07-05
回 取西经 的帖子
取西经:
我看《封丘县志》有如下记载:
1943年,封丘县中共党组织归卫南县委领导。
1945年8月,中共封丘县委员会和县民主政府建立。
1946年春,国民党第五绥靖公署司令孙震移防封丘县,并向滑县一带推进,中共封丘县、区机关人员被迫撤离封丘县。3月,地委决定将封丘县、区机关并入卫南县。
1947年,中共封丘县委、县人民政府进入封丘县城。
.......

@取西经
你的判断是对的。
俺的跟帖里补充了黄德隶属关系变迁的资料。
话说俺只是临时查了下资料,不一定准确。你是当地人,村中老人的历史记忆大致不会差。


[ 此帖被超微星在2015-07-06 11:01重新编辑 ]
追本溯源,穷根究底;左图右史,兼收并蓄
欢迎浏览“超微星史地系列”帖子:http://xzqh.info/bbs/searcher.php(输入“超微星”)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5-07-06
感谢老兄的肯定。
我还有一个判断,1946年封丘中共县区机关肯定不象解放后甚至现在这样有一个大院、成百上千的机关干部和公务员,那时还不是执政党,即便是在部分村庄占了一些地盘,但力量肯定十分有限,全县连党员的数量恐怕都是屈指可数的。封丘县志这样记载,是从现在政权的视角看的,就好象过去新王朝皇帝登基,追封自己前面几代祖先为皇帝一样。我甚至在脑海中有一个印象,就是封丘县区机关一群大约几十个人,在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占据县城、威胁逼迫我方盘踞村庄的情况下,趁着夜色,沿着乡僻小道逃入了我方力量相对强大的根据地----卫南县。
因为没有象老兄那样掌握、接触比较多的文史资料,也没有看到网上有封丘的老党员、老革命写的回忆录,所以才作上述猜想。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5-07-06
回 取西经 的帖子
取西经:感谢老兄的肯定。
我还有一个判断,1946年封丘中共县区机关肯定不象解放后甚至现在这样有一个大院、成百上千的机关干部和公务员,那时还不是执政党,即便是在部分村庄占了一些地盘,但力量肯定十分有限,全县连党员的数量恐怕都是屈指可数的。封丘县志这样记载,是从现在政权的视 .. (2015-07-06 08:28)

@取西经  :
“趁着夜色,沿着乡僻小道逃入”,很形象!合情合理。
俺的跟帖里补充了黄德隶属关系变迁的资料。

本帖提到的人: @取西经
追本溯源,穷根究底;左图右史,兼收并蓄
欢迎浏览“超微星史地系列”帖子:http://xzqh.info/bbs/searcher.php(输入“超微星”)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5-07-06
我看到了新增的关于黄德的资料。
我觉得县志的叙述,仍然属于执政者的宏大叙事,而且会根据当政者的需要对历史进行裁剪粉饰。相对而言,以具体人、家族、群体、村落活动为主角的历史叙述,可能更容易看到历史的真实面貌。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5-07-06
回 取西经 的帖子
取西经:我看到了新增的关于黄德的资料。
我觉得县志的叙述,仍然属于执政者的宏大叙事,而且会根据当政者的需要对历史进行裁剪粉饰。相对而言,以具体人、家族、群体、村落活动为主角的历史叙述,可能更容易看到历史的真实面貌。  (2015-07-06 12:58) 

