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840阅读
  • 54回复

[地名归类]征集:各城市旧城城门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04-02-12
看来北门叫拱极的挺多呀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04-02-16
海州故城:东门镇海,西门通淮,南门朐阳,北门临洪
海州青山似旧时,春来何日更花枝。
连云春色绿柳处,倚天照海共相宜。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04-02-16
这个名称风格和太原接近。
太原两个南门分别名为迎泽,承恩(合称是承迎天子恩泽之意)
北门中较小的一个(小北门)叫拱极门。

以下是引用小熊张在2004-2-12 11:51:23的发言:
益阳城南门迎恩,北门拱极,东西门暂时记不得了。
还没入管理群的,赶紧扫码入微信管理群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04-04-21
我也赞同迎天子恩泽的解释,但这样一来这门应该是朝北才对,有没有什么说法?
教取一束藤条来,细细的打那厮。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04-04-21
倒,南门为正门,天下衙门朝南开,岂能让钦差走后门...
还没入管理群的,赶紧扫码入微信管理群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04-04-21
银川有光华门和德胜门!
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冕恩仇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04-04-21
以下是引用anrye在2004-2-6 14:58:23的发言:
北京的城门有“内九外七皇城四”,各门都有其不同的用途。
德胜门是军队得胜班师回朝进入的门。
安定门是军队出征时走的门。


好像说反了.
似有"出则德胜,入则安定"之说
只看该作者 32 发表于: 2004-04-22
以下是引用河东狮在2004-4-21 17:49:24的发言:
倒,南门为正门,天下衙门朝南开,岂能让钦差走后门...


那不是还要围着城墙先走到南门再进城?呵呵
教取一束藤条来,细细的打那厮。
只看该作者 33 发表于: 2004-04-22
吉林的城门早就没了,现在还残留一些地名:北极门、德胜门、大东门、临江门、致和门、新开门
只看该作者 34 发表于: 2004-04-23
来一篇关于城门文化的文章:
古城多城门。就说北京,如今城墙已无,但城门的影子却保存于地名中。有个故事讲,明代修建京城,所依蓝图为“八臂哪咤城”。正阳门居中,是哪咤的头;瓮城东西开门,是哪咤的耳朵;正阳门里两眼井,是哪咤的眼睛;东城的崇文门、东便门、朝阳门、东直门,是哪咤半边身子的四臂;西城的宣武门、西便门、阜成门和西直门,是另半面身子的四臂;安定门、德胜门是哪咤的两只脚。这无疑是缘于空间布局的联想。
  其实,从整体把握这些门,那相互呼应的门名,不妨说是将一种治理天下的理想写在大地上。
  中国古代以地支标方位。这被门名所包容。如开封,据《历代宅京记》,五代时后周世宗帝曾命名城门,以方位取名:在寅者叫“寅宾门”,在辰者叫“延春门”,在巳者叫“朱明门”,在午者为“景风门”,在未叫“畏景门”,在申者名“迎秋门”,在戌者名“肃政门”,在亥者叫“玄德门”,在子者叫“长景门”。以上所列一组城门名称,涉及地支十项,门名的意义分别与方位、四季、五行、色彩等观念相关。例如,申在西方,故称“迎秋”。寅在东,“寅宾”又有迎接旭日的含意。亥在北,北色黑,所以叫“玄德”。
  十二地支配上十二种动物为属相,形成绚丽多彩的生肖文化。与此相关的门名,有个“铁牛门”,见脉乐大典》三五二七卷:

  《宣城志》:铁牛门在府治东北城内。前志双牛冶铁为之。俗传郡无丑山,故象大武以为厌镇。谚云:“丑上无山置铁牛。”自五代林仁肇更筑罗城,旧门关皆改革。今惟一牛存。里人即其地为司土神庙,号铁牛坊云。

