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750阅读
  • 2回复

[新疆]【转载】再议新疆已更改县市地名的邮戳沿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6-03-04
http://www.e1988.com/news/article.asp?id=40813
中邮网
注:文中1913年误做清政府,当为袁世凯政府,但原文如此,转载时没有修改。


再议新疆已更改县市地名的邮戳沿革

发布时间:2007-5-15点击率:2522字体大小:小 中 大
标签:再议新疆已更改县市地名的邮戳沿革  
(一) 解放前更改的县名
1、尉犁:建县于1898年(光绪24年),建县时县名称新平县。尉犁在西汉时期是西域36国之一的尉犁国防所在地,古城在今焉耆回族自治县的紫泥泉附近,叫哈喇噶尔满,后被焉耆兼并。1913年(民国2年),清政府发现新平县名和云南省新平县重名,确定复改古名尉犁县,维文名称为罗布诺尔,系蒙古语译作“罗布湖”之意。
2、伊宁:建县于1888年(光绪14年),建县时县名称为宁远,维文名称为唔里贾。1913年(民国2年),清政府发现湖南省已有宁远县,确定将宁远改为伊宁,维文名称仍用原名。
3、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原名称为河南县1939年(民国28年),建县以伊犁河南岸原西迁来的锡伯营驻札地置河南县。1944年(民国33年)清政府决定将河南县改名为宁西县。据1944年6月1日《新疆日报》对改县名的理由作了如下解释:“河南,县名,系与‘河南’省名相重,若用‘河南’二字简称,即难以识县或省,兹奉内政部令,业已改为宁西县”。1954年3月25日建立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区,1955年2月5日改为锡伯自治县。察布查尔锡伯语为“粮仓”之意,札库齐牛录是锡伯语第8乡之意。
4、新和县:原名托克苏县,建县于1930年(民国9年)。托克苏是维语,译作“水足”之意。县名以当地河名而取名。1941年(民国30年),将汉名托克苏改为新和,取意“新疆永久和平”。1941年8月10日《新疆日报》对更改县名作如下解释:“本省托克苏县与托克逊县单韵相符,所以往往将公文误发,政府日前令饬民政厅另改县名,以资分明。汉名已改,但维文仍继续使用托克苏县名。
5、奇台:原名古城,建县于1776年(乾隆41年),1889年迁址古城,民国5年的邮政日戳曾使用过古城子日戳。奇台一名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契丹的音转;一说是军事七台的音转;又一说是城周围40里凿井无水而称奇台,确切含义,有待续考。奇台维文名称为古城。
6、富蕴:原名可可托海县,1916年(民国5年)由县佐升格为可可托海县,1941年(民国30年)汉名改称为富蕴县,县治驻可可托海镇,1959年县治迁至库额尔齐斯镇,至今富蕴县名和可可托海镇两地维文名称都称为可可托海,可可托海一说系哈萨克语,译作“绿色的河湾”,另一说是突厥语译作“兰色的灌木丛”之意。
7、布尔津:原名布尔津河,1914年(民国3年)置布尔津河设治局,1919年(民国8年)升格为县,县名因河得名。布尔津一名,语源和含义一说是蒙古语,译作“苍色之水,因河水大、水势汹猛,两岸森林密布,呈苍色而得名。另一说也是蒙古语,译作“放公骆驼的人”之意。
8、巴楚:原名巴尔楚克。1903年(光绪29年)改称巴楚县,巴楚是巴尔楚克的简称。巴尔楚克据《西域同文志》解释是突厥语:“楚克全有也、地饶水草故名”。该县县名是一县二名,维语称为玛拉勒巴什,译作“鹿头”之意。传说当地放过鹿头而得名。
9、轮台:1902年(光绪28年)建布吉尔县。宣统年间改称为轮台县,该县县名至今仍是民汉异名,维语称为布古尔,《西域同文志》释为:“临阵奋勇前进之谓,旧于此御敌,故名,隶属焉耆府。轮台一名是设县时使用了汉代轮台古地名。《史记》称作“仑头”。《突厥语大辞典》,释为“贤、贤脏”之意。