是的。“宏大叙事”害死人
追本溯源,穷根究底;左图右史,兼收并蓄
欢迎浏览“超微星史地系列”帖子:http://xzqh.info/bbs/searcher.php(输入“超微星”)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5-08-08
虽然主题只有一个问题,但是回复中也提供了不少信息。又是楼主注册后第一个主题帖,加个精华。
表彰对“宏大叙事”害死人 的反击,鼓励人类学方法。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5-08-08
很好的资料,之前也是印象中有在哪里好像看到过有关卫南县的说法,但也仅仅就是一句带过,手头并无详细的资料可查。@超微星  很好很强大,只是那个卫滨县是否也可以临时把资料查一下呢?h(^人^)  ~^-^
本帖提到的人: @超微星
好姑娘,永远是我们人生路上,最好的老师。
她们是摧毁者,也是建造者。
当你从感情的余烬里爬出来的刹那,就已经涅槃重生。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5-08-08
    古白马县为滑县之前身。传说时代,滑县始为颛顼之都,继为鉏、昆吾、南燕之区。历夏越商,春秋,战国,属卫国之地。秦建白马,而废于明,降州为县,始称滑县。时至清初,复明滑县,沿用至今。  清初,滑县属直隶大名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属河南卫辉府。
    民国3年(1914年),裁并府、州,滑县隶属豫北道。民国17年,改属河南省第三行政专区。民国27年2月,日军侵占滑县,国民党县政府由今旧县城迁赵拐村。民国29年4月初,中共冀鲁豫军区接管国民党县政府,建立滑县抗日民主政府,隶属中共冀鲁豫边区第二专员公署。5月,日伪在旧县城另立县政府。7月,中共冀鲁豫边区政府在滑(县)、内(黄)、濮(阳)三县交界地建高陵县,滑县划入高陵县205个村庄;在滑(县)、长(垣)两县交界地建卫南县,滑县划入卫南县近400个村社。民国31年8~9月间,濮阳四区两门集划归滑县四区管辖。民国32年1月,在滑(县)、长(垣)、东(明)、封(丘)四县交界地建滨河县,滑县佘家、老岸等地划入滨河县;民国34年夏,滑县丁栾、官桥营一带又划入滨河县。民国32年秋,在滑(县)、浚(县)、汲(县)、延(津)四县交界地建四县边办事处。民国34年6月改称卫滨县。是年,滑县抗日民主政府改为滑县民主政府,治所在八里营万集村,隶属中共冀鲁豫行署第四专员公署。8月,两门集回归濮阳。同月,撤销滨河县,滑县划入滨河县之村庄于新中国建立前夕划归长垣县。民国35年4月,撤销卫滨县。民国36年4月18日,滑县全境解放。民国37年秋,改属濮阳专区。民国38年8月,滑(县)、卫(南)两县合并。同时,撤销高陵县,滑县划入该县之村庄大部回归。
——————————————————————————————————————————
@超微星  ,这里是网上的资料,有卫滨县一说,但还有滨河县一说,还有个高陵县!
本帖提到的人: @超微星
好姑娘,永远是我们人生路上,最好的老师。
她们是摧毁者,也是建造者。
当你从感情的余烬里爬出来的刹那,就已经涅槃重生。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5-08-08
回 aqiyu 的帖子
aqiyu:
很好的资料,之前也是印象中有在哪里好像看到过有关卫南县的说法,但也仅仅就是一句带过,手头并无详细的资料可查。@超微星  很好很强大,只是那个卫滨县是否也可以临时把资料查一下呢?h(^人^)  ~^-^

aqiyu:
@超微星  ,这里是网上的资料,有卫滨县一说,但还有滨河县一说,还有个高陵县!

@aqiyu
其实在检索卫南县的史料时已经看到卫滨县、滨河县、高陵县了。 不过:
1、楼主主帖问的是卫南县,所以只查检卫南县,不再旁溢侧出、节外生枝,以免歪楼;
2、为搞清一个卫南县,查了很多资料(不止跟帖中列举的那些参考书目),费时费力;再查清卫滨县、滨河县、高陵县,则……;
3、中共武装斗争时期,设立的诸如卫南县、卫滨县、滨河县、高陵县……这样的地方行政建置,实在是多如牛毛,管辖区域盈缩不定,很多都是昙花一现,如一一厘清,精力有限。
卫滨县、滨河县、高陵县简要沿革:
卫滨县:以地处卫河之滨而命名。1943年10月,中共设立延(津)浚(县)汲(县)淇(县)四县边办事处,驻原屯村(在今延津县)。1945年1月,撤销四县边办事处,改设卫滨县,驻原屯村(在今延津县)。将原四县边办事处南部划出,设立延津县,驻王堤村。卫滨县管辖延津、浚县、汲县、淇县四县的沿卫河地区,还包括原属滑县的一些村庄,下设7个区:延津寇庄一带为一区,王堤一带为二区,马庄、原屯一带为三区,胙城一带为四区,淇县铁路以东、淇河以西为五区,浚县的枋城一带为六区,王庄车站一带为七区。受冀鲁豫行署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导。1946年4月,撤销卫滨县,并入延津县。
滨河县以地处黄河之滨而命名。1943年1月,滨河县抗日民主政府在长垣县赵堤村成立,辖长(垣)、濮(阳)、滑(县)、东(明)等县沿黄河故道地区,受晋冀鲁豫边区第十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导,机关驻赵堤、佘家、大寨等村。下设5个区:一区武丘,二区佘家,三区南湖,四区丁泉,五区南岳。原滑县八区(今长垣县佘家、丁栾一带)划入滨河县。
高陵县:因境内有上古颛顼高阳氏和帝喾高辛氏二帝的陵墓而命名。在浚县善堂镇一带有这样一句俗语:“老滑县,新浚县,中间夹个高陵县。”1940年6月,中共冀鲁豫边区二地委为了便于对敌斗争,进一步加强沙区的政权建设,根据敌我态势,决定划大县为小县,打破原来的行政区划,先后在内黄县西北部、河北省魏县南部的漳河两岸设立漳河县;在内黄县东北部、清丰县西北部设立卫河;在内黄县东南部、清丰县西南部、濮阳县西北部设立顿丘县;在滑县北部内黄县南部(一说滑(县)内(黄)濮(阳)三县交界地),在原滑北办事处的基础上设立高陵县,驻杨桑村(今内黄县六村乡),下设5个区:一区善堂,二区井店(后改设二安),三区六村(后改设千口),四区牡丹街,五区魏庄。1942年7月,高陵县和内黄县合并改设高内县。1944年12月,恢复设立高陵县、内黄县。1949年8月,撤销高陵县,并入内黄县。