  十二地支标示方位,子午纵南北,卯西横东西,东北为丑位。十二生肖丑属牛。“俗传郡无丑山,故象大武以为厌镇”,大武即牛,在城的东北方位处铸铁牛,用来弥补丑位无山这一风水上的缺憾。城门采录之,就有了“铁牛门”。这门名颇具中国古代文化特色。
  汉代长安城东出南头第一门叫霸城门,又叫青门。据《三辅黄图),“民见门色青,名曰青城门,或日青门”。《汉书·王莽传》:“天风三年七月辛酉,霸城门灾,民间所谓青门也。”又据《述异记》,“景帝元年,有青雀群飞于霸城门,乃改为青雀门;更修饰刻木为绮寮,雀去,因名青绮门”。汉长安城的这座霸城门几个别称,青门、青城门、青雀门、青绮门,所以总离不开“青”——“门色青、青雀群飞”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是城东面的门。五行五方五色的搭配模式,东方色青。
  《牡丹亭》第六出“下看甲子海门开”,据屈大均《广东新语》:“甲子门,距海丰二百五十里,为甲子港口,有石六十,应甲子之数。”甲子门之名,也是颇具中华文化特色的。
  有些门名虽并未标出方位,但却是取诸方位的,如北京的崇文门、宣武门。
  北京内城南面三城门,正阳门居中,东边有崇文门,西边有宣武门。东崇文而西宣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方位观念。古人认为,东主长育万物,四时东为春,文武东为文;西方主肃杀,属秋,主武事。这种观念源远流长,影响广泛,以至对于文相武将,也有“关东出相,关西出将”的俗谚。《太平广记》引《续玄怪录》故事,讲唐朝的开国功臣李靖未能正式拜相的原因,说是李靖逐鹿,迷途而入龙宫,代龙行雨后,主人以两奴相赠,可选一个,也可两个都要。书中描写“一奴从东廊出,仪貌和悦,恰恰然;一奴从西廊出,愤气勃然,拗怒而立”。李靖选了出自西廊的那一个。书中写道:李靖“以兵权静寇难,功盖天下,而终不及于相,岂非取奴之不得乎?……向使二奴皆取,即极将相矣。”这故事编得很有趣。李靖如果既取出自东廊文质彬彬的那一个,又取出自西廊武气赳赳的那一个,那么,他的命运便会“文”“武”兼备,兼任将、相了。这宣扬的虽是宿命论,但故事的构思借助于传统的方位观念,因此不失文化色彩。
  崇文宣武两门名,取名于方位,包含着丰厚的文化蕴藏。
只看该作者 35 发表于: 2004-04-23
城犹如国,城门自倾,被说成是天之戒。吴王刘濞所居之城,有两个城门,一个叫“楚门”,而另一叫“鱼门”——吴国水乡,以鱼为食,鱼门即是吴门,这是后来的解释。靠了这一解释,“七国之乱”被平息以后,有附会说,上天早就以城门自倾的方式警告过刘濞了,吴王没能明白“鱼门”即是“吴门”,联楚叛乱,结果像那自倾的城门一样,双双倒楣。
  明清之际李明的《三垣笔记》“叹世事之来,必有其渐”,讲了几件所谓征兆之事,未一件是:

  曹司礼化淳建卢沟桥城,题其一门曰“永昌”,一门曰“顺治”,即闯贼年号永昌,建州年号顺治之兆。

  明末农民起义,李自成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开始称王,建国号为“顺”,年号“永昌”。建州年号顺治,是指清世祖福临年号顺治,也改元于这一年。此前几十年,女真族的努尔哈赤统一了建州备部。
  明代的曹化淳建城,命名城门时用了“永昌”和“顺治”。后来,出现了李自成进京,清兵入关,两者年号正与城门名称巧合。那门名,就被说成是谶语,是这些变故的征兆。
  这类话题,还见于《清稗类抄》:

  京师于元为上都,明与国朝因之。或于正东西三门之命名,作一解云:“日正阳,日崇文,日宣武,皆昔时旧称。而元之亡也,年号至正,则为正门之占验焉。明社之亡,年在崇祯。今者国祚之移,号曰宣统。盖崇祯时以文臣庸暗而亡,宣统时以发难于武人而亡也。

