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的扩大,过去的广西府城变成了“老城”,而且变得越来越小,所承载的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功能亦在缩小;但无论城市扩展到何种地步,老城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是新城无法替代的。广西府城不是一个冰冷的文化标本,而是一个有温度的活态老城;古城墙虽已消失,但形消势在,一座老城,分隔古今,向内俯瞰历史深处,向外眺望现代繁华;古城是静态的,静默无声,却蕴含千言万语;古城是动态的,是沉淀的历史,是“烟火气”的现在。泸西老城,既是外乡人眼中的风景,也是故乡人心中的乡愁;它是文化遗产,也是生活家园;是精神传承,也是一代代人的生命记忆;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总书记说:“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敬畏它并保护它,认识它并读懂它,亲近它并融入它,我们才能让文脉源远流长,让古城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
七、余语
在泸西民间广为流传“旧城”和“半个城”的传说。传说今旧城在明朝广西府的府址早先选址于此,砖瓦都运开了,可是把土一称,轻于泸西县城,认为在此筑城,地基不稳。于是搬走了,留下了“旧城”的地名。“半个城”是说广西府城开始建城于今骑鹤山后面,刚建了一半城,又发现地基没有山前的稳固,于是又把城搬迁到今天的位置。留下“半个城”地名。对这两个传说,至今没有发现任何与泸西城搬迁的相关记载。史料记载,在今旧城附近确实建过城,但不是府城,是督捕抚城,建在泸西城之后。《广西府志》记载:“督捕抚近圭山地方,万历七年(1579年),知府杜从易议建。九年,知府蔡应科落成。先是本府通判已奉裁革,因圭山界连路南、陆凉、罗平、师(宗)、弥(勒)五州,盗贼盘据其地,每奉文擒治,则互相推诿。乃复请设本府抚捕通判一员,驻扎圭山,以弹压四州,亦弭盗之界也。建厅治曰‘督捕府’。兵燹后,人民凋散,治亦随废。”“旧城”之名当与此有关。至于“半个城”的传说,确实找不到任何史料记载,但民间又广为流传,而且成为地名。“口传史也可史”,从泸西历史发展脉络分析,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元朝广西路总管府最早设在师宗槟榔寨(今彩云镇附近),后搬迁到泸西吉双乡,在搬迁选址时,是否最先选择在“半个城”?二是明代土司府初建是否曾在此选址?但以上两种猜测均找不到任何遗址痕迹,只能待史料发现了。