(二)解放后更改的县市和地区名称
新疆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对带有民族歧视的地名,根据政务院1951年5月16日发出的《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的指示》精神,对新疆地名进行了专项调查清理,提出更改9个地名的更改方案并报请政务院内务部。1953年11月20日批准更改下列地名并指示:“专区名称,采用专区驻地名称较妥,迪化专区宜改乌鲁木齐专区,阿山专区亦改为阿勒泰专区”。1954年2月1日省人民政府发出了更改9个县、市和两个专区名称的通知,已更改和更正用字的地名有:
1、乌鲁木齐市:原称为迪化市,建城于1760年(乾隆28年),1763年修建新城时将乌鲁木齐改称为迪化,1945年(民国34年)正式置市。1949年建立迪化专区。迪化一名含有启迪教化和歧视劳动人民的含义,1953年11月20日政务院批推将迪化市改为乌鲁木齐市。早期邮政日戳,民国9年邮戳就已使用迪化和乌鲁木齐两个地名。乌鲁木齐语源是蒙语译作“优美的牧场”。
2、迪化专区改为乌鲁木齐专区。
3、迪化县改为乌鲁木齐县。
4、米泉:原名乾德,1928年(民国17年)从迪化分出设县,乾德一名是当时统治者杨增新为纪念其子杨应乾,下令将该县县名改为乾德,有“承天之德而后生”的含义。解放后根据有关政策,经调查研究,鉴于当地泉水多,盛产大米,确定改为乾德,有“承天之德而后生”的含义。确定改为米泉,政务院1953年11月批准更改地名。早期乾德曾设邮政代办手填日戳。
5、吉木萨尔:原名孚远,建县于1902年(光绪28年)。孚远一名是封建统治者夸耀自己武力征服吓唬百姓的歪名。1953年更改地名时考虑到历史地名的延续,吉木与早期的金蒲相近,确定改名为吉木萨尔,政务院批准了这一地名。
6、玛纳斯:原名绥来,建县于1778年(乾隆43年),绥来二字含有安抚柔怀、宣杨封建王朝功德之意。玛纳斯一名以当地河名而取名,玛纳斯一名据《西域水道记》载释,玛纳斯系蒙古语“巡逻者”的意思,据传玛纳斯河边常有人巡逻,之后人们把河名也称为玛纳斯。玛纳斯一名和柯尔克孜族的专篇诗词《玛纳斯》尽管汉文用字相同,但含义完全不同。早期邮戳上的地名在1920年(民国9年)就已经使用玛纳斯这一地名。
7、呼图壁:原名景化县,建县于1903年(光绪29年),呼图壁一名因当地河名而取名,1918年曾改称为呼图壁县,民国17年邮戳已使用呼图壁地名了,1953年更改时延用历史地名。呼图壁一名语源和含义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蒙古语,另一种说是满语,译意都说是鬼多的地方,但缺乏史实依据,有待续考。
8、阿勒泰市:原名承化寺,专区名称阿山,1919年(民国2年)设阿山道驻承化寺,1921年(民国10年)设置承化县,1953年11月经政务院批准将承化县改为阿泰县,1954年2月省政府发出更正通知:“前改县名发音用字均不恰当,阿泰县应更正为阿勒泰县”,1984年撤县改市
9、阿勒泰专区:原名阿山专区,驻承化,1953年11月政务院批准,改为阿泰专区,1954年2月省人民政府发出通知,将阿泰专区改为阿勒泰专区。
10、巴里坤:原名镇西,1773年(乾隆38年)清政府设镇西府,1913年(民国2年)镇西直隶厅改镇西县。镇西一名有“镇压服从、征服藩属”含意,1953年11月政务院批准将镇西县改为巴里坤县,1954年9月成立巴里坤哈萨克族自治区,1955年2月改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巴里坤系蒙古语,蒙语称巴尔库勒,谐音形成为县名。
11、尼勒克:原名巩哈,1939年(民国28年)由设治局改县,巩哈一名是当时新疆统治者盛世才的民族岐视政策定名为巩哈。1953年11月政务院批准改为倪利克县,1954年2月省政府发出更正通知,原改县名用字发音均不恰当,倪利克应改为尼勒克。尼勒克一名系蒙古语,译作“婴儿”之意。