  谶纬谬种,汉代流传已广,在封建社会里颇能蒙骗一些人。比如吧,某人写了许多诗,平素人们只是当诗读。待到他遇到了变故,从他那么多诗句中找出一句来,附会出种种神秘的说法,那诗句便成了“谶”。仿佛很能预见,也挺应验,其实纯粹是“马后炮”,全在事后的解释了。有时偏偏能找到一点巧合的材料,借以做文章,也就更有蛊惑力。北京内城南面三门,正阳门与元未的至正年号,崇文门与明末的崇祯年号,宣武门与末代皇帝的年号宣统,都被说成是城门名谶,仿佛元、明、清王朝的终结早就写在城门名称里了。
  在城门名上大做诡秘文章,还有《吴越春秋》所记伍子胥设计建筑都城的故事。吴国欲破楚,就命名了一个“破楚门”,另有“立蛇门以制敌国”之类,将城廓设计与厌胜迷信融为一体。
只看该作者 36 发表于: 2004-04-23
门名是文化的浓缩
廖廖几字的门名,可以是文化的浓缩。
  《三辅黄图》记汉建章宫“正门曰阊阖”,唐代人注释:“阊阖,天门也。宫门名阊阖者,以象天门也”。皇宫正门取名阊阖,就如同皇城称“紫禁”一样,是有讲究的。
  皇帝贵为真龙天子,出入的门叫“阊阖”仿佛恰如其分。可是,宫中却有门取了蝗虫的名字,是不是太践了呢?明代刘若愚《明宫史》讲到了这个门名——螽斯门:

  说者曰:祖宗为圣子神孙,长育深宫,阿保为侣,或不知生育继嗣为重,而宠注一人,未能溥贯鱼之泽,是以养猫养鸽,复以螽斯、千婴、百子名其门者。无非欲借此感触生机,广胤嗣耳。

  传一姓之天下,“生育继嗣为重”。明代宫里养猫养鸽,为着向未晓人道的小男儿做出提示;又将其日常经过的门,命名为“螽斯”、“千婴”、“百子”。螽斯是蝗虫的一种,古人传说它一次能生九十九子。以螽斯为喻,祝人多子多孙,是古老的风俗,《诗经》中有此一篇:“螽斯羽,洗洗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螽斯振翅飞,后面跟着一大群,拥拥挤挤,闹闹嚷嚷,“宜尔子孙”——如此大家族,正“千缨”“百子”之谓。这是门名的妙用。在故宫,螽斯门、百子门在一条街上南北呼应。
  在故宫中轴线上,御花园里有座天一门。天一生水。门名“天一”,是在呼唤克火之水。这名称的得来,在明嘉靖年内几次大火后,重修钦安殿时嘉靖皇帝题此,以命名南墙门,而钦安殿里供奉的则是玄武神。玄武是掌水之神。天一、玄武,都在祈求祝融远远地走开。
只看该作者 37 发表于: 2004-04-23
城门名称要改,这改说起来也容易,换个匾额而已;若说难,也确不容易改。因为,城门名不仅被用来称谓城门,它还被纳入地名之中,并像地名一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明代《长安客话》的一则材料,反映了这种情况:

  都城九门,正南日正阳,南之左曰崇文,右曰宣武,北之东曰安定,西曰德胜,东之北曰东直,南曰朝阳,西之北曰西直,南曰阜城。今京师人呼崇文门曰海岱,宣武门曰顺承,朝阳门曰齐化,阜城门曰平则,皆元之旧名,相沿数百年,竟不能改。

  明取代元,新桃换旧符,北京的城门改了名,如“海岱”改“崇文”、“顺承”改“宣武”,等等。然而,居京的人们仍习惯于叫元代的旧名,相沿数百年而不能改。这便体现了城门名称的稳定性。
  古城门名称能够顽强地保留在地名之中。据奉宽《燕京旧城考》的调查,北京城辽代时城池在今城区之西,“鹅房营,有上城角,作曲尺式,幸存未铲;有豁口俗呼凤凰嘴,当因辽城丹凤门得名”。辽代时有座城门名叫丹凤门,城门早已不复存在,那么一个豁口,一代代人口口相传,称为“凤凰嘴”。豁口,北京地名的一种结构元素,例如现今仍叫得颇响的“十条豁口”。嘴、豁口、门,在这里,此三者所示略同,即门户的出入口意义。由此,可以讲“凤凰嘴”就是“丹凤门”余音,近千年而袅袅不绝的。丹凤城门虽已无,但“凤”仍在;早先的门洞门扇全没有了,成了豁口,过过往往的人叫它“嘴”——以“凤凰”冠之,“丹凤”的门名未曾丢。

