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李思讓延州節度使制
門下。夫息亂以靜,濟道者權。當底定幹戈之時,乃更易節旄之任。寧辭改作,式貴葉宜。不移將相之榮,別奉藩宣之寄。用光勳傑,爰舉寵章。具官某,氣薄雲天,誌堅金石。蘊翦起之雄勇,負寇賈之智謀。誠明可以伏鬼神,義烈可以貫風雨。累代以勳勞報國,徇節忘生。一門以忠孝承家,推心濟物。功銘鍾鼎,誓著山河。每逢多難之秋,必奮安危之用。昨以邠岐動眾,畿甸匪寧。授以統臨,錫之鈇鉞。舉旄效命,投袂連行。備聞靡鹽之誠,克抱盡敵之意。朕念兵革繁興,十有八載。蒸黎板蕩,邑裏洞虛。為人父母之心,深慚涼德。拯國艱危之運,唯有責躬。爰議罷兵,用安率土。又念昨者邠人不令,潛持兩端。有誤軍機,遂成退守。複臨彼土,自不懷安。雖欲撫寧,諒難輯睦。是乃換雙旌之雄重,割兩郡之膏腴。成一家千里之封,列三鎮十連之責。勉思勤竭,膺我寵靈。
1.李思讓此處疑應為李思諫。因制文中“昨以
邠岐動眾,
畿甸匪寧”,顯乾宁二年邠寧王行瑜、鳳翔李茂貞、華州韓建陷長安,殺宰相,謀立新君之事。
又《通鉴》:“乾寧四年正月,己亥,罷孫偓鳳翔四面行營節度等使,以
副都統李思諫為寧塞節度使”;對應制文中的“授以統臨”。
故,
制文约在乾宁四年。
2.三鎮十連時李思諫為延州寧塞軍節度使,李成慶為夏州定難軍節度使,李思敬為鄜州保大軍節度使,思諫、思敬為李思恭(拓跋思恭)之弟,成慶為思恭之子,故為
“一家千里之封”,
“三鎮十连之责”。三鎮即定難、保大、寧塞,十連為夏銀宥、鄜坊翟、丹延綏和靜邊州(羈縻州,後漢改靜州)。
需要說明的是,鄜州李思敬雖為夏州親族,但其受李茂貞所制。而延州刺史亦為李茂貞屬下之胡敬璋。故制文中“三鎮十连”亦为空话,夏州拓跋氏實際控制仍為定難四州(夏綏銀宥,靜邊州是充數的)。
3.割兩郡之膏腴割兩郡之膏腴,可以有兩種理解:一種為延州節度使領兩州(含本州),另一種為延州節度使領兩個支郡。
按天復初李茂貞所署衛國軍節度使領延、綏、丹三州,可能乾寧四年時寧塞軍節度使亦領三州。
《唐故衛國軍節度使充延丹綏等州觀察處置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隴西郡開國伯食邑二千戶李公墓志銘並序》:尋屬東平悖逆,舉兵內向,聖駕幸於岐陽。……帝念其忠孝,詔改安塞軍為衛國軍,節度使仍就,加太保,兼以綏丹二郡割隸焉。4.尋罷
依據墓誌資料,光化二年又為延州刺史、安塞軍刺史,故此寧塞軍至多存在二至三年。
[ 此帖被晦象先生在2021-08-22 16:53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