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设计更变态——
潮汕4市(连汕尾算上)成立一个“大潮汕区域委员会”,名字你们爱怎么叫怎么叫。设立人大(地方立法)和政府(地方行政)。
人大代表的构成比例为:下面市县保底2席,超过50万的,每增加50万人口加1席,估计总数约150-200席(这个代表人数估计相当于目前中国一个50万人口的县的代表人数。另外报告,如嫌不够请参考国外一个地方政府的议员人数,大潮汕区域人大150-200席差不多了)。
人大选举选举政府首长,首长提名组织政府,上级政府和党委认可,一如今例(为什么要认可?因为他们太强势了,形式一下又有什么不好,显然保留这个魂幡有太多现实的好处,不保留则会被鬼附身,一辈子没好日子过,而且连其他的都得不到。)
然后下面组织新的基础地方政府——市或者县。大致操作如下:
1,现行各市区县政府全部保留。但是湘桥区、榕城区、汕尾市城区3个政府冻结进人,其职能逐渐与所在市对应机构合并。
2,汕头市各区,改为派出机构,当届人大任期满后不再选举,区长改由市长委任,其他政府运作一切照旧。
3,各乡镇街道,县城所在地的,行政与该县市合并,改为县市政府的派出执行机构,日后视工作再行改组。其他乡镇适当合并成更大的基础地方政府,其名称分别定为“市”或者“县”。相当于小广域市。设立市的标准是人口满15万,并且财政自给,还要有相应的公共设施,没县立公园的不行,面积太少的不行,没县立图书馆的不行,书不够的不行的干活。当然为了鼓励合并,规定第一次只要合并后人口数超过15万的,统统可以设立市,中央和省财政给县里面的每个老人,每月补贴30元(这个30元的原形来自中国某地级市政府为了鼓励村合并出台的政策,效果还不错)。
4,各行政村一切照旧,由于乡镇改为派出并趋向撤消,所以村财自管,村权扩张。
好,经过如此处理后,“大潮汕区域”下的基础地方政府最后设置如下:
汕头市(内分濠江区、龙湖区、金园区、升平区4个派出机构,后2区仍旧分开,这么大)
潮阳区分为:潮阳市、和平市、关埠市……等市
潮南区分为:峡山市、两英市、陈店市、井都市……等市
澄海区分为:澄海市、莲下市、东里市……等市
南澳县保留不变
…………
广东具体情况我也不熟,具体哪两镇合并比较好我也不好说,就先打点……。
基本都是市,少数地方设立县,比如:
南澳县,海岛县,人口7万(人口都参考五普值)。
畲源县,山地县,以潮安县北部凤凰山南4镇合并设立,面积545平方公里,人口8万多常住,畲族称源于此。
大潮汕区域流通潮汕话(闽南语一支,福佬话),但在以下5县市通行客家话:
饶宁市:县名我瞎说的,对应饶平县,驻旧县城三饶镇,以三饶以上各镇为域,面积588平方公里,人口24万(有点偏大);
河婆市:揭西县西部各乡镇为域,面积394平方公里,人口16.6万,“河婆客”名声在外,驻在河婆。
经富县:揭西县北部各乡镇为域,面积452平方公里,人口13万,因这名字较吉利就先用着,驻在灰寨。
南阳县:普宁市西部各客家乡镇,面积675平方公里,人口24万,因当地习称南阳山区,驻梅林或另择324国道上一处。规模有点偏大。但分开又偏小。
陆河县:暂保持不变,容后再议,面积1005平方公里,人口23万,仍驻河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