[ 此帖被超微星在2015-08-13 09:27重新编辑 ]
追本溯源,穷根究底;左图右史,兼收并蓄
欢迎浏览“超微星史地系列”帖子:http://xzqh.info/bbs/searcher.php(输入“超微星”)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5-08-09
回 超微星 的帖子
超微星:
@aqiyu
其实在检索卫南县的史料时已经看到卫滨县、滨河县、高陵县了。 不过:
1、楼主主帖问的是卫南县,所以只查检卫南县,不再旁溢侧出、节外生枝;
2、为搞清一个卫南县,查了很多资料(不止跟帖中列举的那些参考书目),费时费力;再查清卫滨县、滨河县、高陵县,则……;
.......

灰常感谢,谢谢!!!
好姑娘,永远是我们人生路上,最好的老师。
她们是摧毁者,也是建造者。
当你从感情的余烬里爬出来的刹那,就已经涅槃重生。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5-08-12
这种短期的临时性政区很麻烦。往往要挖很多资料,而且往往由于当时资料不全,加之还有不少错误的记录,给后世一些永远也厘不清的文字记录。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5-08-19
感谢大家对这个话题的持续关注,尤其是超微星兄的深入解读。
我的故乡是一个很普通的小村子,这样的村子在豫北的平原上何止成千上万,先辈们的悲欢离合都记录在这里的泥土里,官修的史志书留下的多是官府、名人的事迹,普通人就像离离原上之草,岁岁枯荣,无声无息。
在卫南县曾经存在的时代,整个中国都处于乱世。虽然日本人占据了滑县、延津、封丘、长垣等几个县城,建立了通达乡镇村庄的伪政权,拥有了发号施令的体系,但是,人民的抵抗运动从未停止。主要有四种力量:
一是国民党军仍占领部分区域。这些人忽而国军,忽而伪军,谁给饷就听谁的,其首领也是朝秦暮楚,后来抗战胜利后摇身一变,又成了曲线救国的国军。
二是倾向国民党的乡村士绅建立的抵抗组织。比如滑县的王泰恭。这些人大都得到了民国政府的委任或者追授。
三是共产党建立的根据地,游击组织等。卫南县等大约都属于这种,属于星星之火,也许就是上级组织派遣的几个人,也许就是有那么几杆枪,但是上边有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党组织的支持,日益发展强大,夺取政权后就将其早期刻的萝卜公章视为唯一合法。
四是民众自发建立的红枪会等会道门组织。会首裹挟的民众很多,结局也大不同,有的抗日牺牲,有的投降日本人,有的投靠国民党或者共产党。我们村那一带的红枪会是投靠了国民党的,解放后不久这些会首们都被抓捕枪毙了。
上述四种力量加上日本人,老百姓谁也不敢得罪,哪一拨来了都要钱要粮,不然就是杀人放火。当然,共产党的纪律肯定是最好的,所以日后才得了民心,得了天下。但是,各种力量之间你来我往,相互杀伐不断,在乡村的记忆里,一直口头传说着许多悲惨的故事,我们家族的一位长辈,就是在从魏丘回家的途中,因解手落在同行人后面,被一帮人捉住当场活埋了的。对于善良老实的百姓来说,那个时代不仅有一九四二年的饥荒,更有日寇、伪军、兵匪的肆虐横行,老一辈人家里有几十亩地的,一般都买枪保护自己家。所谓行政区划,其实是官家的事,堂皇地写在史志里,而无数普通人的故事和命运,并没有人记载下来。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5-08-19
这样一个问帖也能设精华?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5-08-20
提问题易,答问题难!我觉得如果没有超微星兄的解答,一个问题帖怎么可能入keating的法眼而加为精华?话说解答一个问题,得掌握、搜寻多少资料啊。看看超微星附录的书目,我觉得在国家图书馆都未必能够找全,即便国家图书馆有,恐怕也需要费不少精力才能捋清说明。我提的问题实在不足为奇,关键是超微星兄的解答很好,详尽而周密,具备专业精神,我觉得keating显然也是看重了这点才加的。与逐风天地共勉。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5-08-28
回 超微星 的帖子
超微星:
@aqiyu
其实在检索卫南县的史料时已经看到卫滨县、滨河县、高陵县了。 不过:
1、楼主主帖问的是卫南县,所以只查检卫南县,不再旁溢侧出、节外生枝,以免歪楼;
2、为搞清一个卫南县,查了很多资料(不止跟帖中列举的那些参考书目),费时费力;再查清卫滨县、滨河县、高陵县,则……;
.......
[color=#ff0000 ]高陵县中心的井店镇,民初时设有县佐的。这个地方现在还有铁路通过,2014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镇,这个县是不错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