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5 17:38:335月31日上午10点30分,随着最后一片重达30.1吨的屋面网架吊装完成,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主体钢结构全面完工,工程进入机电安装和装饰装修阶段。预计将于2021年6月正式对公众开放。
为庆祝项目主体结构封顶,封顶仪式在施工现场隆重举行,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许强出席并致辞。
许强代表成都理工大学对项目施工单位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市区场地狭小、连续雨季、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交叉施工等重重不利因素影响高质量如期实现项目封顶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由成都市
人民政府和成都理工大学在校区内共同策划、筹备、建设,是成都
城市文化新地标和重要公益文化场所,也是成都理工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科研教学的重要基地,备受社会各界及全体理工人的高度关注。
许强表示,学校将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项目建设,并配合参建方顺利完成装修装饰施工等后续工作,按照"国内一流 国际领先"的目标定位,努力将其打造成为以展品收藏、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大型自然博物馆,进一步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升成都"三城三都"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成都自然博物馆以科普教育为主要目的是集标本典藏、科学研究、展览展示与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大型自然博物馆,是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与成都理工大学于2016年10月28日在校区内共同策划、筹备、建设的一所自然博物馆,也是
四川省、成都市重点工程,由成都城投集团作为项目建设业主,
中国中铁建工集团承建。
博物馆位于成都理工大学西侧,未来将下接地铁8号线,总建筑面积50520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其中展厅17005㎡。建筑空间划分了展示区、教育区、公众区、业务区、
行政管理区等功能区。
效果图来这里看亚洲最大的恐龙规划有五大展厅,分别是地质环境厅(1F)980㎡、矿产资源厅(1F)1652㎡、恐龙厅(2F)2635㎡、生命探索厅(3F)1163㎡、缤纷生命厅(3F)1974㎡,同时配设临时展厅、4D影院、学术报告厅。按照成都自然博物馆展陈大纲,馆内将会以文化教育为主线、科普教育为核心、地学展陈为特色、典藏建设为基础、应用技术为纽带,围绕"认识地球家园,探索自然奥秘"的主题,对生命起源、地质作用、矿产资源、浩瀚宇宙等课题进行科普与展示。
未来成都理工大学也会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的馆藏珍品转移到成都自然博物馆。例如,合川马门溪龙,是世界已知的恐龙化石中脖颈最长的蜥脚类恐龙化石,也是亚洲迄今为止发现的完整恐龙最大的,如今就隐身于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未来它将有更国际化的展示平台。
成都自然博物馆总投资约12亿,净用地约51.06亩,园区面积92亩。据悉,未来它将是一个创新性的展览和教育空间,常设临时展厅、互动展厅、礼品店、咖啡厅、电影院和室外空间。
"川味"博物馆——蜀山、蜀道、蜀水博物馆外型
设计以四川地区的山水特色为灵感,将挺拔巍峨的雪山融入博物馆的外部造型,用山峰岩石的形态与蜿蜒参差的裂缝肌理表达出板块的运动与地质的变迁;行走栈道的体验被带入博物馆的内部空间,用天桥和长廊象征蜿蜒盘旋的蜀道意境;将理水引灌的古代智慧引入博物馆的室外园区,用弯曲的水流和倒影水池体现成都千年的蜀水文化。设计师运用抽象
地理的方式,再现自然的伟大与人工的神奇。
"国际范儿"博物馆——科技、互动、体验博物馆内将采用AR技术、全息技术、4D影院、球幕或VR影院等技术手段让"展品说话"、让"化石复活"。展教并重、互动探究、多元体验的自然博物馆,将成为成都市又一个文化地标。这里既可演绎地球的诞生与地质的变迁,又可展现生命的诞生和物种的演化,还可进行时空漂移、文明史诗等科普体验。
除此之外,馆内将通过增强现实技术,进行破解展品年代(如恐龙蛋)、给墙上的化石赋予生命等科技展示。馆内还将加入先进科技互动,如实时反映东风渠大数据成像,参观者站在屏幕前就能了解到东风渠的水质状况、河水成分等。
室内情景室外情景成都自然博物馆此次主体结构顺利完工标志着项目建设再获重要成果,接下来将持续有序推进余下工程建设。该项目作为成都市文博类建筑中的又一精品工程,将在2021年第31届大运动会期间为来自全世界的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现巴蜀文化与风采的窗口。让我们共同拭目以待吧!
欢迎关注"成都理工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第一时间获取关于成理的最新资讯!
素材来源:成都理工大学、成都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