只看该作者 38 发表于: 2004-04-23
以上几篇文摘自吴裕成的《中国的门文化》一书
只看该作者 39 发表于: 2004-04-23
据《周礼·考工记》,周朝制度,都城要辟十二座城门: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十二”,被古人视为“天之大数”。城门取数十二,正应十二辰之数,而十二辰是具有神秘意义的。
只看该作者 40 发表于: 2004-04-23
襄阳古城

   位于汉江南岸,襄樊市中心。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是一座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古城。因“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也”。

   这里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固若金汤,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美称。城墙始筑于汉,时兴时废,保留至今的是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重筑的新城。全城周长7322米,原有城门6座,横匾于书阳春、文昌、西成、临汉、拱宸、震华6个城门名。每座城门设有瓮城或子城,城四隅设有角台,城墙沿线分设敌台和烽火台,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

   古城历经沧桑,现仅剩临汉、拱宸和震华等三座城门。在临汉门上尚保留有一座始建于唐、重筑于清的重檐歇山式城楼,经维修后完整无缺。城墙最低处7米,最高处11米,周围环绕着护城河。古老的护城河主道宽180米,最宽处250米。绕城泛舟游览,只见城垣高筑,垛堞处处,垂柳掩映,灌木葱茏,真乃旅游的好去处。
只看该作者 41 发表于: 2004-04-23
大同的城门。东门名和阳、南门名永泰、西门名清远、北门名武定,四条大街都按城门名定名。四门之外是瓮城。每个瓮城的建筑面积约为17600平方米,与城墙成“凸”字形。瓮城旁辟有偏门,门洞一般进深约30米。瓮城之外,又修有一道弧形城墙,将瓮城圈在内,称作“月城”。月城又辟有城门。这样,出城或入城必须经过三道门卡。在各门之上还建有“箭楼”或二层“匾楼”。
只看该作者 42 发表于: 2004-04-23
:),是,好在古代的城都很小,大部分都是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而已。
规则都是定死的,北京几个门都是不同用途走的。比如即使要南征,出兵也必须走北边德德胜门,绕城墙后再向南。

以下是引用小熊张在2004-4-22 10:43:05的发言:
那不是还要围着城墙先走到南门再进城?呵呵
还没入管理群的,赶紧扫码入微信管理群
只看该作者 43 发表于: 2004-04-23
定州城门为明代建筑。南门为“迎泰”,东门为“观海”,北门为“展辰”,西门为“望恒”。东西北门城楼毁于战火,文革中城墙夷为平地,现仅存南城门。1999年已修复南城门内门,城门高大,砖砌内填夯土,两侧城墙为夯筑,内外镶砖。如今的南城门仍不失当年雄伟风姿,是定州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

只看该作者 44 发表于: 2004-04-29
以下是引用河东狮在2004-4-23 12:30:54的发言:
:),是,好在古代的城都很小,大部分都是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而已。
规则都是定死的,北京几个门都是不同用途走的。比如即使要南征,出兵也必须走北边德德胜门,绕城墙后再向南。
[quote]以下是引用小熊张在2004-4-22 10:43:05的发言:
那不是还要围着城墙先走到南门再进城?呵呵

[/quote]

礼数真全,好!
教取一束藤条来,细细的打那厮。
只看该作者 45 发表于: 2004-04-29
以下是引用anrye在2004-2-6 14:58:23的发言:
北京的城门有“内九外七皇城四”,各门都有其不同的用途。
“内九”是指现在沿北京二环路的原九座城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城门、崇文门、宣武门、前门、德胜门和安定门。
西直门明代称和义门,是运水通道,每天一早从玉泉山运来的水,从和义门运进北京城,进入皇城。
东直门明代称为崇仁门,是过往运送柴炭车的,叫做柴道。
朝阳门明代称为齐化门,是运粮通道。
崇文门叫哈德门, 是运送酒的通道。
前 门叫正阳门,是皇帝出入之门,平民不能走,只能走两旁的月门。
宣武门叫顺治门,死囚从此门押出,拉到茶市口斩首。
阜城门当时叫平则门,是运煤通道。
德胜门是军队得胜班师回朝进入的门。
安定门是军队出征时走的门。
“外七”,包括广渠门、广安门、左安门、右安门、东便门、西便门和永定门,这些门是为老百姓入城做小买卖、打短工、走亲戚用的。
“皇城四”,是指大明门(清时大清门,民国时中华门,现在毛主席纪念堂)、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这四个门是为城里的文武百官进出宫廷用的。