(三)、1954年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和1959年汉字简化时更改县名和更正用字的县名。
12、焉耆:维文名称叫喀拉沙尔,译意“黑城”之意。焉耆是西汉时期的焉耆国所在地。1882年(光绪8年)曾设置喀拉沙尔直隶厅,1889年直隶厅升格为府,并将喀拉沙尔改称焉耆,1913年(民国2年)改为焉耆县。1954年3月15日成立焉耆回族自治区,1955年2月改为焉耆回族自治县,1954年6月成立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区(专区级),首府驻焉耆县,1978年新疆地名普查时,决定将维文县名喀拉沙尔废止,统称焉耆,达到维、汉名完全一致,通称为焉耆。
13、塔什库尔干:原名蒲犁县,1913年(民国2年)蒲犁分防厅改为蒲犁县,隶富喀什专区。1954年9月17日成立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区,1955年2月改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什库尔干系塔吉克语“石头城堡”之意,因当有一石头城而得名。
14、和布克赛丘:原名和丰,1942年(民国31年)由设治局升格为和丰县。1954年建立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区时,县人代会上对县名进行了讨论,依照当地蒙古族习惯称呼,将和丰县改称为和布克赛尔。和布克赛尔蒙古语译意“黄褐色的鹿”。县名更改之后邮政日戳对已废止的和丰日戳仍在继续使用。15、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原名木垒河县,1920年(民国9年)从奇台县分出设木垒河县,1954年7月建立木垒哈萨克族自治区,1955年2月改为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自治县成立时决定取名为木垒县。
16、若羌:原名婼羌,1920年(民国28年)由恰克里克县承升格为婼羌县,婼羌一名,据《御览》一书载称:“婼是部落名称,羌是族名,婼羌来源于古代羌人居住的部落住地而得名”。婼羌维文名称作恰克里克,语源和含义:一说是波斯语,译作四口井的意思,另一说是寄厥语,“纺线车”之意。1959年汉字简化时,依自治区人委327号通知,将婼羌县的婼字改称为若字。
17、和静:原名和靖,1941年(民国30年),由设治局升格为和靖县,和靖是原厄鲁特蒙古南路旧土尔扈特部落住地。乾隆帝曾赐封渥巴锡为:“忠诚的旧土尔扈特部英勇之王”的称号,1959年汉字简化时,依据自治区人委327号通知,将和靖的“靖”字改称为“静”字,同时废止县所在地旧名和通苏木(和通苏木系维语婆娘部落之意)一名。
18、和田:原名为和阗,1883年(光绪9年)设直隶州,1913年(民国2年)将和阗直隶州改为和阗县。1959年汉字简化时依自治区人委327号通知,将和阗的“阗”字,改为田字。
19、于田:原名于阗,建县于1882年(光绪8年),1959年汉字简化时,依自治区人委327号通知,将于阗的阗字改为田字。于田县维文名称为克里雅,以当地克里雅河名而取名。
20、霍城和绥定原为两县,1965年绥定县改名为水定县,1966年水定县与霍城县两县合为一县,县址设在水定镇,县名定为霍城。

(四)、有的自治州也曾以自治州名称刻制邮戳承办邮政业务,五个自治州使用日戳的有4个。
21、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建州于1954年11月,1980年以来曾经使用过伊犁邮政日戳,之后这一职能逐步由首府驻地伊宁市承办。
22、克孜勒苏哥尔克孜自治州:建州于1954年7月,1980年以来曾经使用过克孜勒苏邮政日戳,之后逐步由州首府驻地阿图什承办此项业务。
23、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建州于1954年6月,1983年以来曾经使用巴音郭楞邮政日戳,之后逐渐由州首府驻此库尔勒市承办此项业务。
24、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建州于1954年7月,1990年以来曾使用博尔塔拉邮政日戳,之后逐渐由州首府驻地博尔市承办此项业务。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6-03-04
好资料
最后一段博尔市应为博乐市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6-03-05
大多人不太明白这个。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