有一点异议:
西直门是元代称和义门,70年左右拆西直门的时候发现和义门旧门包在西直门的箭楼里。
东直门元代称为崇仁门。
朝阳门元代称为齐化门。
崇文门俗称哈德门,清代设有崇文门关,收入属于内务府。
正阳门俗称前门。
宣武门俗称顺治门。
阜城门俗称平则门。
德胜门是军队出师的城门。
安定门是军队回朝时走的门。

另有紫禁城门。正南是午门,其他等我查查。
存在即合理,不过研讨还是必须的~~~
只看该作者 46 发表于: 2004-04-30
西安的城门比较有名。
欢迎去旅游
只看该作者 47 发表于: 2004-05-06
以下是引用firestone在2004-4-29 14:25:47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anrye在2004-2-6 14:58:23的发言:
北京的城门有“内九外七皇城四”,各门都有其不同的用途。
“内九”是指现在沿北京二环路的原九座城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城门、崇文门、宣武门、前门、德胜门和安定门。
西直门明代称和义门,是运水通道,每天一早从玉泉山运来的水,从和义门运进北京城,进入皇城。
东直门明代称为崇仁门,是过往运送柴炭车的,叫做柴道。
朝阳门明代称为齐化门,是运粮通道。
崇文门叫哈德门, 是运送酒的通道。
前 门叫正阳门,是皇帝出入之门,平民不能走,只能走两旁的月门。
宣武门叫顺治门,死囚从此门押出,拉到茶市口斩首。
阜城门当时叫平则门,是运煤通道。
德胜门是军队得胜班师回朝进入的门。
安定门是军队出征时走的门。
“外七”,包括广渠门、广安门、左安门、右安门、东便门、西便门和永定门,这些门是为老百姓入城做小买卖、打短工、走亲戚用的。
“皇城四”,是指大明门(清时大清门,民国时中华门,现在毛主席纪念堂)、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这四个门是为城里的文武百官进出宫廷用的。

有一点异议:
西直门是元代称和义门,70年左右拆西直门的时候发现和义门旧门包在西直门的箭楼里。
东直门元代称为崇仁门。
朝阳门元代称为齐化门。
崇文门俗称哈德门,清代设有崇文门关,收入属于内务府。
正阳门俗称前门。
宣武门俗称顺治门。
阜城门俗称平则门。
德胜门是军队出师的城门。
安定门是军队回朝时走的门。

另有紫禁城门。正南是午门,其他等我查查。

[/quote]
对,齐化门好像不是明朝的称呼,是元朝
天色已经转黑,还往哪儿飞?
只看该作者 48 发表于: 2004-05-07
有趣的巧合
北京内城南墙三个正门的名字正合元\明\清三代亡国年号
正阳门(元时称丽正门)---元亡于 至正
崇文门----明亡于 崇祯
宣武门----清亡于 宣统

而建于明代作为北京卫城的卢沟桥城(今宛平城),只有东西两门
西门为"永昌门",李自成自西而来,年号"永昌"
东门为"顺治门",满清自东北而来,年号"顺治"


以下是引用天下大同在2004-4-23 12:01:54的发言:
  明清之际李明的《三垣笔记》“叹世事之来,必有其渐”,讲了几件所谓征兆之事,未一件是:
  曹司礼化淳建卢沟桥城,题其一门曰“永昌”,一门曰“顺治”,即闯贼年号永昌,建州年号顺治之兆。
  
  京师于元为上都,明与国朝因之。或于正东西三门之命名,作一解云:“日正阳,日崇文,日宣武,皆昔时旧称。而元之亡也,年号至正,则为正门之占验焉。明社之亡,年在崇祯。今者国祚之移,号曰宣统。盖崇祯时以文臣庸暗而亡,宣统时以发难于武人而亡也。





只看该作者 49 发表于: 2004-05-10
北京的大明门-大清门-中华门逸事:
1911年准备将大清门的石匾额反过来雕刻“中华门”字样,结果发现背面是“大明门”!于是只好用一块木匾。
存在即合理,不过研讨还是必须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